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种子教学设计 1.docx
《植物的种子教学设计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的种子教学设计 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的种子教学设计1
植物的种子
海青中心校张金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认识并会说出各种种子的外形。
会比较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能力目标:
能运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
解剖种子,掌握种子结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种子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
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气最大?
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
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
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的。
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
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
后来有人用了这样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
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植物种子力量如此之大。
那么,植物的种子到底有些什么结构,每个结构有什么功能呢?
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植物的种子》
任务一观察菜豆种子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相互交流课前采集到的果实和种子)
1、阅读课本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并分组进行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菜豆的种子
①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会观察到它的什么结构?
②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是什么?
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任务二自学观察玉米种子
①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呈什么形状?
②按照图III—8中的虚线,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怎样剖开?
③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染成蓝色的是什么结构?
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都有哪些结构?
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2、实验结束后,完成以下问题:
(1)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2)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什么?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你根据观察列表比较:
2、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胚乳。
3、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结茎和根的部位。
四、拓展延伸,感悟提升
我们吃的绿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种子的什么结构发育成的?
实验小结:
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
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种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保护。
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种子的这种结构说明种子中确实隐藏着新植物的幼体,条件适宜时它能
第7课 植物的种子
授课教师海青中心校张金凤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1)了解和比较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外形特点各不相同。
(2)用解剖的方法,初步了解常见种子的结构。
2.能力培养
(1)运用具对植物种子进行解剖,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2)进行有目的地对比、观察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2)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观察几种植物的种子,描述它们的外形特点;用解剖的方法,初步了解常见种子的结构。
教学准备黄豆、绿豆、红豆等豆子,花生,镊子,放大镜,资料卡。
教学过程一、任务导入
教师将准备好的黄豆、绿豆、红豆混合起来放在讲台上。
“这些豆子是大家在生活中很熟悉的食物,你能将它们分开,放在不同的碗里面吗?
”
看来大家的分辨能力都不错,你是根据什么来将它们区分出来的呢?
“根据它们的外形。
”
豆子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植物种子。
对于学习植物的身体,我们很有必要对它们的种子进行研究,其中它们的外形特征也是我们的探究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观察几种植物的种子。
二、学习主题
(一)活动1,各种各样的种子。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17页,你们认识这些种子吗?
媒体:
出示课本任务驱动情境图片。
第一种是红花菜豆,第二种是芝麻,第三种是花生,第四种是红豆。
问题:
它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呢?
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观察到的表达出来。
媒体:
出示更多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并随机选取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总结:
不同的种子子长得不一样,颜色也有所差异。
这些都是它们外形上的特点。
那它们里面的结构是否也不一样呢?
这就是我们在本课中所要进行探究的核心任务。
(二)活动2,观察种子的结构。
分组:
按学生人数分组。
选出组长,对组员分配观察、记录等任务。
说明实验要求:
包括纪律要求、安全操作要求、卫生保洁要求、数据记录要求等。
分发观察工具和材料:
每小组分发5枚花生仁,一个放大镜,两把镊子、一张资料卡。
观察实验:
用镊子小心地从外到内对花生仁进行解剖,观察花生的种子由那几个部分组成。
各个小组同时进行观察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实验总结:
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子叶是胚的一部分。
媒体:
出示更多种子的解剖图。
问题:
种子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交流:
学生根据观察,口头表达观察结果。
三、拓展实践
媒体:
出示植物由种子长大到结果的生命过程视频,让学生思考植物六大器官的关系和种子对于植物的意义。
讲述:
几乎所有植物的一生都是由种子开始的。
植物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种子送到更为广阔更为适宜的环境里生活,就像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更好的学校里学习成长。
任务:
有条件的同学回到家里可以通过网络或图书,了解更多有趣的植物繁殖的秘密,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到下节课一起分享交流。
板书
《植物的种子》教学反思
海青中心校张金凤
今天我教学的是《植物的种子》,学生对种子比较感兴趣。
因为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说我们天天都离不开,我们的食物很多都是果实和种子。
当我讲到种子时,因为现在正时秋季,所以我由“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开始,与学生交流“收集很多种子,并仔细观察种子,会发现不同种子外形一样吗?
”我追问,“那么种子的结构会不会不一样呢。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他们并不知道。
通过交流,我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菜豆,我首先引导学生,大家先猜一猜,想一想种子里面可能有什么?
