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999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docx

《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docx

山东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课1

《管理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参考书: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二版。

Ⅱ、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活动

(一)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及其特点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前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国家管理,近代社会管理,现代管理

(二)管理的定义

       管理:

通过信息的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

信息获取,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著作:

《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

理查?

阿克莱特的科学管理实践;亚当?

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欧文人事管理;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汤尼的收益分享制度与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理论概述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二)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五项职能、十四条原则”;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三)行为管理理论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实验

(四)数量管理理论      

(五)系统管理理论

(六)权变管理理论

(七)质量管理理论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道德的定义

道德,管理道德,管理道德规范,管理人格,管理道德评价

(二)四种道德观

道德的功利观,道德的权利观,公平理论道德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第二节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一)道德发展阶段:

三个层次,六个阶段;

(二)个人特征:

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三)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第三节 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

挑选高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第四节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一)社会责任

企业在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的前提下,还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二)两种社会责任观:

古典观(或纯经济观)和社会经济观;

(三)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四)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企业对环境、员工、顾客、竞争对手、投资者、所在社区的责任

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

     本章内容属于自学范围,考试不列入本大纲。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本章内容属于自学范围,考试不列入本大纲。

第五章 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一)决策的含义及其理解;

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二)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决策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一)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三)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

(一)古典决策理论提出的依据及其主要内容;

(二)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当代决策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

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识别目标;拟订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做出决定;选择实施战略;监督与评估。

第五节 决策的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导矩阵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线性规划

风险型决策方法:

决策树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六章 计划和计划工作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含义,计划的内容“5W1H”;

(二)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三)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一)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 

(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与人事计划

(三)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   

(四)具体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五)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过程

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订和选择可行的行动方案;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

   本章内前三节内容属于自学范围,考试不列入本大纲。

第四节 计划的组织实施

一、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的内容;

(二)目标管理的性质:

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实现性,富有挑战性和伴随仿真反馈性;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评价成果,实行奖惩

二、滚动计划法

(一)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

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对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三、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二)网络图的构成要素:

工序,事项和路线;

(三)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三)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环境,战略。

技术,规模和生命周期。

第二节 组织的部门化

(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二)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

职能部门化,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

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

(一)管理幅度与组织的层级化

管理幅度的含义;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互动关系;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

(二)组织的层级化与集分权:

集权的来源及其形式;组织层级化中的权力来源与分配;组织的层级化设计中的集权与分权;组织层级化设计的有效授权;

(三)组织的层级化与结构的有机化

组织的层级化设计中的两种结构形式;组织结构的层级化与有机化。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本章内容属于自学范围,考试不列入本大纲。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组织变革的含义,组织变革的动因;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与目标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对人员的变革,对结构的变革,对技术与任务的变革。

第二节 管理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三)组织变革的压力及其管理

压力的含义,压力的起因及其特征

(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组织冲突的影响,组织冲突的类型,组织冲突的避免。

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文化的含义,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

(一)领导与管理的共性与区别

(二)领导的作用:

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

(三)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区别

第二节 领导风格类型

(一)权力与领导

权力的含义,能力的类型;

(二)管理制度集中与分散相对立的领导者:

集权式领导者,民主式领导者

(三)维持与创新相对立的领导者:

维持型领导者,创新型领导者

第三节 领导理论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专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放任型领导

(二)领导方式行为论

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管理方格论

(三)领导方式情景论

菲德勒权变理论,路径——目标选择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第十二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原理

(一)激励的概念与对象

(二)激励与行为:

激励力=某一行动的效价X期望值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和外因

(四)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五)X理论与Y理论

第二节 激励需要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二)双因素理论:

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的保健—激励理论

(三)后天需要论:

大卫·麦克兰的后天需要论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公平理论:

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

(二)期望理论:

M=V*E(M表示激励力,V表示效价,E表示期望值)

第四节 激励务实理论

(一)正强化:

正强化的含义与方法的运用

(二)负强化:

负强化的含义与方法的运用

第十三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原理

(一)沟通及其过程

沟通的含义,沟通的意义,沟通的过程,沟通的类别;

(二)组织中的沟通:

人际沟通与团队沟通;

(三)组织间的沟通

第二节 组织沟通

本节内容属于自学范围,考试不列入本大纲。

第三节沟通管理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有效沟通的含义,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

(二)有效沟通的实现

  克服沟通中的障碍的一般准则:

第四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

(一)冲突的原因:

沟通差异,结构差异,个体差异,

(二)冲突的管理

谨慎地选择你想处理的冲突,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妥善的选择处理方法

(三)有效谈判的实现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

(二)控制理论;

控制过程;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

控制类型;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确定标准;确定控制对象;选择控制重点;制定标准的方法:

(二)衡量绩效

通过衡量成绩。

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三)纠正偏差: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第三节 有效控制

(一)有效控制:

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二)适度控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本章内容属于自学范围,考试不列入本大纲。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本章内容属于自学范围,考试不列入本大纲。

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

本章内容属于自学范围,考试不列入本大纲。

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

本章内容属于自学范围,考试不列入本大纲。

 《经济法》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

《经济法》,丁万星等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1月。

二、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1、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的时效;经济法的概念、地位、原则;经济法律关系。

2、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

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权与债权制度。

重点是经济法律关系;法人制度、物权与债权制度。

第二章 企业法

  1、企业的概念和企业的分类。

  2、新的合伙企业法:

合伙企业的分类、设立、财产、事务执行、损益分配、与第三人的关系等相关内容。

3、个人独资企业的相关法律知识。

  4、外商投资企业的概述和分类。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资企业的概念、特征、设立、组织机构、经营管理、损益分配、相互转换等相关内容。

5、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概念、设立以及厂长负责制和民主管理。

重点是企业的分类;新的合伙企业的分类、设立、财产、事务执行、损益分配、与第三人的关系;中外合资企业的特征、设立时的出资要求;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的规定。

第三章 公司法

  1、公司法概述和公司基本法律制度。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董事会、监事会、财务与会计、分立与合并、破产清算等内容。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

  3、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组织机构、董事会、监事会、财务与会计、分立与合并、破产清算等内容。

  4、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发行与转让;公司债券与公司股票的本质区别。

上市公司的条件及股票的转让。

重点是公司作用的表现方面;公司的登记管理、年度检验;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和联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股份发行;公司债券与公司股票的本质区别。

第四章 合同法

  1、合同概述及合同的分类。

  2、合同订立的概念、方式;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担保;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3、主要合同的名称及内容。

重点是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订立方式中的要约与承诺;合同效力中的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的行使;合同担保的几种主要方式,其主要的区别。

第五章 城市房地产法

1、城市房地产管理概述。

2、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管理。

3、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

4、房地产交易管理。

5、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以及违反房地产管理法的法律责任。

重点是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管理中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最高年限、土地使用权划拨的范围;房地产交易管理中的房地产价格管理,房地产抵押。

第六章 工业产权法

1、工业产权概述。

2、专利法。

3、商标法。

重点是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及专利权的期限。

 

 

第七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

1、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2、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内容。

3、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重点是不正当竞争与垄断的区别;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内容。

第八章 票据法

  1、票据法概述。

票据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2、票据法的一般规定:

票据行为、票据权利、票据抗辩、票据丧失后的补救以及票据的伪造和变造。

3、汇票、支票和本票在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三者的本质区别及具体的使用方法。

重点是票据的主要特征;票据权利的取得;票据抗辩;汇票、支票在出票、背书、付款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二者的本质区别及具体的使用方法。

第九章 税法

  1、税收的概念、特点;税收的主要分类方式;税法的主要构成要素;税收的法律关系。

2、流转税法,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增值税的概念和分类;增值税中纳税人的分类;增值税中的小规模纳税人及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消费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及税率;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消费税的税收优惠。

