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指导策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459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活动指导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活动指导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活动指导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活动指导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活动指导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活动指导策略.docx

《区域活动指导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活动指导策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活动指导策略.docx

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我们所说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的游戏。

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活动,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教师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困难的任务。

区域活动的这种特性,使幼儿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周围的环境和人,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地向自己挑战的人:

另一方面,促使幼儿能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在人际交往冲突中,通过坚持、妥协、形成一致意见、分头行动等过程,学会合作分享。

显然,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建立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其他形式的活动所不能代替的。

下面我就结合实例从不同的年龄班分别来说一说,在日常工作中怎么样开展和指导区域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目标:

1、在一些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

2、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一些简单地交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

二、内容形式:

1、以角色游戏为主,开展的活动:

娃娃家、小厨房、小医院等等。

2、培养自理方面的活动:

小巧手穿衣、系系小扣子、谁的小手最灵敏等等。

三、指导策略: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应着重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和情感教育方面的培养。

小班幼儿从妈妈的怀抱刚刚来到幼儿园,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很胆怯、很陌生。

我们教师就要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去发现幼儿的潜力和需要,去积累判断、决策的依据,去确定适合每个幼儿能力个性的相互作用方法。

比如,我发现很多孩子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总是哭着闹着找妈妈、想回家。

这样,我们就在活动室里布置了“娃娃家”,根据幼儿心中“家”的印象,布置的娃娃家要让他们感到很亲切、很温暖,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这样幼儿可以再娃娃家里自由的玩耍、交往。

(举例、照片)

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喜欢装模做样的模仿一些大人们做的事情,除了在娃娃家里扮演爸爸妈妈哄宝宝、喂宝宝外,他们也喜欢模仿其他的角色,比如:

小厨师、小医生等等。

根据他们这些特点,我们也可以在活动室里布置小厨房、小医院等。

(照片、举例)

我们知道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大多数幼儿到幼儿园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动手能力很差。

比如:

吃饭、穿衣、系扣子、穿鞋、入厕等,这些基本的活动中,都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在区域活动,我们可以制定目标,培养、锻炼他们的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举例:

系扣子,附照片)

我们教师在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要善于观察,通过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标志性表现,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变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

比如我们小班老师在指导幼儿练习剥蚕豆时,并不要急于教他们怎样剥,而是首先注意观察他们的剥法。

开始很多幼儿拿蚕豆用手剥,可就是剥不下皮,有的干脆不剥了,有的就用牙齿咬。

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观察到这一现象,发现难点所在,再次活动时及时调整目标,就把蚕豆换成发了芽的蚕豆。

于是,幼儿从裂口出入手剥,成功率大大提高,活动的人次也增加了。

小班区域不仅可以开展以上活动,还有很多适合他们的、有意思的活动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组照片,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播放课件,举例说明)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和柔软性、一物多用的特点。

 

中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  目标:

1、区域活动时,在一些搭建游戏和排序游戏中培养幼儿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区域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重视幼儿对知识的运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的发展。

二、内容形式:

搭建游戏、排序游戏、烧烤店、小厨房、小商店等。

 

三、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如果教师在指导上不因人施教的话,区域活动的长处就荡然无存了。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交往性较强的活动和一些搭建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是比较大的。

幼儿到了中班,喜欢探讨、分析的问题多了,有时会喜欢挑战一些有些难度的事情。

我们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

比如,为了提高幼儿利用分类、排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曾投放扑克牌,让幼儿按数字大小,对相同花色的扑克牌排序。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幼儿的操作方式各异。

有的把所有的扑克牌混在一起,逐一寻找,又慢又杂乱;而有的先按数字归类,再排序,或先按花色归类,再排序,速度相对就快多了。

尽管都会分类排序,但幼儿的操作水平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层次行。

我并没有急于去干涉幼儿的操作方式,而是当大部分幼儿都操作体验过后,我在集体活动中以竞赛的方式,让幼儿明显地看到不同方法所产生的速度差异,经过共同讨论,幼儿认识到:

把花色相同或数字相同的归在一个家里,就能更快、更方便地进行排序。

同时,对幼儿在操作中表现出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数字大小顺序不变,花色则按一红一黑间隔的排法,或是完全按四种花色间隔的排法(红桃1,草花1,方块1,黑桃1,红桃2,草花2……)。

