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030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docx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docx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1

2016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

(1)

【综合1】

1.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⑴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只写一种);

⑵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⑶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

⑷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2.如图A、B、C、D、E、F、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

且C、D、E、F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

性,G是胃酸中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

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

已略去。

根据图示关系及所给条件完成下列空格:

⑴综观全图反应,没涉及到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是   ;

⑵推测出D物质的化学式是     ;

⑶写出实现下列各转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高温煅烧A        ;

G→E     ,

F→C     。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⑴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

⑵上述装置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从图乙的(填“a”或“b”)通入。

⑶如组装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时,除选择仪器A和B外,还要从图中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⑷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且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

①写出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观察到乙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请写出所有可能使其变红的原因

③要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应将上述气体依次通过(填物质名称)、浓硫酸等洗气瓶。

4.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⑴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

_______。

A.铸铁炊具B.金属细丝C.铜制电缆D.铁锤

⑵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若要比较铁、锰、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药品除了铁、铜单质外,还需要。

⑷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得锥形瓶与棉花的质量为44.1g,称取黄铜样品20.0g。

在锥形瓶中加入该样品和足量稀硫酸后瓶口塞上棉花,如图1所示。

将电子天平称量的数据绘成图2。

 

请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Ⅰ)四个同学从多角度处理数据,下列数据处理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Ⅱ)试计算:

①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②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倡导低碳生活”是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题,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和理想氢元素循环的主要途径,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里所说的“低碳生活”与一种气体物质的总排放量有关。

这种气体物质是。

我国两会也提出了“低碳经济”引领未来发展,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将如何改变生活细节,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至少举两实例):

、。

⑵写出上图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根据上图③、④理想的氢循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热量

B.燃料电池将氢能转化为电能

C.制取氢能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在阳光照射条件下用催化剂来分解水

D.图中理想的氢元素循环可以通过物理变化来实现

⑷“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实现“零排放”,该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反应;这种产物是_____,(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甲醇(CH4O)B.乙醇(C2H6O)C.甲酸(CH2O2)D.乙酸(C2H4O2)

生成该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⑸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化石燃料,其中属于固体混合物的是;化石燃料燃烧形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有、、氮氧化物及粉尘。

6.“苹(凭)什么”是继“蒜(算)你狠”、“逗(豆)你玩”之后又一网络流行语,说的是近日苹果价格激增。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富含维生素C。

以下是有关VC的探究。

 

⑴维生素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中的一种,其他的营养素有等(例举2种)

⑵VC水溶液是否具有酸性?

将10片VC片研碎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的VC溶液,进行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格。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显酸性

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

有酸性物质存在

③取少许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两滴酚酞,再滴加VC溶液

有酸性物质存在

⑶不同饮料中VC含量的比较研究查阅资料:

VC能与碘水中的碘反应生成无色物质;碘水遇到淀粉溶液显蓝色。

实验设计:

配制一定浓度的碘水淀粉溶液。

在若干试管中各放5ml该溶液,将不同果汁滴入其中,数其滴数,待溶液变色,即为反应终点。

实验记录:

饮料名称

滴加果汁滴数

汇源橙汁

47

农夫果园

10

芬达(橙味)

大于50滴不褪色

 

实验结论:

反思与交流:

①上述实验至少做几遍?

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对一些器材有什么要求?

如(举1例)

③对VC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有?

如(举1问)

实际应用:

某品牌果汁的包装盒上标明维生素C含量≥50mg/100mL。

⑴中学生每天需要约60mg维生素C。

若完全从果汁补充,则需要该品牌果汁  mL。

⑵已知:

V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组成元素C、H、O的质量比为9∶1∶12。

则其化学式为  。

【综合2】

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钡”几种

物质对复分解反应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大多数强酸、强碱和盐类物质溶解于水时,在水分子的

作用下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如图是HCl

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

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

以此类推,AgNO3在水中会解离出

的离子是和(填离子符号)。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了呢?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反思质疑1】溶液中的离子都参加反应了吗?

【实验设计】

编号

实验

现象

1

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

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蓝色

2

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

有生成,滤液为蓝色

【得出结论】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实质参加反应的是Ba2+和SO42-,它们结合生成BaSO4沉淀,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

【反思质疑2】反应前后单位体积的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数目有无改变?

