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普修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4985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普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武术普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武术普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武术普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武术普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术普修复习.docx

《武术普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普修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术普修复习.docx

武术普修复习

武术概念

一、武术概念: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武术的沿革与辩析

商代“拳勇”,春秋“技击”,汉代“武艺”、近代“国术”、新中国“武术”。

武术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文选》中,文中有诗句“偃闭武术,阐扬文令“,

三、武术“技击性”

武术的技击方法形式丰富多变,主要有踢、打、摔、拿、刺等

⑴四击:

踢、打、摔、拿

⑵八法:

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

⑶十二型:

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四、武术“体育属性”

武术特点

一、武术技击特点

传统养生术诸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可以称为传统健身术或者是体验养生方法,不属于中国武术范畴。

二、武术文化特点

1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决定了武术套路的产生

2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

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

3注重和谐

4注重形神兼备

5注重整体思维

6内外兼修

7多拳种并存

武术的三节、六合

三节是武术对人体部位的称谓。

就全身而言,上肢是梢节,躯干是中节,下肢为根节。

各节又可分为梢、中、根三节。

明白三节各自具有的作用,有意识采取相应的技法,如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方能做到节节贯通、劲力顺达。

六合有外三合与内三合。

“外三合”是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内外协调配合,才能体现出整体合一的劲力特点与武术形神兼备的运动特点。

武术价值

一、武术健身价值

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详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凸显了武术的健身价值。

二、武术技击价值

《孙子兵法》中说兵者。

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凸显了武术的技击价值。

三、武术的观赏价值

汉武帝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凸显武术的观赏价值。

四、武术教育价值

“六艺”中“御”和“射”都是有关武艺军事的相关内容,体现武术教育价值。

五、武术的经济价值

武术流派与分类

一、关于流派分类

所谓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关于武术的门类有“长拳”和“短打”、“南派”和“北派”、“少林”和“武当”、“内家”和“外家”等说法。

二现代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一、按照功能分类

(一)竞技武术

(二)健身武术

(三)实用武术

二、按照形式分类

(一)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徐疾、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单练

拳术包括有长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南拳,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查拳,花拳,炮拳,红拳,华拳,少林拳,猴拳,醉拳,鹰爪拳等等.

(2)器械

器械包括有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短器械:

刀,剑,匕首等.

长器械:

棍,枪,大刀,朴刀等.

双器械:

双剑,双刀,双钩,双尖,双枪,双戟,双锤等.

软器械:

九节鞭,三节棍,流星锤,梢子棍,绳镖,双鞭等.

对练

对练包括有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

徒手对练:

有对打拳,对擒拿等.

器械对练:

有单刀进枪,朴刀进枪,盾牌刀进棍,大锤对扁担,双匕

首进枪,棍进枪,三节棍进盾牌刀,单刀进三枪等.

徒手与器械对练:

空手夺刀,空手破三枪,空手夺棍,空手夺匕首等.

集体演练:

指六人以上各种拳术和器械的集体演练.可以配乐,变换各种图案和队形,动作要整齐.包括有集体基本功,集体剑,集体刀,集体太极拳,集体棍等.

(二)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实战形式。

包括有推手、散打、短兵等。

散打:

散打又称散手,古称手搏、白打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是在台子上进行的,所以又称“打擂台”。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推手:

它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起源于远古人类祖先的生产劳动。

由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主要靠狩猎为生,并从中学会了徒手或使用木棒、石头等器具击打野兽获取食物的方法。

这些击打的方法多是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这时人类还未有意识地把搏杀技能作为一种专门练习,但这些击打技能是武术的源头之一。

(一)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武舞”。

田猎的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及驭马驾车技术,是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

武舞是人们将用于实战的格杀经验按一定程式进行训练的形式,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是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演进的象征,也是武术套路的雏形。

(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事频繁,练兵习武更加得到重视和发展,如齐桓公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比武较力的“角试”来选拔人才。

而随着“士”阶层及“游侠”的出现,奴隶主贵族在军队和教育方面垄断武术的局面被打破,标志着武术开始走向民间。

当时民间就有不少武艺高超的技击家,如越女、袁公、鲁石公等。

《吴越春秋》所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至今仍不失神秘的光彩。

(三)秦、汉、三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武术逐步由单纯军事技能向竞技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角抵、手搏、击剑等竞技项目都很兴盛。

攻防格斗的武术与适应表演的套路并行发展。

《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6篇,《剑道》38篇。

当时,也有不少武术项目被吸收到兴盛的“百戏”中去,使得武术朝着表演化方向发展。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武术在与文化的交融中逐渐与养生相结合。

