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案1314第十三十四课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docx
《创新教案1314第十三十四课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案1314第十三十四课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教案1314第十三十四课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
第十三、十四课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
案例分析
一位贵族夫人身体比较胖,她很想减减肥,而那个时候既没有减肥茶,也没有苗条霜,只好请医生来想办法。
一连请了好几个医生都劝她少吃油腻的食物以减少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量。
这位贵族夫人想减肥,却不愿意少进食。
后来她又请来了一位医生。
这位医生听说了前几位同行都不受欢迎的原因,于是便对这位贵族夫人说:
“您体格健壮,吃少了是不行的。
你平时还吃得不够,我建议你在每顿饭的前一刻钟,再喝一磅浓浓的甜牛奶。
”这位贵族夫人听了正中下怀,欣然接受。
她照办后没多久,果然体重下降,身材又逐渐苗条起来。
在这一事例中,前几位医生都是劝“少吃”,他们的目的是要达到减少食物摄入量的效果。
后来的这位医生却是劝“多吃”,但也同样获得了减少食物摄入量的结果(饭前喝一磅浓浓的甜牛奶,再好的美味佳肴也吃不下多少了)。
“少吃”与“多吃”,显然是相反的两种情况,而它们却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相同的结果。
类似的事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看到。
例如,睡眠过少,头脑会发昏,人的精神会不好;相反,睡眠过多,头脑也会发昏,人的精神也会不好。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由于我们没有注意到事物可能出现逆向的情形而未能事先加以预防,结果造成本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的损失。
譬如,近代的工业文明促使经济大发展,却到很迟才了解它带来了严重的工业污染,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消除这些污染;现代化的养殖业带来了十分廉价的丰富肉食,却不料也带来了可怕的疯狂地对动物的掠杀……再譬如,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好事者带了一些当宠物养,谁知跑了几只。
好事者以为:
这能有多大关系?
最多有兔肉吃罢了。
可多年后野兔竟然成灾,太多的野兔吃光了所有的草,以致将本地的许多有袋食草动物变相“消灭”了;有一个鸟岛有较多的老鼠,有好事者便引入了它们的天敌猫去“消灭老鼠”,可是,岛上的老鼠很狡猾,不易猎取;而千百万的鸟却很呆,可以轻易获得,结果造成鸟岛的鸟消失殆尽,许多珍贵种类因此而灭绝……无数的事实令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以往的许多历史事件,以便我们能够获得宝贵的教训,较好地面对未来。
而面对新出现的事物,尤其是看起来前景很美好的事物,我们更应当保持较为审慎的态度,尽可能地多考虑一些可能出现的负面情况及其影响,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其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即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柔我刚、人正我反,反之亦是。
我们应懂得成功的路是多种多样的,逆向思维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如果多数人思考问题是以自我为出发点,那么以他人为出发点思考问题就是逆向思维;如果多数人思考问题着眼于眼前,那么着眼于未来思考问题就是逆向思维。
正如它的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艾伯特•罗森和美国佛蒙特州投资顾问汉弗莱•尼尔共同认知的那样:
逆向思维就是“站在对立面进行思考”。
知识讲解
逆向思维的形式
童年时代的司马光,有一次和一些小伙伴在一起玩耍。
其中有一个调皮的小孩爬到一个装满了水的大水缸上去玩,一不留神,人掉进了水缸里。
水缸很高,掉进去的那个小孩怎么也爬不出来,只得在水缸里大哭大叫。
水缸外面的小孩个头矮、力气小,谁都不可能把掉进了水缸里的那个小孩拉出来。
这时,孩子们有的吓得跑掉了,有的急得团团转。
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司马光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拣起一块大石头向水缸砸去,水缸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顿时倾泻而出,被淹的小孩也就得救了。
这就是我们妇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津津乐道,一致赞扬他表现了非凡的智慧。
如果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他的过人的聪明就在于他对“从水缸里救同伴”这件事的思考,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仅仅从“设法让人离开水”这个方向去想。
