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860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ocx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小学音乐“一课多歌”歌唱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课题类别

体艺卫专项课题

所属学科

音乐

课题承担人

周鸿辉

所在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小学

 

2011年4月9日

 

小学音乐“一课多歌”歌唱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课一歌的歌唱模式是当今歌唱教学的主流。

我国从1904年的学堂乐歌到今天的音乐素质教育,国内的歌唱教学一直沿袭一堂课学唱一首歌曲的教学模式。

虽然经过几次的音乐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教大的变化,但实质上它还是挣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在一节课中学生还是学唱一首歌曲。

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一课一歌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的弊端:

1.歌曲记忆单薄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小学生必修的音乐总课时数为342课时。

如果按照一节课学唱一首歌曲,小学生的歌曲熟记量应该为300首左右。

然而在小学六年的歌唱教学中、几百首的学唱歌曲和背唱歌曲中学生到底记住了几首歌曲,有几首是学生很喜欢,能够哼得出旋律的,终生牢记的呢?

我们曾对初一的新生做过一项调查:

调查项目

初一

新生调查

小学教材学唱歌曲的记忆数量

小学教材中最喜欢歌曲数量

4首以下

5-10首

11首以上

1-2首

3-5首

人数

268人

120人

132人

16人

253人

15人

44.8%

49.3%

6%

94.4%

5.6%

这些数据表明小学六年的歌唱教学,学生的歌曲记忆量是非常少的,而学生喜欢的歌曲又少之又少。

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歌唱教学是有明显缺陷的。

2.教学方法单一

在一课一歌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时候为了歌唱而歌唱,单调的机械重复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重技能技巧轻感知体验,忽视音乐的本质,忽视学生的音乐学习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切实、有效地吸引学生歌唱的方法和手段,导致今日的歌唱教学,学生越教越不会唱歌,越教越不想唱歌。

3.歌唱内容匮乏。

一课一歌在一课时的教学中始终围绕着一首歌曲进行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往往容易失去学唱的兴趣,特别是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现实的歌曲,学生更是觉得乏味。

4.教学程式化。

一课一歌教学模式沿袭至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程序:

基本练习--学唱新歌(导入--范唱—唱谱--填词—情感处理)。

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个教学形式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逃不出这样的程序。

恐怕连老师自己都觉着枯燥,更别提小学生了。

从上述分析,种种原因导致今日课堂音乐教育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想唱歌,越不会唱歌。

因此创新歌唱教学的模式,优化当前的歌唱教学方法,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改变歌唱教学的现状,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唱歌、热爱唱歌,让学生快乐自信地歌唱。

只有学生喜欢唱歌、热爱唱歌、快乐歌唱,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困惑。

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课程》中也指出了培养学生浓厚的歌唱兴趣、让学生自信快乐地演唱是歌唱教学中的首要目标。

一课多歌教学模式就是基于这样认识的基础上的一种大胆探索创新的歌唱教学模式。

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平均学唱四首歌曲,通过游戏、运动、乐器演奏、创作表演等不断变化的歌唱形式,让学生反复聆听、演唱歌曲,通过课课听、节节学不断强化歌曲学唱的效果,以达到“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境界。

通过一课多歌的歌唱教学模式的探索,探索出一种学生喜欢唱歌、热爱唱歌、自信唱歌的有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歌唱形式中学唱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乐于参与歌唱实践活动,并通过歌唱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让音乐成为学生快乐和智慧的源泉,使学生成为一个终身喜欢音乐的人。

一课多歌歌唱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开创了国内歌唱教学的先例,为找到更为有效的歌唱教学模式大胆探索和尝试,具有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的价值。

一课多歌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学校歌唱教学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有利于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多歌歌唱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歌唱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乐于歌唱、乐于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歌唱中得到至高无上的快乐和满足,这也是歌唱教学的最终目标。

因此,一课多歌的歌唱模式的研究设定以下的预期目标:

1.探求一种在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内,能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语言的教学方式。

2.培养学生累积音乐感知、理解音乐广度、拓展音乐时空的能力。

3.繁荣校园文化艺术、改进校园文化元素,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我们认为一课多歌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一课多歌模式教学内容的研究

2.一课多歌模式课型结构的研究

3.一课多歌模式教学行为的研究

4.一课多歌模式评价方式的研究

四、课题的实施:

(一)研究一课多歌模式教学的内容

关于小学歌唱教材内容的争论由来已久,专家学者褒贬不一。

在一课多歌的歌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首先可以考虑学生喜欢什么,想学什么,还可以考虑学生能学到什么?

