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510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docx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docx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新建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SG-7标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哈牡客专工程七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七年六月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新建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本项目区间段路基工程位于牡丹江市海林市海林镇境内,区间路基DK272+396--

DK273+367.05、DK273+764.86-DK274+450.89段全长1657.06m。

根据施工图纸统计,此段落接触网支柱类型分为ZQ120、ZQ140、ZM55三种,有接触网支柱基础84个。

ZQ140型接触网支柱基础深度4.3m,其中地下4.1m外露0.2m;ZQ120型接触网支柱基础深度4.1m,其中地下3.9m外露0.2m;三种类型均为直径0.7m圆柱形。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配置钢筋,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箍筋采用HPB300级,为便于施工及保证纵向筋分布,我工区增加与主筋同类型钢筋做为加强箍圈,每个接触网基础钢筋笼增设三道。

2、编制依据

①《接触网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柱(350)》[通化(2006)1201-Ⅰ];

②《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安装图》叁化(2010)1176;

③《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哈牡客专施网-191);

④《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⑤《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

3、施工要求及工艺

3.1施工要求

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地脚螺栓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定位、成孔浇筑,地上部分立模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施工开始前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培训,明确施工标准、设计意图、基础布置等,施工过程中技术员全程旁站,防止施工错误。

3.2人员准备

接触网基础施工投入的主要人员

职务

姓名

负责工作

总负责人

宿树波

负责本次试验全面组织

队长

岳云

负责现场施工组织

技术负责人

徐金宇

负责现场技术及试验总结

质量负责人

宋世民

负责现场质量工作

安全环保负责人

王生勇

负责现场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试验负责人

张聪

负责试验各项检测工作

材料负责人

王盼盼

负责材料保障工作

测量负责人

姚鹏

负责本次试验现场测点测量

现场安全员

刘贵祥

负责现场安全工作

队领工员

匡志熹

负责本次试验段现场管理及施工安排

施工人员

16人

钢筋、模板、钻孔及混凝土施工

3.3机械准备

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如下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机械完好率

备注

1

旋挖钻

90

1

已进场

2

挖掘机

220

1

完好

已进场

3

装载机

50型

1

完好

已进场

4

自卸汽车

32t

2

完好

已进场

5

发电机

15kw

1

完好

已进场

6

振捣棒

50插入式

3

完好

已进场

7

混凝土罐车

9m³

3

完好

已进场

3.4施工工艺

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流程见图1。

3.4.1测量放样

技术人员应对施工段落内的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的设计里程位置进行统计,建立台账,然后书面交底于测量人员。

测量人员按照交底的里程位置,对接触网基础中心位置进行准确放样(ZQ120、ZQ140、ZM55型基础中心距离线路中线3.275m),并在基础的大小里程及线路中心方向各放置一个辅助定位点(距离基础中心点70cm),记录辅助定位点的里程、距离、标高,书面交底技术人员。

所有定位点必须用铁钉、红漆作出显著标示,同时技术人员应对测量放样的定位点进行现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

图1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流程图

3.4.2钻机成孔

钻孔之前精确放样基础中心,并设置护桩,测量人对现场技术人员交接点位。

采用旋挖钻机开挖,轨面标高由技术人员计算,测量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

钻到设计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出钻杆。

桩孔开挖到位后,人工开挖修整上部的基础,同时清除孔底的松土。

弃土在钻孔完成后立刻清除运走。

成孔后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应对孔口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防止雨水进入孔内,且对孔口做好标识,使用红白钢管进行围挡加设安全网,做好防护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害,防护措施符合哈牡客专公司标准化工地要求。

每次开孔后利用护桩对孔位进行校正防止开孔时位置偏差,钻孔时应注意保持孔口的垂直度,需使用铅垂线吊线检验,同时要控制孔径,避免超挖。

3.4.3成孔检验

钻孔深度到位后,应对孔深、垂直度、孔位进行检验。

钻孔深度和垂直度测定:

用测绳(锤)测量孔深,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用吊绳测定成孔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时应由人工进行修孔,直到符合设计要求。

孔位检验由测量人员进行检查。

3.4.4钢筋笼安放

①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采用集中加工,由技术人员按设计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施工人员按交底作业。

②钢筋笼就位。

钢筋笼检查合格后,运送到工点,绑好混凝土垫块,下放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垂直吊入,缓慢入孔,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进行固定。

3.4.5CPⅢ辅助立柱钢筋笼连接

①根据设计要求,CPⅢ辅助立柱与接触网支柱基础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因此在施工基础网基础的同时应开始着手CPⅢ辅助立柱的施工。

②首先测量放样定位CPⅢ辅助立柱的基础位置,人工持风镐进行开挖,同时按相关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笼绑扎。

