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8363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docx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docx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

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童西元

⏹2010年1月18日至2月8日,来自武汉市各中职学校的23名双师型教师,在市××局陈处长、张处长的带领下,在德国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和考察。

虽然时间较短,但感触较深、收获较大。

⏹中德两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差异,更多的是差距。

⏹由于时间较短,语言不通,有些问题还学习研究得不够、不透,有些问题只能看到一些表象,因此,有些看法和想法不尽正确。

一、从教育体制结构看职业教育的地位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

早在12世纪,手工业行会中就出现了“学徒式”的职业教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这一传统在100年前就基本形成了类似于今天的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战后的德国职业教育及其设施很快得到了重建与恢复,并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专业多达350多个。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除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原则框架由联邦立法规范外,其余各教育法律法规则由各州立法,因此,只有职业教育是在全德统一实施。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等,2019年通过新的《职业教育法》把原来的两法(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和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全新修订合而为一。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了上岗前和上岗后培训(转岗培训);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培训机构与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施培训条例的监督和考试;对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规定等。

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使职业教育真正纳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法律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德国,就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现定,严格把住“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这一关,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准进人职业生涯。

⏹在德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了绝对大的比重。

基础教育后的职教与普教相比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就读人数,职业教育都占了绝对的优势,据统计德国75%以上青年中学毕业后都直接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只有不足25%的学生考大学接受普通教育。

德国的职业教育早在学生的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渗入了。

中学(5—10年级)传统上分为三个类型:

国民中学/职业预科、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区别中学类别的目的是考虑按学生将来不同的就职目标渗透职业教育。

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层次和类别不同,在各类中学对他们进行有区别的职业准备性教育。

每个儿童入哪类学校,由本人志趣、爱好和小学毕业的成绩决定。

⏹上国民中学的学生,毕业后不准备继续升学者,需打好就业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劳工理论课、劳动技能课和外语课;

⏹上实科中学的学生,将作为中等专业人才培养或升入高等专科学校(也叫专科大学)。

这类学校明显侧重实践课教学,为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或升入专科大学做准备。

⏹上文理中学的学生,将来要升大学,他们在读完十年制(含4年小学)文理中学后,要再读三年文理高中(总学制为13年)。

除了打好理论基础外,还要学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科目,以便向大学过渡。

读完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后,90%多的青年要接受职业培训,准备进入职业生涯。

⏹德国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职业再教育培训计划。

培训班不仅为需要更新知识的人、同时也为那些失业者提供培训机会。

比如,德国统一后为使东部能迅速适应市场要求,政府每年都会给东部地区财政援助,专门用于东部职工技能训练、进修、改行培训等。

同时特别为东部地区制定了新的培训条例、继续教育的内容及考核方法。

在德国,“终身教育”的观点已经确立,职业进修不仅由职业学校和企业提供,其它机构和组织也积极参与。

⏹在德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总教育体系下两个并行的分教育体系,两个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沟通,呈立交桥结构模式。

在小学阶段是一体的,中学阶段基本分开但又互通,大学阶段相对独立。

如实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有两种选择:

一是进“双元制”或全日制的职业学校,二是升入职业专科学校。

职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升入高等综合技术院校,但是学制要比高级专科学校长。

从实科中学毕业的学生将来想从事研究工作,他可以进入专业高级中学,2年后再考应用技术大学;文理中学学生毕业后一般是考大学,如果要进入高级专科学校,必须再经1年或3年学习获得实科中学的文凭后进入。

德国教育体系及教育制度比较复杂,在中学阶段已基本划分了两个体系,分了几种类型的中学,但有一点十分明确:

不管什么中学毕业,只要想上大学都可以凭天赋和毅力通过一级一级的资格考试实现自己的理想。

只要想学习,“在德国学上一百年也有机会!

⏹20世纪中叶后德国政府为抑制“普高热”、克服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升职业教育品质,提出并建立了职教与普教的“等值机制”,用法律赋予职业教育证书与普通教育学历证书同等地位,在广大民众中树立职教与普教同等重要的观念。

德国人比较务实,一般看重的是“工作资格”,而“工作资格”的获得多是靠上职校来实现的。

此外,从经济角度看,上职校实惠也很多。

职业学校学生(双元制)每月一般可得到400至600欧元的生活费。

若生活节俭些,基本不用花家长的钱就能完成学业。

从就业因素看,受过职业培训的青年找工作相对容易。

而上大学则不一样,德国大学学制较长,一般6年,尽管德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无需缴纳学费,但6年的生活费最少也得花4万欧元,而且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还是未知数。