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出发,对现有的音乐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时补充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歌曲,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使学生能够保持浓厚的兴趣,喜欢学唱。

在注重歌曲的趣味性、生活性的同时,还要考虑歌曲的高品质和音乐性,以培养学生高素质的音乐素养。

只有学生喜欢学唱,才能唱会歌,唱好歌。

在歌曲内容的选择上,除考虑歌曲的趣味性,生活性、音乐性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内,以更快的速度学会歌曲、唱好歌曲,我们在歌唱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遵循了以下的几个原则:

1、同题材歌曲。

儿童歌曲表现的题材是广泛的,有热爱劳动、尊敬老师、热爱家乡的等等,把相同题材的歌曲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唱中容易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意境,更好地体验歌曲的情感。

比如我们把表现“飞”的三首歌曲《虫儿飞》、《蜜蜂》、《小燕子》放在同一个课时中学习,三首歌曲都是表现小昆虫动物“飞”的歌曲,又是贴近学生生活、比较熟悉的歌曲,学生在歌曲的学唱中兴趣盎然,比平常能更快地学会歌曲。

2、同风格歌曲。

儿童歌曲的风格各异,有进行曲、舞曲风格,也有抒情性、游戏类风格,把多首同类风格的歌曲一起学唱,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学习,降低歌曲学唱的难度。

又如歌曲《小燕子》和《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首歌曲,虽然它们是不同主题的歌曲,但是它们都是4/4拍子的抒情性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演唱的方法相同,让学生熟练演唱《小燕子》的基础上,再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就比较容易,甚至打击乐器的伴奏都可以用一样的方法。

3、同主题歌曲。

很多儿童歌曲表现的都是相同主题,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的时候,让学生学唱《我的好妈妈》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两首歌曲。

《我的好妈妈》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两首歌曲都是“热爱妈妈”主题的歌曲,虽然两首歌曲的风格不同,但是爱妈妈的主题学生一听就明白,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演唱,也能很快唱好歌曲。

歌唱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改变以往歌曲的选择只关注教师的角度,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只考虑歌曲本身,不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只追求技能技巧的发展,不追求学生音乐感受体验的片面性,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出发,选择学生爱唱、乐唱的歌曲。

试想唱学生喜欢的歌曲,学生怎么会不愿意唱呢?

怎么会唱不好呢?

(二)研究一课多歌模式课型的结构

2009年11月在沈阳召开的“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上,音乐教育家吴斌提出了歌唱教学的九字方针:

“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同时指出任何一首歌曲都是以整体的面貌而出现的,歌曲学唱的重要途径就是聆听、模仿和重复。

我们的一课多歌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不断地聆听、模仿、重复,学会多首歌曲,以完成“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目标。

又有研究表明:

学生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一首歌曲至少要重复聆听演唱90遍才能实现。

如果要完成这个数字概念目标,在一节课当中是不可能完成的。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数字概念的预期目标呢?

在一课多歌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设想在课堂内让学生平均学唱四首歌曲,老歌新歌一起唱。

通过不断地变换形式,反复地聆听、反复地模仿演唱,来达成这个数字目标。

这就发挥了音乐弥漫性的特征,课课听、节节学不断地强化歌曲学唱的效果。

每次反复都要制订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就能从“唱会歌”逐渐演变到“唱好歌、会唱歌”的境界。

在歌唱教学中穿插游戏、律动、乐器演奏、创作表演等等的手段以丰富歌曲学唱的形式。

但是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服务于歌曲的学唱,使学生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乐此不疲。

这些丰富新颖的音乐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亲身参与、感知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享受音乐。

我们初步实践的一课多歌教学模式的课型结构如下:

当然一课多歌的课型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变化、随时调整,歌曲的数量、种类,歌唱的形式都可以变化调整。

也许有的同行可能会问,一节课内怎么可能学会四首歌曲呢?

