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说明.docx
《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说明.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说明
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说明
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011.07
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说明
1前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旅游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我国进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前我国政府亦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里指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浙江省政府则提出大力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在《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努力把金融、物流、旅游、文化、信息服务等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和“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缓解生态压力、建设和谐社会。
嵊泗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誉。
多年来,嵊泗通过对内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对外积极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推介特色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目前已成为长三角地区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的迅速发展,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等项目的建设为嵊泗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对接点”,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蓝色通道的重要节点”,嵊泗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水污染影响,渔业资源日益衰减,特别是各国实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签订后,大大缩小了嵊泗渔民海洋捕捞的范围,渔业形势更为严峻,嵊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面对机遇与挑战,加快融入区域的步伐,立足现状,突出特色,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与升级,发展嵊泗列岛型大旅游产业是嵊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调整经济结构,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生态型、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必然产物。
这些现状为嵊泗青沙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嵊泗鑫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抢抓机遇,根据嵊泗青沙海域自身旅游资源、环境、区位优势以及发展基础,科学定位旅游目标市场,实施产品创新战略,大力推进嵊泗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开发具有差异性的特色旅游产品,强调度假休闲、健康欢乐的旅游体验,努力把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和市场优势,拟开发建设集海岛观光、休闲度假、海上竞技、游艇海钓、海鲜美食、商务、会议旅游、海景房产为一体,形象特色鲜明,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良好的国际性海岛旅游产业园区。
海洋旅游产业的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产业集聚力和带动力强,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将带动嵊泗海洋经济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海洋经济对嵊泗的辐射带动,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嵊泗产业转型和升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建设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海洋服务产业集群,为建设嵊泗旅游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将成为嵊泗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推动嵊泗成为长三角地区海岛型旅游基地、长三角海洋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华东重要的海上度假中心,海洋度假疗养中心,成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经济发达、最宜人居的生态型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
嵊泗青沙海域是嵊泗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有效缓解嵊泗经济迅速发展与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矛盾,对嵊泗青沙海域实施区域用海建设是满足嵊泗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用海需求,实现嵊泗旅游产业功能提升,推动嵊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在上述发展背景下,如何把握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的功能定位、发展职能,确定空间发展策略、配置基础设施,指导区域用海建设有序开展,提出和嵊泗青沙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区域建设用海空间规划尤为必要。
受嵊泗鑫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开展了《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编制工作。
项目组承担本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编制工作后,对嵊泗本岛青沙海域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以及海域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走访了相关部门进行资料调查与搜集,并召开了多次座谈会。
本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编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嵊泗鑫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多次与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讨论,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经过与各方专家、地方政府进行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了最终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分规划文本、图件和编制说明三部分。
本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区位于嵊泗本岛西侧青沙海域,填海活动所影响到的原有海岸线除部分岸线外大多为自然所形成的礁石海岸,规划用海范围为东经**°**′—**°**′,北纬**°**′—**°**′,填海影响到的原有岸线北部靠近嵊泗本岛的轮船码头(李柱山),岸线南部以一个小岛礁为界限(虎渔礁)。
规划填海总面积预计为440.7公顷,占用岸线6593米,西侧海域有一条海底电缆穿过,对填海活动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规划中在此上不做填海活动,留出约120公顷的海域面积作为海湾休闲娱乐的中心地带。
