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389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复习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复习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复习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复习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复习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复习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docx

《高考生物复习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复习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复习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docx

高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2008高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1.(高考试题:

2007上海生物)11.右图表示一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数量的关系。

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A.消费者排泄量增加B.牧草的根增加

C.分解者数量增加D.牧草枯死量增加

【答案】B

2.(高考试题:

2007广东生物)16."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人了废物资源化的良胜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人

【答案】C

3.(高考试题:

2007广东生物)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答案】C

4.(高考试题:

2007广东生物)1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

【答案】B

5.(高考试题:

2007广东生物)14.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I、II、111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I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且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111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答案】C

6.22.(高考试题:

2007北京理综)4.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年龄(岁)

甲(百万)

乙(百万)

≥20

1.9

17.8

60~69

2.7

15.4

50~59

3.8

21.6

40~49

6.5

38.4

30~39

9.7

39.6

20~29

13.8

36.2

10~19

17.4

37.6

0~9

2

【答案】B

7.(高考试题:

2007全国理综Ⅰ)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答案】D

8.(高考试题:

2007宁夏理综)3.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第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答案】B

9.(高考试题:

2007宁夏理综)5.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

【答案】C

10.(高考试题:

2007全国理综II)下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答案】D

11.(高考试题:

2007四川理综)3.在社会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12.(高考试题:

2007重庆理综)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C

13.(高考试题:

2007广东文理基础)73.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

【答案】C

14.(高考试题:

2007广东文理基础)44.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答案】A

15.(高考试题:

2007广东文理基础)45.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答案】D

16.(高考试题:

2007广东文理基础)5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A

17.(高考试题:

2007江苏生物)6.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答案】A

18.(高考试题:

2007江苏生物)1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

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人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答案】B

19.(高考试题:

2007江苏生物)24.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答案】D

20.(高考试题:

2007江苏生物)25.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

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

【答案】A

21.(高考试题:

2007山东理综)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C

22.(高考试题:

2007山东理综)5.下列选项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答案】A

23.(高考试题:

2007广东生物)24.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

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

A.饲料作物B.观赏作物C.能源植物D.纤维植物

【答案】BCD

24.(高考试题:

2007广东生物)30.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B.植物吸收水中的N03,PO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答案】BC

25.(高考试题:

2007广东生物)35.(8分)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

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

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

虫害。

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

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

(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答案】35.(8分)

(1)捕食:

虫吃水稻(或杂草),或鱼吃虫

竞争:

水稻(或红萍)与杂草竞争;

寄生:

病菌寄生在水稻上;

互利共生:

红萍与蓝藻共生。

(任答对两种关系得1分,共2分)

(2)化学。

(3)昆虫会进化(或产生抗性)。

(4)见下图(写对图中所有的箭头给3分,(或其他草食动物);正确写出具体生物给1分,共4分)。

立意:

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

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图表精确表达有关生态学现象的能力,正确理解生态

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生态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26.(高考试题:

2007广东生物)37.(9分)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

后来,由于上游地

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

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

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

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7一to

表37一1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

├───────────┼──┼──┼───┼──┼──┤

│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

├───────────┼──┼──┼───┼──┼──┤

│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983│2490│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

产能力,原因是

(3)从表37一1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②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

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

【答案】37.(9分)

(1)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2)相对稳定性;不同的耐污能力;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

致系统稳定性(稳态)的破坏,甚至会引发系统的崩溃。

(3)①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②距离污染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越小(大)。

(4)次生;森林。

立意:

考查考生对生态学主干知识和重要实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考查读表获取与处理

信息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生态学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

力,并引导考生关注环境污染等社会现实问题。

 

27.(高考试题:

2007天津理综)31(22分)

I、(12分)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____;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产生CO2。

II、(10分)为研究"圆褐固氮菌对某植物枝条生根作用的影响",设计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试管内基质为灭菌的珍珠岩(起固定、通气和吸水作用)。

请据图回答:

(1)为了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配制灭菌培养液在成分上应具备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中枝条的下端切口处______(有/无)生长素,A与C对比说明: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述实验综合分析表明,圆褐固氮菌能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

为进一步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生根物质",请完成下列实验:

①用灭菌培养液培养圆褐固氮菌

②将培养物过滤,得到菌体和无菌滤过液

③实验分两组:

甲组试管中加入基质和灭菌水;乙组取若干试管,加入相同基质,再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别插入同类枝条,培养并观察。

结果分析: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圆褐固氮团分泌了促生根物质。

【答案】31.(22分)

I(12分)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c;a和b

(4)微生物的分解

II(10分)

(1)不含氮源

(2)有;只有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才能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

(3)③不同稀释浓度的等量滤过液

甲组枝条不生根,乙组部分枝条生根

28.(高考试题:

2007江苏生物)33.(10分)下图是氮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

(1)大气中的氮主要经过▲作用还原为NH3,然后被植物利用。

土壤中的NH3也可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后被植物吸收。

在▲情况下,硝酸盐可被一些细菌最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

(2)动物摄取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有3个代谢途径,图中①是▲;②是▲;③是▲。

(3)若图中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则图中B是▲。

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谷氨酸,A是丙氨酸,则②过程接受氨基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

若图中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则称为▲。

(4)氮返回土壤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图中⑦产生的▲(图中C)进入土壤;二是植物和动物遗体中的含氮物质被土壤中的▲形成氨而进入土壤

【答案】33.(10分)

(1)生物固氮氧气不足

(2)脱氨基氨基转换(或转氨基)合成

(3)丙酮酸丙酮酸必需氨基酸

(4)尿素微生物分解

29.(高考试题:

2007江苏生物)40.(11分)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1)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

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5种生物)。

▲_____

【答案】40.(11分)

(1)

(2)

30.(高考试题:

2007江苏生物)41.(6分)"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r1)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

(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答案】41.(6分)

(1)N=Mn/m

(2)144高

(3)8/9(或32/36)

(4)2.5:

1

32.(高考试题:

2007上海生物)36.(9分)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下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

请据图中所列关系回答。

1)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2)夏天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层浮游植物因光增强而增加,属于_________关系。

3)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_____________关系。

4)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2)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若狼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_________。

2)若美洲狮的食物2/3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则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3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_________Kg。

【答案】36.(9分)

(1)1)生物间的相互(1分)

2)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1分)

3)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分)

4)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1分)

(2)1)蝗虫(1分)

因鹿和蝗虫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2分)

2)175(2分)

33.(高考试题:

2007上海生物)41.(11分)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

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

目的原理:

大气中的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实验室中以SO2模拟酸雨,研究不同SO2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实验材料:

1.实验装置如右图。

2.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SO2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1.取5套实验装置并编号,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直立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务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

3.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下。

在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

实验结果:

1.实验结果如下表。

2.在下面空白处画出直方图,比较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的存活率。

讨论:

结果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在"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的研究中,除本试题的"方法"与"指标"外,请你另外设计方案,填入下表。

【答案】41.(11分)

实验步骤;

1.实验组的对照组(1分)

4.向四套实验装置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SO2气体;对照组应充入空气(2分)

5.适宜的温度光照(每格1分)

实验结果:

2.(3分,正确画出图2分;坐标1分)

讨论(1分)

SO2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影响越大,但不同植物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间接说明酸雨对

自然界植物的影响。

据展实验(方法与指标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