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302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docx

《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docx

高一地理概念整理一二学期完整

高一地理(概念整理)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星云

人类能观测到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

2.恒星的特征:

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不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不包含太阳的天体系统:

地月系河外星系

3.宇宙年:

太阳系绕银河系转一周2.5亿年

天文单位:

1.5亿千米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共面、同向、近圆性(方向:

自西向东)

5.太阳的外部结构:

光球、色球、日冕(由里向外)

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

太阳活动标志:

黑子、耀斑【周期:

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扰乱磁场、磁暴、极光

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成为中心的原因:

质量大

地球存在生命的3个原因:

地日距离适中、体积与质量适中、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

7.八大行星顺序(近—远):

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远日行星)

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地球卫星:

月球

8.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

木星;卫星数最多:

土星;没有卫星:

水星、金星;能用肉眼看的: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不能用肉眼看的:

天王星、海王星

距太阳最远:

海王星;最近:

水星;小天体群位于:

火星和木星间

专题2月球

1.新月(初一、二,日食);上弦月(初七、八);满月(十五、十六,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朔望月周期:

29.53日;恒星月:

27.32日

2.当日、地、月成一线,月居中,地球上看的月相:

新月

3.当日、地、月成一线,地居中,地球上看的月相:

满月

4.当地月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时,地球上看到半个月面,为:

上下弦月

5.但地球上的人们看到西部半个月面时,这时月相为:

上弦

6.但地球上的人们看到东部半个月面时,这时月相为:

下弦

7.大潮:

新月、满月小潮:

上、下弦月

8.潮汐现象:

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月球引潮力大)

潮汐的作用:

捕鱼和晒盐,发展滩涂水产养殖、动力资源、潮汐发电、海洋运输

9.日食:

日、地、月成一线,月居中;初一、二,新月

月食:

日、地、月成一线,地居中;十五、十六,满月

10.Why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Because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是一致的,且方向均为自西向东

专题4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侧面),逆时针(北极),顺时针(南极)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太阳日:

24时

角速度:

15°/小时,除极点外,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线速度:

赤道最大,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两极为零

国际日期变更线:

东西12区之间的180°

日期变更:

西--东,日期减一天;东--西,加一天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地转偏向力):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向

2.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与回归线纬度相同。

(地轴与赤道夹角90°,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66°34′,与极圈的纬度相同)

近日点:

1月远日点:

7月

3.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4.北半球夏至日(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

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

南半球:

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

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5.北半球冬至日(12.2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

南半球:

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

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6.北半球春分日(3.21)秋分日(9.23):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

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7.北半球夏至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的纬度带: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达最小值的为:

赤道以南

--------冬至日,-------------------------------------------最大值的纬度带: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达最小值的为:

赤道以北

 

专题5板块运动

1.地球的岩石圈分(6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海底岩石年龄分布规律:

海洋板块年轻,大陆板块古老

2.喜马拉雅山的成因: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而成的

科迪勒拉山系由洛基山和安第斯山组成,洛基山是: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撞击形成的,安第斯山: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撞击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3.震级每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30倍

一次地震就一个震级;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4.世界两个主要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全世界80%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5.我国多地震的原因: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

6.火山主要分布:

俯冲带;火山: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4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海底火山带

7.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

海岭.

火山的利弊:

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火山灰能破坏农田,建筑物

能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兔和硫磺等有用矿物,许多火山还是旅游观光的场所

专题8大气的组成的垂直分成

1.大气的主要成分:

干结空气,水汽,尘埃

干结空气主要成分:

氮气,氧气

2.大气垂直分成(由下到上):

对流—平流—中间—热层(电离层)—散逸层

各层特征

(ⅰ)对流层:

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上升1KM,下降6.5℃)

大气做对流/垂直运动

天气复杂(原因:

水汽,尘埃,杂质多)

厚度于热带较厚,寒带较薄;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ⅱ)平流层:

大气做水平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

有利于高空飞行(水汽,固体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大气流动平稳)

(ⅲ)中间层:

高温对流,高度越高,温度越低

(ⅳ)热层:

