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478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docx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docx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

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求它们表面积的方法。

3、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立体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教材中的附页1和附页2.

六、课时安排:

1、长方体的认识……………………………………………1课时

2、展开与折叠………………………………………………2课时

3、长方体的表面积…………………………………………1课时

4、露在外面的面……………………………………………1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13到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提问:

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直观经验,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

教师设疑:

刚才大家听见的和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

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征?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

提问:

长方体上都有些什么?

同组的互相交流一下,再指名上台给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结合学具边指边说:

光光的部分叫面,两面之间有一条边,还有点。

接着教师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并指出:

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

面、棱、顶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为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作准备。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要求学生自备牙膏盒、化妆盒等长方体物体)任务:

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引导小结: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看、数、量、剪、比的实践活动,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识长方体的透视图

将长方体放到桌面上,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个面)

质疑:

为什么看到的结果不同呢?

教师揭示原因,抽象出长方体的立体图(分别有三个面和六个面)。

动画演示:

长方体的立体透视图。

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小组合作:

用准备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A、让学生找出长度相等的三组棱。

B、讨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它们和这三组棱有什么关系?

C、告诉学生:

底面上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上的棱叫做高。

D、将长方体框架横放、侧放,指出它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用小棒和塑料拐角,自己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这一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再现长方体的表象,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时,引导学生把学具变换放法,突出图形的变式,在“变式”中理解,让学生真正理解长、宽、高的含义。

2.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1)展示动画图像:

第一步:

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第二步:

长方体中的短边伸长,使长、宽、高相等。

讨论:

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归纳:

长、宽、高变为相等,我们把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或叫立方体)。

师:

请同学观察自己带来的正方体(魔方、积木等),然后用刚才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小组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归纳小结:

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动画,把正方体的特征化难为易,学生初步体会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迁移学习方法,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2)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分组讨论:

正方体在具有长方体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归纳结论: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设计意图:

通过对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特征的比较,从而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辨证思想,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铭刻记忆,融会贯通。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15页练习第1—4题。

2.拓展练习:

把一块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11厘米、7厘米的长方体,平均锯成两块小长方体。

(1)每块小长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时反馈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为调整后续教学方案获得有效信息,变式拓展练习,加强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提升灵活应变能力。

四、梳理知识,反思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设计意图:

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知识探索的过程。

把学生当作知识建构的主体,当作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15页第4题。

六、板书设计:

1、长方体

(一)

形体

顶点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条数

长度

长方体

8

6

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12

分为3组,每组中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

8

6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

所有的棱都相等

 

第二课时

课题:

展开与折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操作的探索活动,了解“什么是展开,什么是折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6个面

相同点12条棱

8个顶点

不同点:

6个面的面积及形状。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出一个食品包装盒)问同学们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是“包装盒”。

教师可以通过“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什么?

”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是“正方体”。

教师向学生演示什么是展开图:

请看,像这样沿着棱剪开(放下其中一个面),使这个正方体完全的展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我们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会是什么样的?

(停顿十几秒)

请2-3名学生说一说你想象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会想象出很多图形,教师指出要一起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

可向学生提问:

“关于展开图你们了解些什么?

”“打算在这节课中解决哪些问题?

”(板书:

规律、特征)

(设计意图:

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正方体展开图是什么样的?

后面接着鼓励学生动手把想象的展开图剪出来,从而实现体与面的结合。

三、动手探索,总结规律:

活动一:

剪一剪

发给每位学生一个正方体,试着剪一剪;验证同学们的想象对不对;让剪的快的学生根据剪开的展开图,从前面教具(展开图)中找出与自己剪的一样的贴在黑板上。

在活动时,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投影出示)

·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

·先观察一下黑板,如果你剪的展开图与别的同学重复了,那么你就不用贴了。

·注意正确使用剪刀,别伤到手。

活动二:

找一找

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展开图有没有重复?

(学生贴出来的)

学生可能的作品:

学生可以判断出:

1和5两个图形通过反射是同一个图形,4和7两个图形通过旋转是同一个图形。

教师进一步追问:

“为什么剪出来的展开图形状会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回答:

剪的方法不同。

“这些展开图有何相同之处?

”,学生可能回答:

都由6个正方形组成。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空间与图形的鲜明表象,强化直接感知。

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有意识的对展开图进行粘贴,让学生感受正方体展开图的某些规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三:

折一折

相同的正方体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展开图,让学生再尝试把他们展开的图折回原样。

操作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轮流演示展开与折叠的过程,边折边说,找出展开图上的每个面分别对应正方体上的哪个面。

(教师根据要求同步演示,让学生明白,一个折叠,其他人指出展开图上的这个面,是正方体的××面。

学生操作、交流、展示。

小结:

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经过反复的展开与折叠(板书课题),知道了展开图上的面(板书:

面)与正方体(板书:

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板书:

对应)。

让学生体会到正方体相对应的两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相隔一个面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巩固体与面的转换认知,加强感悟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了解寻找对应面的基本方法,然后,上升到由展开图的面想象立体图形的面的对应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做“做一做”第一题.判断下面几图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学生判断,讲清原因,个别不好理解的让学生动手来操作。

2.(课件出示书17页练一练第一题)屏幕上这道题你能够独立完成吗?

请说出正方体展开图中与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面?

教师可以通过折一折,让学生猜想对不对。

(教师演示折叠过程)

3、看展开图P17第2题。

在操作中进行验证。

思考:

与1、2、3号面相对的的是几号面?

