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222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docx

《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docx

期末测试四解析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点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四)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1、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所列科学家及主要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A.哥白尼——万有引力B.伽利略——运动三大定律

C.牛顿——量子力学D.爱因斯坦——相对论

【答案】D

【解析】

A.日心说是哥白尼创立的,万有引力是牛顿总结出来的,故A错误;

B.运动的三大定律是牛顿总结出来的,故B错误;

C.牛顿的主要贡献是力学中的三大定律,故C错误;

D.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相对论,故D正确.

2.(2020·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初三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

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

”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轴为参照物

【答案】B

【解析】

A.“月羞躲云中”意思是月亮是运动的,因为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轻舟”行驶过程中,船上的乘客随船一起运动,所以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轻舟”是静止的,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小船行驶过程中距离青山越来越近,所以以小船为参照物,“青山”迎面而来、“青山相对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在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以地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三幅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音调和音色相同的是甲和乙

B.响度和音色相同的是乙和丙

C.甲、乙、丙音色和音调都相同

D.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答案】D

【解析】

解:

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三幅图,分析即可解决.

4..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水中倒影说明了光的折射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答案】C

【解析】

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水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故D错误。

故选C。

5.(2020·湖北省初二期中)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4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0cmB.30cmC.20cmD.10cm

【答案】D

【解析】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4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

6.(2020·江苏省初三二模)今年春天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钉钉对实现停课不停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缓解视疲劳,很多同学使用电脑版钉钉,然后通过手机扫描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二维码登录(如图所示)。

这个过程中是(  )

A.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B.二维码发出亮暗不同的光经镜头折射成像

C.二维码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

D.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所成的像变小

【答案】C

【解析】

A.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C.二维码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二维码白色部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部分不反射光,吸收光,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0·辽宁·期末试卷)如图是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之所以用铝锂合金材料制作机身而不用钢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铝锂合金材料比钢材质量小B.铝锂合金材料比钢材体积小

C.铝锂合金材料比钢材密度小D.铝锂合金材料比钢材密度大

【答案】C

【解析】

根据ρ=mV可知,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大。

据此分析。

铝锂合金的密度小于钢,体积相同的铝锂合金和钢材,铝锂合金的质量小得多,故用铝锂合金而不用钢材作C919部分机身的材料。

故ABD错误,C正确。

8.(2020·江苏连云港月考试卷)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 . 力的大小有关B . 力的方向有关C . 力的作用点有关D . 受力面积有关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A、B不同,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故选C.

9.(2020·江苏省初二期中)如果地球上物体所受的重力消失,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壶里的水很容易倒入人的口中B.河水不会自动向低处流动

C.人轻轻一跳就可能离开地球D.地球上的物体将浮在空中不会自动落下来

【答案】A

【解析】

A.水壶里的水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会倒入口中,如果地球上的物体没有重力作用,则水壶里的水将无法倒入人口中。

故A符合题意;

B.河水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才向低处流;如果地球上的物体没有重力作用,则河水不能自动向低处流动。

故B不符合题意;

C.站在地球表面的人受到重力作用,使人不能轻易脱离地球;如果地球上的物体没有重力作用,人一跳就可能离开地球。

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重力的作用,地球上的物体能够停留在地面上;如果重力消失,这些物体将浮在空中不会自动落下来。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0·广东省初三一模)共享单车在设计上,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自行车车轮上的花纹B.自行车脚踏板上的花纹

C.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刹车皮D.自行车轮轴内的小滚珠

【答案】D

【解析】

A.自行车车轮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脚踏板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橡胶制作的自行车的刹车皮很粗糙,刹车时,压力不变,可以增大刹车皮与车轮之间的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轮轴内的小滚珠,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1.(2020·北京初三一模)如图是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过程的示意图,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

小球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ls。

由图可知,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该小球的运动是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此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的合力_________(选填“为零”或“不为零”)。

【答案】20变速不为零

【解析】

由图像可知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路程为4.00cm,时间为0.2s,因此速度为

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不同,因此是变速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因此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12.(2020·鹤壁月考)如图所示是小娜同学用音叉、泡沫塑料小球、细线、铁架台等器材做“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敲响右边的音叉,能看到明显的现象是__________;

(2)本实验如果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的音叉旁边的那个泡沫塑料小球________(填“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4)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思维方法是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或“转换法”).

【答案】

1.

(1)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  

2.

(2)不会   真空不能传声  

3.(3)证明了音叉在振动  

4.(4)转换法  

【解析】

(1)由于音叉是振动的,故小球能被弹起.