他当时很快就意识到“这已不可能”,于是便立即朝相反的方向去想:
“设法让水离开人”。
想到了这一点,找到“砸缸”这个具体做法自然也就不难了。
在当时那样的具体情景下,一般人都只会朝“让人离开水”这个方向去顺着想,而不会朝“让水离开人”这个相反的方向去想。
少年司马光当时能那样“倒过来想”,这是很不容易的。
对于一个几岁的小孩来说,实在难能可贵。
我国历史上有大量的聪明人和聪明事,如果我们能不停留于只是熟悉其事迹,只是“赞叹”、“羡慕”和笼统地表示要“学习”,而能将他们的聪明才智上升到思考方法的层次加以具体分析和借鉴,那对我们的智力开发将是十分有益的。
1.原理逆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个著名战例:
在攻打柏林的战役中,有一天晚上,苏军必须向德军发起进攻。
夜晚本来是偷袭的好时机,可那天夜里天上偏偏有星星,大部队出击很难做到保持高度隐蔽不被敌人察觉。
苏军元帅朱可夫思索了许久,后来他猛然想到并作出决定:
把全军所有的大型探照灯都集中起来。
在向德军发起进攻的那天晚上,苏军的140台大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
极强的亮光把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照得睁不开眼,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挨打而无法还击,苏军很快便突破了德军的防线。
这次苏军袭击德军阵地获得成功,无疑与朱可夫元帅的逆向思维分不开。
朱可夫通过倒过来想敏锐地意识到:
让部队高度隐蔽,或利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其作用无非在于使德军看不见苏军的进攻行动。
而苏军毫不隐蔽地以140台大探照灯射向德军,同样能起到使德军“看不见”苏军进攻行动的作用。
没有光会使人什么也看不见;相反,光极强也同样会使人什么也看不见。
原理逆向就是从事物原理的相反方向进行的思考。
客观世界的许多事物之间,甲能产生乙,乙也能产生甲。
例如,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正是以此作根据,在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以后,经过几十年研究。
终于创立了电磁感应原理。
后来的科学家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发电机。
又如,说话声音的高低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金属片产生相应的颤动;反过来,金属薄片的颤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引起说话声音发生相应的高低变化。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正是以此作根据,在对电话加以改进的实验过程中,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
再如:
温度计的诞生,水的温度变化引起了水的体积的变化,倒过来,由水的体积的变化也能看出水的温度的变化。
2.作用逆向
几乎全世界出售的儿童玩具都以漂亮、美丽、天真、可爱为设计制作标准,然而在美国,有位老板却打破这一规则,将美的作用进行逆反,结果大获成功。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他发现有几个小孩在玩一只奇丑无比的昆虫,而且玩得很专心。
并不美丽的东西,小孩也喜欢玩。
这位老板顿生灵感:
决定设计丑陋的玩具,以求在市场上独领凤搔。
经过多次研究,他开发生产的丑陋玩具一上市,居然非常走俏,儿童们对这种丑玩具特别钟情,一时间处处可见孩子们玩耍“丑八怪”的身影。
这位老板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作用逆向就是指通过对事物某些作用进行逆反思考,可以将正作用变为反作用,不利作用变为有利作用。
从此方面入手,可能找到创新途径。
大千世界每一种事物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并通过改变还能引出新的作用。
著名学者何名申在其所著的《创新思维修炼》一书中这样解释到:
这种作用既可以是正作用,也可以是反作用;既可以是利的作用,也可以是不利的作用。
其中也包括能够通过使事物某方面的性质、特点发生改变,从而起到同原作用正好相反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在遇到某些问题时,根据实际需要,就某事物的某种作用进行逆反思考,就有可能有新的突破。
譬如大风是一种灾害气象条件,然而创新者却利用它进行风力发电;噪声是激光陀螺的一种干扰信号,但人们却利用噪声场地与地磁场的关系,用它来测量大地磁场,开辟了激光陀螺的新用途;恶臭冲天的皮革厂废料渣是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
而有创造者却将不利作用改为有利作用,利用它制造出了厌氧发酵沼气池。
为工厂节约了大量燃料……。
这些都是利用事物作用进行逆向思考的典型范例。
3.条件逆向
日本兵库县有一个小村子叫丹波村,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
当日本全国普遍已富裕起来的时候,这里依然很贫困。
交通十分不遍,既不通公路,更不通铁路。
村子里的人看见其他地方都先富起来了,大家不甘心也决心要富起来。
但这里什么出产都谈不上,怎么富呢?
想来想去,谁也想不出办法。
后来他们派人去东京请来一位名叫井坂弘毅的专家。
井坂弘毅了解了这个村子的情况以后也感到很棘手:
要想富起来,总得要卖一些什么去同别人交换才行,只有卖的多,才可能赚得多。
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出售而富起来呢?