学生就开始预测种子的内部。
有的说,里面可能有颗心,有的说,可能什么也没有,就是豆子。
于是我就认真地示范剥种皮、掰豆瓣、观察分成两片的豆瓣。
学生看到藏在种子里的部分,连一向爱开小差的学生都投入到了研究起豆子来。
学生们跃跃欲试,他们剥开豆子,小心翼翼地用两只手分开豆瓣的样子,拿起放大镜,认真地观察起来。
他们的样子很可爱。
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种子里面的胚根、胚芽。
知道了种子内部的构造。
下课的零声响起来了,学生还在津津有味的研究胚根和胚芽。
所以我认为在安排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要求一定不要太多,目标要明确,观察效率会更高一些。
教给学生不会的,讲给学生不懂的这样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我先引导学生思考:
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
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通过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通过用眼、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
通过外部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9-10岁的年龄段,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对事物外部直观的具体特征特别敏感,所以仅仅观察植物的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要更进一步研究种子的内部构造,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
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
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
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的练习,有的不能完成,还应继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学生的观察不够认真、细致,不能主动发现问题,有待于提高。
小学科学《植物的种子》说课稿
海青中心校张金凤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植物”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种子”这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种子的构造。
属于“比较、分类能力”系列。
根据当前提出的新课改理念,联系学生实际,再结合自然学科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种子的构造分为两类,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可以发育成一棵新的植物。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给种子分类,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充分体会探究自然事物的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点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对种子的构造进行分类;本课的难点是认识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可以发育成一棵新的植物。
二、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研讨法,这是由美国著名的自然教学法专家兰本达教授创造的,它通过让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同时我又与比较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即使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三、学习方法:
为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素质融为一体。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动动中自己去获取知识,经历过程。
四、教学程序
在自然课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科学规律是难点。
因此,设计好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关键,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将教学程序分四个环节并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引导质疑。
(本环节所用时间3分钟)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种子〉〉一课,然后出示课件一,同时向学生提出疑问:
“一粒种子种到泥土里会长成一棵新的植物,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们积极思考,但却作不出合理的解释,于是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让我们通过研究种子的构造来揭开这个迷好吗。
”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果有的学生通过预习能说出与种子的构造有关系这时我会说:
“那么我们就来研究种子的构造好吗?
”此时我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
自己动手,观察探究(所用时间30分钟)
捷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
“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教学中,我注意为孩子们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本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三项观察,落实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第一项: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
(所用时间15分钟)第一步:
观察种皮。
我指导学生自己操作将泡好的蚕豆皮剥下来,一边剥一边看“蚕豆皮什么样,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使每个学生充分动手、动眼、动脑。
学生观察后会说:
“蚕豆皮很厚,它有保护作用。
”我做以小结:
“你们观察的很认真,也动脑思考了。
蚕豆皮科学名字叫种皮。
”此时我做以板书:
蚕豆、种皮。
第二步:
观察子叶。
这时我说:
“同学们观察一下种皮的里面有什么?
是什么样的。
”学生积极观察,发现种皮里面有两个厚厚的豆瓣儿。
接着我问:
“豆瓣儿有什么作用?
请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们经常看到豆瓣,却很少有人去想它的作用,他们兴趣浓厚,在小组里展开激烈的讨论。
讨论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豆瓣里储藏了养料,供种子发芽用。
同时我告诉学生:
“豆瓣的科学名字叫子叶。
”并做以板书:
子叶。
第三步:
观察胚根、胚芽。
我这样引导学生:
“下面将两片子叶小心地掰开,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我巡视指导,对操作不正确的进行纠正。
学生观察后会说:
“子叶里面有一个小芽。
”这时我告诉学生:
在小芽的一端圆锥形的部分叫胚根,另一端两片黄绿色的部分叫胚芽。
并做以板书:
胚根、胚芽。
胚根、胚芽与子叶合起来叫做胚。
(板书:
胚)接下来请学生总结蚕豆种子的构造完成书上填空。
第二项观察:
观察一些常见的种子,所用时间7分钟。
在学生观察了蚕豆种子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我说“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你们带来的种子带来了吗。
下面按蚕豆种子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种子。
看看它们与蚕豆种子的构造比是否一样?
并将观察结果做好记录。
”学生观察后说出菜豆、绿豆、花生等种子与蚕豆种子结构一样,只有玉米种子的结构与他们不一样。
由此引出第三项观察:
观察玉米种子。
这里我应用了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自己发现新知识。
第三项观察:
观察玉米种子,所用时间8分钟。
在观察时我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比较玉米种子与蚕豆等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找出玉米种子也有种皮、子叶、胚芽、胚根。
同时会发现玉米种子比蚕豆等种子多了一部分,这时我告诉学生这部分叫胚乳,它的里面也储藏了养料。
使学生充分认识玉米种子与蚕豆等种子构造上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而蚕豆等种子没有胚乳。
这时我做以板书:
玉米、种皮、胚、胚乳
第三环节:
比较分类,总结结论,所用时间7分钟。
这部分是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对种子的构造进行分类。
进一步落实了能力目标。
由于前面的观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种子的构造有两种,所以这部分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书上填空并汇报结果。
接着我说:
认识了种子的构造后你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育成一棵新植物的吗?
学生仍说不出种子的发育过程。
于是我让学生边观看课件边思考:
这个课件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种子的发育过程,这是学生在生活当中看不到的。
学生看完后会说:
“胚根萌发成新植物的根;胚芽萌发成新植物的茎和叶。
子叶和胚乳是种子萌发的养料被种子吸收消失了。
”我问学生:
种子里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是胚,有胚种子才能长成新的植物”
第四环节、巩固应用,课外延伸,所用时间三分钟。
自然强调与生活联系。
所以为了进一步落实情感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先让学生说一说了本课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哪些。
然后让学生观看“种子的成长条件”。
接着布置了课外作业:
“课后同学们再找几种种子观察,看它们是哪类的。
还可以把它种上,你们想看到自己种的种子长成一棵小苗吗?
那就回去赶快行动吧!
”这样使本课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而自然课的板书更应该是学生探究事物的参考,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能通过对比发现种子的构造分两类。
对学生的分析起了很大的帮助。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