所以绝大部分家长都乐意让子女上职校学习,这是社会认可的普遍现象,不会觉得低人一等。

人们普遍重视技能、尊重技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在德国技工的月平均收入(约3000欧元)一般都略高于德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如政府雇员约2500欧元),并且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不一定一辈子当工人,他们有很多晋升机会。

如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可以通过考试晋升为高级技工,也可以独立开业当老板,还有的成为大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中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6岁以前为学前教育,7-12岁为小学教育(6年),13-15岁为初中教育(3年),小学、初中为政府办学,实行的是所谓素质教育,开设的课程为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以及体育、音乐、劳技等课程。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全社会普遍重视普通教育,因此学生初中毕业(中考)后,“普高热”使得家长和学生首选普高,普高一般划分一、二、三类,依据分数从高到低划线录取,中职学校招录学生几乎没有分数线,普高淘汰下来的学生只要愿意都能进入中职学校就读。

初中毕业后,约40%进入高中,30%进入中职,30%进入社会(就业或待业)。

普通高中教育(3年)名义上是素质教育,而实质上是应试教育,社会、家长、学生关注的是普通高考,以高考论成败、以分数论英雄成了学校、学生的指挥棒,高中毕业后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约1/3的学生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约1/3的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约1/3的学生选择进入社会就业或选择进入继续教育类的成人高等教育院校。

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专和技工学校,学制一般为3年),主要实行的是就业教育,但也有对口升学的中职高考。

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人数就湖北省而言约占毕业生人数的5%,而录取率本科生不足5%,专科生为60%左右。

⏹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颁布了《职业教育法》,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未来发展。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对贫困生实行3000元的生活费资助,并逐步实行免费中职教育。

以鼓励更多的学生进入和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事实上,中国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重普轻职”成为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真实意愿和行动导向,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普轻职”现象和做法也十分明显,更有甚者忽视职教、鄙薄职教也大有人在,有家长教育孩子说:

“你不好好读书,就叫你读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让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感到低人一等。

职业教育内、外部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有待时日。

二、从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看职业教育的特点

⏹德国的职业教育从层次上也分中职和高职两种;从类型上分“双元制”、全日制和短期专项培训等。

其中“双元制”处于中职层次,是德国职业教育典型模式,也是成功推行职业教育的关键。

在整个职教体系中约占60%的比重。

⏹“双元制”就是在国民中学/职业预科学校和实科中学合格毕业的学生(没有这类中学合格毕业证的学生不能进入双元制学校,要想进入必须重修重考),通过劳动部门介绍或自己(家长)联系一家企业,经考核合格后,分别与企业、职业学校签定一份职业教育合同,在企业登记为学徒工,在学校注册为学生,学制一般为3—3.5年。

学生同时具有双重身份,有两个施教地点、两个施教主体。

所谓“双元制”就是因此而得名。

双元制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学生第一年是内容广泛的职业基础教育,后两年主要是专业技能训练。

每周只有1—2天在学校学习理论,另外3—4天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在“双元制”教育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

而他们的企业培训,则又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

据德方人员介绍,企业内培训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工业教学车间培训,这是企业内培训中质量最高的培训,多数在主要或大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分离。

二是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

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密切,大都在生产车间中进行。

三是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最密切,教学全在生产现场进行。

四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通常由大企业或行政机关负责,其主要特征是把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培训联系起来;增加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

五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办公室进行,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实地操作来学习。

⏹学生接受双元制教育有几大好处:

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能力,看到个人在整个企业生产流程中所承担的责任,有助于协同小组工作,学会与同事和领导配合,可直接留在企业工作,也可升入高一层次的职业学校继续深造或另选其它企业就业等等。

⏹全日制与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机制相类似,主要是一些没有通过企业考核录用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在职业学校接受全日制的学习,课程设置与“双元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这些学生不享受政府的生活补贴,全部的实践技能训练都在学校进行,但学校也有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

在几处职业学校参观时我们发现:

他们的教室和实训室都是一体的,教师上课都是边讲内容边操作演示,紧接着是学生动手操作。

由此可见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生也能得到很好的操作技能训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其最高领导机构是波恩的联邦职教所(BIBB)。

⏹工商业联合会、手工业同业工会、农业同业会、医师协会、律师协会等行业协会为政府委托处理职业教育中主要任务的组织,是职业教育的主管机构。

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工商业联合会和手工业同业工会,所有的工商、手工业企业都要自觉加入协会,经费来源是会费和服务费。

其任务是:

⏹1)向培训者和受训学徒提供咨询;

⏹2)确定企业是否具备合格的培训场所;

⏹3)编制和主持培训任务和计划;

⏹4)监督培训的执行;

⏹5)缩短或延长培训时间;

⏹6)设立调解委员会;