井坂弘毅顺着这一思路想也老是想不出一个办法来。
后来他倒过来想:
既然只有“贫穷落后”,那就出售“贫穷落后”。
既然这个村子“一无所有”,那就出售它的“一无所有”。
井坂向村民们建议说:
那么唯一的一条致富之路就是出售贫穷落后,出售一无所有。
大家莫名其妙。
接着井坂又进一步解释:
要出售贫穷落后,那么就还得再贫穷落后一些。
从现在起,那么就不要再住在房子里了,要住到树上去:
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了,要披树叶、兽皮。
要像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那样生活,这样城里的人就会来参观、旅游,你们不就可以富起来了吗?
村民们最初听了觉得太荒唐,甚至觉得是对他们的侮辱。
可是后来一想,既然一无所有,又想富起来,也就只好采取这个办法试试了。
村民们照办以后,消息传到各个城市很快就吸引来了大批的旅游者。
这些旅游者们住在大树上,披树叶,穿兽皮,吃野菜,喝泉水,在小溪边洗脸洗脚,晚上不但能听到风声、雨声,还能听到各种野兽的怪叫声。
旅游者们感到太新奇了!
太有趣了!
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必须有一定的条件。
条件是引起事物和问题改变的关键因素。
据此,如果我们针对某一事物,采取改变条件即“条件颠倒”的方法,必然会引发出新的事物,或更深刻认识事物的新方法。
井坂宏毅通过倒过来想而想到的出售“一无所有”,也就是将与丹波村的“一无所有”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条件——“没人关注”,改变成了“令世人惊奇”。
这样,这个村子很快便富了起来。
条件逆向作为一种创新方法,告诉我们通过将事物与问题的有关条件进行反方向思考,可能会获取对事物的新认识,同时也可能会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4.位置逆向
位置逆向是指从原有事物的相反位置去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传统的动物园里,动物是关在笼子里的。
动物在狭小的天地里,渐渐失去了野性。
人们看到的是笼子里的异化了的无精打采的动物,而不是自然界里活生生的充满野性的动物。
于是,将传统的观点进行逆向便建造了野生动物园。
在野生动物园里观赏动物的人与动物恰好对调了位置,在野生动物园里好像不是人在观赏动物,而是动物在观赏人。
一个新的思路,产生了一种新的观赏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动物园模式,解决了动物被异化的问题,使人们能观赏到自然状态的动物。
于是野生动物园应运而生。
美国的蒙哥马利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每当战斗开始,他总是要把敌军统帅的照片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他说,他看着对手的照片就会经常问自己:
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上,现在我会做什么?
他认为这对他做到知己知彼大有好处。
美国有一位中学校长,当某个学生违犯了校规,他就把这个学生叫到校长办公室,让这个学生坐在他的椅子上,他自己则坐在来访者的椅子上,然后才开始交谈。
他介绍说,这能使学生处在学校负责人的位置上更好地考虑和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
国外有的城市规定,肇事压伤了人的汽车司机,必须到医院去当护士,负责照顾被他所压伤的病人。
作出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让司机通过照顾伤员体会被汽车撞伤的痛苦,从而更好地从自身总结教训,以便更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再发生。
据介绍,这一作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几个事例表明,在一些问题上,是可以通过将事物的位置或方向倒过来想而想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来的。
5.方式逆向
日本有一家叫有元光饭店的旅馆,当它的规模日渐扩大后,旅客们缺乏活动空间便日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旅馆的后面有一大片荒地,正适宜种植树木,使它成为一个小树林,以供旅客散步、休息。
