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843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docx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docx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7

第七章气体动理论

7-1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

同,则它们()

(A)温度,压强均不相同(B)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C)温度,压强都相同(D)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分析与解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Tk=3kT/2,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氮气

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又由物态方程p=nkT,当两者分子数密度n相同

时,它们压强也相同•故选(C).

7—2三个容器A、B、C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相同,方均根速率之比

(VAy2:

(VBy$:

(VCy$=i:

2:

4,则其压强之比Pa:

Pb:

PC为()

(A)1:

2:

4(B)1:

4:

8

(C)1:

4:

16(D)4:

2:

1

分析与解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V=3RT/M,因此对同种理想气体有

JVr:

JVB:

JVC=打:

JT2:

JT;,又由物态方程PkT,当三个容器中分子数密度n相同时,得p1:

p2:

p^T1:

T2:

T3=1:

4:

16.故选(C).

7—3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温度为To时,气体分子的

平均速率为Vo,分子平均碰撞次数为Zo,平均自由程为I,当气体温度升高为4To时,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平均碰撞频率Z和平均自由程—分别为()

(A)V=4V°,Z=4Z°,λ4λ(B)V=2V°,Z=2Z0,彊=%

(C)V=2√0,Z=2Z0√=4'0(D)V=4v0,Z=2Z0,,=O

分析与解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8RTZΠM,温度由T0升至4T0,则平均速率变

为2Vo;又平均碰撞频率Z=^2πd2nV,由于容器体积不变,即分子数密度n不变,则平

为(B)•

和(VP)H2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VP)O2

(A)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4

(VP)H2

(VP)O21

(B)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

(VP)H24

(VP)O21

(C)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

(VP)H24

(VP)O2

(D)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4

(VP)H2

最概然速率VP也就不同•因Mh2”:

Mo2,故氧气比氢气的VP要小,由此可判定图中曲线a

53o

7—5有一个体积为1.010m的空气泡由水面下50.0m深的湖底处(温度为4.0C)

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

17.0oC,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取大气压强为

p0-1.013105Pa)

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

态.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

P=P0+Pgh求出,其中为水的密度(常取P=1.0"03kgm^).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l,Vl,Tl)和(P2,V2,T2).由分析知湖底

处压强为p^p2Pgh=P0∙Pgh,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p1V1p2V2

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

等距排列)

(1)单位体积分子数

n=kT=2∙44IE

氧气的密度

罟九30kgm3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匚k=3kT/2=6.2110②J

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

d=31/n=3・4510』m

通过对本题的求解,我们可以对通常状态下理想气体的分子数密度、平均平动动能、分子间

平均距离等物理量的数量级有所了解.

7-72.0×0-2kg氢气装在4.0×0-3m3的容器内,当容器内的压强为3.90×5Pa时,氢气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多大?

根速率为多大?

可得方均根速率√v2.

(1)由分析可得质子的平均动能为

兀=mV2∕2=3kT∕2=2.0710」5J

(2)质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率和热运动平均动能•

平均动能ε=3kT/2=4.110"J

2

7—10在容积为2.0×10-3m3的容器中,有内能为6.75×10J的刚性双原子分子某理想气

体.

(1)求气体的压强;

(2)设分子总数为5.4×022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

分析

(1)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E=也丄RT,对刚性双原子分子而言,i=5.由上述内能

M2

公式和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RT可解出气体的压强.

(2)求得压强后,再依据题给数据可

求得分子数密度,则由公式P=nkT可求气体温度.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可由

ε=3kT/2求出•

解⑴由ERT和PV=VRT可得气体压强

2

2E=1.35105Pa

iV

(2)分子数密度n=N/V,则该气体的温度

T=p/nk=PVlnk=3.62102K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_21

ε=3kT/2=7.4910J

7-11当温度为0C时,可将气体分子视为刚性分子,求在此温度下:

(1)氧分子的平

均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

(2)4.010'kg氧气的内能;(3)4.010j3kg氦气的内能.

分析

(1)由题意,氧分子为刚性双原子分子,则其共有5个自由度,其中包括3个平动自

_3

由度和2个转动自由度.根据能量均分定理,平均平动动能TktkT,平均转动动能

2

二=2kT二kT.

(2)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其内能为E=m丄RT,它是温度的单值函

2M2

数.其中i为分子自由度,这里氧气i=5、氦气i=3.而m•为气体质量,M为气体摩尔质量,其中氧气M=32103kgmolJ;氦气M=4.010^kgmolJ.代入数据即可求解它们的内能.

解根据分析当气体温度为T=273K时,可得

(1)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3

兀kT=5.710»J

Mt2

氧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为

-2②

krkT=3810J

2

(2)氧气的内能为

mi4.^<10^52

ERT38.31273J=7.1102J

M232102

(3)氦气的内能为

mi4.010;33

ERT38.31273J=3.4103J

M24.010」2

7-12已知质点离开地球引力作用所需的逃逸速率为V=J2gr,其中r为地球半径.

(1)

若使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分别与逃逸速率相等,它们各自应有多高的温度;⑵

说明大气层中为什么氢气比氧气要少•(取r=6.40×06m)

'8RT

分析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VTn_,对于摩尔质量M不同的气体分子,为使V等于逃逸速率V,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如果环境温度相同,则摩尔质量M较小的就容易达

到逃逸速率.

