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工程技术《项目二任务一检查储存粮油温度》.docx
《粮食工程技术《项目二任务一检查储存粮油温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工程技术《项目二任务一检查储存粮油温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食工程技术《项目二任务一检查储存粮油温度》
任务一检查储存粮油的温度
【任务描述】
在粮油储藏中,温度的概念包括气温、仓温和粮温,即大气温度、仓内温度、粮堆温度,通常称为“三温〞。
粮堆在储藏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气温影响着仓温,仓温影响粮温,而粮堆温度直接关系到粮堆中粮食籽粒的呼吸强度、化学成分的变化等,以及粮堆中储粮害虫、储粮微生物等的生长繁殖,还包括粮堆各点温度不同造成的湿热扩散,进而导致粮食结露、发热、霉变等情况,所以正确的检查粮堆中的温度,对储藏平安来讲至关重要。
【任务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储粮温度检测布置原那么;
●掌握百叶箱、温度计的结构性能;
●掌握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的组成、功能。
能力目标:
●能够按照要求布置温度测点;
●能使用温度计或者粮温计检查气温、仓温、粮温;
●能使用数字式电子测温仪检查气温、仓温、粮温;
●能绘制“三温〞曲线图。
●能够使用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检测粮油温度;
●能够分析储存粮油温度变化的原因。
【任务资讯】
一、粮食的热特性
粮食总是具有一定的温度,即处在一定的热状态中,并随时与外界进行着热交换。
因此粮食的热特性也是粮堆的物理性质之一,它包括粮食的导热性和导温性。
在组成粮堆的主要成分中,粮粒对热的传导速度较慢,是热的不良导体。
虽然粮堆中空气的流动有助于热传导,但粮堆内微气流运动非常缓慢。
因此,整个粮堆的导热性是很差的。
如正常粮堆温度总是落后于外温,粮堆深层温度变化总是落后于表层,就是粮堆导热性不良的具体表现。
传热学研究说明:
粮食中进行的热传导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物理过程,既有传导传热,又有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三种传热方式总是相互伴随而存在,其中以导热和对流传热为主。
这是由于粮食的温度一般较低,粮堆中存在的气体受热而发生对流的原因。
粮堆的导热性就是粮堆传递热量的能力,通常以粮食热导率的大小来衡量。
具有一定的导热性是粮堆进行通风降温、枯燥降水的依据之一。
粮堆的热导率很小,并与粮食的含水量呈正比关系。
粮食水分越高,粮食的导热能力越大。
另外,单粒粮食的热导率比粮堆的热导率高4~5倍,这是因为粮堆中空气存在的结果。
较小的热导率决定了粮堆是热的不良导体。
粮堆对热的传人、输出都很缓慢。
粮堆的这一性质,对粮食的储藏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当粮堆局部发热时,由于粮堆难以散热,接近发热层处的粮食温升比发热层中心慢得多。
据测定,在距离发热中心和2m处,分别要经过10天和2021有明显的温升;距离处,要经过30天;距离3m处,30天仍发觉不到温升。
因此在检查粮情时要合理布点,以便尽早发现局部发热。
粮堆不良导热性的有利作用是在合理保管时,低温进仓的粮食甚至在热的季节里,也能保持较低的粮温,抑制和推迟虫霉的危害。
生产中常用的小麦热入冷储的储藏措施,就是充分利用了粮食导热性不良的特性。
粮食在传热的同时,本身也会由于吸收局部热量而升温。
这一特性一般可用热扩散率〔α〕表示。
粮食的热扩散率是个综合系数,包括了粮食的热导率及热容量。
它表示了粮食的热惯性。
即受到同样的热量,α值的大小说明粮食温度升高的快慢程度。
通常粮堆的α值约为~×10-4m2/h。
粮食的热扩散率小、热容量大对粮食储藏特别是粮温的变化影响很大。
粮堆温度在正常情况下总是比外温变化幅度小。
在低温季节,粮食的温度比外温高;在高温季节,粮食的温度比外温低,这极易导致粮堆湿热扩散和湿热循环,使储粮结露变质。
二、储粮温度检测布置原那么
储粮温度检测包括气温检测、仓温检测和粮温检测,储粮温度检测点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那么。
1百叶箱
气温检测点应设置于库区空旷地带的百叶箱中心,百叶箱中心距离地面约高。
2仓温检测点布置原那么