而这时老板西村在经济上有困难,无力承担这一笔投资。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让旅客来为旅馆植树,他采取的具体做法是,四处张贴和在报刊上刊登以下这样的广告:
“本店后山有一片空地专供旅客种植纪念树。
如您有兴趣,不妨来此种上一棵,本店将派人为您拍照,并竖立木牌,刻上您的大名和种植日期,当您再度光临隘,看到您亲手种下的树苗已茵壮成长,校叶繁茂,您一定会非常高兴。
种一棵树,本店只收树苗等成本费××元。
”没过多久,旅馆后面的荒山便被旅客们所种的绿树覆盖了。
来此种植纪念树的多为新婚夫妇,也有纪念结婚××周年的老年夫妻,以及结伴而来的大中学生和其他青年。
西村老板的这一捕,不仅使他的旅馆生意越来越好,名声越来越大,而且还带动了这个旅馆所在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
方式逆向就是指通过从事物某些发生作用的方式的反面进行探寻,去努力挖掘和发现新的设想的创新思维方法。
6.程序(方向)逆向
程序(方向)逆向就是颠倒已有事物的构成顺序、排列位置或者方向而进行思考的创新思维方法。
例如,在我国宋代时的潭州城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财主魏家的一个小孩,有一次看见几个小伙伴用鱼钩引钓小鸡取乐,他也学着像小鸡那样用嘴去衔鱼钩。
一不小心,它把鱼钩往下吞,正好卡在喉咙里。
几位郎中看后都表示束手无策。
后来请来一位姓莫的老人。
他要了一个蚕茧,一串佛珠,先将蚕茧剪下一块搓软涂了油,又在蚕茧上开了个小孔,把残留在小孩嘴外的钩线穿了进去。
然后他叫魏家小孩张开嘴,将蚕茧推入小孩的喉中。
接着他又在钩线上穿了佛珠,一边穿一边叫小孩往下咽。
当小孩咽下了十几颗佛珠后,他便用力把串的佛珠在小孩的喉咙里抵紧。
这样,串起来的佛珠就变成了一根“硬棒”。
他向下使劲推这根“硬棒”,最下面的那颗佛珠便被鱼钩钩住。
然后他再将钩线往上提,由于搓软了的蚕茧已包住了鱼钩的
钩尖,鱼钩并未对小孩的喉咙造成伤害便被顺利的拉了出来。
众人见了莫不惊叹。
要从喉咙里取出鱼钩,一般人都会认为理应“向上拔”。
而鱼钩在喉咙里被卡住了,向上拔势必会刺伤喉咙。
姓莫的老人却与众不同。
他看出,“向上拔鱼钩刺伤喉咙”这一现象的出现,依赖于“坚硬锋利的鱼钩钩尖同过喉咙”这一条件。
他将“向上拔”倒过来改为“往下按“,用搓软了的蚕茧包住鱼钩的钩尖则改变了以上条件,因而先向下按然后再往上提,也就不会刺伤喉咙了。
再倒过来想的思路之下,他设计出了以上“倒拔金钩”的妙法。
又如原来的破冰船都是由上向下,后来科学家们倒过来想,研制出了潜水破冰船。
这种破冰船将“由上向下压”改为“从下往上顶”,既提高了破冰效率,又减少了动力消耗。
金属历来都是采取高温处理,后来有的科技人员倒过来,研究发明了深冷处理:
很多金属工具经过零下320℃低温处理后再慢慢升温,金属的寿命可以提高2-3倍。
再如,日本有一位家庭主妇对煎鱼时鱼总是会粘在锅上感到很恼火,煎好的鱼常常是东缺一块、西烂一片,令人见了大倒胃口。
她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是由于锅底加热后,鱼油滴在热锅底上造成的。
有一天她在煎鱼时突然产生了“倒过来想”的念头:
能不能不在锅的下面加热、而在锅的上面加热呢?
这一念头使她先后尝试了好几种!
从上面烧火把鱼放在火下面的做法,效果都不够理想。
最后她想到了在锅盖里安装电炉丝这一从上面加热的办法,果然制成了令人满意的“煎鱼不糊的锅”。
这种锅不仅能使鱼不致被煎糊、煎烂,而且还能又不冒烟、又省油。
7.属性逆向
我国元代著名医师朱丹溪,曾用属性逆向的思维方法巧妙治好了一位病人。
有一次,一位秀才请朱丹溪治病。
这位秀才因为日夜思念因暴病去世的妻子,以致忧郁成疾。
朱丹溪了解了这位秀才的病情和致病原因后,思考了一下,并摸了摸秀才的脉,对秀才说道:
“你胃口不好,吃饭不香,是吗?
”秀才回答说:
“是的。
”朱丹溪接着又摸了摸秀才的肚子说:
“你怀孕了!
”秀才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问道:
“大夫,您说什么?
”朱又重复了一遍。
秀才不禁哈哈大笑。
朱丹溪最后对秀才说:
“你别笑!
这是真的,你真的是有喜了!
你得好好保胎。
”当这位秀才离开朱的医馆时,已笑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秀才一边往外走,一边忍不住挖苦朱丹溪说:
“你真是了不起的神医!
名不虚传!
名不虚传!
”秀才回到家后,一想起朱对他的诊断就大笑不止,而且逢人便说竟然碰到了一个连男女都分不清的大庸医。
为这事,这位秀才每天至少要大笑七八遍。
说来也奇怪,秀才的病半个月后竟完全好了。
只有笑才能医治忧郁,怎样才能让忧郁成疾的秀才笑而且经常开怀呢?