(2)真空中不能传声,故挂在左边的音叉旁边的那个泡沫塑料小球不会被弹起.

(3)通过乒乓球反映出音叉在振动,故乒乓球的作用是证明了音叉在振动.

(4)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13.(2020·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初三)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白纸比较亮。

其原因是白纸发生了____;如果手电筒离平面镜0.3m,则它在镜中的像离镜面____m。

【答案】漫反射0.3

【解析】

[1]当手电筒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反射,从侧面看时,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感觉平面镜是暗的;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时,有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感觉白纸是亮的。

[2]由于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手电离镜0.3m,所以手电的像离镜也是0.3m。

14.(2020·北京初三一模)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N

【答案】1.0

【解析】

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1N,示数1.0N,

15.(2020·黑龙江省初三其他)如图是风吹树枝的情景,施力物体是_____;树枝变弯,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

【答案】(流动的)空气改变了树枝的形状

【解析】

[1]风吹树枝,树枝受到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流动的)空气。

[2]树枝变弯,是空气对树枝的力使树枝发生形变;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之一: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6.(2020·四川省初二期中)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这句话中,“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受_____力作用的缘故,而且此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重竖直向下

【解析】

[1]重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向下运动,“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受重力作用的缘故.

[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7.(2020·山东省初三其他)请画出下面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1)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18.(2020·江苏省初二期中)如图画出木箱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______)

【答案】见解析

【解析】

由图知,人水平向右推木箱,地面阻碍木箱向右,所以木箱受到地面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力的作用点可以作用在木箱的重心处,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9.(2020·广东省初三其他)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乙所示,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上;

(2)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关系,若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应该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如图丙所示,小华经过多次实验,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象。

分析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________cm;

(4)若将图乙的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高度放大幻灯机10左变小

【解析】

如图乙所示,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使像成于光屏的中央。

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

由图丁知

故凸透镜的焦距

(5)[6][7]若将图乙的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减小像距,故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此时所成的像将变小。

20.(2018·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二期末)欢欢同学在校运会上获得一枚奖牌,为了测出这枚奖牌的密度,他做了如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______(选填“左”或“右”)盘。

多次增减砝码,当加入5g的砝码后,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左侧附近,此时应移动______使横梁恢复平衡。

若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g;

(3)接着他测量奖牌的体积,但因奖牌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测得奖牌的体积是______cm3,计算出奖牌的密度为______kg/m3。

【答案】左左游码57.47

【解析】

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测量时,应该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多次增减砝码,当加入5g的砝码后,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左侧附近,说明物体重,因此应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

被测物体的质量

奖牌的体积

奖牌的密度为

21.(2020·河北省初二期中)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如图中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_____运动。

(2)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可知,压力一定时,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明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老师指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是:

_____;

(4)小明将木块分别平放和侧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做匀速直线运动,他想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_____有关。

【答案】匀速直线接触面越粗糙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受力面积

【解析】

(1)[1][2]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如图中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3]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可知,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故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4]小明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老师指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是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4)[5]小明将木块分别平放和侧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在压力和接触粗糙程度相同时,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

五、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22.(2020·江西省初二期末)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00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求: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济南

南京

苏州

D315

到站时间

10:

54

14:

38

16:

22

发车时间

08:

22

10:

56

14:

14

(1)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km/h);

(2)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则求该大桥的长;

(3)坐在车上的一名乘客通过大桥的时间。

【答案】

(1)150km/h;

(2)1800m;(3)60s

【解析】

(1)由图可得,由北京到达苏州所用的时间为8h,根据速度公式可得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

(2)由速度变形公式可得,列车行驶过的距离为

又因该长度是列车和大桥的长度之和,所以大桥的长度为

(3)坐在车上的乘客通过大桥不用考虑列车的长度,所以通过所需要的时间为

答:

(1)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150km/h。

(2)该大桥的长为1800m。

(3)坐在车上的一名乘客通过大桥的时间为60s。

23.(2019·甘肃省初二期末)现有一个质量为54g、体积为50cm3的空心铝球。

若在空心铝球内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8g,已知ρ铝=2.7×103kg/m3.求:

(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

(2)所注入液体的体积。

(3)所注入液体的密度。

【答案】

(1)24g;

(2)30cm3;(3)0.8g/cm3

【解析】

(1)空心铝球中注入液体的质量

(2)由

可得,54g铝的体积

则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所注入液体的体积:

(3)所注入液体的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