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1737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docx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docx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

(一)

一、填空题(16分)

1、在词源学意义上,“美”包含肉体、()、口味等多方面含义。

2、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对照、形式创造。

3、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

4、中国的“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

5、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直接相联系的。

6、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属于()艺术。

7、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目标性、()、连续性、迁移性。

8、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艺术的最基础、最直观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4分)

1、美学主要是一门()

A人文学科

B自然学科

C社会学科

D实验学科

2、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A“畅神”说

B“虚静”说

C“移情”说

D“感物”说

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

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4、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

A点

B线

C面

D体

5、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奥地利

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

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

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

7、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是()的基本特征之一。

A戏剧

B戏曲

C电影

D电视

   

三、判断题(15分)

1、 美育和体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2、 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

3、 3、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性最强的艺术。

4、大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

5、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四、名词解释(20分)

1、美的无功利性

2、社会美

3、技术美

4、表演艺术

5、教学艺术

五、简答题(20分)

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联系?

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映,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

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

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关照。

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2、美感的培养指的是什么?

如何理解美感培养的基础、成果和目标?

3、如何理解形式美教育的普遍宜人性特征?

4、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六、论述题(15分)

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附:

答案

一、填空题

1、道德2、批判3君子4、现代人格5、事物6、造型7、系统性8、语言

二、选择题

1、A2、A3、A4、B5、A6、C7、C

三、判断题

1、对2、错3、对4、错5、错

四、名次解释

1、美的无功利性

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是指美的事物与人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

这种特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

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的功利评价。

2、社会美

社会美是没的一种形态,社会美的的中心是人,是个人和社会的实践。

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着美,比哦安心着人的存在价值。

社会美的特征在于它的社会性、意蕴性和稳定性。

3、技术美

技术美是美的形态的一种,指技术活动的美。

它是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造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技术美有三层主要含义:

一是指技术对象的直观形式使人类得到感官愉悦,二是指技术对象是对人的自由活动的肯定,三是指技术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审美世界。

4、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人工符号(乐音)和表情姿态符号(人体动作)通过表演去传真赋予情感的活的形象的艺术,主要有音乐和舞蹈。

表演艺术能够通过流动的乐音和人体动作,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最充分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情绪变化的过程。

5、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指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和方法而进行的富于独创性、针对性并且能够收到理想效果的教学活动。

它不是关于艺术的教学,而是艺术化的教学。

   

五、简答题

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联系?

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映,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

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

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关照。

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2、美感的培养指的是什么?

如何理解美感培养的基础、成果和目标?

所谓美感的培养,就是造就一种积极的精神能力。

美的感受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美的创造力是审美教育的成果。

美育的目标是完美人格的建构。

3、如何理解形式美教育的普遍宜人性特征?

首先,形式美教育的普遍性,在于形式美具有时间上的恒久和空间上的广泛;

其次,形式美教育的宜人性,在于形式美能够唤起人的愉悦心情而使其愿意接受。

4、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

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依照两个标准:

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民族演变;审美文化的社会分层。

   

六、论述题(15分)

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答:

孔子的美育观代表着儒家的美育观点,对我国后来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这是外在的优雅形象与内在的仁爱之心的完美统一,需要进行审美塑造,即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的核心是"仁",而"文"即艺术(诗、乐、文等)在人性和人格完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孔子从"仁心君子"的人格理想出发,建构起他他的美育观:

首先,强调以理节情,主张应让情感的宣泄接受理性或礼义的引导,"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塑造合乎礼教的仁人君子。

其次,注重情感教育,认为"仁"需要个体从内心感受上进行体认,外在的道德法则只有内化为个体自觉的情感要求,才能成为人格修养的组成部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三,特别突出诗歌的感发作用。

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即诗歌可以兴发感情,可以观察世风民情,可以沟通群体关系,可以宣泄怨恨,因此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习《诗经》,就没法发言,从而形成了以诗歌为重要美育途径的"诗教"传统。

《美学与美育》试题

(二)  

   

一、填空题  

1、要完整地接顶艺术,需要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这几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2、“寓教于乐”的看法是古代罗马人()提出来的。

  

3、席勒主张以“”去统合现代文明分裂了的人类感性与理性。

  