朱丹溪开了一个分不清男女属性的天大玩笑,但也利用属性逆向以笑医治了秀才的忧郁症。
在属性逆向思维中,进与退、出与入、有与无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新的统一和转化。
大家都知道水火是不相容的,而澳大利亚人里克•伯奇却设计了令全世界惊叹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熊熊的火焰从碧绿的水中冉冉升起。
这是冲破一切阻碍,让事物的不同属性进行对换,并在对立统一的思辨中展现新亮点的智慧之火。
这一过程不仅在演示一种属性逆向的思维方法,更是在展示一种非凡的创新勇气。
我们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发现其具有多面性。
这种事物所具有的多面性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会相互转化。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充分认识这些转化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变换思维方法去探求有价值的转化。
譬如,以水灭火是经验,也是根据属性逆向采取的相应制约的方法,以火灭火就是创新了。
有一次,美洲草原上失了火,那天刚巧有一群游客在草原上游玩,面对大火,个个惊慌失措。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只见一位路过的老猎人向他们喊道:
“为了我们大家都有救,现在听我的。
”老猎人要大家拔掉面前这片干草,清出一块空地来。
随着大火越逼越近,但见老猎人胸有成竹,他让大家站到空地的一边,自己则站在靠大火的一边,见烈火已近身,便果断地在自己脚下放起火来,眨眼间在老猎人身边升起了一道火墙,这道火墙同时向三个方向蔓延开去。
奇迹发生了,老猎人点燃的这道火墙并没有顺着风势烧过来,而是迎着那边的火烧过去,当两堆火终于碰到一块时,火势骤然减弱,然后渐渐熄灭。
对以火灭火的玄奥,这位老猎人后来解释说:
“今天草原失火,风虽然向着这边刮来,但近火的地方,气流还是会向火焰那边吹去的。
我放的这把火就是抓准时机借这气流向那边扑去,这把火把附近的草木烧了,这样那边的火就再也烧不过来,于是我们得救了。
”属性逆向思维就这样帮助他们摆脱了困境。
所谓属性逆向,就是从事物属性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以把看似荒谬的妄想变成了现实的创新思维方法
8.观念逆向
广东农民陈建平经过多年观察,发现用手推车装载重物下坡时,人若在后面推车,车子很容易失控或撞地侧翻;但若在前面牵拉,只要人跑的速度比车子稍快,花很少的力气车子就可以平稳前进。
一个念头
闪电般掠过他的脑际——车子的平衡和飞机的飞行控制不是类似的吗?
这个灵感促使了陈建平多方求证,积累相关资料及学习研究现代航空理论和技术。
终于,一种前导式无翼飞机的构思在他脑中逐渐形成了。
据介绍,无翼飞机的主要特征是:
飞机的首端摄制了前导螺旋桨,使其轴向能在正前方一定角度范围内多向操纵转动,产生的力对飞机飞行方向起主导作用,配合平衡鳝或稍改变两个主推力螺旋桨的平行角度,就可以达到飞机的全方位操纵。
你说飞机不能少翅膀我偏说飞机少了翅膀也照样能飞,这便是典型的观点逆向法。
观念逆向法是指对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有关观点也可以进行反观,将观点进行反向思考,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无数创新实例表明,观点逆向法是创新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
它告诉我们对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观点也可以倒过来想,从中有望获得新的东西。
生活中不仅会有常规情况,也会有非常规情况,非常规情况只能用非常规的办法来解决。
而观点逆向作为逆向思维的一种方法,常常能提供特殊的解题途径。
比如,有一次一艘船被撞了一个大洞,正处于危急之中。
常规的办法是用东西把洞堵住。
可是海水压力太大堵不住。
这时有一个人急中生智,用一把伞由内向外撑开,靠海水的压力堵住了洞口。
又如,完整、对称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的主要特征之一。
女神维纳斯的雕像出土以后,人们对这个缺了两条胳膊的女神普遍都感到莫大的遗憾。
因而许多艺术家都试图尝试给她增加一双完美的双臂,结果却总是不能令人满意。
重新有了双臂的维纳斯,反倒不像断臂时那样,能让人对其失去的双臂产生无限联想和韵味无穷的意境美。
9.状态(过程)逆向
我国著名的速算专家史丰收,当他念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在课堂上他突然想到:
数学演算为什么一定要从右到左、从低位数开始,大家读和写都是从左到右,计算能不能也从左到右、从高位数开始呢?