⏹7)组织期中和结业考试,最终的结业考试由联邦统一进行,多个专业科目考试的试卷内容和时间全国完全相同,考试后获得《成绩证明书》,作为考生的一项能力证明,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中国的职业教育从层次上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而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在校生超过2019万人,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也发展迅速,在校生超过1000万人。

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障碍。

⏹中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已严重的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是政府,职业学校承担着几乎全部的教学培训任务,很少有行业、企业参于职业教育的办学,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过于单一。

⏹中国的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较差,办学经费不足,专业师资队伍较弱,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带来学生综合能力低下、岗位适应能力低下、个人发展潜力低下,并已成为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的借口。

⏹近年来,不少职业学校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开展了诸如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企业冠名班”等办学模式,收到了一定的办学效果,对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但对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没有太多太大的实质进展。

三、从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看职业教育的质量

⏹职业学校办学宗旨和出发点是为社会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办学水平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质量的高低上。

而培养质量的高低需要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除了前述的法律制度外,在经费投入制度、教师制度、监管制度等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德国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

⏹1)个人管理和社会能力,包括自我激励能力、团队能力和决断能力;

⏹2)操作机器设备和工作流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的五大优点:

⏹1)国家、经济界和社会伙伴共同确保职业教育的框架前提条件的实现;

⏹2)德国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传授全方位的职业技能,为此,在企业和在学校双管齐下是最好的方式,这样不仅促进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社会能力和个人管理能力也得以提高;

⏹3)跨企业的职业教育标准,统一的考试要求保证了德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并且促进了终身学习;

⏹4)对劳工市场及职业教育持续不断的调查研究是职业教育发展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能够保持同步;

⏹5)教师和企业内部的培训师既是教育家,也同时是专业行家,拥有专业知识和教育支持的合格师资,保证了职业教育能够不断调整自己,来满足专业技能的变化,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费来源

⏹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的,每年用于职业教育和再教育的投入大约占GDP的20%。

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

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

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

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律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政府高度重视职教师资的选拔与培训

⏹德国职业学校都是公办性质,教师也都是由国家选拔聘任,其入选门槛之高令人感叹。

一要大学毕业,二要至少掌握两门专业并取得师傅资格证书,三要作教师准备两年,四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经正式录用后才能成为职业学校的老师。

⏹作教师准备两年是指具备一、二项条件的人士,须抽出两年完整的时间完成相关的培训学习。

在这两年中,将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学习,每周2/3实践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其余1/3教育理论实践在职业学校中进行。

通过在企业、学校交替的两年实践学习后,再一次参加国家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第二次考试,合格者将获得教师任职资格,被国家聘用从事职业学校教师工作。

⏹被正式录用的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待遇优厚,终身从教。

上岗后的教师也并非高枕无忧,除每周完成好25-30学时授课任务外,还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每学期8学时),紧跟科技发展、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经常深入企业参观、了解先进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进入大学听讲座,了解本专业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

这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是非常有益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对本专业发展动态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将来就业的适应性。

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取决于企业要求,教师的继续教育由教师自己决定,费用自理,培训单位自找,在放假期间,教师有义务进行在职进修。

⏹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

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考核办法,其《职业教育法》中对各种职业培训都规定了严格的评估评价标准、考试考核标准以及实施这些标准的严格程序。

按程序规定,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只负责教学和培训,全部考试考核都由德国各州教育主管部门和工商协会组织进行,并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一个学生若毕业当年考试不合格,可来年再考,但最多允许补考两次,凡经三次考试不合格的学生,终生不得再考该职业的资格证书,必须转学其它职业。

这种办法有效保证了考试考核标准的统一和效果的公正,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科学认定,也是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的公正评估,它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培训质量,以及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

考试分为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两种,从考试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

所谓结业考试,是按着全国统一要求在统一时间内进行。

考试由经济界的自治机构(工商会、手工业会)以及类似的单位组成的委员会主持进行,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企业雇主与雇员的代表及职业学校教师。

经考试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发给结业证书。

考试一般安排4~6小时。

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在德国考察期间,几乎每位接待我们的专家都会强调一个共同的理念:

职业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需求,面向贸易过程,面向劳动过程,要以面向操作的课程为教学原则,学生不但学习宽泛的文化知识,要参与操作的全过程,还要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以便学生上岗就能发挥全职的作用。

⏹我们参观的职业学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用的是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德国的职业教育,没有统编教材,学生没有统编的课本,而由老师课前根据教学要求制定项目计划书,自制多媒体课件,分小组进行实验性教学,专业理论的教学大部分在实训室完成;或者由老师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工作任务书,由学员分工协作按任务书的要求采购原材料、组装测试产品,然后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提供必要的解释说明、指导帮助、控制工作的进程、并对产品进行评估。