同学间进行交流,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图中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创设条件、积极引导,有意识的培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习惯。

通过此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收获(2分)

教师问:

“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收获,心中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做一正方体纸盒。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第三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

我们用折叠等方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的图形。

2.出示长方体纸盒,将它展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提问:

①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形中的哪个部分?

②学生进行讨论。

③反馈。

3.学生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4.引导学生观察。

展开后图形的各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

二、导入

今天是小明的生日,老师想送一份礼物给他,可是我觉得这份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出示长方体纸盒)你们能帮我出一个主意吗?

(用礼物纸将盒子包好!

)这个主意不错,可是你知道要用多大纸吗?

你会算吗?

(会,计算它的表面积)哪一个同学能拿着这个模具指给大家看?

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

包装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

1.请同学们先估一估。

在小组中讨论。

反馈

2.议一议;

如何计算才能知道包装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

3.说一说;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试一试。

5.提问:

求“要用多少纸?

”实际是求什么?

学生讨论后,揭示表面积的概念。

板书: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二)、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指出:

我们可以用计算面积的方法“分割法,填补法”,和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找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汇报结果

各小组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可能有以下几种:

汇报一:

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大部分面积相加,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汇报二: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2,得出: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汇报三:

把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部分面积为(长×2+宽×2)×高+长×宽×2,并说明“长×2+宽×2”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

汇报四:

用填补法,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填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减去填上的部分

这四中方法都可以用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实用,为什么?

(因为我们计算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时候不能把它的表面展开,所以第3、4种方法就有些困难。

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常都会用第1、2种方法,而第3、4种比较少用,所以在做题时,你应该选一种最适合的方法做。

(三).试一试

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求出下列图形的表面积。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运用公式是否正确,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指导。

2、做第4题,这个题目的要点是只有5个面,学生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3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10×4+10×8+8×4)×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7×7×6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第四课时

课题:

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问题,并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准备:

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二、谈话引入

1.师:

(课件出示),请看大屏幕,这是一组立体图形,看谁能最先看出:

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有4个小正方体)

师:

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吗?

2.师:

看来仅有观察还是不够的,还要在观察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推想,把

你视线所看不到的在脑海中想到,才会得出正确结论。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用观察和推想这两种方法来探索《露在外面的面》(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

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哪几个?

2.继续看大屏幕出示图2,这有几个小正方体?

问:

它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你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露在外面的有9个面。

上面的小正方体有3个面露在外面,前边的小正方体也露出3个面,右边的小正方体也一样,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

师追问:

不是有四个小正方体吗?

你怎么只数了三个?

(学生可能回答:

有一个小正方体的面全被挡住了,一个也没露出来,就不用看了)师生一起按照上面、左面和右面的顺序数露在外面的面。

师:

他是这么数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学生可能回答:

我先看正面,一共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上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右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

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师:

谁听清了,他是怎么数的?

(生重复方法)

师生共同按这一方法数。

可是我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不看左面,也不看下面、后面?

(学生可能回答:

因为那三个面都被挡住了。

3、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按小正方体的个数一个一个数的;第二种方法是从不同方向看的,先看上面,再看前面、右面)

师(边演示边总结):

第一种是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把他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然后再相加;第二种是分别从露出来的三个方向看,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方向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然后相加。

不论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序进行观察,掌握两种观察方法,并为学生发现露在外面的面数规律打下基础,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达成学习目标1.2中的部分目标)

4.学生操作

师:

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可以怎么摆?

小组同学先摆一摆,再数一数露在外的面有多少个,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5.交流:

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露在外面的面有多少个?

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摆出如下几种情况:

(图略)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把相应的立体图形贴在黑板上,同时板书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

师:

看着这些立体图形和它们露在外面的面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

都是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但由于摆的方式不同,露在外面的面数也不同;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数相同了,摆法还是不同。

现在我们算一算,不同摆法中,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是多少,已知正方体棱长10厘米,从黑板上的立体图形中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摆法,快算一算吧。

学生汇报

(此环节的设计,是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操作的空间,同时也给了学生思维开放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不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还要在操作中有所发现。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并通过观察、交流,发现摆法不同,露在外面的面数是不同的;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数相同,但摆法还不同。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达成目标1)

三、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师:

刚才我们用4个小正方体随意摆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数有所不同。

现在我们用8个小正方体,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摆,露在外面的面数会怎样变化呢?

1.出示合作提示

①小组同学商量、选择一种方式之后按照这种方式有规律地摆(如横着摆、竖着摆……)。

②先由一个小正方体摆起,记下露在外面的面数;再逐个增加小正方体,并依次记录露在外面的小正方形的面数。

③边记录数据边观察,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2.小组合作探索,并填写记录单

小正方体的个数

1

2

3

4

5

6

……

露在外面的面数

我发现的规律

3.全班交流

师:

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边说边演示,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并说说你们的发现。

师(面向全班):

如果按这种方式继续摆下去,摆8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多少个?

10个小正方体呢?

20个呢?

你发现了什么?

(也可以提示学生观察小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出的面数的关系)

师:

那其他同学是怎么摆的?

发现了什么规律?

4.深入研究,再汇报。

师:

这次你汇报时,只需要说出你们是怎么摆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

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操作空间,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追问提升学生的分析意识,感受到变化的面的出现规律,提炼出通项公式。

在这一环节中,有教师扶持阶段,也有学生放手自己研究的时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规律可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