  营业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营业税的税率,营业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营业税的税收优惠。

  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业务应纳税额的确定。

  3、新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征收管理。

  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史、纳税人分类和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税率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4、资源税法、特定目的税法、特定行为税法、财产税法。

资源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及税收优惠。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计税依据和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及税收优惠。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及税收优惠。

印花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及税收优惠。

房产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及税收优惠。

契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及税收优惠。

5、税收征收管理法。

重点是税收的主要分类;税法的主要构成要素。

增值税中小规模纳税人及一般纳税人具体税额的计算。

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尤其是销售额的确定。

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能够抵扣进项税额的特殊情况。

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消费税的纳税人及征税对象;营业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计算中工资、奖金、稿酬、租赁、利息等项目适用的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印花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应纳税额的计算。

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契税的征税对象、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务管理中的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

第十章 经济纠纷的解决

  1、经济纠纷解决概述。

  2、仲裁的概念和原则、仲裁机构、仲裁协议、仲裁程序以及仲裁的监督。

  3、经济诉讼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经济案件的收案范围和诉讼管辖、经济诉讼程序。

重点是经济纠纷解决的方式。

 经济数学考试大纲

[日期:

2006-06-03]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一、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函数、极限、连续

      1.掌握函数概念,会求函数定义域。

      2.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3.了解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形、理解复合函数概念、会分析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4.能列出简单的经济问题的函数关系。

      5.理解函数极限和左右极限的概念(对ε—δ定义语言不作要求)。

      6.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无穷小的性质。

      7.会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掌握函数在一点连续与间断的概念,并会判断间断点类型(第一类,第二 类)。

  9.了解函数在区间上连续的概念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掌握导数、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微分的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可导、可微、连续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微分的运算法则,掌握导数的基本公式,了解高阶导数概念,  

    能熟练求函数的一、二阶导数。

                

      3.了解两个微分中值定理:

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4.理解函数极值概念,掌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能判断函数增减性,掌握

    简单的最大、最小值的应用题(简单的经济问题)求解。

      5.会用罗必塔法则求未定型极限。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3.会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体积及简单的经济上的定积分应用问题。

  (四)常微分方程

     1.理解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特解等概念

      2.会求一阶可分离变量、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

二、重点考试内容

(一)          函数、极限、连续

      重点:

函数、极限、无穷小的概念,极限四则运算,函数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

导数和微分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初等函数导数求法,函数单调

性判别法,函数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求法。

(三)  一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

原函数、不定积分概念,不定积分的性质和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

部积分法,定积分概念,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四)微分方程

      重点:

微分方程概念,一阶可分离变量方程和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

三、教学参考书

教   材: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本科少学时,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6年基础会计课程社会专升本考试大纲

作者:

鲁师教育         来源:

         添加时间:

2006-3-25       点击率:

6488

 

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对会计核算的一般内容和核算方法具有概括性的系统理解。

2、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和会计等式。

3、理解复式记账的意义,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一般经济业务。

4、能够熟练的运用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试算平衡;并做到算账准确,记账结账规范。

5、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内容。

6、熟悉会计的核算流程。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

2、会计要素、会计等式(重点)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重点)

第二章 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记录的专门方法(重点)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

2、会计账户

第四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1、复式记账原理(重点)

2、借贷记账法的应用(重点)

3、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五章 会计凭证

1、原始凭证

2、记账凭证(重点:

记账凭证的构成要素和填制要求)

第六章 会计账簿

1、账簿的登记

2、记账的规则(重点)

第七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1、期末账项调整

2、工作底稿

3、对账和结账(重点)

4、财产清查 (重点)

第八章 财务报告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第九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1、记账凭证核算程序(重点)

2、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

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4、日记总账核算程序

 

三、参考教材

《初级会计学》,朱小平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