【研究讨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

 

请你在下图圆圈中()处将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产物补充完整:

Cl—

 

【表达交流】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得出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

2.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参加反应的A2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2)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3)若3gA2完全反应,得到17g产物。

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科学探测发现月球贮存有一定数量的冰尘混合物、甲烷和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资源。

人类有望利用月球上的水资源,并通过电解获取氢气为火箭提供燃料,获取的氧气可逐渐形成或供呼吸的大气层,用来满足植物和人类所需。

下图是根据科学家设想的有关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流程图。

(1)得到净化水的过程中,可做吸附剂的物质有(填一种物质名称)

(2)该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和

(3)推测流程图中的“金属单质”是

(4)根据流程图的信息,写出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纯水的导电能力极弱。

电解水时可加入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增加导电性。

给10%

的硫酸溶液通电(实质为电解水,硫酸不发生化学变化)时,获得下列四组实验数

据,你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填字母序号)

氧气质量/g

氢气质量/g

硫酸的质量分数

A

64

8

10%

B

10

2

10%

C

16

2

11%

D

16

32

11%

4.下列图示中A、B、D、E、F、M、N、X、Y、Z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圈Ⅰ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

化合物A和B的元素种类相同,化合物D和E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7。

在工业上,Y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1)写出化学式:

AF

(2)写出E+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D+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资料1>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和氯化铵。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

<资料2>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

<资料3>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中涉及的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NH4Cl==NH3↑+HCl↑

<资料4>生产原理:

将氨气(NH3)和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小苏打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分离出固体产物,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问题讨论】

(1)溶液A中的溶质为,操作Ⅱ的名称为。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填序号)。

A.CO2B.NH3C.HClD.NaOHE.Na2CO3

(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设计实验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含量测定】

研究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组:

取10.0g纯碱样品(假定杂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

充分加热蒸发所得物质并干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9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乙组:

取10.0g纯碱样品,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增重了3.5g(所加试剂均足量)。

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组测定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

【综合1】

1氯化钙过滤蒸发结晶稀盐酸

2

(1)置换反应,

(2)氢氧化钠,

(3)CaCO3=CO2↑+CaO

HCl+NaOH═NaCl+H2O

2NaHCO3=Na2CO3+H2O+CO2↑

3

(1)锥形瓶;

(2)2H2O2=2H2O+O2↑;a

(3)C、D、G;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乙试管中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③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4解:

(1)A.

(2)Fe+CuSO4═Cu+FeSO4.

(3)MnSO4溶液等锰的盐溶液.

(4)(Ⅰ)B.

(Ⅱ)35%.20%.

5

(1)CO2 随手关灯、尽量步行等(合理即给分)

(2)CH4+2O2=CO2+2H2O

(3)D

(4)化合;C,CO2+H2═CH2O2

(5)煤,CO,SO2

6

(1)水、蛋白质、糖类、无机盐、油脂(任写2个)

 

(2)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或锌、镁等活泼金属)

红色变为无色

(3)实验结论:

不同饮料中VC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农夫果园>汇源橙汁>芬达(橙汁)

反思与交流:

①做两到三遍,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②胶头滴管的规格相同(盛果汁的试管要干燥)

③VC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合理即给分)

实际应用:

(1)120mL;

(2)C6H8O6

【综合2】

1查阅资料:

Ag+和NO3-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溶液由红色逐渐转变为无色

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

白色.

研究讨论:

BaSO4.

表达交流:

反应后单位体积的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数目减少.

23:

2略17

3活性炭氢气甲烷铁、钛略C

4H2O2C略略

5【查阅资料】Mg(OH)2    2NaHCO3 

 Na2CO3 +H2O+CO2↑

【问题讨论】

(1)①NaCl、NaOH、Na2CO3 ②过滤

(2)ABCE (漏选得0.5分,错选不得分)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中的一种放入试管中,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加热固体并观察现象。

产生无色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样品是NaHCO3;

另一种样品是Na2CO3

【含量测定】

186.7%    ②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被C中的烧碱完全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