当然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我开始为他们提供单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因此,只有重视活动的过程,才能发现幼儿不同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才能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和实践,中班幼儿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东西也是比较感兴趣的,有时他们可以自发的组织一些模仿游戏。

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贴近生活的环境,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验体。

比如:

烧烤店、小商店、小餐厅等等。

(烧烤店,照片说明)

(播放课件,举例说明)

大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目标:

1、针对幼儿的特点,有目的的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大胆的尝试、学习知识。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

3、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内容形式:

   美工区:

折纸、剪纸、泥工和一些自然材料的运用。

(比如:

玉米娃、水果蔬菜小精灵) 科学区:

有趣的沉浮、好玩的磁铁等。

数学区:

棋牌游戏、超市购物等。

三、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表现出综合方面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创设区域活动时,要考虑到更多适合他们年龄发展的一些因素。

首先,要根据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实现自己富有特色的发展。

活动区是最适宜于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其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

比如大班幼儿喜欢竞技性强的游戏,我就在班里开展了棋牌游戏。

开始,很多幼儿由于不会玩,所以对这些游戏不是很感兴趣。

可是,有几个男孩对这些游戏特别的钟爱,每次活动时他们总是玩的不亦乐乎。

他们还经常自发地组织比赛,用擂台赛的形式来打擂,看谁最后可以当上擂主。

在棋牌活动的开展中,激发了幼儿学习棋牌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幼儿做事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知道“胜不骄,败不馁”。

 

其次,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和工具,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

皮亚杰曾指出:

“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是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因此选择、投放、变更活动材料也是教师影响和规范幼儿的活动行为,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的指导策略之一。

区域的材料虽然是静态的,但生态式区域活动则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使材料充分地“活”起来,以材料为影响幼儿的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

比如在美工区的活动中,我们开展的玉米娃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和工具:

带皮的玉米(教师整理好的)、各种果壳、豆类、剪刀、彩纸、胶带、糨糊等,都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幼儿可以按需要随意取用。

活动时,幼儿利用这些丰富的材料,亲手设计、制作玉米娃。

最后他们做出了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娃娃,大家在一起欣赏的同时,不但感受到了别人的奇妙的想法,而且学习了别人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玉米娃活动我们开展了几次,但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效果。

而且每次孩子们都是热情高涨,兴趣十足。

以前我们还开展过超市购物的活动,我们和幼儿一起搜集了丰富的材料:

各种食品的包装盒、各种瓶类、生活用品的包装盒、还有幼儿搜集的各种玩具等等。

大家把搜集的商品摆放在超市里,一起布置我们的小超市,然后孩子们在超市里开始了购物游戏。

不但培养了交往能力,而且把学过的数学知识有机的融入到了游戏中,进而巩固了知识。

我们大班,还开展了水果蔬菜小精灵的活动,我们教师搜集很多蔬菜和水果,在操作区里,为幼儿提供其他辅助材料:

牙签、橡皮泥、各种植物的种子等等,然后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水果蔬菜娃娃和小动物等,孩子们的作品也是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看着那些可爱、幼稚的作品,真让人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照片,举例)

最后,根据幼儿的兴奋点,因势利导,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

我们大班开展的泥工活动,孩子们十分感兴趣。

开始接触到泥,他们就有一种比较新奇的感觉。

教师又给孩子们准备了不同品种的土,让他们认识不同的土,可以活出不同的泥。

比如:

黄土、黑土、红土等等。

孩子们对黄土认识的较多,但是对黑土和红土就不是很熟悉了。

当老师把黑土和红土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立刻吸引了他们惊奇的目光,大家都嚷嚷着:

“老师,怎么还有这样的土哇?

”“老师,这些土活出来的泥是什么样的呀?