(1)由题意逃逸速率V=2gr,而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

TπMrg

T=

4R

Mo2=3.210’kgmolj,则它们达到逃逸速率时所需的温度分别为

Th2-1.18104K,To2=1.89105K

(2)根据上述分析,当温度相同时,氢气的平均速率比氧气的要大(约为4倍),因此达到逃逸

速率的氢气分子比氧气分子多.按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极高温过程•在

地球形成的初期,虽然温度已大大降低,但温度值还是很高•因而,在气体分子产生过程中

就开始有分子逃逸地球,其中氢气分子比氧气分子更易逃逸.另外,虽然目前的大气层温度

不可能达到上述计算结果中逃逸速率所需的温度,但由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可知,在

任一温度下,总有一些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逃逸速率•从分布曲线也可知道在相同温度

下氢气分子能达到逃逸速率的可能性大于氧气分子•故大气层中氢气比氧气要少•

1

7-13容积为1m3的容器储有1mol氧气,以V=10mS的速度运动,设容器突然停止,

其中氧气的80%的机械运动动能转化为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试求气体的温度及压强各升高

了多少•

分析容器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容器内分子除了相对容器作杂乱无章的热运动外,还和容器

―I2

一起作定向运动•其定向运动动能(即机械能)为mv.按照题意,当容器突然停止后,80%

2

定向运动动能转为系统的内能.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则有关系式:

Δmv280%RΔT成立,从而可求δt.再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可求压强

2M2

的增量.

C0^2*U

解由分析知∆E=.mv二—-RΔT,其中m•为容器内氧气质量.又氧气的摩尔质

2M2

量为M=3.210^kgmolJ,解得

ΔT=6.161×2K

当容器体积不变时,由PV=—RT得

M

∆p-ΔT=0.51Pa

MV

7—14有N个质量均为m的同种气体分子,它们的速率分布如图所示.

(1)说明曲线与横坐标

所包围的面积的含义;

(2)由N和v。

求a值;⑶求在速率v°∕2到3v°∕2间隔内的分子数;

题7-14图

分析处理与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有关的问题时,关键要理解分布函数fV的物理意义.

dN

fV,题中纵坐标NfV=dN∕dv,即处于速率V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

NdUQ

同时要掌握fV的归一化条件,即Pfvdv=1.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布函数并运用数学方

法(如函数求平均值或极值等),即可求解本题.

(1)由于分子所允许的速率在0到2Vo的范围内,由归一化条件可知图中曲线下的面积

2vq

S=oNfVdv=N

即曲线下面积表示系统分子总数N.

(2)从图中可知,在Q到VQ区间内,NfVi=av/Vo;而在Q到2vo区间,NfV=α.

则利用归一化条件有

2vq

亠Iadv

VQ

(3)速率在Vq/2到3Vq∕2间隔内的分子数为

VQav3vq/2

dvV。

adv=7N∕12

(4)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按定义为

V2=Ov2dN/N=ov2fVdv

故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1—21…VQa3」丄.2VQa2」I312

%=一mv=—m[Vdv+[一VdV=一mv0

22ILQNVQVQN一36

7—15一飞机在地面时,机舱中的压力计指示为1.Q11Q5Pa,到高空后压强降为

8.111Q4Pa.设大气的温度均为27.QC侗此时飞机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设空气的摩尔

质量为2.89×Qkgmol)

分析当温度不变时,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分子数密度的改变而造成.气体分

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满足玻耳兹曼分布.利用地球表面附近气压公式

P=PQeXP-mgh/kT,即可求得飞机的高度h.式中PQ是地面的大气压强.

解飞机高度为

n=p/kT=3.21109m-3

2—=7.8108m

.2∏p

从λ的值可见分子几乎不发生碰撞.压强为1.33×0-3Pa时,

n=-^=3.21X:

1017m-3,—;=—=7.8m

kT√2τdp

此时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变小,碰撞概率变大.但相对显像管的尺寸而言,碰撞仍很少发生

7-17在标准状况下,1Cm3中有多少个氮分子?

氮分子的平均速率为多大?

平均碰撞次

数为多少?

平均自由程为多大?

(已知氮分子的有效直径d=3.7610」°m)

分析标准状况即为压强p=1.013105Pa,温度T=273K.则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nkT可求得气体分子数密度n,即单位体积中氮分子的个数.而氮气分子的平均速率、

解由分析可知,氮分子的分子数密度为

n唁=2∙691025M

即1cm3中约有2.691019个.

—3—1

氮气的摩尔质量为M=28×0kgmol,其平均速率为

则平均碰撞次数为

Z=.2πd2v^7.7109s-1

平均自由程为

讨论本题主要是对有关数量级有一个具体概念•在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平均以每秒

几百米的速率运动着,那么气体中进行的一切实际过程如扩散过程、热传导过程等好像都应

在瞬间完成,而实际过程都进行得比较慢,这是因为分子间每秒钟上亿次的碰撞导致分子的

自由程只有几十纳米,因此宏观上任何实际过程的完成都需要一段时间

一87一18在一定的压强下,温度为20C时,氩气和氮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分别为9.9×0一m

(2)当温度不变且压强为原值的

一8

和27.5×0m.试求:

(1)氩气和氮气分子的有效直径之比;

半时,氮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

压强一定时,平均自由程λ1∕d2.

(2)当温度不变时,平均自由程λ1/p.

(1)由分析可知

dAr∕d"2=λ2/λr=1∙67

(2)由分析可知氮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在压强降为原值的一半时,有

λ2=2λ2^5∙510m

而此时的分子平均碰撞频率

ZN2

Vn2

RT/πMN2

λ2

2⅛2

 

—1

代入,可得

将T=293K,MN2=2.810kgmol

ZN-8.561O8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