〔1〕平房仓每个仓内设一点,位于粮面〔设计装粮面〕上空间的中心位置,距粮面约1m高处。
〔2〕立筒仓每个独立的仓或星仓内设一点,位于粮面〔设计装粮面〕上空间的中心位置。
〔3〕浅圆仓每个独立的单仓内设一点,位于粮面〔设计装粮面〕上空间的中心位置。
3粮温检测点的布置原那么
〔1〕平房仓水平方向行列间距不大于5m,垂直方向间距不大于3m,粮堆外围的测点距粮面、仓底、仓壁~。
平房仓人工检测时,应分区设点,每区不超过100㎡,各区设中心与四角共5点作为检测点,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有点。
粮堆高度在2m以下的,分上、下两层;粮堆高度2m~4m的,分上、中、下三层;粮堆高度4m~6m时,分四层;粮堆高度6m以上的酌情增加层数。
上层、下层检测点应分别设在距粮面、底部处。
中间层检测点垂直均等设置;四周检测点距墙壁。
〔2〕浅圆仓、立筒仓检测点按环形布置,水平方向相邻检测点间距不大于5m,垂直方向间距不大于3m,粮堆外围的测温点距粮面、仓底、仓壁~。
三、“三温〞检查记录表格式
通常使用的“三温“检查记录表格式如下表所示:
表2-1-1“三温“检查记录表
仓房及货位号:
检查时间:
年月日
检查时间
气温
℃
仓温
℃
粮温,℃
其他部位粮温,℃
气湿
%
仓湿
%
检查人
备注
月
日
时
上
中
下
平均
保管员:
四、粮堆温度变化规律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物体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标志着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增加或减少。
在粮油储藏中,温度的概念包括气温、仓温和粮温,即大气温度、仓内温度、粮堆温度,通常称为“三温〞。
粮温变化是粮堆热量变化的具体反映,是显示粮油储藏稳定状态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粮食枯燥无虫的情况下,粮堆生物体的活动及其微弱,所产生的热量对粮温变化无显著影响,因此正常粮温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气温变化影响仓温,仓温变化影响粮温。
粮堆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比拟复杂,但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了解和掌握这一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储粮的稳定状态。
1气温变化
气温在一昼夜之间发生的变化称为日变,正常情况下,日变的最高值发生在午后14:
00前后,最低值发生于日出之前;一昼夜间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日变振幅。
气温在一年各月间发生的变化称为年变,年变的最高月份通常发生在7~8月间,最低月份发生在1~2月间。
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之差,称为年变振幅,气温上下取决于地理位置,不同纬度地区的温度年变化不尽相同。
2仓温变化
仓温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也有日变和年变。
仓温日变的最高值与最低值通常较气温日变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迟1~2h;在1年中,气温上升季节,仓温低于气温,气温下降季节,仓温高于气温。
仓温变化的日变振幅与年变振幅通常较气温的变化振幅小,而仓温最高值低于气温的最高值,仓温变化的日变振幅与年变振幅通常较气温的变化振幅小,而仓温最高值低于气温的最高值,仓温的最低值高于气温的最低值。
仓温的变化受围护结构即仓房的隔热性能的影响。
一般铁皮仓、木板仓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砖木结构、水泥仓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小。
在高温季节,外墙与仓顶刷白的仓房,仓温要比未刷白的低2~3℃;仓内吊顶的要比未吊顶的低3~5℃。
3粮温变化
粮食是热的不良导体,粮堆中空气的自然对流又很微弱,因此,粮温的变化尽管也受外文的影响,但有其特殊的规律。
粮温受气温的影响是由表及里、从外到内、逐步而缓慢地向纵深开展的,因此,正常的粮温变化远远滞后于气温和粮温变化。
粮温的日变化也有最低值和最高值,其出现的时间比仓温最低值和最高值的出现迟1~2h。
通常能观察到的粮温日变化的部位仅限于粮堆表层至30cm深处;再深处粮温的变化即不明显。
