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9134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八单元教案

第8单元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着”;会写“竹、牙”等生字和“横折弯钩”一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的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

【教学难点】

会写“牙、马、几”等生字。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学生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来雪地“画画”了,哪些动物在冬眠。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

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

(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

)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

(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

)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

(贴图:

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

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

(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

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

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

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

(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

(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

“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

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有几句话。

1.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

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

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

(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

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2.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

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上留下了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

你们读懂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的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上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6)拓展教学:

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能画出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

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3.学习第4句。

(1)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自由回答: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2)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3)指导读法:

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4.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

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

(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5.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

他去串门了?

还是在吃饭?

(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

(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

什么是冬眠?

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

(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

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

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

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画竹叶

小狗:

画梅花

小鸭:

画枫叶

小马:

画月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对问题的理解也上升了一个层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3.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处] 尽管运用了多种方法朗读,但指导方法不到位,学生感悟不到诗歌的韵味。

[再教设计]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

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请不同的学生个别朗读,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13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生字和“反文旁”一个偏旁;会写“只、石”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反文旁”;会写“多、出”等生字。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窄口透明瓶子(透明饮料瓶子)、小石子、水。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

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

(板书:

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

齐读。

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

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

(板书:

喝水)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wūyā乌鸦  dàochù到处  bànfǎ办法  pángbiān旁边  xǔduō许多  shízǐ石子

fàngjìn放进  zhǎoshuǐ找水  kànjiàn看见  yìzhī一只  kǒukě口渴

(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2)去掉拼音读。

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

)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请大家读一读课文。

(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

(渐渐)能换个词吗?

(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

教师引读: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

(放进了小石子。

识记、书写“石”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

书空,动笔写。

学生组词。

(石碑、石头等)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

(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4)指导学写“多”字。

注意是三拼音节,介音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

(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

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书写生字“石”“多”。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

指名读、齐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

就喝到水了。

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

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

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着急)指导朗读。

(2)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

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指导读第1句话。

(出示卡片:

“到处”“找水”。

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

乌鸦会到哪儿去找水喝呢?

试着用“他也许去    找,也许去    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

指导朗读。

 

(3)乌鸦这么辛苦地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

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

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

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

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

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

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乌鸦,可以加动作。

教师相机指导。

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

“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

4.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乌鸦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 1.在指导课文朗读方面还做得不够好,没有能够很到位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2.评价语言单一,没有将学生的兴趣提升,使整个课堂归于平淡,突破难点不到位。

[再教设计] 1.指导学生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只有充分朗读,才能用心去感受和体会课文中的美。

2.新课标强调: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鼓励、肯定、表扬等激励性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14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生字和“王字旁”一个偏旁;会写“对、妈”等生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的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

你们见过蜗牛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

(板书:

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

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

)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又”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

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它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间?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儿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

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

(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

(没有)为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

(“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小蜗牛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是什么样。

(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它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

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了什么季节的景象呢?

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的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

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

“哦,已经是夏天了!

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

请你读一读。

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

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

 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

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

为什么?

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

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三、分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

注意角色分配。

(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对    说:

“ 。

已经是春天了!

” 

    对    说:

“ 。

已经是夏天了!

” 

    对    说:

“ 。

已经是秋天了!

” 

    对    说:

“ 。

已经是冬天了!

”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小蜗牛

春:

小树发芽        

夏:

树叶碧绿  地上长着草莓

秋:

树叶变黄  地上长着蘑菇

冬:

树叶全掉了 地上盖着雪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太得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导致学生说得不充分。

[再教设计] 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神,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向40分钟要质量。

口语交际 小兔运南瓜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这一道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3.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4.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

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展示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也可使用挂图);小白兔头饰一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新课导入

1.板书课题:

小兔运南瓜。

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小兔有多大,南瓜有多大。

你们有

什么问题吗?

(小兔能把南瓜运回家吗?

2.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学生说说图意,小兔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高兴地想把它运回家。

可是南瓜太大,抱不动。

小兔摸摸脑袋,愁眉苦脸地说:

“怎么运走呢?

3.今天我们来看图讲一个“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出示3幅图。

2.学生自己观察这3幅图,想想:

这3幅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

三、认知贯通

1.观察图一。

(1)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南瓜,小兔的神情是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