本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期3年。
实行南、北区分期建设,其中首期为南区,后期为北区。
表1-1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拐点坐标
点号
大地坐标(WGS-84)
经度
纬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规划编制思路及原则
2.1规划编制思路
2.1.1规划指导思想
本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提出,抓住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的机遇,放眼区域,协同整岛规划、分步实施的规划指导思想。
建设机遇。
2011年5月9日,我国第一个旅游产业园在天津滨海新区揭牌。
目前旅游产业园在我国是一个新型产业,随着国家各种政策的支持,旅游产园区的建设势在必行,顺应时代的潮流,为嵊泗县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机遇。
放眼区域。
嵊泗青沙区域用海的开发建设对嵊泗县、舟山市和浙江省的保税职能扩展、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体现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布局要立足嵊泗县城,面向舟山一体化、服务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形成区域开放、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
协同整岛规划。
嵊泗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是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发展区功能扩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从构建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目标出发,嵊泗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需协同整岛规划,统筹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合理配置嵊泗县资源,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业园区。
分步实施。
以国家旅游产业园区、旅游开发等有关法规和政策为指导,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分步实施规划,滚动发展。
重点规划2015年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用海建设用地,形成发展动力,构建空间格局,发挥主体功能,为建设全国性的旅游产业园奠定基础。
2.1.2规划编制思路
1、从大区域视角,分析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职能和发展趋势。
2、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嵊泗青沙海域生态承载力为依据,以建设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园区的要求为目标,确定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的适宜开发建设规模。
3、从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的规划思路出发,提出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的空间布局框架。
4、从区域海洋旅游资源出发,充分利用嵊泗的海洋、岛屿岸线等海洋水域独特风光作为布局旅游项目的功能空间,挖掘和突出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的空间与景观特色。
5、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预测和评估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6、把握开发条件,提出利于操作的实施步骤。
图2-1编制思路图
2.1.3工作方法
表2-1工作方法与工作内容
工作方法
工作内容
现场调研
本区域建设用海社会经济发展、自然条件与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情况调查;海域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资料收集
海洋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资料收集;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收集
分析论证
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区域建设用海需求及可行性、选址、规模、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初步方案汇报讨论
确定区域建设用海的功能定位、平面设计、总体空间布局
文本编写
主要包括区域建设用海的范围、规划期限、地理位置、功能定位、布局方案、实施计划、与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协调性、规划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内容
图件编制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图、区域建设用海范围图、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图、海洋功能区划图、平面设计图、功能分区图、用地规划布局图、规划项目图、规划实施计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2.1.4技术路线
图2-2技术路线图
2.2规划编制原则
2.2.1规划原则
本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遵循科学可行,经济合理,环境保护的四项原则:
(1)与相关涉海规划相符合、与区域发展协调的原则。
海洋功能区划及其他涉海规划是科学使用和管理海域的重要依据,保证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与海洋功能区划及其他涉海规划相符是实现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节约集约用海、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坚持集约、节约用海,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规划区内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有序发展。
(3)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在综合开发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开发活动不超过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开发与保护并重,切实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适度超前、分期发展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
体现科学预见基础上的前瞻意识,强调科学合理地开发时序,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良好的居住景观环境、便捷的往来交通条件等的整体建设。
同时需要因地制宜,在保证规划终极合理和延续性的前提下,保持适度弹性,以利于操作实施。
2.2.2围填海造地的平面设计基本原则
(1)保护自然岸线的原则。
围填海造地工程建设,应尽量不用或少用自然岸线,要避免采取截弯取直等严重破坏自然岸线的围填海造地方式。
(2)延长人工岸线的原则。
围填海工程的平面设计要尽量增加人工岸线曲折度,延长人工岸线的长度,提高新形成土地的价值。
(3)提升景观效果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应在人工岸线向陆一侧留出一定宽度的景观区域,进行必要的绿化和美化。
同时要注意营造人与海洋亲近的环境和条件。
3区域建设用海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3.1区域建设用海面临的形势
3.1.1嵊泗旅游面临五大转型
3.1.1.1从海岛旅游意识向海洋旅游意识转变
坚持科学发展观,勇于自主创新,从思想上将海岛意识、大陆意识转变为海洋意识,开发门类众多的海上游乐项目,海洋保健养生项目等,把大陆游人吸引到蔚蓝色的大海中来。
让嵊泗蔚蓝色大海成为嵊泗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3.1.1.2由旅游业主导向大旅游产业主导转变