沿着这一思路,他终于创造工驰名中外的史丰收速算法。
又如工厂生产历来都是下一道工序按照上一道工序提供的零部件安排生产,为了不致耽误下一道工序的生产,上一道工序总是要力求多生产出一些零部件储存起来。
日本丰田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丰田喜一郎倡导的传票,
卡制度,则将以上过程倒过来,以最后一道工序为起点,由下一道工序规定上一道工序何时生产、生产多少和送往何处。
这一先后经过了一、二十年时间才逐渐完善起来的新制度,对促进丰田公司的增产与节约起了很大作用。
单是在减少支出方面(包括减少仓库设施,减少运送零部件的车辆和人员,减少零部件的库存等),就节约了40亿日元。
状态(过程)逆向是指人们根据事物某一状态(过程)的相反方面来认识事物引发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一些大百货公司里,为了让顾客登楼方便、省力而安装了电动扶梯。
这种电动扶梯的设计思想,也就是将“走路”,倒过来成为“路走”,让“路动”而“人不动”;人们洗澡时总是要手里拿着毛巾反复在背上来回拉动,这既不方便,又很费劲。
有人倒过来想,作出了新的设计:
将特制的厚毛巾固定在墙上,使毛巾不动?
而让人的背去上下左右地移动。
这比手里拿着毛巾搓背更方便省力,也更舒适自在;擦皮鞋,向来都是让皮鞋不动,人手里拿着鞋刷来园地擦。
有人倒过来想,发明了一种电动擦鞋器:
电源一接通鞋刷就不停地转动,人脚上穿的或手里拿着的皮鞋向它靠拢后,很快就能将皮鞋擦干净。
又如乘客坐在列车里经过日本津轻海峡的隧道时,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
这种新颖别致的“隧道电影”是德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发明的。
它的问世也是“倒过来想”的产物。
电影本来是画面(电影胶片)“运动”,观众“静止”,隧道电影则倒过来,画面(隧道墙壁上的画)是静止的,坐在车厢里的观众却随着列车的前进而“运动”。
作为逆向思维创新体系中的过程逆向法的实际应用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有敢想、肯想、多想,勇于从新的视角挑战问题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
过程逆向作为一种创新思维,将引领我们在面对某些复杂的问题时,学会反向思考,通过改变过程达到创新超越。
10.因果逆向
探险家带着一个挑夫深入蛮荒探险。
探险家在切椰子时不小心将自己的一根手指头切了下来。
一旁的挑夫立刻大叫:
“太好了,上帝的恩典降临到你身上了。
”探险家对这挑夫说的话十分恼火,一气之下,将这名挑夫丢到一个深坑里,独自前行。
第二天,一群猎头族捉住了探险家,正打算割下他的人头作为祭品,突然,有人注意到他的一根手指头不见了,认为这是个不完美的祭品,于是就放了他。
探险家赶忙回到坑边,救起挑夫并向他道歉。
“没必要道歉,你把我丢在这里也是上帝的一个恩典。
”挑夫说。
“怎么说?
”探险家一脸不解地问。
“因为如果我跟你一起走,那些猎头族可能就会拿我当祭品了。
”
上述故事和我国古代“塞翁失马”的故事颇为相似,它们都说明了祸福相倚,正如头脑风暴大师奥斯本说的那样,对待大多数事物的发展我们始终不能确切地知道何为原因,何为结果,但这类问题有可能会成为我们创新设想的源泉。
有一则外国著名的获奖影视广告:
演员手拿一只高级的照相机在不停地拍摄,内藏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突然,闪光灯不亮了,几次按动快门都没有反应,于是将照相机放在桌上,然后顺理成章地取出几节电池,接下来的动作令所有人都想不到——他毫不犹豫地扔掉照相机,再换一个新的照相机,然后不慌不忙地装上刚才换下来的旧电池,等到再拍时,闪光灯又接二连三地闪起来了。
当所有人都凭经验把照相机闪光灯不亮的原因归结为电池用完了时,广告的精彩之处就显现出来了——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因果逆向,倒因。
为果。
让所有人在惊叹之余,不得不佩服主创人员的逆向思维能力。
因果逆向要求我们在思考某些难题时,可通过转变事物的某些因素,使其因果逆向,以引发其中的创新意识。
在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将军要出门远行,可是,就在他出发的前一天突然下起暴雨,城墙塌了下来,大石头把路堵死了。
为了除去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