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docx

《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docx

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实现可行性方案

 

年产1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可行性方案

 

第1章绪论

色氨酸的分子式为:

C11H12N2O2分子量为214.21,含氮13.72%,仅一氨基氮6.86%。

色氨酸有三种光学异构体,L-色氨酸呈绢丝光泽、六角片状自色晶体,无臭,有甜味,水中溶解度1.14g/l(25℃),溶于稀酸或稀碱,在碱液中较稳定,强酸中分解,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乙醚。

色氨酸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它是人体和动物生命活动中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被称为第二必需氨基酸。

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方面。

在生物体内从L-色氨酸出发可合成4一羟基色胺等激素以及色素、生物碱、辅酶、植物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可预防和治疗糙皮病。

同时具有消除精神紧张、改善睡眠效果等功效。

另外,由于色氨酸是一些植物蛋白中比较缺乏的氨基酸。

用它强化食品和傲饲料添加剂对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继蛋氨酸和赖氨酸之后的第三大饲料添加氨基酸。

1.1设计项目概述

(1)设计课题:

年产1000t色氨酸工厂初步设计

(2)厂址:

皖南地区

(3)重点车间:

提取车间

(4)重点设备:

发酵罐

(5)需要完成的设计图纸:

全厂工艺流程图、全厂平面布置图、重点车间平面布置图,重点车间侧视图。

1.2设计依据

(1)学校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和相关可行性报告,以及可靠的设计资料;

(2)我国现行的有关设计和安装设计的规范与标准;

(3)其他氨基酸的发酵工艺及色氨酸的特性发酵。

1.3设计范围

(1)厂址选择及全厂概况介绍(地貌、资源、建设规模、人员);

(2)产品的生产方案、生产流程、及技术条件的制定;

(3)重点车间详细工艺设计、工艺论证、设备选型及计算;

(4)全厂物料、能量衡算;

(5)车间布置和说明;

(6)重点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7)对生产、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方案。

1.4工厂设计原则[7]

(1)设计工作要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

首先要做到精心设计,投资省,技术新,质量好,收效快,回收期短,使设计工作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原则。

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是设计人员进行生物工程项目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设计工作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需大量查阅文献,搜集设计的技术基础资料并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

(3)要解放思想,突出创新,力求设计在技术上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环境保护上有可行性。

(4)设计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工厂设计要体现其通用性和独特性相结合的原则。

(5)设计需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要明确设计进度。

1.5工厂组成

工厂的组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生产车间:

糖化、发酵等车间;

(2)辅助车间;

(3)动力车间;

(4)行政部门;

(5)绿化区域;

(6)道路等运输设施和各类地上、地下工程管网;

(7)三废治理。

1.6产品生产方案及建设规模

(1)生产方案:

以淀粉为原料,经糖化生产可发酵性糖,然后利用色氨酸高产菌,在适宜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发酵,生产L-色氨酸。

并通过后续工作,使产品达到国家规定。

(2)建设规模:

年产1000吨,生产天数300天,连续生产。

1.7生产方法及产品规格

(1)生产方法:

L-色氨酸的生产最早主要是依靠化学合成法和蛋白质水解法制造。

随对微生物法生产色氨酸的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微生物法发酵生产色氨酸。

现已走向实用并且处于主导地位。

微生物法大体可分为微生物发酵法和酶促转化法。

近年来还出现了直接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直接发酵法和转化法相结合生产色氨酸的研究。

另外,基因工程、酶的固定化和高密度培养等技术在微生物育种和酶工业上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直接发酵法和酶法生产色氨酸的工业化进程[15]。

本设计采用微生物直接发酵法生产色氨酸,因为这种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且成本较低,易实现经济最大利益化。

(2)产品规格:

食品级色氨酸,纯度95%,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

水中溶解度1.l4g(25℃),溶于稀酸或稀碱,在碱液中较稳定,强酸中分解。

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乙醚。

1.8公用工程

(1)供热:

由电热厂供给蒸汽,自备锅炉;

(2)供电:

由发电厂供给,自备发电机;

(3)供水:

由自来水厂供给及本厂附近水渠供给;

(4)压缩空气及制冷:

由本厂动力车间制备。

厂址选择总原则:

(1)尽可能利用当地有力的条件,不免或克服不利的条件。

(2)尽可能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3)尽可能是企业接近原料、能源产地和产品消费地。

(4)经济效益好,能加快国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选址原则,我们暂定厂址为皖南地区。

因为我们此次项目中色氨酸生产主要原料为玉米,玉米是皖南地区省重要的旱粮作物,年种植面积近5.3万hm2万,在粮食作物中列于水稻、大豆、番薯和小麦之后,居第5位,年总产量在20万t以上,位列水稻、番薯、大豆之后,居第4位。

皖南地区是典型的南方玉米种植区,适播期长,种植类型多,种植模式多样,种植效益高,完全不同于北方玉米的单一模式。

且随着近些年的客观发展需求,皖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皖南交通发达,便于运输。

1.9全厂定员及劳动保护

(1)全厂定员:

根据色氨酸生产特点,糖化、发酵、提取车间,一般按照每天3个班次来安排工人上班,即每人每天上8个小时班,实行4班3倒制;包装车间可以视情况而定,可安排1或2个班一天;机修车间一般是日班,中夜班给安排2个人;电房要3班都要有人;行政人员全安排在白班。

(2)劳动保护:

发酵车间需佩戴耳塞、安全帽;提取要佩戴防护眼镜和耳塞;糖化车间要有防暑降温设备、空调间和防尘口罩;倒粉处要有防压皮鞋和防尘口罩;压力设备要定期检查,规范操作。

要尽可能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1.10三废处理

a.废水:

色氨酸生产主要的污染是高浓度废水,在建设项目中本公司将采用先进的喷浆造粒技术将高浓度废水制成有机无机复合肥,即可以解决环保问题,又可以增加项目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压力。

b.废气:

主要来源于发酵罐产生CO2气体,采用蒸汽集气包杀灭活菌体,然后排入大气中。

由提取车间产生的氯化氢气体逸出,采用设备加盖和酸雾吸收,车间安装风机。

c.废渣:

制糖滤渣可制砖;发酵液除菌后所得湿菌体烘干后可作饲料出售。

d.噪声:

由污水处理站鼓风机产生的噪声最高,采用防噪声隔音措施,并包括出风口消声器,进、出风口的软接头及机器的减震器等,其它工艺设备均采用相同的隔音,消声,减震措施。

1.11技术经济指标

本次设计的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流动资金1500万,场地20000平方米(约30亩)由于该项目建设是工厂初步建设、设备的选购和安装调试,预计全部建设18个月即可完成。

有关经济指标可见下表:

表1-11L-色氨酸生产相关指标一览表

项目名称

项目参数

项目名称

项目参数

生产规模(t/a)

1000

设备总花费(元)

4000万

生产天数(d/a)

300

工程造价(元)

2000万

产品日产量(t/d)

3.34

环保费用(元)

300万

生产成本(元/kg)

100

员工工资(元)

400万

市场价(元/kg)

300

能源消耗(元)

300万

征地面积(亩)

30

开发标准(元/亩)

100000

 

第2章色氨酸生产工艺

2.1生产方法摘要:

生产色氨酸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天然物质提取法、化学合成及光学拆分组合法、发酵法、酶法等等,目前主要采用发酵法生产色氨酸。

发酵法生产色氨酸。

其优点是可利用廉价的葡萄糖原料直接生产产品。

制糖可采用美国高效喷射液化技术和复合酶糖化技术。

提高淀粉糖的转化率和67值。

降低生产成本。

色氨酸生产菌特性专一。

提纯后产品质量好。

成本低。

易于大规模生产。

选择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高产酸、高转化率大肠菌种生产色氨酸。

不但附加值更高。

而且能够发挥氨基酸发酵企业自身的优势。

改变氨基酸发酵企业产品单一,利润较薄的状况。

[8]

2.2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生产工艺特点:

色氨酸以玉米淀粉为原料。

经液化、糖化制得高质量糖液。

既而经大肠杆菌发酵、膜过滤、脱色、离交、浓缩、结晶、离心干燥、包装得到色氨酸产品。

生产可采用国外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高产酸、高转化率菌种、成熟的先进技术。

使色氨酸生产工艺达到更高水平。

2.3L-发酵法色氨酸生产工艺关键过程:

2.3.1发酵原料:

根据本地条件。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选用合适的碳源和氮源。

采用淀粉糖作为主要的碳源。

酵母抽提物作为底料的氮源。

同时辅以适量的无机盐和其他微量元素。

2.3.2发酵工艺流程:

斜面→摇瓶种子→一级种子罐→主罐

从摇瓶到一级罐最佳接种量为1%左右,从一级种子罐到主罐最佳接种量为10%左右。

根据一级罐和主罐的体积接种量可适当调整。

2.3.3发酵工艺条件及控制[1]

L-色氨酸生产菌是一种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分裂不稳定性发酵过程中菌种的质粒稳定性对发酵水平高低有严重影响,维持发酵高产酸就要保证发酵过程菌种质粒稳定,在培养过程可以通过调节适当罐压、培养温度、溶氧控制水平、底料中酵母抽提物添加量等方面进行控制保证发酵过程中不发生质粒丢失现象。

L-色氨酸发酵液中乙酸浓度高时对L-色氨酸生产菌的生长和产酸均有抑制作用。

因此发酵过程中代谢副产物乙酸的多少对发酵水平高低有严重影响。

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溶氧控制水平初始葡萄糖浓度,发酵葡萄糖浓度及控制菌体比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控制减少,发酵液中乙酸的生成。

L-色氨酸发酵过程中产大量的热,为了维持发酵温度的稳定必须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在发酵罐外部加上冷却盘管采用冰水降温,控制发酵温度33度左右,L-色氨酸发酵过程中由于无机盐的消耗及产酸引起PH变化所以发酵过程中适当流加氨水或液氨调节PH控制最佳PH值在6.9左右。

L-色氨酸发酵为耗氧发酵并且产酸过程中用氧量比较大,溶氧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代谢的方向进而影响产酸和转化率溶氧低于20%容易发生菌体自溶、乙酸产量增加,所以在主发酵过程中必须控制溶氧大于20%,这要求我们采用先进的通风搅拌装置设计合理的发酵罐径高比增加通气量提高溶解氧。

L-色氨酸发酵过程中采用高糖流加技术,使发酵糖浓度始终处于低浓度从而有效减少残糖对发酵产生的抑制作用避免发酵后期产生乙酸上升的现象保证高产酸及转化率。

此外L-色氨酸发酵生产可采用先进的培养基连消技术,高精度空气膜滤技术使发酵污染程度控制最低水平,确保发酵产酸水平。

对发酵车间的环境定期进行消毒提高环境清洁度。

对排污要控制对排污口要用漂白粉处理对空气过滤系统要定期清理减少染菌机率。

2.3.4精制工艺条件及控制

发酵液的质量高低决定着精制收率与产品质量所以发酵液必须经过处理。

首先发酵结束后要对发酵液加热并调到合适的PH,采用先进的陶瓷膜或纳滤分离技术去除发酵液中L-色氨酸菌体及部分蛋白质大分子色素、杂质等此时料液的透光率越高越好以利提高提取收得率和提高L-色氨酸质量。

[4]

过滤后的发酵液加热到适当温度,经过活性炭处理进一步脱色与纯化脱色过程中控制活性炭用量,过多,影响收率。

过少,又达不到脱色效果。

脱色后的发酵液要进一步分离纯化,主要方法有离交交换法、有机溶液萃取法、乳状液膜提取法等。

其中离子交换法具有工艺简便、投资少、节能、污染小的优点,适合于工业应用用离交交换法分离纯化L-色氨酸进一步去除物料中杂质、色素及其它离子。

分离纯化后的发酵液经浓缩结晶处理。

因为L-色氨酸具有热不稳定性,因此浓缩结晶时要严格控制温度条件防止温度过高导致L-色氨酸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