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5第五章运动自信.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776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67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心理学5第五章运动自信.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运动心理学5第五章运动自信.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运动心理学5第五章运动自信.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运动心理学5第五章运动自信.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运动心理学5第五章运动自信.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心理学5第五章运动自信.pptx

《运动心理学5第五章运动自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心理学5第五章运动自信.ppt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心理学5第五章运动自信.pptx

运动心理学(第2版),毛志雄迟立忠主编,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第五章运动自信,在2008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谢幕演出男单冠亚军的争夺战中,西班牙红土之王纳达尔在雨水3次侵袭的干扰下,历经4小时48分钟的史诗巨片般的鏖战,在错过4个赛点后,以缔造赛会131年历史的五盘接近比分,经过决胜盘异常残酷的长盘争斗,终结了已经蝉联赛会5届冠军的瑞士球王费德勒,职业生涯首次捧起了温布尔登大赛的冠军金杯。

而纳达尔在回忆这场异常艰苦的比赛时,数次提到了自信,他说“我感觉非常自信,而且让他知道这一点”,“我的节奏很好,我的移动也很好,我充满了自信”,“我的状态还很好,我能赢”。

引例,什么是运动自信?

如何测量运动自信?

运动自信与运动表现有何关系?

如何培养运动自信?

请思考,主要内容,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第二节运动自信的培养,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一、运动自信的概念及类型

(一)运动自信的概念自信(self-confidence)是个人相信自己,对自己所知的事情、能做的事情或已做的事情确信不疑。

自信是一种信念,是个体对自己拥有的内在资源或能力的一种信念。

运动自信本质上是特定领域的自信(specific-confidence),可以视为运动员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一任务的信念。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一、运动自信的概念及类型

(二)运动自信的类型维亚利在界定运动自信时,进一步将其划分特质运动自信(traitsport-confidence):

是运动员对自己具有的能力,能够在竞技运动中赢得胜利的信念及确信程度,更接近于人格特质。

和状态运动自信(statesport-confidence):

定向于“此时此刻”,强调个体在某一特定时刻具有的信念及确信程度。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一、运动自信的概念及类型

(二)运动自信的类型维亚利进一步指出,运动自信是包括三个维度的多维构念身体技能及训练自信:

即运动员对通过自己的能力,成功完成某项身体技能的信念及确信程度。

认知效能:

即运动员对自己在运动中能够全神贯注并成功执行有效决策的信念及确信程度。

韧性:

即运动员对自己能够在失败后集中精力克服困难及挫折,再次获得成功的信念及确信程度。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二、运动自信的理论模型

(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二)哈特的胜任动机理论(三)维亚利的运动自信多维模型,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二、运动自信的理论模型

(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将自我效能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具备某种能力,以达到预期结果的信念(Bandura,1977,1982),本质上是一种特定领域的自信。

在运动领域中,研究者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框架解释运动自信的建立与发展,以及自我效能与行为的关系,提出四个主要观点。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运动领域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如果个体具备必须的技能和足够强的动机,那么,自我效能是决定其表现的主要因素。

自我效能影响运动员对活动的选择,努力程度及活动坚持性。

具有高自我效能的运动员,更具有坚持性,这在逆境下表现得更为明显。

虽然自我效能具有情境性,但某领域的自我效能能够迁移到相似的技能及情境中。

自我效能影响个体的目标设定,相比低自我效能的个体,具有高自我效能的个体倾向于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

(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在运动领域中,个体的自我效能信息来源于六个方面,依次为:

成功表现替代经验言语说服生理状态情绪状态表象经验,二、运动自信的理论模型

(二)哈特的胜任动机理论哈特(Harter,1978,1981)提出了适用于成就领域(如竞技运动领域,其他专业领域)的胜任动机理论。

哈特将胜任动机界定为个体在成就领域获取成功的内在动机,影响着个体在特定的成就领域进行掌握性尝试,而尝试的结果则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及行为。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

(二)哈特的胜任动机理论的观点胜任动机驱使个体在特定的成就领域,发展或展示其胜任力。

因此,个体试图掌握一项技能,也即进行掌握性尝试;通常情况下,个体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而非容易成功的任务,以满足其好奇心及兴趣。

个体如果在掌握性尝试中成功,或得到重要他人给予的赞赏或强化,其胜任感及控制感则会提升,同时,积极感受如内部乐趣,以及胜任动机也会提高,而高胜任动机将促使产生更多的掌握性尝试行为。

相反,如果个体的尝试失败,或从重要他人处得到了不恰当的强化,胜任感及控制感则会降低,个体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胜任动机下降,减少进一步的尝试行为,并有可能彻底退出该领域。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

(二)哈特的胜任动机理论图示,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资料来源:

Weiss&Amorose,2008,119页,

(二)对哈特的胜任动机理论的评价事实上,这一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成功表现对自信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三)维亚利的运动自信多维模型涵盖运动自信的类型、来源、结果及影响因素等四个方面的整合模型。

为竞技运动领域的运动自信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1.运动自信的类型:

运动自信被视为多维结构,包括身体技能及训练自信,认知效能及韧性三个维度。

运动自信的三个维度均能有效预测运动员的竞赛焦虑、应对方式及运动表现。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三)维亚利的运动自信多维模型2.运动自信的来源:

研究者共列出9种运动自信的来源。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三)维亚利的运动自信多维模型3.运动自信的结果:

在运动自信多维模型中,研究者将情感(A)、行为(B)及认知(C)组成ABC三角形,并指出,运动自信与ABC三角间存在双向影响。

4.运动自信的其他影响因素:

运动自信的其他影响因素归为两类,一类是运动员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人格特征;另一类则是组织文化,也即运动亚文化。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三)维亚利的运动自信多维模型,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三、运动自信的测量

(一)特定任务自我效能的测量班杜拉倡导从水平和强度两个维度测量个体对特定任务的自我效能,水平即不同任务的具体要求,强度则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水平任务的确信程度。

特定任务自我效能的测量可以针对不同任务进行设计,不仅能够获得个体对该任务的自我效能强度,同时也可获得个体的效能水平。

此外,该测量方式也适用于对特定任务集体效能,一般意义的运动集体效能,特定任务的角色效能及教练效能等进行测量。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三、运动自信的测量

(二)运动自信的直接测量维亚利基于运动自信模型,编制了运动自信量表。

该量表包括三个分量表,分别为特质运动自信、状态运动自信及竞赛定向分量表。

而后维亚利等人又基于运动自信多维模型,发展了新的运动自信量表(SCI)。

该量表包括三个分量表,分别测量运动员对身体技能及训练的自信,认知效能及韧性。

曼佐等人基于其对运动自信的界定,建立了包括13个条目的运动自信问卷,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三、运动自信的测量(三)运动自信来源的测量基于运动自信多维模型,维亚利等人建立了运动自信来源量表(SSCQ),用于测量运动员对不同运动自信来源的重要程度的主观感受。

该量表包括9个分量表,分别为掌握(Mastery),能力的展现(DemonstrationofAbility),生理及心理准备状态(PhysicalandMentalPreparation),身体的自我表征(PhysicalSelf-presentation),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教练领导力(CoachsLeadership),替代经验(VicariousExperience),竞赛及环境舒适度(EnvironmentalComfort)和情境有利性(SituationalFavorableness)。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三、运动自信的测量(四)绩效期望的评估也有研究者将绩效期望作为对运动自信的操作化界定,以此为指标来测量运动自信(此处的绩效期望是指运动员对自己表现或能否击败对手的期望)。

在测量绩效期望时,通常采用单一问题进行测量。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四、运动自信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一)自信是运动员的重要心理技能自信是运动员的重要心理技能之一,对运动表现产生重要影响,这一观点在一些访谈及相关研究中都得到了支持。

(二)自信能够有效区分运动员是否成功自信不仅是心理技能,而且,在精英运动员这一水平上,自信能够有效地区分成功和不成功的运动员(Jackson,1996)。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四、运动自信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三)自信能够有效预测运动表现在运动自信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已有元分析发现,相比与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运动自信与运动表现间存在最强和最稳定的正向关系,即高自信通常与好的运动表现相联系(四)自信调节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自信调节着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第一节运动自信概述,一、运动自信的来源

(一)行为成就是运动自信的最重要来源运动心理学家多将掌握及行为成就视为运动自信的最重要来源,相关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理论设想。

然而,正如班杜拉所说,个体建立自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自我说服过程。

班杜拉强调说,行为成就并不能自动提升自信,自信是否能够提升取决于运动员进行推理的结果。

(二)运动自信的其他重要来源榜样、表象、社会支持、言语说服及自我谈话,都是运动自信的重要来源。

第二节运动自信的培养,二、运动自信的培养及提升

(一)引发成功体验成功体验能够提升自信,并导致更多的成功行为。

运动员如果能在训练中体验成功,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第二节运动自信的培养,二、运动自信的培养及提升

(二)心理技能训练(详见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1.自我谈话:

自我谈话是运动员对自己说的,有关自己是否具备达到目标的能力的话语。

2.表象成功情景:

表象的重要用途之一是使得运动员能够重现或唤起对成功的记忆,以提升自信。

3.目标设置:

目标图像(goalmap)是个体对目标的计划,包括不同形式的目标、达到目标的策略以及对目标达成进度的系统化评估步骤等。

目标设置则是达成目标图像的过程。

第二节运动自信的培养,二、运动自信的培养及提升(三)建立乐观的思维定势自信影响运动员的归因,反过来,归因也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自信。

塞利格曼等人指出,运动员和教练员可以通过建立乐观的思维定势,以培养和提升自信(Seligmanetal.,1990)。

(四)能力重评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与运动有关的能力,是提升运动自信的有效策略之一。

第二节运动自信的培养,二、运动自信的培养及提升(五)重视赛前准备良好的身心准备状态是运动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重视赛前准备,对提升运动自信尤其重要。

(六)展现自信行为认知、情感影响着行为,反过来,行为也影响个体的认知及情感。

因此,通过展示自信行为,能够提升运动自信。

第二节运动自信的培养,二、运动自信的培养及提升(七)提供社会支持和鼓励来自教练、队友、家庭及朋友的鼓励及建设性反馈,能够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因此,许多教练都将社会支持作为提升自信的有效策略(Gouldetal.,1989)。

第二节运动自信的培养,1.程宏宇,王进,胡桂英(2013).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竞赛焦虑:

运动自信的中介效应和认知风格的调节效应.体育科学,33(12),29-38.2.Dithurbide,L.,&Feltz,D.L.(2011).Chapter23:

Self-efficacyandcollectiveefficacy.InG.Tenenbaum,R.C.Eklund,&A.Kamata(Eds.),Measurementinsportandexercisepsychology,(pp.251-264).Champaign,IL:

HumanKinetics.3.Horikawa,M.(2013).Debilitativeandfacilitativeperceptionoftraitandstateanxietyandtheirrelationshipstoself-confidenceamongundergraduatestudentsonaserialadditiontask.Inter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