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607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docx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docx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

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还缺少的步骤F是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2.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汁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时间(分)

O

2

6

10

12

14

16

1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

在科学上把的温度定为0℃,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l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l摄氏度。

3.教室的玻璃窗是双层的。

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

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下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上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

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不当操作有关?

,理由是 。

  小明改进操作方法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7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的距离(厘米)

单层

79

78

82

8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3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8分)为探究微量元素铁()、锌()对白玉蜗牛生长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白玉蜗牛并分成4组,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喂养实验。

兴趣小组同学建立的猜想和假设是

实验数据记录结果见下表。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体重(克/只)

实验后体重(克/只)

增重(%)

不提供饲料组

10

24.75±2.5

全部死亡

普通饲料组

10

25.8±2.8

31.44±7.74

219

普通饲料组

10

21.15±35

32.4±2.6

28.82

普通饲料组

10

24±2.6

35.42±6.02

47.58

则在这一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12分)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

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

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l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2)他们应该选择作为这株菊花的对照组。

(3)他们的实验方法是法,该方案有什么明显不足?

 . 

6.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

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设想,在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

他推想:

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右图是他画的“大炮”草图

(1)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

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

(2)想想看,牛顿在研究“大炮”问题时用到什么研究方法……………( )

  A.由石头落地直接得出结论

B.由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

 C.以可靠的事实、实验为基础,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D.根据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7.科学课本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里看到屋顶垂下一.根长链子,链子尽头的那盏灯在不停摆动。

他观察到灯左右摆动时,摆动间隔的时间几乎是相同的。

为了确认这一设想,他把手指按在手腕上,利用脉搏跳动的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

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后来人们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带摆的钟”。

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呢?

张勇和赵良提出下列猜想:

张勇猜想:

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赵良猜想:

可能由吊灯的摆动幅度决定。

他们按照如图仪器进行实验。

一根细绳一端拴一个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

实验序号

摆长(绳长)/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

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

1次的时间/秒

1

100

5

40

2.O

2

100

8

40

3

80

5

30

1.5

根据以上资料和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画线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

.

(2)除了张勇和赵良的设想,请你也提一个合理的猜想.

(3)表格中的“?

”的数据为

(4)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测量仪器是

(5)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张勇和赵良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6)钟摆是利用本实验原理制成的。

某一钟摆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钟摆摆长调 (填“长”或“短”)一些。

8.2011年3月,酒后驾驶作为一种新型犯罪类型写入我国法律。

为什么要实施“禁止酒后驾驶,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

为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

  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参与人

A

B

C

D

E

F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

9.(6分)有些水生植物的名称带“藻”字,如金鱼藻、黑藻、狸藻等。

它们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都开花,种子有果皮包被。

据以上信息判断:

(1)金鱼藻、黑藻、狸藻(填“属于”或“不属于”)藻类植物;

 

(2)金鱼藻、黑藻、狸藻属于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10.(8分)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 含黄樟素。

A.小明认为黄樟素会导致癌症;B.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养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C.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A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2)本实验结果(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可得出实验结论.

11.(4分)为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有何影响,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①②两组。

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甲】将①组放在无菌条件下,②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乙】将①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②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丙】将①②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①组放在无菌条件下,②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回答问题,再评价实验方案:

(1)①②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

 (3)请评价以上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理由是:

12.(4分)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1)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2)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4)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l粒来完成实验?

  .(5)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6)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13.(6分)小明学习了“皮肤能阻挡微生物侵入人体”的相关知识后,他想了解果皮能否成为阻挡微生物的屏障。

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

取三个新鲜、等大的苹果,洗净、消毒,分别标为A,B,C。

步骤二:

再取一个腐烂的苹果,将牙签插入这个苹果的腐烂部位,然后拔出,用该牙签的尖端轻轻地在A苹果的表面滑动,不划破果皮;将牙签再次插入腐烂的苹果里,然后拔出,用牙签尖端在B苹果上划出一条狭长的划痕,并划破果皮;对C苹果不作任何处理。

  步骤三:

将A,B,C三个苹果分别放入相同的三个消毒过的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

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将三个苹果洗净、消毒?

 。

 (2)实验中,把牙签插入苹果腐烂部位的目的是 。

(3)请你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前三天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现象不需填写)。

14.(10分)某学习小组为了调查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的细菌含量,选择了三天中的同一时段,在相同条件下用培养皿在不同区域内进行采样.分别在室温下恒温培养48小时.观察培养皿中长出的乳白色菌落(一个细茵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点数后.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