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725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2020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

B.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

C.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A.AB.BC.CD.D

2.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3.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A.3:

2

B.3:

1

C.1:

1

D.2:

3

4.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

比较金属活动性

C.

研究燃烧的条件D.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5.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6.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

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

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

水的电解

D.

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7.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

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

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

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1处

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1/5

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8.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

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

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9.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②是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C.图③是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图④是电解水一段时间

10.科学研究发现:

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O2

H2O

CO2

W

反应前质量(g)

36

4

2

8

反应后质量(g)

4

22

x

0

 

A.x的值为22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12.在一耐压的密闭容器中有一定量的炭粉和过量的氧气,对该容器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相关量之间关系的是(  )

A.AB.BC.CD.D

13.将5.6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

A.6.4gB.15.2gC.16.0gD.30.4g

14.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

BGO是锗酸铋(化学式为Bi4Ge3O12)的简称。

已知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与GeO2中锗的化合价相等,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

A.+5B.+4C.+3D.+2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碳和80g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

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16.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一定量的Ca(HCO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17.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酒精和水

过滤

B

吸收一氧化碳

将一氧化碳通入水中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点燃

D

证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

在等质量的碘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或汽油

 

A.AB.BC.CD.D

18.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的水,所用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41.2%B.53.8%C.58.3%D.70.0%

19.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常可用于灭火

B.氮气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产氮肥

C.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

D.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可作保护气

20.在“宏观

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

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

224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1.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A.

B.

C.

D.

22.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图中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23.已知Co有三种氧化物:

CoO、Co2O3、Co3O4。

9.30g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成8.30g氧化物A;继续加熟A至1000℃对,剩余固体为7.50g氧化物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三种氧化物申Co3O4的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氧化物A的化学式为CoO

C.氧化物B的化学式为CoO

D.A到B的过程中,损失的是氧元素质量

24.(2011年浙江宁波,19题、)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2.7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13.5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2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

B.

加热的饱和溶液的KNO3和饱和溶液的Ca(OH)2(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D.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27.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内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有(任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采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加入的物质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常温下,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可用____________装置进行收集。

(8)将制取的氧气用于与铁丝反应,铁丝并未燃烧,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9)小明同学探究B装置时,对此装置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将②换成了a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改进后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单质,其余均为氧化物。

F为黑色固体,G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与D、E与C分别含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通过光合作用可实现转化①。

推断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G_____________.

(2)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

(3)C与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9.图中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在通常情况下B是一种气体;C是一种暗紫色固体。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如果B和D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①如果A是一种无色液体,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A是一种红色粉末,A→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0.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D___________,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①B→F___________,②C→B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盛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迅速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当H2O2溶液完全反应后,不再生成氧气,氧气质量不再增多,此选项正确;

B.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其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此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D.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是与氧气发生反应,氮气的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最终木炭被反应完,质量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B、刚开始未反应时二氧化碳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反应完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应有剩余,不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是15g,若再加入C物质5g,与A、B反应生成10gD,此时A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5gA、20gC和B反应生成40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40g-15g-20g=5g,故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15g:

5g=3:

1。

故选:

B。

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符合题意;

B、Zn和Ag分别与CuSO4溶液接触,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通过对比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通过对比可知,燃烧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左边集气瓶中的干花不变色,右边集气瓶中的湿花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通过对比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混合物中Cu、S原子个数比为1:

1,二者的质量比为64:

32;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设Cu的质量分数为a,则有

解得:

a=2x,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x-2x=1-3x。

故选A。

【点睛】

根据物质组成元素的特点,利用数学的技巧处理复杂的化学计算,是解决此类问题所需要的能力。

6.D

解析:

D

【解析】

A、图示表示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氯化钠并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而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故错误;

B、首先由于镁比锌活泼,与酸反应速度快,图线的斜率镁应比锌大,即应该陡一点;其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镁生成是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图线的终点应该比锌高。

故错误;

C、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

8,不是2:

1。

故错误;

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一开始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尽,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故正确。

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白磷是非金属,不能与铜比较金属活动性,选项说法错误;

B.粗铜丝变黑消耗的是氧气,不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1/5,选项错误;

C.①未点燃酒精灯,②点燃酒精灯,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

D.②中白磷燃烧,④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大试管内的氧气已经被过量的白磷消耗完,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详解】

A、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直至降低至室温,因此Y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选项A正确;

B、X曲线是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到B点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体积膨胀导致气压增大,选项B正确;

C、t3时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增大,是因为此时打开了止水夹,烧杯内水流入瓶内,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增大,选项C正确;

D、实验是在密闭容器内进行,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水进入集气瓶,使瓶内气体体积缩小,残留在瓶内的氧气浓度就增大,选项D错误。

故选D。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消耗了氧气,但密闭容器中的氮气质量不变,故选项A正确;

B、图②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故选项B不正确;

C、图③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完需要的时间短,无催化剂的反应完需要的时间长,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故选项C不正确;

D、图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而不是质量比,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A。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详解】

A、三氧化二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A正确;

B、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B正确;

C、根据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正确;

D、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因此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故选:

D。

【点睛】

此类试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三氧化二碳实际是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考查。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则x的值为24,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W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g+6g=8g,则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不正确;

D、W的质量为8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

12.D

解析:

D

【解析】A、密闭容器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错误;

B、开始容器中有氧气,故气体的质量不能从0开始,错误;

C、密闭容器中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D、刚开始,容器中有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减少,当碳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正确。

故选D。

1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于铁在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铁完全反应,根据三者反应关系可得关系式(或者根据铁元素守恒得关系式)求硫酸亚铁的质量。

设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

根据

可得关系式为Fe~FeSO4

或根据铁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Fe~FeSO4;

设生成FeSO4的质量为X

X=15.2g

故选:

B。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详解】

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与GeO2中锗的化合价相等,故求出GeO2中锗的化合价即可,设在GeO2中锗的化合价为x,则x+(-2)×2=0,解得x=+4,即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为+4;设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y,y×4+(+4)×3+(-2)×12=0,解得y=+3。

故选C。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根据方程式C+O2点燃CO2,碳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3:

8,所以12g碳和80g氧气不会恰好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92g,故A错误;

B、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故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故B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故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氢钙刚开始受热没有气体生成,故质量不变,当有气体生成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停止后,固体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B、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碳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C、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碳酸钙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D、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增加,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故选C。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过滤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而酒精和水是互溶物质,所以不能用过滤操作分离水和酒精,故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来吸收一氧化碳,故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

D.在等质量的碘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或汽油,碘在水中不溶解,在汽油中能溶解,可以证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故正确。

故选:

D。

1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也就是硝酸溶液中的水全部参与化学反应生成Ca(NO3)2•6H2O晶体,反应方程式为CaO+2HNO3+5H2O═Ca(NO3)2•6H2O.

设硝酸的质量为126g,则:

CaO+2HNO3+5H2O═Ca(NO3)2•6H2O

12690

126g90g

所以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故选C.

19.C

解析: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物质的用途。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常可用于灭火,正确;

B.氮气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产氮肥,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氧气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D.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可作保护,正确。

故选C

2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