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docx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之一:
概述
1、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答: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答:
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2项内容。
即: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如何确定的?
答:
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虑政府财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确定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偿标准。
在此基础上,国家找出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种因素,选择和确定优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与居民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是平均化吗?
答: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可以理解为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居民在可以需要获取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机会是均等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目前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很多内容是针对重点人群的,如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因此,均等化并不是平均化。
5、谁能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答: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6、谁来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答: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
②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
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7、居民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付费吗?
答: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规定的服务内容由国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项目内的服务不需要再缴纳费用。
8、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是多少?
答:
2016年,各级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人均45元。
人均补助标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30元,主要用于扩大服务覆盖人群以及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
今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助及其项目内容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适时进行调整。
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答: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我国13亿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实施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之二: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10、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
答: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库。
记录着居民疾病家族史、遗传史和生活、工作环境等状况。
从出生开始,记录着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其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与预防保健管理信息;妇女人生各期,特别是怀孕期的健康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与各时期患病时的医疗保健信息,等等。
总之,健康档案应是陪伴居民终生的全面、综合、连续性的健康资料,它详实、完整地记录居民一生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信息。
11、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
所有城乡居民,凡是在社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户籍及非户籍人口,都可以在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申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有什么好处?
答:
对于居民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
居民看病时,医务人员通过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危险因素,所患疾病的检查、治疗及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作出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健康档案还将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到那时,居民无论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到大医院就诊,可以通过计算机查看健康信息,减少重复检查、用药,降低医疗费用。
医务人员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还可以发现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13、怎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
在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咨询,或接受群体卫生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服务时,由基层医务人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根据工作需要,医务人员还会走进社区、家庭开展建档工作。
14、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
(1)个人基本情况。
(2)健康体检记录。
(3)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与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记录。
(4)患病就医时的有关接诊、转诊、会诊与住院等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5、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哪些内容?
答:
一是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包括:
(1)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别与血型等基础信息。
(2)药物过敏史、有害元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
(3)农村地区还要询问一些厕所、饮用水等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二是询问居民当前健康状况,包括:
(1)有无不适症状。
(2)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
(3)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疗情况。
(4)住院、手术、输血等情况。
(5)预防接种情况。
(6)最近1年的主要用药情况等。
16、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
(1)体温、脉搏、血压、身高、体重等检查。
(2)视力、听力、运动功能等检查。
(3)皮肤、心脏、肺、腹部等一般体格检查。
17、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会被其他人得知吗?
答:
不会。
在档案建立和使用过程中,保护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个人隐私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原则。
在档案建立和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相关记录,都要求装进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由专人负责管理。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求保护好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18、什么是健康档案信息卡?
有什么用处?
答:
健康档案信息卡是交由居民本人保管的个人健康信息卡片。
其内容包括:
居民个人主要基本信息、健康档案编码、患有的重要疾病、过敏史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还有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生、护士及联系电话等。
它主要用于居民在复诊、转诊或接受健康管理时方便医护人员调取健康档案。
同时,特殊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健康档案信息卡,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周围群众或救治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时与其家属和责任医护人员区的取得联系。
实行计算机系统化管理的地区,使用身份证就可以进行身份识别,调取个人健康档案信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之三:
健康教育服务
19、什么是健康教育服务?
答:
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的教育活动。
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20、健康教育服务对居民的健康生活有什么好处?
答: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居民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知识;让居民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地采纳并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1、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谁?
答:
是辖区内所有居民,包括户籍和非户籍的居民。
22、健康教育服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鲁菌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3、“中国公民健康素质66条”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如: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2)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34条),如:
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 吸烟等。
(3)基本技能(7条),如:
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遇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等。
24、生活行为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主要是帮助居民:
(1)正确认识和纠正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2)为居民设计个性化的合理膳食结构。
(3)针对居民个人制定科学有效的有氧运动计划。
(4)消除精神紧张,进行健康心理疏导。
(5)对老、幼、孕、残等特殊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居家或出行时的安全防范措施等教育。
25、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
答:
基层医务人员根据辖区居民重点疾病的发生、分布和流行等特点进行健康教育。
(1)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脑卒中(中风)后遗症等常见慢性病,从生活方式、合理用药、运动疗法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2)对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妇女常见肿瘤进行自我关注、参加普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3)对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等常见传染病主要从认识和防止疾病传播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使得居民能够了解和认识这些疾病,达到对于对这些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26、怎样享受健康教育服务?
答:
地点:
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处以及社区、街道、乡村、家庭等。
方式:
(1)获取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2)观看健康教育知识的录像或光盘。
(3)阅读健康教育宣传栏。
(4)参加健康咨询活动。
(5)收听或参加健康知识讲座。
(6)在向基层医务人员就诊时,可获得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及健康技能讲解。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之四:
预防接种服务
27、什么是预防接种?
答:
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能力,得到对这种疾病的免疫。
例如,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等。
28、为什么要开展预防接种服务?
答:
通过给适宜的对象接种疫苗,使个体及群体获得并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渐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达到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9、预防接种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
答: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包括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老年人等)。
30、预防接种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答:
(1)预防接种管理。
医务人员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采取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核查和整理1次。
(2)预防接种服务。
根据国家免疫规范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在部分省份或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应急接种或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3)对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处理和报告。
31、什么是国家免疫规划?