一般情况下,粮堆外表以下15cm处,日变化仅为~1℃,早晨8:
00左右粮温与气温比拟接近,适合于粮食入仓。
然而,粮温的变化也是明显的,它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迟于气温变化的速度。
即在气温上升季节,粮温逐渐上升,但低于气温;在气温下降季节,粮温也逐渐下降,但高于气温。
一般粮温年变的最低值与最高值的发生较气温年变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推迟1~2个月,地下层可能推迟2~3个月。
粮温最高值出现在8~9月份,最低值出现于2~3月份。
3月份以后开始升温,9月份以后那么开始降温。
可见,在某一地区,气温、仓温、表层粮温都呈现一种周期性日、年变化规律,有时,周期性不很规那么。
五、影响储粮温度变化的原因
粮温变化除主要受气温、仓温的影响外,还受储粮维护结构、堆装形式,仓内所处的位置、粮堆生物体呼吸,入仓时原始粮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实际粮温的变化情况非常复杂,应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1储粮维护结构
在储粮生态体系中,由于围护结构不同,粮温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也不同。
围护结构越大,越严密,导热性能越差,粮温受外温的影响就越小;相反就越大。
如在春季砖混结构的高大平房仓,比矮小的简易仓、钢板结构分体立筒仓的粮温升高得慢;在夏季后者粮温要比前者高得多;但在冬季,前者在粮堆的个别部位可能残留高温不容易散发,使虫、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能延续繁殖为害。
2堆装形式
储粮的堆装形式对粮温的变化也有影响,常见的有包装和散装两种。
包装粮空隙大,空气流通好,受外温影响较大。
据试验,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其粮温每旬可升降4℃~5℃。
而散装粮由于空隙小,粮温变化一般较缓慢。
3仓内所处位置
粮温上下还受其在仓内所处位置有关。
一般是南向较高,北向较低,顺序就是南、东、西、北依次降低,有时可差2℃~4℃此外,粮堆表层,边缘的粮温比粮堆中心、底层的粮温受外温影响较大。
4粮堆生物体呼吸
在粮堆中,由于微生物、粮粒、昆虫、螨类等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将消耗干物质,并向粮堆中释放热能。
呼吸作用的强弱、释放能量的多少又受储粮含水量、气体成分、粮质等条件的制约。
在一般情况下,生物体释放的热能较少,并通过传递向粮堆外散发后,对粮温几乎无影响。
但在非正常情况下,生物成分旺盛的呼吸作用,向粮堆释放大量热能,如果不能及时散发而聚积使粮温升高,从而导致储粮“发热〞。
5入仓原始粮温
入仓时储粮的原始温度不同,在形成粮堆时将具有不同的粮温。
如早稻入仓时正值夏季高温,原始粮温高,而晚稻收获时在秋末冬初,气温低,原始粮温低,所以早稻粮温比晚稻高。
此外,烘干未经冷却的粮食入仓时,其温度变化极不规那么,一般都有较高的粮温。
六、储粮发热的原因和鉴别
储粮在储藏期间,粮温出现不正常上升的现象,称储粮发热。
在正常情况下,粮温随气温和仓温的变化而变化,假设粮温上升太快,或该降的不降就属于不正常情况。
1储粮发热原因
引起储粮发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粮堆内的生物成分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而积聚的结果。
其中,储粮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造成储粮发热主要因素,其次是粮油籽粒和储粮害虫等生物成分呼吸代谢放出的热能。
这是因为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呼吸强度都比粮粒和害虫高。
如细菌只需要20210分钟就可分裂一次;霉菌也只需要3~5天繁殖一代,几天之内,即可使粮油籽粒的带菌量由每克几千个迅速增加到几亿个以上。
再如,有些霉菌的呼吸强度可到达正常枯燥小麦呼吸强度的几万倍之多。
所以,在储粮发热的诸原因中,储粮微生物的呼吸代谢是最主要的原因。
2储粮发热的鉴别
储粮本身没有固定的温度。
在实践中,鉴别储粮发热的根本方法是用比照分析的方法。
如在气温上升的季节,粮温上升速度超过气温所能影响的范围,其幅度超过日平均仓温3℃~5℃以上;气温下降季节,粮温不降或下降太慢,甚至上升;背阳面粮温高于向阳面粮温;同一部位不同层次的粮温变化不符合正常的粮层温度变化规律,该降的反而上升,同一部位的粮温与前几次检查记录比拟有突然上升的现象;当入仓时间、保管条件根本相同时,个别层点的粮温有显著增高的现象等。
