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575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docx

《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docx

襄阳八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襄阳八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三历史试卷

出题人:

向翠英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宋国分封的是殷商后代,陈国分封的是舜(“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的后代,楚国分封的是颛顼(“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的后代。

这表明(  )

A.先代贵族是分封最主要的对象B.目的是防止商朝势力东山再起

C.优待古代帝王后代有利于树立威信D.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治等级最重要的纽带

2、《尚书·召诰》曰:

(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

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

”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

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3.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4、.“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

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

5、史书记载:

“(汉武帝)加重给事中等内朝官的事权外,还逐步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使之得以和丞相平分秋色……甚至连皇帝的诏令也都由御史大夫下达。

”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完善官制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6.“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

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

7.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

(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

”下列制度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8、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9.吴晗曾形象地描述道: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0.“(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11.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商业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12.有学者认为: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  )

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13.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

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从全球化(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军事的落后B.中国科学落后

C.中国无世界知识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14.某条约规定: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下列规定也出自于该条约的是(  )

A.“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银元”

B.“合众国民……均准其租赁民房,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

C.“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永远让于日本”

D.“将总理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5.陈旭麓先生曾说过: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在西方一般是指封建时代),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6.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

“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

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

”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18.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迁移监督委员会,监督迁移东南沿海厂矿至西南大后方。

到1940年底,内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7.09万吨,技工1.2万余人。

该年底,已大部复工。

大批工业的内迁在战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

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

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国民政府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

B.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

D.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20.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

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15周年

 4枚:

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

20周年

 4枚:

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

 2枚:

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

和平与正义

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2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

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22、“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洪秀全《天父诗》实质上旨在宣扬(  )

A.男女平等B.人际和谐

C.君权神授D.上下尊卑

23.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该部著作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D.《新学伪经考》

2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25、图(a)和图(b)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图(a) 党员数量消长

图(b) 党员成分构成变化

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

26、2.“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7.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你会选用下列哪一诗句加以印证(  )

A.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B.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8、“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

”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

这场战争是(  )

A.护国运动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29、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30、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

“……在中国,在这块活的化石上,就开始闹革命了。

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

”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仍属改朝换代范畴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提出新的革命方案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40分。

31.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复兴思潮大大发展。

阅读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