”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这时,老师就要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耐心的引导他们,逐步解决问题。

当老师把活好的泥,投放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立即兴高采烈的卷起袖子,和老师一起玩起了泥。

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他们发挥了独特的思维,制作了很多可爱的泥工作品。

正因为泥工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对泥,可以说是百玩不厌。

(照片,举例)

在美工区的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尝试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

比如在剪纸和折纸活动中,当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后,我们就可以把作品的制作过程用分步图示的方式贴在墙上,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操作,做到自我思考,自我纠正。

如果幼儿多次探索后仍不能成功,我们教师就要清楚的发现其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在这种自我学习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每个幼儿都能按自己的方法学会剪纸和折纸。

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

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幼儿一日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所以,室内环境规划尤其重要。

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大多以区域形式呈现,适宜的区域环境规划,有利于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区域、玩具和伙伴,主动进行游戏活动、探索活动和交往活动;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观察幼儿,更好地组织班级活动,促进师幼良好的互动。

一、室内区域的类型:

在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有多种多样的区域,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常规区域

如:

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餐馆、交通岗、小记者、小警察)、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感官操作区、沙水区、运动区等。

这些区域名称和活动内容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幼儿园都有,几乎也不受年龄的影响,在各个年龄斑都可以设计这样的区域,只不过具体投放的材料和开展的活动有异,所以称之为常规区域。

2、特色区域

 所谓特色,可以解释为: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

那么特色区域也就是与别的幼儿园不同的、比较独特的区域。

这种特色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园本、班本特色的体现。

特色区域并不仅仅反应在独特的名称上,有些区域用的是常规区域的名称,比如建构区,但却在建构区投放只有本地区独有的建构材料,或者只有自己幼儿园开发挖掘的建构材料,开展富有特色的建构活动,这也可以称其为特色区域。

还有一种特色区域,尽管别的幼儿园也有,但是某个幼儿园有自己持续深入的探索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环境和活动特色,这也是一种特色区域。

3、主题区域

  伴随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环境的建构已经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主题环境可以体现在墙饰上,也可以体现在区域环境上。

主题区域即是主题目标、主题活动内容物化在区域材料当中,引导幼儿在区域的自主活动中实现主题目标。

  主题区域的名称其实还是采用常规区域的名称,只不过区域材料是根据主题目标投放的,区域活动目标也与主题目标相吻合。

 主题区域的活动相对来讲学习成分多一些,游戏成分少一些。

主题区域从目标到操作,结构性更高一些,是主题教学很好的补充。

 幼儿园班级中也可特设1-2个主题区域,随时把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材料转移到主题区域中,并不断根据主题目标和活动内容调整材料、丰富材料,使主题区域成为课程教学很好的延伸和扩展,满足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要。

一般来讲,主题区域在班级中不可以太多,太多的主题区域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游戏,主题区域、常规区域和特色区域应有恰当的比例。

二、室内区域规划的一般要求

1、合理有序地利用空间,充分挖掘空间的实用价值

   如果幼儿园有单独寝室,可以考虑把寝室利用起来,开展区域活动。

活动室和寝室正好分割动静两个大区,再利用两个区的空间、物品进行合理设计。

如果走廊、门厅等地方的空间较大,也可以考虑利用起来。

如果室内空间面积仅够集体活动所需,无法固定多个区域,可以采用时间段自主区域游戏的方式灵活进行,即平时玩具材料归类到橱柜中,在一日活动计划中相对固定1-2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为40—60分钟),取出玩具材料,进行区域自主活动。

这种活动因为室内空间面积不足,缺乏区域环境布置,不像区域活动,更像是分组活动,但可以保证幼儿不完全受集体活动的束缚,有机会自主选择材料和玩伴进行游戏和学习。

 另外还需要考虑不同区域对开放与封闭性的特别要求。

一般来讲,表演区、角色游戏区、运动区等一类动的区域空间,可以设计成开放或半开放,有利于活动区幼儿的交往,也有利于给予幼儿充分发挥的空间;而阅读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一类相对安静的区域则需要相对封闭的空间设计,保证幼儿不被干扰地专注地活动,可以选用玩具橱柜做出适当隔离。

2、注意区域规划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区域环境应该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规划,要以“全人教育”为原则,满足幼儿认知、语言、情绪与社会性、大小肌肉等各个方面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区域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阶段性目标,围绕发展目标投放相应材料,并注意目标和材料的层次递进性和发展性。

3、因地制宜确定区域的种类和数量

一般来讲,一个班级幼儿年龄不同、课程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区域的种类和数量自然也不一样,应该根据其面积大小、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室内区域。