这些都是发热或有可能发热的标志。
但必须说明,对暴晒的粮油和加工的热机米等,未经充分冷却时,粮温虽高也不能视为发热现象。
此外,有些新收获的粮油,在后熟期中,生理活动旺盛,释放出较多的水分和热量,由此而产生的“乱温〞现象也不能视作储粮发热,因为这种“乱温〞现象会随着后熟作用的完成而自然消失。
【任务分析】
完成检查粮温任务,首先要对各种粮温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了如指掌,对粮温、气温、仓温测点的布置有很好的认知,能够对测量的温度进行记录并填写粮温记录表,绘制粮温变化曲线。
【任务实施】
一、布置气温检测点
1选择气温检测点位置。
2安置百叶箱。
3在箱内悬挂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
【考前须知】
1气温检测点必须设置在库区内空旷地带的百叶箱中。
2百叶箱中心距离地面高度要适宜。
3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应该悬挂在百叶箱中心,不能随意摆放在百叶箱内。
4不能将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百叶箱以外的其他地方,如仓外门、窗附近阳光直射的地方。
二、布置仓温检测点
1选择仓温检测点位置。
2在仓内设置仓温检测点的挂钩。
3悬挂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
【考前须知】
1仓温检测点不能设置在仓房门窗附近和仓墙上。
2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应该悬挂在粮堆中心位置,不能随意摆放在仓内或粮堆上。
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距离粮面的高度要适宜。
三、布置粮温检测点
1使用皮尺丈量粮堆尺寸。
2根据粮面尺寸,绘制粮温检测点位置平面示意图。
3根据粮堆高度,确定粮堆垂直方向粮温检测点位置。
4将测温杆或测温电缆插入已确定粮温检测点位置的粮堆内。
【考前须知】
1粮温检测点布置要符合过程要求,不能直接设置在粮面、仓底、仓墙上。
2向粮堆内插测温杆时要用力均匀,不得损坏测温杆。
3在粮堆内布置测温电缆时,可用器具将电缆带入粮堆相应的温度检测点,用力要均匀,不能损坏测温电缆。
四、使用温度计或粮温计检查气温、仓温和粮温
1使用温度计检查气温,并做记录。
2使用温度计检查仓温,并做记录。
3使用粮温计检查粮堆中待测位置的粮温,并做记录。
【考前须知】
1熟悉温度计的结构与性能。
2取出温度计或粮温计后应立即读取温度数值。
3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温度计或粮温计的感温球。
4不能用温度计或粮温计来检测超过其检测范围的物体温度,防止玻璃质破裂。
五、使用数字式电子测温仪表检查气温、仓温、粮温
1在数字式电子测温表中安装电池,并检查其是否完好。
2使用数字式电子测温表检查百叶箱中气温传感器的温度,并做记录。
3使用数字式电子测温表检查粮仓中的仓温传感器的温度,并做记录。
4使用数字式电子测温表检查粮堆中待测位置的粮温传感器的温度,并做记录。
【考前须知】
1要阅读说明书,熟悉电子测温仪的结构和性能。
2检查数字式电子测温表是否完好时,可用一根完好的测温杆实测各点温度,不能只翻开测温表电源空测检查。
3数字式电子测温表使用完毕后,要把电池取出。
4用磷化氢熏蒸杀虫前,要把电子测温杆从粮堆中取出,并和电子测温表一同拿出仓外,防止电子元件被腐蚀。
六、绘制“三温〞曲线图
1在田字格坐标纸上,根据要求设置坐标轴,确定时间和温度的尺标。
2绘制坐标。
横坐标表示时间,每小格表示一周;纵坐标表示温度,每小格表示一度。
3根据粮情检测记录,分别将气温、仓温、粮温数值的对应点在坐标纸上标出。
4分别把相邻时间检测的气温、仓温、粮温点用曲线连接起来。
【考前须知】
1“三温〞曲线图上的气温、仓温、粮温点要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2“三温〞曲线图上的气温、仓温、粮温要用不用类型的线条连接。
七、使用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检测粮油温度和湿度
1检查电源。
检查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的电源连接是否正确、可靠,且工作正常。
2检查各通信接口。
检查连接是否正确、可靠,且工作正常。