反射无线电波(空气稀薄)

3.大气中起保温作用的成分:

二氧化碳

Why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水汽,尘埃多,保温作用强

大气中什么成分有遮阳伞的作用:

臭氧

霜冻出现的天气:

秋冬,晴朗

专题9行星风系

1.大气运动的就基本形式:

大气环流(原因:

太阳辐射)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中西部的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特征:

高温少雨

成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

冷干(温度低),成因:

受极低高气压带控制

4.赤道地区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高温多雨,成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5.欧洲西部的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特征:

全年温和湿润,成因:

受西风带控制

6.赤道低气压和内陆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的气候:

稀树草原气候,特征:

高温,干湿两季

成因:

处于赤道低气压和内陆信风带交替地区

7.地中海气候,特征:

冬/温和湿润.夏/炎热干燥,成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8.我主要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热带季风/高原山地气/温带大陆气候

专题10季风

1.冬,夏季控制亚洲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系统名称:

冬,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夏,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2.东亚季风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差异;夏,东南风,高温多雨;冬,西北风,寒冷干燥

南亚夏季吹西南风,热湿;形成:

夏季东南信风北上,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南偏而来

冬季吹东北风,热干

3.季风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夏季风:

强,北涝南旱;弱,南涝北旱

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低温冷害,旱(北方冬春季少雨),干燥(华北地区”春雨贵如油”)

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

1.①气压状况②水平气流方向③中心垂直气流流向④天气特征⑤举例天气,出现季节

气旋:

低;四周向中心;上升;阴雨;台风,热带风暴;夏秋

反气旋:

高;中心向四周;下降;晴朗干燥;寒潮(冬),伏旱(夏)

2.台风(属于气旋)天气状况:

狂风暴雨(集中在夏秋7-9月)

危害:

风暴潮,危害低地

预防措施:

加固堤防,船只进港避风,疏散居民

影响我国台风多发的源地:

菲律宾以东洋面

3.寒潮(属于反气旋)的预防措施:

及时发布寒潮预警,提早做好预防工作,已减损失

天气状况:

晴朗干燥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季节:

每年秋末至第二年初春

影响区域:

除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南部以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

上海寒潮标准:

24小时内降温幅度>=10℃,日最低温<=5℃

4.梅雨(属于准静止锋)时间:

6月中至7月上

分布地区:

江淮地区

天气状况:

阴雨连绵,闷热潮湿

伏旱(属于反气旋)天气状况:

晴干

5.冷锋,暖锋知识如下:

冷空气主动前进,暖空气被迫上升

冷锋

暖锋

空气运动

冷空气向暖空气

暖空气向冷空气

温度变化

下降

上升

气压变化

上升

下降

天气变化(过境前,时,后)

晴暖→风雨雪→晴冷

晴冷→阴雨连绵→晴暖

活动季节

秋冬

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

1.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

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甲烷

温室气体的增加原因:

大气逆辐射增强

二氧化碳的来源:

①矿物燃料的燃烧②破坏植被

全球升温的后果:

①海岛小国的空间危机

②欧洲冬季暴雨和亚洲夏季暴雨比例增加

(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迫使世界各国改变农奴业结构)

③史前病毒对人类危害

措施:

一.使用清洁能源二.植树造林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2.酸雨形成原因:

工厂,洗车,飞机等燃烧的煤,石油,天然气,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的氧化物

后果:

森林枯死,土壤酸化,淡水生物死亡,腐蚀建筑物和暴露在外的文物古迹等

世界分布:

西欧,北美,东亚

我国分布:

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减少酸雨的措施:

使用清洁能源

3.臭氧洞的3个分布地区:

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

成因:

太阳活动,氟利昂的排放

危害:

①全球变暖

②损害人体健康

③光化学烟雾

④紫外线加快橡胶制品的老化,是染料褪色,缩短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的寿命

氟利昂的来源:

冰箱,空调,冷藏库的制冷剂和大型飞机排放的废气

4.城市热岛的成因:

一.人为大量排放热量

二.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

三.城市中生产和生活集中,排放废气多,致使城市中烟尘.雾.低云多,不易散热

四.城市高层建筑多,导致局部风速小,通风不良

五.城市缺少绿地

解决城市热岛的措施:

科学规划,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

城市雨岛的成因:

城市中由于热岛效应和城市空气中有较多的尘埃杂质,使城市上空容易产生低云和对流雨.另外城市的下垫面比较粗糙,阻碍了降水天气系统的移动,延长了诚实降雨时间,导致城市雨量比郊区多

专题13水循环

1.地球水的主体:

海水

地球淡水的主体:

冰川

陆地水的主体:

冰川

除冰川外的淡水主体:

地下淡水

2.水循环的环节:

水汽输送,降水,蒸发,下渗,植物蒸腾,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人类对水循环哪些环节有影响(举例):

地表径流(南水北调)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水资源得到补充,更新),

陆地内循环(大循环),

海上内循环

3.河水的补给类型:

降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

4.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以积雪融水与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5.调节河流季节,年际变化的主要措施:

修水库

调节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调水工程

专题14珍贵的淡水资源

1.水资源的狭义指哪些水体: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衡量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的指标:

年均径流量=降水--蒸发

2.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三个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

严重缺乏的地区:

北非,澳大利亚,西亚

世界水资源数量前三的国家: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

世界人均水资源最多的国家:

加拿大

3.我国水资源的数量特点:

总量多(世界第六),人均少(人均占世界的1/4)

空间分布:

东南多,西北少

时间分配:

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最缺水的3条河流:

黄,淮,海

4.世界大多河流的径流量随降水量而变化

5.世界水日:

3.22

21世纪我国水资源面临的2个危机:

短缺,水质变差

产生原因:

一.人口激增和产业发展,用水量增加

二.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三.严重污染

专题15海洋

1.洋流按成因分哪三类:

风海流(南北纬附近西风漂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洋流),补偿流(秘鲁寒流)

补给类型

汛期

枯水期

东北

积雪融水

夏季

冬季

西北

积雪融水,降水

东南

降水

按水温洋流分:

暖流,寒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海域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属于:

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3.暖流对沿岸的作用:

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

渔场形成与那些洋流有关

纽芬兰鱼场

拉布拉多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东格陵兰寒流

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

4.

 

现象

原因

结果

厄尔尼诺

东部太平洋水温升高

东南信风减弱

太平洋东部洪涝,西部干旱

拉尼娜

东部太平洋水温降低

东南信风增强

太平洋东部干旱,西部洪涝,台风

5.

 

6.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

大陆架

7.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海运,填海造陆

8.海洋怎知地理空间划分为:

领海(12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公海

 

专题16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0‰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0‰

人口增长率=(机械变动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总人口×1000‰

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发展模式:

工业化之前,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后期(中国),后工业化时期

2.人口构成:

年龄[少年儿童人口(0-14)、劳动人口(15-64)、老年人口(65及以上)]

性别[人口性别比:

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

职业[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文化[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3.人口金字塔:

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增长型(发展中)、稳定型和缩减型(发达)]

4.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老龄化与负增长

社会问题:

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大、青壮年负担加重(老龄化)改变社会的储蓄和投资行为、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

国家政策:

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

[老龄化原因:

1.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2.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生育观发生改变]

5.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

社会问题:

加大了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压力,导致国家累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

国家政策:

积极控制人口增长

6.我国基本国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专题17人口分布与迁移

1.世界人口分布散中趋势:

①向平原集中②向沿海集中③向城市集中

世界人口最多的7个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

世界4大人口稠密区:

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

2.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资源)、经济条件、历史条件

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

东南部面积:

42.9%人口占全国95%

4.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劳务迁移(剩余劳动力:

农村→城市、发展中→发达国家)

难民迁移(战争或自然灾害迫使人口向安全地域迁移)

智力迁移(人才:

发展中→发达国家、欠发达→发达地区)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生活水平的差异

------影响:

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才的流入,增强了国家的科技实力,节约了基础教育经费;对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是他们一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进步有积极的影响。

大型基础设施移民

5.人口容量的4个因素:

自然资源与环境(正比)、科学技术水平(正)、

地区开放程度(正)、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反)

意义:

警示人们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中要量力而行,要重视自然所能承受的限度

专题18人口素质

1.衡量人口素质3个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2.我国目前人口状况表现:

高素质的专业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的比例不高,文化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人口素质的地域不平衡问题也较突出。

(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必须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体育和福利事业;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实行优生优育,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专题19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基本特征:

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

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2.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商业、居住、工业、农业用地

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的因素:

土地价格

影响地价的因素:

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便利

3.城市功能分区:

商业区(位于城市及各个区域的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居住区(交通较为便利、环境适宜、污染轻微的地区)

工业区(在城市外围远离居民、交通便利、土地资源充足)

文教区(较好的交通、通讯条件、优美的环境)

风景区(有观赏价值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开发成景点)

专题20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1.世界三大城市:

纽约、东京、伦敦

2.中国2个全国性中心城市:

北京、上海

3.世界六大城市群:

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

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4.我国4大城市群:

辽中南(最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最南)城市群

专题21城市化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

北京

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城市化进程达到了空前规模)

2.城市化的4个特点:

城市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出现城市群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有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郊区化

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总数

减少

减少

人口流动方向

中心城市→郊区

大城市→周边小城市或乡村

城市面积

减小

减小

原因

1.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导致环境恶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向郊区迁移。

2.随着城市中心区的改造,原来的居住用地被商业、公用设施用地置换,主要的新建住宅都位于城市边缘的城郊地区,促使大量城区居民向郊区搬迁。

1.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2.发达国家的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差距缩小,改善了乡村居住的物质条件,提高了生活的方便性。

3.私人汽车的普及,是每天往返于城乡之间成为可能、4.受信息化的影响,许多白领的出行次数减少,更推进了逆城市化.

3.城市问题:

环境、交通、居住、社会(烂心树:

发达;烂皮树:

发展)

专题22农业区位于农业地域类型

1.影响农业区位条件的8个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科学技术、消费市场、交通、劳动力、国家政策

2.农业地域类型:

①水田农业(水稻)特点:

1.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

2.商品率较低

3.以手工劳动为主

4.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集约化程度高

我国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

②旱作农业(小麦)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

③牧场畜牧业特点:

实行围栏放牧,经营规模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分布国家: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均牛羊头数最多的国家)

④游牧畜牧业特点:

逐水草而流动

我国的四大草原牧区: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⑤高度发达的商品会混合农业(小麦、甜菜)特点:

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农产品商品率高

分布国家、区域:

北美东部温带、亚热带地区,欧洲的西欧和中欧地区,

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

⑥地中海型农业主要特点:

农业身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粮食作物:

小麦、大麦等冬季作物

经济作物:

油橄榄、无花果、葡萄。

柑橘

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⑦热带种植园农业特点:

以大种植园式农场为主

分布: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部分热带地区

我国的海南省、广东省、云南省

作物:

橡胶、咖啡、可可、油棕

3.城郊农业的农产品:

新鲜蔬菜、乳、肉、禽、蛋、鱼

专题23工业区位于工业区

1.影响工业区位的8个因素:

能源和矿产资源、环境(a.水资源b.布局于主导风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远离居民区,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学技术、协作集聚、土地价格

2.上海宝钢的区位条件:

缺煤、铁资源,但位于上海北部(不污染环境),北临长江,东濒吴淞口,近邻我国最大海港,可利用廉价方便的水运,从澳大利亚。

巴西等国进口铁矿石,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3.5个主导型工业部门:

原料(制糖业、水产加工)

能源(有色金属冶炼)

市场(家具、食品)

劳动力(纺织、电子装配)

技术主导型工业部门(电子、飞机、精密仪表制造)

4.世界最大工业区:

北美工业区

现代工业的发祥地:

西欧工业区

东欧工业区属于资源密集型重工业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区

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

专题24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1.影响商业区位条件的4个因素:

交通、人口、集聚、地价

2.国际贸易不平衡表现为:

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差异巨大

世界贸易市场大多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