然而当时玄学盛行,人们沉迷于炼丹以追求长生不老,其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五)唐代长安二年(702)始行武举制,统治者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这对武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刀术成了唐代阵战的重要武器,剑术逐渐脱离军事实用性而在民间发展。

诗人李白、杜甫年轻时都曾习过剑术。

裴旻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与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并称“唐代三绝”。

可见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当时已具有相当大影响。

(六)两宋时期,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体的民间习武活动蓬勃兴起,如“英略社”“弓箭社”“相扑社”等。

“社”的形成,为民间武术的传授、交流、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在一些专门性的群众游艺场所“瓦舍”“勾栏”中出现了大量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

他们的表演不仅有单练,还有对练,这极大地促进了后来武术向表演化方向发展。

(七)元代统治者禁止民间习武,武术被保留在舞台上,武术受戏剧影响,套路走向艺术化,为后来套路的发展打下基础。

(八)明、清时期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大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运用。

自明代以来,以戚继光、程宗猷、茅元仪为代表的一些优秀军事家,对宋以来的武艺进行了总结,总结出技法、战术和教学训练方面较为系统的一些基本理论。

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总结出拳术是学习器械的基础等循序渐进的教学训练法则,并且明确提出了武术的健体强身功效。

在清代,一大批文人也加入到练拳习武的行列中来,他们自觉地运用中国许多古典哲学理论来指导习武实践,使得武术理论不断丰富,并创立了许多新的拳种,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九)20世纪初,习武开禁,练武习拳之风蓬勃一时,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组织。

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团体。

1927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并于1928年和1933年在南京举办了两次国术国考,进行了拳术、长兵、短兵、散手和摔跤等比赛。

此外,中央国术馆还组织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武术表演活动,如1929年的杭州国术游艺大会及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等,这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当时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健康发展。

精武体育会

简称“精武会”,其前身是霍元甲于1909年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

鉴于“学校”这种名称与形式限制了招生范围和传播途径,在霍元甲的学生陈公哲、姚蟾伯等人的倡议下,议定改“精武体操学校”为“精武体操会”,1916年会员日增,且以“体操”二字未能完满,故易名为“精武体育会”。

(十)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

1、二武术在国内的普及与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发展非常迅速。

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运动。

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的体育表演竞赛大会。

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

1957年原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组织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和一大批长拳类、器械类套路。

这些套路成了在群众和学校中普及武术的基本教材,起到了促进技术规格统一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原国家体委于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编定了拳、刀、枪、剑、棍五种竞赛规定的套路,推进了武术训练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了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在原国家体委统一指导下,各地相继建立了各种武术组织,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群众性的武术活动网络,武术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

(2)后来的十年“文革”对武术运动的发展是一次浩劫,许多拳种和流派趋于消退和失传。

到了20世纪80年代,武术运动又逐渐复苏。

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挖掘整理传统武术的要求。

1983年挖掘整理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同时,各种武术组织也蓬勃兴起,武术运动进入大、中、小学课堂,走进军营,农村的武术活动也日益活跃,不少地方甚至“武术搭台,经贸唱戏”。

如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国湖北武当文化武术节,等等,都是融体育、文化、贸易、旅游于一体的国际盛会,它们不仅展示了武术丰富的内涵和迷人的魅力,而且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散打运动经过十年试点试验,于1989年被批准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散打运动的市场化步伐走得更快。

在1993年成功运作中国南北武术散手争霸赛后,中国武术市场化的道路逐渐在中国武术管理阶层中明确下来。

1999年的“中国功夫对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2001年的“中国功夫对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以及中国功夫对日本空手道、对韩国跆拳道争霸赛,国内的武术搏击水上擂台赛等赛事都得到了成功的运作。

最值得称道的是2000年诞生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该比赛引进娱乐化理念,强调灯光、音响、舞美等戏剧元素,把武术竞技的惊险刺激与视听欣赏巧妙地融为一体,增加了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中国武术的市场化和职业化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4)为了适应“全民健身”的需求,1994年原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出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并于1998年正式全面启动。

该制度根据个人从事武术锻炼和武术活动的年限、掌握武术技术和理论的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以及对武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将武术段位定为三级九段。

初级为一段、二段、三段,中级为四段、五段、六段,高级为七段、八段、九段。

段位制的考评内容包括:

武德、技术和理论考评(入初级段位没有理论考评)。

在考评中,凡武德不合格者,不得进行技术考评;技术考评不合格者,不得进行理论考评;理论考评不合格者,将不授予相应的武术段位。

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实施,无疑使武术的锻炼、竞赛和组织更为规范。

(5)与此同时,武术的学术研究也蒸蒸日上。

自1987年首届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后,每年都有一次这样的研讨会,这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理论研究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最可喜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6年正式批准体育学科设立武术学科专业博士学位点,这标志着武术作为一门学科已迈入学术领域的最高殿堂。