若一个区域可以容纳3-6人,那么一个班需要5-8个区域。

如果多数幼儿对某些活动比较感兴趣,可以同时设置重复的区域,投放大致相同的材料。

相啊哈对来讲,常规区域和特色区域时间长久一些,也可以称之为“永久性区域”(区域不变,但区域材料应该不断更新和补充),而主题区域会不断变化,要与主题课程内容相吻合,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临时性区域”。

如果一个班级共设8个区域,一般常规区域、特色区域和主题区域的比例可参考5:

1:

2或6:

1:

1设计。

4、注意区域材料的投放

  区域价值主要附着在区域材料之中,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每一种材料蕴含的发展价值,认真对待区域材料的选择和投放。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材料要物化发展目标;

第二,材料要多选用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材料;

第三,材料要有层次性,采用渐进式投放;

第四,材料要不断补充和更新;

第五,材料的数量应适宜。

材料少了,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法满足幼儿创造性活动的需要,但是材料也不是越多越好;

第六,注意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个区域中的材料,相互之间会有一种内在联系,会暗示幼儿的活动方向。

比如,在娃娃家投放娃娃和衣服、梳子、化妆品等材料和投放娃娃、厨房用品、餐具等材料,引发幼儿的活动肯定不一样;

第七,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

第八,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三、区域活动的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自主建立并遵守区域活动规则

 无论是教师的班级管理,还是幼儿有效的区域自主活动,都需要良好的区域规则作保障。

区域规则的建立,应避免教师自己制定,一条条念给幼儿听,并严格要求幼儿被动遵守,这样的效果肯定不理想。

应该在最初活动时,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发现一些“不好”或“不愉快”的状况,一一记下来,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围坐一起讨论,教师趁机引出区域规则,幼儿讨论不周全的,教师可以加以补充,或日后慢慢修改、添加。

教师也可以写在“海报”上,以示慎重!

一般来讲,区域的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时间,即区域活动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教师可以选用某个乐曲慢慢帮助幼儿建立一种条件反射,遵守乐曲提示的约定。

(2)每个区域可以容纳的人数。

教师可以采用插卡、挂牌、数字牌、鞋子印码、围裙、套袖等帮助幼儿明确每个区域可以容纳的人数,先来的先玩,人数满了,就不能再进去,可以等待或者另选区域。

(3)玩具、材料的使用方式,如:

每次使用一筐、一件或一种玩具;使用完后要按照该区的收拾方式,立即归还原处;不拿区域的材料乱扔或打人等。

(4)人际交往的规则。

如区域活动时先来区域的先玩,先拿到玩具的先玩;不可以抢夺别人的玩具;小朋友之间若有冲突,应该协商,不可以动手打人,也不可以推人、咬人;小声讲话;在活动室内只能走,不要跑等。

2、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宜性

区域活动突出的特点是自由、自主性,但这不表示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但教师的指导不同于上课这样高结构的活动,指导应该适时、适度、适当,应该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隐性指导。

所谓适时,即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介入指导的时机,选择的时机不当很容易干扰幼儿的活动,不仅无法达到指导的目的,反而会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活动的坚持性。

所谓适度,即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不要过度,要适量。

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属于低结构活动,应该更多属于自选性、自主性的个别和小组活动,太多的指导容易影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所谓适当,强调的是指导方式方法的艺术性。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活动特点和幼儿活动现场的需要灵活运用玩具材料进行指导,也可以多选用游戏角色和游戏同伴等方式进行隐形指导。

3、区域活动评价的科学性

评价非常重要,是活动发展的导向,所以,应该重视区域活动的科学评价。

符合新《纲要》精神的评价应该是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以甄别、筛选为目标;应该注重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应该尽可能多元,应该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而不要整齐划一。

现阶段幼儿园主要采用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

(1)总结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即教师针对幼儿的区域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或点评。

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好的表现进行表扬,对于不好的表现进行提示或批评。

(2)讨论式,即针对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明确区域活动的规则、玩具、材料的操作方式或者幼儿相互间的语言和交往方式,以达到引导幼儿发展的目的。

(3)分享式(展示式),即教师有目的地展示各个区域活动的成果,和幼儿一起交流和分享,通过分享活动,给予幼儿自信和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