我们认为不是一节课内,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保持兴趣盎然地学唱歌曲,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愉快地度过四十分钟的音乐时光。

这也是我们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教学问题。

(三)研究一课多歌模式的教学行为

一课多歌的歌唱教学模式不同于现行的一课一歌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底怎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我们从下列歌唱方法进行了尝试:

1、游戏歌唱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

大人们常常以为游戏只是一个配件或者是次要的活动,然而对于爱玩的孩子来说,正好相反,游戏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

在课堂教学中用游戏的特征来吸引学生对歌曲的关注,加强学生的歌唱体验,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学唱歌曲《虫儿飞》中,我设计了一个情境游戏。

我创设了一个夏夜的情景,提问学生夏天的夜晚有哪些昆虫在翩翩起舞?

夏天的夜晚还有什么?

学生回答五花八门:

有蜻蜓、蚊子、小草、月亮等等,我让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中即兴表演,有的学生表演小昆虫,有的表演风中的小草,有的表演闪烁的小星,学生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

在游戏中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激发了学生学唱歌曲的浓厚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2、声势歌唱法

声势是把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

用声势进行创作,无需高难度的音乐技巧,无需任何教具,但是每个学生都能轻松自如的运用,没有任何的负担,因此兴趣盎然。

例:

《欢迎歌》

◆音乐素材:

1=C4/4

ⅰ65ⅰ0︱55335-‖

你好大家,今天欢迎你。

ⅰ65ⅰ0︱33221-‖

你好大家,唱歌跳舞玩。

◆老师分句教唱。

◆站立歌唱,按节拍加两个拍手、拍腿的声势。

◆师唱全曲,让学生一直重复最后的一小节,和老师形成两声部。

◆另起一调1=D学生唱全曲。

◆加四个声势:

拍臀、拍腿、拍手、拍脑袋。

◆学生一组重复最后一小节,另一组唱全曲,形成两声部。

上述教学片段,在模仿式的歌唱中,学生边歌唱边拍臀、拍腿、拍手、拍脑袋等,声势融入了学生的演唱中,音乐的感受融进了学生的身体中。

老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渗透了合唱,使学生在变化的声势中体验固定音型的和声效果,使学生两声部合唱浑然天成、手到擒来。

3、运动歌唱法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使用的感官越多,那么对歌唱的兴趣就越深刻。

将身体的运动和歌唱相结合,学生“全身”的运动有助于学生有趣地歌唱并很快地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如在学唱歌曲《郊游》的时候,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学生随音乐转圈,到野外郊游。

◆学生学唱歌曲。

(略)

◆和好朋友一起边唱歌边郊游。

在这首歌曲的学唱中学生在转圈的运动中体会郊游的乐趣,使学生在运动中歌唱,用身体的运动加深学生歌唱的乐趣,很多学生还变换出郊游的各种姿势,运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体验歌唱的快乐,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4、乐器歌唱法

演奏乐器是歌唱教学中不可或却的,学生对乐器的演奏保持持续的热情,它能够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能力。

演奏乐器可以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也可以是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竖笛、口风琴、钢琴、小提琴等乐器。

如在歌曲《小燕子》和《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演唱中就加入了碰铃和铃鼓的两声部的演奏,学生都抢着要演奏乐器,歌曲也学得特别认真、愉快。

学生凭借良好的音乐感觉,在乐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歌唱中加入乐器的伴奏,无论是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还是无固定音高的乐器,学生都是非常乐于演奏这些乐器。

乐器的演奏给歌声加上异样的色彩,给歌声插上灵动的翅膀。

5、创作歌唱法

在我们的概念中,创作是极其困难的,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

但是这并不意味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艰难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可能比我们成人更加敏感,更少束缚。

相信孩子们是小小的作曲家,让他们创作和即兴创作其实是很有意义的活动,也是音乐体验不可缺少的途径。

在学唱春天主题歌曲的时候,还加入了创作春天音乐的片段,如下:

◆提问:

春天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选择打击乐器演奏或人声模仿

◆按次序,一组组加入,形成多声部春天的音乐会

◆加上固定音高,形成合唱曲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造出春天的音乐,我们不得不惊叹孩子们的音乐创造力,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创造,相信很多学生都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自己创作的歌曲充满了自豪感,他们和自己的作品融合成一体,他们的喜悦难以言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一课多歌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怎样喜欢学唱、乐意学唱,就怎样教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保持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快,更好、更有趣地学会歌曲。

(四)研究一课多歌模式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是检验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评价的方法也随之变化。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倡导绿色评价、个性评价,并尽量使用量化评价和可操作化评价。