3检查传感器。
检查仓内、仓外各种传感器〔含测温电缆〕安装是否正确、牢固。
4启动计算机。
按顺序依次启开工作电源、计算机、检测主机等。
5启动粮情检测系统。
按照说明书要求启动粮情检测系统软件。
6检测温度和湿度。
根据需要执行粮情巡测、选点检测等功能。
7打印检测结果。
开启打印机,打印温度和湿度检测结果。
8退出粮情检测系统。
按照说明书要求退出粮情检测系统。
9关闭计算机。
按顺序依次关闭检测主机、计算机、工作电源等。
【考前须知】
1粮情检测系统应防止在雷雨期间开机检测,防止雷击损坏检测装置。
2粮情检测设备处于检测状态时,严禁对设备进行维修操作。
3搬移、维修粮情检测装置或线缆前,应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4装粮前校核检测系统的性能,及时更换损坏的电缆与传感器。
5在熏蒸前,检查仓内分线器和线路的接头的密封情况,必须将湿度传感器移出仓外或有效地保护起来,防止元件被腐蚀。
八、使用标准温度计校正粮情检测系统的温度检测结果
1放置标准温度计
把标准温度计〔最小分度值℃〕的水银球分别与气温传感器、仓温传感器、测温电缆上的待校正温度传感器放在一起15min,并尽量靠近。
2启动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
3检测气温、仓温和测温电缆上待校正点温度。
4、查看标准温度计的示值,并将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5判定校对结果
同一校正点的标准温度计示值和系统检测值之间的差值≤±1℃时,说明系统检测结果正常。
否那么要通过更换测温传感器或对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进行调试。
表2-1-2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温度检测比拟记录表
检测人:
检测时间:
比拟点
气温
仓温
粮温1
粮温2
粮温3
粮温4
系统检测温度,℃
标准温度计示值,℃
检测比拟差值,℃
比拟结果判定
【考前须知】
1必须把标准温度计的水银球与待校正的温度传感器放在一起,使两者在同样的温度环境中。
2更换测温传感器工作可由计算机粮情检测人员完成,但调试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工作必须由生产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九、判断粮堆结露发生的原因
1根据粮情检测结果,查找和分析存在的温差,判断并确定粮堆的结露部位。
2检查粮堆该部位的粮温与水分变化情况,必要时使用扦样器。
3判断并确定结露发生的原因。
【考前须知】
1要具备粮堆的物理特性、粮堆生态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分析粮堆结露发生原因时,要根据温差和露点两个结露条件,并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十、填写粮温变化分析报告
1调查了解有关粮情,主要包括储存储粮的品种、水分含量、杂质含量、生产年度、虫害情况;储粮的维护结构、堆装形式等;一年“三温〞历史记录,预计未来两个月气候变化趋势等内容。
2利用温度计或电子测温仪表或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等温度检测设备,分别检测当前粮温、仓温、气温数值。
3根据粮温检测结果,了解粮温检测数据在仓内所对应的位置。
4结合有关粮情资料,分析储存储粮温度变化的原因,填写储粮温度变化分析报告。
表2-1-3储粮温度变化分析报告
分析人:
分析时间:
储粮根本情况
储粮品种
储粮数量〔t〕
生产年度
入库时间
仓房类型
堆装形式
水分含量〔%〕
杂质含量〔%〕
虫害〔头/g〕
是否压盖
当前粮温情况〔℃〕
气温
仓温
平均粮温
上层粮温
中层粮温
下层粮温
最高粮温
次高粮温
最低粮温
次低粮温
粮温变化趋势
平均粮温
上层粮温
中层粮温
下层粮温
近期粮温变化原因
全年粮温变化情况
全年粮温变化原因
注:
1“近期〞是指未来二个月内,粮温变化趋势以“升高〞或者“降低〞表示。
2粮温变化原因以“气温影响〞、“储粮水分影响〞、“储粮害虫影响〞等表示。
3粮温变化情况以“正常〞或者“不正常〞表示。
【考前须知】
1注意正常粮温变化与粮堆发热的区别。
2根据粮堆内水分、杂质、虫害等情况,判断粮堆发热的原因。
分析粮温变化原因要区别粮温正常变化与不正常变化〔如储粮发热〕两种不同情况。
对于粮温不正常上升的储粮发热,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分析粮温变化原因,一般是边查边分析,查完一点分析一点,查完一仓分析一仓,全部查完后要进行储粮平安情况排队。