答:
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
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接种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
这些疫苗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等15种传染病。
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区才接种,如:
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
32、怎样建立预防接种证?
预防接种证有什么用?
答:
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尽早携带《新生儿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领取接种证和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接种证是个人规范接受免疫接种的记录和凭证。
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要长期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千万不要丢失。
33、儿童怎样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答:
(1)家长或监护人按照儿童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通知上所指定的时间、地点,带领儿童并携带预防接种证,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2)接种前,基层医务人员要核对儿童的预防接种证,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告知接种的疫苗品种和副作用。
(3)在接受规定疫苗的预防接种前,医务人员会再次核对信息之后才可以给儿童注射。
(4)儿童在注射后要观察半小时,没有问题方可离开。
(5)医务人员与家长或监护人预约下次注射的疫苗种类、时间、地点。
34、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如何发现和处理?
答:
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这种反应仅在个别人中发生,需要严密观察。
如果出现高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他异常情况,请及时向疫苗注射单位的医务人员咨询,必要时需要到医院就诊。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之五: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35、0-6岁儿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
(1)新生儿访视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36、0-6岁儿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么好处?
答:
0-6岁儿童健康管理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长基础。
医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通过对儿童健康检测和重点疾病的筛查,还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37、为什么要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答:
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是为了从出生开始就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各种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如:
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牙齿发育、喂养情况、听力、视力、疾病的转归等。
它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的动态记录,为医生对孩子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依据。
因此,请家长如实反映儿童健康情况,并保管好手册。
38、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答:
新生儿出院1周内,儿童保健医生会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
包括:
(1)观察和询问儿童出生及疫苗接种的情况。
(2)了解新生儿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等情况。
(3)医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的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
(4)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5)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还要提醒家长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39、新生儿家庭访视有什么好处?
答:
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
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
通过家庭访视,家长可以接受医生的直接指导,学会母乳喂养、新生儿日常护理和疾病的预防等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技能。
另外,医生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情况,并通过体格检查,为宝宝做出居民健康档案的第一份健康记录。
40、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
新生儿满28天以后,家长或监护人带着新生儿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
包括:
(1)询问新生儿一个来月的喂养、发育、和疾病等情况。
(2)对满月婴儿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和体格检查,评价新生儿的发育。
(3)给新生儿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
(4)做健康指导。
41、婴幼儿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
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需要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
(1)询问上一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
(2)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3)进行每人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4)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
(5)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
(6)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2、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
4-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
(1)询问上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饮食、患病等情况。
(2)进行体格检查,对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做血常规检查和听力筛查。
(3)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4)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之六: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43、妇女怀孕后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答:
妇女怀孕后,从产前、孕期全程到产后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
包括:
(1)孕早期健康管理。
(2)孕中期健康管理。
(3)孕晚期健康管理。
(4)产后访视。
(5)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健康管理服务。
44、《孕产妇保健手册》包括哪些内容?
答:
包括孕产妇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及一般的体检,包括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45、孕早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
怀孕12周以内为孕早期。
包括:
(1)需要到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医生为孕妇进行健康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还要进行体检和妇科检查,做血和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等化验。
(3)开展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的指导,特别强调避免导致胎儿畸形的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宣传告知。
(4)根据检查的结果,填写第一次的产前随访记录表。
如果发现孕妇有妊娠问题或严重并发症,医生会及时将其转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
46、孕中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
怀孕12-28周为孕中期。
在16-20周,21-24周医生做2次随访。
包括:
(1)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医生通过询问、观察,体检、妇科检查、化验等对孕妇和胎儿进行评估,识别是否为高危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
(3)对发现异常或有高危征象的孕妇,立即将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47、孕晚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
怀孕28周以后是孕晚期。
(1)督促孕妇在怀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检查。
(2)医生对孕产妇开展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孕期并发症防治、合并症防治的指导。
(3)对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增加到医院随访的次数,发现问题及时转诊。
48、什么是产后访视?
有什么好处?
答:
产后访视是指基层医生在产妇分娩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的第一次产后家庭访视,医生为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查体、健康咨询和指导。
通过访视可以了解产妇的一般情况,如:
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也可以早期发现产褥期感染,达到早治疗、早康复的目的。
49、产后访视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
(1)通过观察、检查、询问,了解产妇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对产妇的产褥期保健进行指导,对出现的母乳困难、产后便秘等问题进行处理。
(3)发现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恢复不佳、产后抑郁等问题,及时转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4)通过观察、询问、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50、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有哪些内容?
答:
(1)产后42天的产妇到所居住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后健康检查。
如果生产时曾出现异常的产妇就到原来分娩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2)通过询问、观察、体检和妇科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3)对产妇进行性保健、避免、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儿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之七: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51、为什么要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答: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生理功能减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
这些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开展治疗,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52、哪些人能享受到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答: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指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包括65岁。
凡是在社区住半年以上的老年人,无论户籍和非户籍人口,都能在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享受到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53、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
每年对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内容包括:
(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通过询问,了解老年人基本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与吸烟、饮酒、饮食、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以及既往所患疾病、目前慢性疾病常见症状与治疗情况等。
(2)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
(3)告知本人或其家属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对发现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4)告知下次体检时间。
54、老年人一般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
(1)一般体格检查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