③按照图纸要求将CPⅢ辅助立柱钢筋笼与接触网支柱基础的钢筋笼进行连接。

3.4.6地上部分立模

为保证外露部分的混凝土外观质量,地上部分采用定型钢模板浇筑,模板由模板厂家生产,模板高度确保埋入地下部分不下于20cm。

模板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检验合格的模板进行清洁并涂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断面形状尺寸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固定模板。

3.4.7预埋地脚螺栓

①定位板制作。

定位板用薄钢板制作,螺栓精确定位开孔,每两个定位钢板为一组,焊接固定两板距离不小于50mm,从而实现地脚螺栓的精确定位。

②螺栓组预埋。

定位装置放置在模板上,将每根地脚螺栓通过上下两个螺母固定在定位板上,使每组八根(或者四根)地脚螺栓与定位板成为一个整体。

为防止螺栓组移位制作大于基础的钢管框架固定在孔口,框架的四周横杆、定位板的边缘设置挂钩,利用丝杆式校紧器固定地脚螺栓定位板,起到加固及调整作用。

③粗调。

利用辅助定位点将定位板与螺栓组整体对中,然后通过上层的螺杆调节定位板的高程(定位板高程即基础顶面高程)并保证螺栓的外露长度,高程到位后调节定位板的水平,确认已经保持水平后粗调工作完成。

④精调。

粗调完成后由测量人员对预埋螺栓的位置、高程、间距等进行复核,如有偏差则通过调整定位装置对定位板进行细微的调节。

复核无误后将螺栓组与钢筋笼进行连接焊接,然后固定定位装置与钢筋笼。

3.4.8接地端子焊接

每个接触网基础预埋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位于接触网基础小里程侧电缆槽顶面以上100mm处,接地端子与桩基础内至少两根地脚螺栓和2根主筋进行可靠焊接。

接地端子表面与混凝土面平齐,接地端子表面进行封堵,防止水泥砂浆等进入端子内。

接地端子采用双面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

采用单面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

3.4.9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前对地脚螺栓组再次进行位置及标高的复核,复核符合要求后允许浇筑。

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采用串筒下料至孔底,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密实,尤其是边角等位置应加强振捣。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检查并处理螺栓是否存在偏位等问题,清理螺栓上残留混凝土,保证地脚螺栓丝扣清洁不受损坏,并在开始养生前完成丝扣保护措施。

3.4.10养护及外露螺栓保护

混凝土暴露面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混凝土凝固后应对基础上外露的螺栓采取内涂黄油,外用黄胶带缠裹措施进行保护。

使用土工布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并洒水养护,养护不少于7d。

3.5试验段选取

为控制、检验施工质量,选择每种类型的基础做为试验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基础高程、位置、预埋地脚螺栓的位置、轴线扭转角度等进行复测。

查看施工过程控制情况是否合理,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做;否则不断完善施工工艺直至达到规范要求,并将不合格工程进行返工处理。

共计选定6处作为试验段:

ZQ140型号2个,里程DK274+442.89,编号573、574;

ZQ120型号2个,里程DK274+392.89,编号751、572;

ZM55型号2个,里程DK274+435.89。

4、质量控制与检验

4.1质量控制

4.1.1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三个方面:

①预埋螺栓组的定位。

②接地端子的焊接质量。

③基础外露部分的混凝土外观质量。

4.1.2对预埋螺栓的定位装置应周密考虑,要具备高程调节、位置调节以及精调功能,同时还应便于固定。

4.1.3接触网基础外露部分的模板应注意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后再行使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振捣,以保证外露部分的外观质量。

4.2质量检验

4.2.1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按照《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以及图纸要求的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4.2.2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误差(mm)

备注

1

主筋间距

±10

2

钢筋笼长度

±50

3

钢筋材料检查

按设计要求

4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

±20

5

钢筋笼直径

±5

4.2.3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的误差规定:

序号

检查项目

误差要求(mm)

备注

1

螺栓组中心距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0~20

2

螺栓组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

±10

3

基础预埋件应牢固可靠、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

0~10

4

螺栓相邻间距

±1

5

螺栓对角线间距

±1.5

6

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个螺栓的中心偏差在顶端偏移

±1

7

靠近线路侧螺栓相连的法线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

±1.0°

8

基础面高出地面

±10

9

基础断面尺寸;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0~10

10

钢筋笼安装深度

±30

4.2.4基础混凝土、钢筋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相关标准。

5、施工注意事项

5.1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施工。

5.2接触网支柱基坑施工时不应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

6、安全及环保要求

6.1安全要求

6.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6.1.2为确保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制度教育,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及安全交底

6.1.3对现场危险源进行醒目标识,并定期组织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