1、互动评价,让评价更富人性魅力

互动评价是指老师、同学、他人都是评价的主体,评价过程是主体间的双向评价,注重评价的沟通和协调,学生从被评价者变成评价的主人。

如学生在表演完歌曲的时候,教师可问:

你觉得自己的演唱怎么样?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在自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互相评价,请其他同学说说:

他那些地方唱得很好,值得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作出赞赏性的评价,使被评价的同学由于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增加成功的体验,歌唱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激励学生在肯定中发展。

在每节课中开展一些简单的评价活动,学生的演唱越来越有信心,歌唱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2、量化评价,让评价更具及时性

音乐老师在教学中每天要面对众多的学生,而且每个班级每星期只有两节课。

怎样对每个学生的歌唱情况了如指掌呢?

在学期的开始,老师可以根据歌唱的各项指标,设计一张学生歌唱情况的课堂记录表,把歌唱的兴趣、参与、自信等指标作为记录的首选。

在每次歌唱结束以后,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议一议。

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对应栏目贴上五角星。

课堂记录表操作简便易行,能及时清晰地反映学生的歌唱情况,真实、准确地评价学生歌唱情况,也能激励学生朝着良好的歌唱方向前进。

五、课题研究的困惑:

困惑1:

在实验课的过程中,一课多歌模式按照重复聆听演唱的教学理论,在一节课的歌曲教学中要不断重复老歌曲,即精唱歌曲,在不断地重复中,一点点地提高演唱的要求。

那么学生的演唱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熟练度也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也能逐渐地提高。

也有专家提出在一课多歌的模式中就是要累计歌曲的数量,这个数量上去了,才能是一课多歌的基本内涵。

也就是在一节课中学生要同时学会多首歌曲,至少3到4首歌曲。

可是我觉得在追求歌曲数量的同时,也要追求歌唱的质量,学生在一节课中就要牢记几首歌曲是有一定的操作难度的,而且即使学会了,演唱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如果从学生提高音乐能力的角度出发,唱歌只是提升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关键的问题是通过歌曲的演唱,学生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了多少?

因此在一课多歌的定义上我其实还有一些的困惑。

困惑2:

从现阶段的实验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课堂歌曲教学时间如何合理安排、调整。

有时候出现课堂教学时间比较仓促,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完成。

(2)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歌曲的教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深入的过程的具体做法还不够清晰明确,如何有系统地结合歌唱教学使学生的音乐能力逐步提高还不够有效。

因此,现阶段的研究实践中,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有趣、更好更快地学会歌曲,怎样结合歌唱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五、预期各阶段成果

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1—2011.2

(1)、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

(2)、学习、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3)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研究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4)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制订研究步骤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3—2011.10

(1)一个班级的试点实验阶段(2011、3-2011、4)

由我主要实施,在我任教的二年级一个班级进行课题的实验,确定另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比班级。

其他的老师进行相关的辅助工作,并定期进行课堂的听课、研讨活动。

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这个阶段主要探索一课多歌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大致教学结构流程。

(2)四个班级的推进实验阶段(2011、5-2011、10)

由我校的其他三位老师:

毛欣星、姜志君、许慧英,在所任教的年级确定一个班级作为课题实验的班级,并确定一个班级作为对比班级进行实验。

毛欣星:

负责三年级一个班一课多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姜志君:

负责五年级一个班一课多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许惠英:

负责四年级一个班一课多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这阶段对课题的实验不断地进行修正,探讨一课多歌模式的课型结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课堂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并做好课题即时记录,积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且随时请相关的专家进行指导。

(3)定期交流、反思总结

(4)专家指导、纠正完善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2011.11—2011.12)

根据上一个阶段的研究和实践,运用经验总结、调查问卷、主题活动展示、汇编教案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1)一课多歌课堂教学展示

(2)一课多歌课堂教学案例汇编

(3)一课多歌教学内容汇编

(4)学生歌曲学习成果展示

(5)形成阶段性研究实验报告

七、经费概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

1

资料费

10000

7

专家咨询费

10000

2

数据采集费

3000

8

劳务费

10000

3

差旅费

5000

9

印刷费

3000

4

会议费

10000

10

管理费

5000

5

国际合作

与交流

11

其他

6

设备费

100000

合计

156000

课题主持人签名

2011年4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