4、梁启超主张以美育的方式启蒙,从而提出了“”的主张。

  

5、中国的“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

  

6、交流性是指艺术符号是传达的(),它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思想情感得以交流。

  

7、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自然符号为媒体创造有()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8、教师的教学艺术融会着自身的知识修养、人格和()。

  

   

二、选择题  

1、下列美学家中主张美在关系的人是()  

A康德  

B狄德罗  

C柏拉图  

D黑格尔  

2、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  

A阴柔  

B自然  

C阳刚  

D典雅  

3、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4、表演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在()过程中流动展现出来的。

  

A时间  

B空间  

C想象  

D表现  

5、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  

A高雅文化  

B古典性文化  

C外来文化  

D现代性文化  

6、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  

A卢格  

B埃里克森  

C怀特  

D皮亚杰  

7、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特征是()  

A想象性创造性纯真性  

B幻想性创造性纯真性  

C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  

D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  

   

三、判断题  

1、“丑得如此精美”。

  

2、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相对独立性。

  

3、形象间接性是语言艺术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

  

4、美育和体育在完成培养人格的目标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5、完美的青春形象指的是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和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的统一。

  

   

四、名词解释  

1、美的符号性  

2、审美能力  

3、启悟  

4、造型艺术  

5、自我认同  

   

五、简答题  

1、简述优美与壮美的美学含义。

  

2、简述美学的特点和方法论要求。

  

3、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联系?

  

4、简要回答音乐和舞蹈具有哪些共同的审美特征。

  

   

六、论述题  

试举例论述美学学习中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汇通的方法。

  

   

   

附:

答案  

一、填空题  

1、文化语境2、贺拉斯3、游戏4、趣味教育5、现代人格6、媒介7、具有空间实体8、情感经验  

二、选择题  

1、B2、B3、B4、A5、A6、B7、C  

三、判断题  

1、对2、对3、对4、对5、错  

四、名词解释  

1、美的符号性  

美的符号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是指美具有物质化形态的特性。

这种特性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人类还通过符号构建一个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

  

2、审美能力  

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个体对活的形象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造力等。

简言之,审美能力就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

  

3、启悟  

启悟也就是启示、觉悟。

作为一种美育的方法,指的是不诉诸人的理性认识,而是诉诸人的直觉,通过审美形象的感受和玩味,直接达到对世界的深刻认识。

  

4、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自然符号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5、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说是美国20世纪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提出的著名理论。

认同又译作身份认同、同一或同一性,是个体在发展中对自我的身份或角色加以认知、识别或同化的过程。

而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在发展中对自我身份或角色的持续不断的认知和同化过程。

它回答诸如“我是什么”、“我能成为什么”和“我找到我自己了吗”之类问题。

  

   

五、简答题  

1、简述优美与壮美的美学含义。

  

弱小、缓慢、阴柔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静态的和谐,就是优美;强大、疾速、刚劲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动态的和谐,就是壮美。

  

2、简述美学的特点和方法论要求。

  

美学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理论性与批评性、体验性与阐释性、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结合的人文学科。

由此规定了美学的方法论要求是:

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寻求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汇通。

  

3、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联系?

  

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映,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

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

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关照。

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4、简要回答音乐和舞蹈具有哪些共同的审美特征。

  

抒情性和表演性;  

过程性和流动性;  

节奏感和韵律美。

  

对各点进行阐述。

  

   

六、论述题  

试举例论述美学学习中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汇通的方法。

  

学科研究,是指基于对美学学科的已有理解而展开的内部研究。

体现了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特性。

但是,由于美学所研究的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又必定要借鉴其他学科的资源,因而又体现出一种跨学科特性。

从这个角度提出了美学的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汇通的方法论要求。

只有用这种两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既保持独特的问题领域,又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向其他学科领域开放,引进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为理解对象提供多方面的理论资源和阐释渠道。

例如在阅读和鉴赏小说作品时,首先要注意运用美学学科知识中关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去把握作品在语言、文体、性格刻画、环境描写、意境营造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成就,同时还可以运用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人口学等知识去阅读,两者汇通,相互激发,可以获得丰富的、全新的审美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