学生的毕业论文就是产品的设计方案,毕业作品就是他们生产的产品。

⏹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特别重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做企业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对外交流的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非常欢迎学生提问,并以此为荣。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

⏹一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培养成本远高于同级普通教育,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职业学校的经费入不敷出,教学设施落后,实训场地简陋,实训器材短缺,无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能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水平。

学生毕业后就业无特长,创业无本领,发展无优势,家长认为小孩读中职,学不到适应市场的技能,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工作,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二是职业教育的专业师资水平不高。

教育部门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多为普高转型而来,教师队伍中专业课教师数量偏少、年龄偏大、知识偏旧、能力偏低等现象严重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就全省而言,近年来每年新进专业教师计划数很少,有的学校甚至几年也没进一个专业教师,专业教师队伍出现了断层现象。

现有专业教师每年培训进修的人数也不多,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知识落后、教学方法落后导致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降低。

⏹三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活。

目前,在我国真正有行业和企业参与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数很少,从而使得企业很难找到想要的学生,学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

另外,学校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缺陷等也使得职业学校缺少应有的活力。

⏹四是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有教育部门办学、行业部门办学的公办学校,也有少数民营企业办学、个人办学的民办学校。

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相差悬殊,从而出现了在招生、教学、收费、就业等方面的不统一甚至混乱,影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评价。

⏹五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考核不严。

中国为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学生几乎是宽进宽出,新生录取没有分数线,甚至连初中没毕业的、农民工等也可注册为中职生。

学校实行的是考教一体而不是考教分离,学生的毕业考试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监督执行,其毕业资格的认定非常容易。

职业技能鉴定则由劳动部门一个部门来进行,缺少权威性和真实性。

四、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看中国职业教育的努力方向

⏹一是要努力在领导重视上实现大统一

⏹二是要努力在改革创新上使用大手笔

⏹三是要努力在师资水平上实现大跨越

⏹四是要努力在普职融通上实施大突破

⏹五是要努力在企业参与上实现大转变

⏹六是要努力在政策落实上花费大力气

⏹七是要努力在就业待遇上争取大提高

附:

考察学习期间随笔

德国行

(一)

童西元

历时半年终成行,来到德国感触深,

时间虽短收获大,更有所见和所闻:

汽车白天开大灯,上厕收费五十分,

边出太阳边下雪,七旬老人当街亲。

车辆虽多却有序,司机绝不闯红灯,

见面有礼打招呼,早起点头喊莫跟。

翻译小刘很负责,老迈开车技术精,

新凤凰里饭菜热,老板演奏传真情。

培训相聚汉诺威,观光首先到柏林,

一路欢声与笑语,天寒地冻也开心。

来到景点忙拍照,镜头频现外国人,

时值春节将临近,购物大包小包拎。

中德虽隔万千里,越洋电话传亲情,

学习考察均顺利,两位团长费了心。

分组交流谈体会,真正佩服外国人,

但愿回国能应用,再作汇报聚江城。

(2010年1月31日去不来梅路上写,2月1日去科隆途中改。

德国行

(二)

来到德国太阳少,四天就有三天阴,

高速公路车如流,欧式建筑面貌新。

但见教堂耸天立,众口盛赞市政厅,

所到城市皆名胜,印象最深数莱茵。

汉堡港口通四海,科隆紧紧连波恩,

不来梅是直辖市,沃尔斯堡汽车城。

法兰克福金融港,不愧德国大中心,

海德堡有大酒桶,下山险些走丢人。

为看名胜冒雨雪,不怕路滑湿沾襟,

世界名人知多少,天才哥德贝多芬。

中华历史虽悠久,不断超越是他人,

当今世界比什么,经济发展才是真。

(2月3日去海德堡写,2月4日去斯图加特改)

德国行

(三)

斯图加特是山城,汽车工业作支撑,

名牌奔驰保时捷,博物馆内赞叹声。

下午前去打折店,只怨行李难再增,

晚归偶遇车拥堵,公路宛如银河星。

幕尼黑属南部城,上个世纪出了名,

德国城市排第三,城标是个小侣僧。

啤酒美誉享世界,更是音乐文化城,

公园球馆真气派,宝马馆内科技新。

小刘大意丢了包,心急如焚头发晕,

服务台前去问讯,失而复得受虚惊。

北约开会市中心,众多警车出了勤,

有人欲拍警察照,礼貌拒绝转过身。

晚上要去中国馆,老迈主动把路引,

哪知他也不识途,只好路遇警察询。

银装素裹雪纷纷,新天鹅堡更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