嵊泗县在21世纪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要发挥大旅游产业的作用必需实施大旅游产业的重构,使一切与大旅游相关产业、行业、部门都要围发展全县大旅游产业来确定自己的战略和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大旅游产业能跨越式地成为全县的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1.1.3由传统的空间功能向新的空间功能的转变
由于实施大旅游产业和东海大桥的开通,世界级大港雏型已显,作为聚集人气的大旅游产业,在空间的布局就不能仅仅按照传统的东、中、西三大片来划分,更不能把游基湖沙滩和菜园镇就替代了游嵊泗的老观念延续下去,而应跳出菜园,以满足现代游人新需求为目标,更大范围内为游人提供更为亲海、玩海、体验蓝色海岸风光和风情的时尚、美丽的大海空间,实现为大上海都市圈提供海上大花园的目标。
3.1.1.4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和谐型转变
作为嵊泗的大旅游产业要想取得长足而可持续地发展,必须在观念上、政策上改变传统的旅游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纯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和谐型与循环经济型的大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模式转换,才能取得大都市游人的青睐,占领应有的市场份额。
3.1.1.5由传统的旅游产品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转变
嵊泗旅游亟需从六方面进行旅游产品升级换代:
①观光休闲化(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升、淡化门票经济)
②度假产品化(海洋休闲旅游产品、自主游、家庭化等高端产品)
③产品区域化(整合成片、成线的区域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④旅游生态化(开发旅游不破坏环境、旅游房地产不城市化、循环旅游等)
⑤营销品牌化(推行精品主题旅游产品)
⑥服务人性化(推行现代旅游服务,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和谐的旅游环境)
3.2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发展基础分析
3.2.1发展有利条件
——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1)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嵊泗素有“海上仙山”之称,以“碧海奇礁、金沙渔火”壮美的列岛风光而著名,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
尤以东部海域海水呈全年候碧蓝色为长三角海域最有特色;嵊泗列岛一面具有独特的天象景观,一面又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适宜人居;加上众多的海岛风情与人文景观,是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海上运动的理想场所。
岛内人文景观众多,渔乡风情浓郁,加上宜人的海岛气候,为大力发展观光、避暑、度假、休养和海上运动等多方位、立体型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嵊泗渔场是全国最大的舟山渔场的中心,是全国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区,也是海洋鱼类繁殖的集中产区,又是舟山渔场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有“东海鱼库”、“海上牧场”之称。
据统计,嵊泗渔场共有鱼、虾、蟹、贝、藻四大类500多个品种。
嵊泗已成为上海游人春、夏、秋,尤以夏季开展海钓之旅、海鲜美食之旅的最佳首选地。
——经济区位条件优越。
嵊泗地处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点,我国沿海“黄金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海上航运四通八达。
同时,嵊泗又地处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顶端,面临当今最具生机的泛太平洋区域经济圈,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群,特别是与上海的芦潮港新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不仅唇齿相依,而且已成为经济一体化的区域,这一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这一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决定了嵊泗列岛在参与长三角经济与旅游的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并在开发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客源市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的独特机遇。
(1)宏观经济的发展将为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提供巨大消费空间
国内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上升期,现代服务业正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产业。
这一宏观经济发展的态势与人民的富裕,均为旅游经济的消费提供了大空间。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家庭用于旅游休闲的消费将呈稳定上升的趋势。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当地居民的出游人数以及用于旅游的花费将有很大幅度的增加,这为嵊泗旅游产业开发提供了一个稳定而充足的市场源。
宏观经济的发展将为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提供巨大消费空间。
(2)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具有巨大客源的潜力
上海作为中国内地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嵊泗完全可以借上海强劲的综合辐射力和经济增长的优势,放开步伐,全方位接受其辐射,放手地发展海洋大旅游产业。
上海是众多跨国公司的聚集之地,也是许多本国公司的林立之所。
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每年都会将大量经费用于会议和培训。
这些来自上海以及周边地区的会议、培训需求也为嵊泗带来了发展契机。
嵊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再辅以优质的后天开发定能成为企业以及研发机构理想的会议、培训场所。
上海作为中国内地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将为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提供巨大客源。
(3)“创酷经济”正成为旅游产品的新思路和营销旅游产品的新方式
一种由“酷”文化引起的经济模式新业态,是在“创意经济”之后的又一轮商业潮流,“酷”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向新的陌生领域实现突破,而目前我国形成的旅游产业园区极少,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发展“酷经济”是必然选择的道路。
“酷”的商业文化价值正待开发。
“酷经济”为开发以海洋文化为内涵的海洋魅力旅游产品、精品,提供了一种开发旅游产品的新思路和营销旅游产品的新方式。
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应充分利用这一商业业态,开发新型的具有时尚元素、现代元素的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随着私人游艇产业的发展,嵊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为其发展游艇经济提供了优良的前提条件。
游艇产业的发展将拉动一大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逐步形成完整的“游艇制造——销售——俱乐部休闲旅游——维护保养”产业链,游艇会对当地的餐饮、交通、公共服务、维修保养及配备等具有带动作用,并有助发展滨海旅游业。
3.2.2发展制约因素