【知识拓展】
一、粮温计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温度计或粮温计是检测粮温的最简单的工具,粮温计分杆状和垂直两种,其构造如下图。
杆状粮温计的端部采用锥形铁管作保护套,内装玻璃质酒精或水银温度计,侧面有铗槽观察孔,以便观察温度的升降,根据需要在铁管上旋接适当的长铁杆。
杆状粮温计适用范围较广,既可用于散装粮,也可用于包装粮。
测温时,只需将锥形尖端插入相应检测点,经10~15min后拔出,即可读数。
直角粮温计外形呈直角形,内装玻璃质直角温度计。
长的一端细长,端部锥形,可插入粮袋;短的一端粗大,可观测温度,兼做手柄。
直角温度计仅用于袋装粮。
使用时将锥形尖端插入麻袋或从面袋缝口处插入,经10~15min后从手柄处直接读取温度数值。
二、数字式电子测温仪表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数字式电子测温仪表示采用不平衡电桥原理,通过温度传感器,把随温度变化的电压量转变为数字量,由数码管直接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数字测量。
数字式电子测温仪表
1插座2插头3引线4手柄
5探杆6探尖7热敏电阻
数字式电子测温仪表是由测温表和测温探头两局部组成。
测温探头一般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少量分立元件及数码管等组成。
测温探头一般采用热敏电阻或温敏二极管做传感器,根据需要制作成杆式或电缆式,传感器置于测温杆或测温电缆中,测温前把测温杆或测温电缆预埋或插入粮堆内,留出引线插头供测量时使用。
测温时可用测温表轮流接插不同点的引线插头,按下电源开关可立即显示各点上、中、下温度数值。
三、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
〔一〕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的使用
我国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生产企业很多,各企业的产品结构各异,具体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使用时应根据系统配置的操作说明书进行。
但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的一般操作步骤根本相同。
根据粮情测控系统行业标准〔LS/T120212021〕要求,粮情检测系统应具备检测温度、湿度、水分、仓虫、气体成分等多种功能。
但目前在各种粮情检测产品中,只有温度检测和湿度检测的技术比拟成熟。
温度检测包括气温检测、仓温检测、粮温检测。
湿度检测包括气湿检测、仓湿检测。
其中气温、气湿每个库区一般只设一个检测点;仓温、仓湿每个仓设一个检测点;粮温检测一般根据粮堆大小设置假设干个检测点。
温度和湿度检测系统通常由计算机、检测主机、检测分机、检测分线器、测温电缆和温度及湿度传感器等组成。
当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主机下达命令至分机时,分机经过对命令的判断后,执行工作人员所要求的操作。
当命令为检测时,分机向分线器发出选点信号,分线器选择不同的温度点,各点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的信号经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回传至主机。
粮温和湿度检测的结果通过软件系统可以在计算机上显示,也可以打印相关的报表。
温度和湿度显示一般包括图形显示和数字显示,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时间,确定后即可非常形象、直观地进行粮情显示。
目前一些较先进的粮情分析系统已经具备了自动根据历史资料建立粮温预测模型,并自动根据最新资料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等功能,从而为科学合理的粮情管理打下根底。
这类分析系统根据粮食的热传导理论和粮情变化的规律,并结合各种条件下实仓的验证建立起数学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不同仓房环境和仓房的不同仓位之间的差异,可以对粮种、水分、温度变化率、临界值等参数进行综合快速分析的根底上,自动跟踪粮情变化规律,预测今后一段时间里粮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