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341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docx

《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docx

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

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论文犯罪预防论文:

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

【摘要】大学生犯罪逐年增多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心理压力大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而且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可能越来越大。

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以达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犯罪预防

一、大学生由心理压力引发犯罪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由心理压力引发的犯罪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学业压力引发犯罪。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学业方面的压力是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

和同龄人相比,大学生仍然属于优势群体,他们具有相对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成功欲望促使他们自觉发奋、自我加压,但由于大学生先前的成长环境有优有劣努力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竞争中居于优势,有的学生居于劣势。

居于劣势的学生有的嫉妒心重,有的怀疑他人做小动作,有的抱怨规则不公平,有的害怕家长责怪,这些都有可能引发犯罪罪。

如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三学生马晓明,4门功课不及格被学校“劝其退学”,他害怕告知亲人会使其失望,于是先想到自杀,可又怕这样使亲人很伤心,于是计划先杀死父母奶奶然后再自杀,2002年2月24日残忍地杀死了奶奶和父亲。

第二,经济压力引发犯罪。

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大学教育收费制度也在不断的改变,由公费逐步转向全面收费幅提高,大学生的学费成了一笔不小的家庭经济支出。

这给当代大学生相当的经济压力,尤其是来自城郊、农村的学子,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

同是一个班的同学,一些花钱大方,月均在干元以上的大有人在,电脑、手机、mp3三件套一个不少,追求“卓越”的生活;而另一些同学学费交不上,生活也是十分拮据,有的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只不过百元多一点,常常是省吃俭用,还要到处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得不依靠学校的贫困生补助来完成学业。

经济上的窘迫使他们在与身边同学相比时产生较大的心理反差,给他们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力,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下,有的大学生为了改善生活、满足虚荣心、追求享受,或者盗窃抢劫诈骗钱财,或者坐台卖淫,或者为财杀人。

如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9岁大二女生张超雇凶杀害包养她的情夫。

女生事后亲自操刀,残忍地将情夫尸体斩开二百六十多块,并用dv全程拍摄下来。

第三,人际关系压力引发犯罪。

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都存在压力,而且强度仅次于学业上的压力,而且年级越低这方面的压力越强。

因为新生进入大学后,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人际交往范围增人,不同的社会习惯、不同的个人爱好、不同的性格等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使其在心埋上产生不易沟通的压力。

不适的人际关系问题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有极少数学生因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和技能,经验不成熟,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当人际关系不协调或发生矛盾时,就会感到焦躁、苦闷、孤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性格孤僻、残暴等心理问题。

当这种矛盾冲突不能化解时,对对方的不满情绪就会越来越严重,在情绪失控下有的发展为伤人、杀人事件。

如云南大学牛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四学生马加爵,与同学打牌被怀疑作弊,便气愤异常、怀恨在心,于2004年2月13日至15日用铁锤先后杀死了4位同学。

第四,情感压力引发的犯罪。

进入大学以后,家庭和学校普遍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加之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日益成熟,大学生关注异性、追求爱情成为很正常的事情。

但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群体情绪波动较大,情感丰富且不稳定,缺乏处理恋爱问题的技巧,一旦感情受挫,往往会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个别学生甚至会走极端,以自杀或杀人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心理压力。

如2004年2月12日晚上11时许情人节前夕,徐州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张凡因与女友徐州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张雪(化名)发生争执。

在校外租住房内,失去理智的张凡持刀疯狂向恋爱1年多的女友刺了48刀。

第五,就业压力引发犯罪。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先就业再择业”已成为大学生普遍认可的一种选择,甚至有的大学毕业生提出愿接受“零工资”的招聘条件。

“毕业即失业”的恐惧、工作与自身发展愿景的不一致等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产生。

结果一旦求职未成,立即陷入苦闷、焦虑、失望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

如果在受挫时不认真反思,而是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就可能形成人格障碍,由此引起内心世界更为沉重的负荷。

当这种不满情绪得不到化解时,就有可能引发犯罪。

如即将毕业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学生周一超,2003年1月23日报名参加嘉兴市秀洲区政府招收9名乡镇公务员的考试,并在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后,于4月1日参加了体检。

4月3日,周一超因没有收到体检合格通知书,遂对录用工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并迁怒于负责招录工作的经办人,起意进行报复。

当天下午闯到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办公室行凶,造成1死1伤。

二、缓解心理压力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方法

大学生犯罪绝大多数都是由心理压力引发的。

由心理压力发展为犯罪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有的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后会焦虑不安,心烦意乱,情绪激动,愤恨难平,于是便寻求发泄对象。

在寻求发泄对象过程中主动选择负面的解决方法,当这种行为没有得到及时足够的正向引导时,就会逐渐萌发犯罪意向。

然后注意选择或主动创造有利于犯罪的情境,产生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实施行凶报复、毁人物品或者制造破坏事件的犯罪行为。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可能越来越大。

其原因在于:

第一,社会方面,社会要求高学历,高能力。

就业环境不容乐观,人才市场趋于饱和,就业制度不完善,最后,用人单位要求过高,风气不好。

这无形中又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学校方面,知识分割过细,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就业指导工作尚待完善。

这些弊端,导致大学生深感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备,综合素质不强,难以应对社会的挑战。

第三,家庭方面,家庭经济的拮据,使大学生产生大量的生活心理压力。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部分大学生只顾学习,没有必备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依赖性、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质。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

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第四、个人方面,大学生之间的攀比、忌妒、自大、自卑等不平衡心理状态,都会成为心理压力源。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提升其适应复杂社会,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

三、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压力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对大学生来说,一是要正确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对自己不能要求太高,当某些期望不能实现时,要善于劝慰和说服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是要正确认识压力事件并勇敢地面对压力,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压力、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压力对人既是威胁,又是挑战。

当一个人正视压力时,压力可以使人发现自身潜力、看到生命价值、充满自信。

积极地面对压力,大学生遇到压力,不能退缩,不能逃避,退缩和逃避不能解决压力。

三是要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以各种健康的方式来宣泄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四是增进与他人的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五是在面对心理压力时,主动寻求亲人、朋友、同学、师长和很多专家的支持。

这些社会支持获得他们的支持,比如同情、理解、照顾、金钱、忠告、建议或指导。

这一切对减轻心理压力十分重要。

对家庭来说,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一大关键因素。

家长要改变呵护、包办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充分认识到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是适应社会的必要前提。

同时家长要努力协调家庭中的各种关系,维护家庭结构的完整,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除关心孩子的学习外,还要注意孩子的个性发展,对孩子要多加鼓励,正面引导,增强子女的自尊心、上进心,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孩子的违法违纪现象,要多加教育、引导,使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促进健康成长,使家庭成为大学生心目中最安全、放松、舒适的地方,使大学生感到无论在外面遇到怎样的困难、面对多大的压力,他们都有心理上的依靠和归属,不至于走向极端。

对学校来说,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正确适时的心理教育、引导和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消除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校园广播、板报、心理知识讲座等形式加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帮助大学生认识压力的实质,教会学生鉴别压力的来源,掌握释放压力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对压力的抵抗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压力的不良影响。

高校要组织心理专家成立心理咨询社,定期不定期地了解和观察大学生的言行、心理状态及课外活动的范围、活动形式,掌握学生心态,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对有不良情绪情感的大学生,要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

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

二是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学校要对就业心理压力过重的大学生加强引导,引导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使他们学会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对自己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准确地为自己定位。

在求职的过程中,善于推销自己,勇于展示自己,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就业市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三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锻炼学生意志,增进学生交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首先,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帮助青年大学生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当遇到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时,通过参与活动,能暂时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快乐的情绪。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如文体活动、社会活动等,能打破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式的单调枯燥的大学生活格局,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陶冶性情,加强沟通,启发思维,锻炼意志,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大脑机能,坚定自己的信心和能力,提高心理承受力。

再次,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把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之中,这样既可增加生活的乐趣,强化自己的归宿感和安全感,又可在遇到困难时得到同学的帮助和支持,避免自己因单打独斗能力有限而产生孤独、失意、沮丧等不良情绪,从而消除压力之源。

对社会来说,开展“绿色通道”制度,认真对待和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对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全社会都应当给以密切的关注。

国家应尽可能多地制定“绿色通道”式的社会政策,尽可能多地给予一些资助。

高校要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新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密切银校合作关系,主动配合经办银行,精心组织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各项工作,足额安排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所需的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并及时拨付。

财政、银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的政策,简化贷款手续,扩大贷款规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

高校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在落实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等资助政策的基础之上,大力加强助学贷款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得到完成学业所需要的基本经济保证。

学校要扩大奖学金、困难补助费的发放和发放面,积极筹措经费,建立勤工助学基金,设立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

政府也应对高校加大投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保证金和贴息资金,建立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制度,安排专项经费设立面向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的助学奖学金,把资助困难学生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采取多种多样的助学措施,构筑“奖、减、免、缓、补、勤”等多位一体的、注重实效的助学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解决贫困生求学的难题提供可能,彻底消除贫困生心理上的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汪淼.论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与调适[d].合肥工业大学,2007.

[2]王福林.大学生主要压力类型及其对策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

(1).

[3]冯进锐,徐卫林.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

(1).

[4]李恒.大学生压力及其应对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7(9).

[5]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陶明达.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7]周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情感及其培养策略初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

[8]田海粟.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案增多的原因和防范措施[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5).

[9]吴丹慧,向晓勤.只因被劝退学杀死父亲奶奶,大学生马晓明令被逮捕[n].北京晚报,2002-03-18.

[10]莫艳民.陈启锋.广东高校热论“马加爵事件”应重视情感教育[n].羊城晚报,2004-03-17.

[11]邢志刚,张朔.未婚校外同居该谁来管,徐州大学生48刀捅死女友[n]现代快报,2004-09-23.

[12]傅丕毅,傅扬杰.周一超一审被判死刑[n].新华每日电讯,2003-09-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