(1)海洋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嵊泗海洋产业发展较快,海洋经济占全县经济比重不断提高,但海洋经济产业层次不高,海洋经济仍以传统海洋渔业为主,新兴的港口物流业、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水产品精深加工所占比例偏低,远洋渔业发展还相对滞后,滨海旅游业刚处于起步阶段,船舶修造业技术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有待加强;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洋高新技术等发展滞后,海洋科技总体水平和创新能力较低,整个产业没有形成合理的布局,缺乏统筹规划。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体投资环境较差
全县岛屿陆地总面积仅67.95平方千米,且多数都是孤立的、偏僻的岛屿,土地资源缺乏,制约了海岛工业的有效集聚,引进重大项目缺乏有效的土地资源供给。
建国以来,嵊泗长期作为军事要塞,以加强国防为主。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格局下,因地处边远海区,交通不便,国家对嵊泗的经济建设投入寥寥无几,致使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
尽管近几年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但总体投资环境还是较差。
水、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以及紧缺的资金和相对缺乏的资源都是海岛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导致非资源型工业甚至资源型工业企业做大后迅速外迁,使嵊泗工业发展后劲缺乏,经济发展落后于舟山市的平均水平,特别是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则更为落后。
这种状况,既与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相适应,又削弱了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3)地缘偏僻,人才资源缺乏
由于嵊泗离大陆和大岛较远,地处东海边疆,交通不便,与大陆、大岛联落较为困难,因地缘和历史原因,人才资源历来稀少缺乏,人才资源的供给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综合管理人才十分紧缺,人才问题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仍然十分突出。
(4)海洋生态环境有下降的趋势,海洋灾害频繁
嵊泗海域位于长江、钱塘江的入海交汇处,其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主要受通过江河入海的大陆污染源控制。
由于这一区域处浙江、上海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陆上产业部门也大规模地向沿海和海洋结集扩展,同时携带了更多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入海,使嵊泗海域污染有加重的趋势,海域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另外,嵊泗地处边远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嵊泗是遭受海洋灾害最为频繁、严重的地区之一。
每年因风暴潮、大风、赤潮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亿元以上,间接损失则难以计算。
因此,需进一步做好防灾抗灾工作,抵御海洋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土地资源缺乏限制了发展规模
丘陵山地和海积平原是嵊泗列岛土地构成中的基本分类。
嵊泗青沙旅游产业园区所在地泗礁岛的面积只有25.88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积有4.25平方公里。
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极低,大约只有1.18亩/人。
嵊泗海域辽阔,土地资源严重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
长期的开发建设使目前本岛内可建设用地存量极低(仅为0.3平方公里),并且分布零碎,除石柱、高场湾西部和基湖有一定规模发展用地外,其他可建设用地基本位于建成区周边,用地不完整不利于整体开发。
3.3区域建设用海需求分析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嵊泗县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园区,但是目前嵊泗县土地利用紧张,没有足够的土地来发展旅游产业园,因此需要通过围垦海域来弥补土地利用紧张的不足。
随着围垦的开发,海上的交通更加便捷,更加方便了捕鱼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整个嵊泗县的经济繁荣。
打造列岛型国际综合休闲度假基地是大环境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这张名片,发挥毗邻上海、杭州、宁波等长三角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把嵊泗列岛建设成为负有盛名的“蓝色海岸”旅游区、国际性海上综合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以下三点措施:
一是着力打造“四大”旅游基地,即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国际性海上运动养生基地、国内知名的渔家风情体验基地和现代国际港口旅游基地;二是优先发展滨海度假、海上运动与探险、游钓、潜水、游艇、邮轮等高端旅游产品;三是重点建设一批沙滩度假休闲、海岛风光掠影、渔民文化与生活体验、东海“福”文化为主题的星级旅游区,着力开发商务会议、企业年会、海鲜美食节庆、海洋文化创意、宗教文化、海洋学术活动等文化、商务旅游项目,延伸海洋旅游产业链。
但是这一切的旅游活动项目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够形成产业园,只有围垦海域才能满足需求。
3.4大旅游客源市场消费需求分析
1、观光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稳中有降
观光旅游市场资源垄断性极强,中国具有发展观光旅游的良好条件。
因此,国内观光旅游市场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旅游市场,是旅游业的中心市场。
但受观光旅游特点所限,观光旅游者往往以团队形式出游,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短,对旅游景点的观赏是“走马观花”,旅游消费总体水平低,花费单一,多集中于门票,同时重游率低,很难形成稳定的忠诚旅游者群。
观光旅游市场作为我国传统的旅游市场,尽管其市场份额仍占首位,但增长率已经逐年下降。
国内观光旅游业普遍处于缓慢发展或停滞状态,处于报酬递减阶段。
2、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成为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以每年约20%的速率递增。
在我国,由于旅游消费能力以及我国休假制度的制约,休闲度假较之观光旅游而言,尚处于次要位置。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特点是消费率高,游客的旅游消费不仅局限于门票,而是在住宿、娱乐、购物、休闲及餐饮等多方面实现多元消费,形成综合旅游收入。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重游率高,旅游者会将旅游目的地培育为其较为偏爱的固定旅游地。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一个国家观光性的旅游需求急剧膨胀时期,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会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已提出到2020年全国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
因此,从旅游发展趋势看,旅游者对于休闲度假尤其是对蓝色海洋休闲度假的需求偏好将不断增强。
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最为发达的特大城市其人均GDP已达到5000-6000美元,其目标是向1万美元奋进,因此,其大旅游消费已经形成复合型、全方位的环城市休闲度假旅游消费带;中西部的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如成都、重庆,形成了以层次低一些的“农家乐”为主体的环城市休闲度假旅游消费带;周末出游已成为市民的经常性旅游消费行为。
这种发展趋势还会从特大城市、大城市向中等城市蔓延,由沿海特区向内地蔓延。
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是旅游市场一种必然发展的趋势。
因此,应当尽快改变旅游产品单一的结构,开发各具特色的主题型、复合型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其中国内和上海旅游客源市场形成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