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与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以及社会体育专业并列为体育学科的五大专业门类。

可以相信,今后武术运动必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武术图解

一、图解基础知识

(一)概念:

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需要图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称为图解。

要想学习和运用图解,首先要理解其基本结构。

在图解中包括有图片和文字,图片中包括图和线,文字中包括对动作过程和规格的叙述、要求与要点的说明,以及教法提示等。

(二)图片结构

在图片中包括有人物及人物操持各种器械的图和线等内容结构。

图,是对各个动作的开始姿势、结束姿势以及动作过程中分解动作姿势的外形描绘,包括固定拍摄角度的正面图,背、侧面图(背、侧向镜头的加拍图片,即附图)。

线,表面动作的起、止点及过程。

线一般有实线和虚线,线的结构包括箭尾(表示动作的起点)、箭头(表示动作的止点)、箭身(表示该分解动作的路线过程)。

线的形式是根据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所采用的直线、曲线、弧线、螺旋线等等来确定。

虚、实线的运用,一般按照左上肢、左下肢与右上肢、右下肢分别用虚线和实线的方法来画,即左虚右实。

此外,有的图中还采用步法路线中添加足迹图的方法,主要是对摆、扣、跟、碾等步法的清晰显示,是对运动路线的必要补充。

文字中叙述的前、左、右等运动方向,是以该动作前,图片中人的躯干姿势为基准,并且随着躯干姿势及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二、图解知识的运用(制作图解)

(一)分解动作

(二)拍摄动作

(三)按动作画

(四)文字说明

(五)图文并茂

(六)图片顺序

(七)书中序号

(八)路线示意图及连续图片

武术基本动作技术

一、手型

1、拳:

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要点:

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2、掌:

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3、勾:

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

二、步型

1弓步:

右脚向前一大步(约本人脚长的4-5倍),脚尖微内扣,右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与脚尖垂直;左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斜向前方),两脚全脚着地。

上体正对前方,眼向前平视,两手抱拳于腰间,拳心向上。

弓右腿为右弓步,弓左腿为左弓步。

要点:

前腿弓,后退绷;挺胸、塌腰、沉髋;前脚同后脚成一直线。

2马步:

两脚平行开立(约为本人脚长的3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膝部不超过脚尖,大腿接近水平,全脚着地,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

两手抱拳于腰间,拳心向上。

要点:

挺胸、塌腰、脚跟外蹬。

3仆步:

两脚左挺右开立,右腿屈膝全蹲,大腿和小腿靠近,臀部接近小腿,右脚全脚着地,脚尖和膝关节外展;左腿直平仆,脚尖里扣,全脚着地。

两手抱拳于腰间,拳心向上。

眼向左方平视。

仆左腿为左仆步,仆右腿为右仆步。

要点:

挺胸、塌腰、沉髋。

4虚步:

两脚前后开立,右脚外展,屈膝半蹲;左脚脚跟离地,脚面绷平,脚尖稍内扣,虚点地面,膝微屈。

重心落在后腿上。

两手叉腰,眼向前平视。

左脚在前为左虚步,右脚在前为右虚步。

要点:

挺胸、塌腰、虚实分明。

5歇步:

两脚交叉靠拢全蹲,右(左)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左(右)脚前脚掌着地,膝部贴近右(左)脚跟处。

两手抱拳于腰间,拳心向上。

眼向左前方平视。

左脚在前为左歇步,右脚在前为右歇步。

三、手法:

(一)冲拳:

1.动作说明: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拳抱于腰间,肘尖向后,拳心朝上。

)右(左)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转腰、顺肩,在肘关节过腰后右(左)前臂内旋,力达拳面,臂要伸直,高与肩平,同时左(右)肘向后牵拉,目视前方。

2.要求与要点:

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

(二)推掌:

1.动作说明:

开立步直立抱拳。

右(左)拳变掌,前臂内旋以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推击时要转腰、顺肩,臂要伸直,高与肩平,同时左(右)肘向后牵拉,目视前方。

2.要求与要点:

挺胸、收腹、立腰,出掌要快速有力,有寸劲,同时还要做好拧腰、顺肩、沉腕、翘掌等动作,力达掌外沿。

(三)架拳:

1.动作说明:

开立步直立抱拳。

右(左)拳向左(右)上经头前向右(左)上方画弧并在右(左)前上方架起,拳眼向下,目视左(右)方。

2.要求与要点:

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力达前臂外侧。

四、腿法

腿法指武术动作中,腿的各部位攻防技法的总称。

拳种不同,各家腿法也不尽相同,主要技法有弹、蹬、踹、扫、勾等。

(一)弹腿:

屈伸性腿法

1.动作说明:

两腿并立,两手叉腰。

右(左)腿屈膝提起,大腿与腰平,右(左)脚脚面绷直。

提膝接近水平时,要迅速猛力挺膝,向前平踢(弹击),力达脚尖,大腿与小腿成一直线,高与腰平,左(右)腿伸直或微屈支撑,两眼平视。

2.要求与要点:

挺胸、立腰、收髋,脚面绷直,弹击要有寸劲。

(二)蹬腿:

屈伸性腿法

1.动作说明:

两腿并立,两手叉腰。

右(左)腿屈膝提起,大腿与腰平,右(左)脚脚尖勾起。

提膝近水平时,脚迅速猛力向前蹬击,力达脚跟,两眼平视。

2.要求与要点、练习步骤、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均与弹腿同,唯强调勾脚尖。

(三)踹腿:

屈伸性腿法

1.动作说明:

两腿并立,两手叉腰。

两腿左右交叉,右(左)腿在前,稍屈膝。

随即右(左)腿伸直支撑,左(右)腿屈膝提起,左(右)脚脚尖内扣,脚跟用力向左(右)侧上方踹出,高与肩平,上体向右(左)侧倒,目视左(右)侧方。

练习时,左右腿可交替进行。

2.要求与要点:

挺膝、开髋、猛踹,脚外侧朝上,力达脚跟。

(四)扫腿(伏地后扫):

扫转性腿法

1.动作说明:

两脚并立,两臂垂于体侧。

左(右)脚向前上一步,左(右)腿屈膝半蹲,右(左)腿挺膝伸直,成左(右)弓步;同时两掌从两腰侧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看两掌尖。

左(右)脚尖内扣,左(右)腿屈膝全蹲,成右(左)仆步姿势;同时上体右(左)转并前俯,两掌随体右(左)转在右(左)腿内侧扶地,右(左)手在前;随着两手撑地、上体向右(左)后拧转的惯性力量,以左(右)脚前掌为轴,右(左)脚贴地向后扫转一周。

2.要求与要点:

转体、俯身、撑地,扫转要连贯协调、一气呵成,上下肢动作不要脱节。

(五)勾踢:

屈伸性腿法

1.动作说明:

并步站立,两手叉腰。

(左(右)脚向前上步成左(右)弓步,脚尖稍外展;接着重心前移,右(左)脚屈膝提起,脚尖上勾,脚跟经左(右)脚前侧擦地向左(右)斜前方勾踢,左(右)腿伸直成单脚站立上体上立姿势;目视勾踢方向。

2.要求与要点:

向异侧斜前方勾踢,脚跟擦地,用寸劲,腿制动有力,重心控制稳定。

五、步法

垫步、击步、弧形步、插步、盖步

五:

跳跃性动作

(一)大跃步前穿

1.动作说明:

并步站立。

左脚上一步,重心前移,左掌向后,右掌向前下;右腿屈膝向上提起,左脚随即猛力蹬地向前跃出,同时左臂经前绕摆至上举,右臂经前上绕摆至侧举成抖腕状,目视左掌;右脚落地全蹲,左脚随即落地向前伸直平铺地面成仆步,右掌变拳收抱于右腰侧,左掌屈肘成立掌停于右胸前;目视右下方。

分解步骤:

根据动作的技击含义将动作分四步进行教学

(一)摆臂上步

(二)提膝架推(三)跃步前穿(四)搂手冲拳。

2.要求与要点:

跃步要远,落地要轻,两臂上摆幅度要大。

武术套路教学

一、武术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基本功、基本动作的练习

(二)、以直观教学为主,强调动作规格

(三)、讲解动作攻防特点,突出不同拳种的技击风格

(四)、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二、套路教学的阶段

根据人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的特点,武术技术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主要进行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组合和基础套路的教学。

基础套路教学一般以拳术为主,要求学生学会动作,明确规格,掌握练习方法,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适应套路教学训练的要求。

(二)第二阶段:

主要在巩固第一阶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教学拳、刀、枪、剑、棍等中级套路及传统项目,要求掌握套路的动作规格和不同套路的技术特点与技术风格,并进一步加强身体训练,以适应更高的技术要求。

(三)第三阶段:

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单练套路的演练技巧和难度动作质量,学习对练套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术特点,形成学生个人技术特长与风格。

三、套路教学的步骤

第一步: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

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和简介要领,使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

对于动作姿势可作一般要求,否则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分散学生对方向路线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步: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动作的姿势达到准确与工整。

在学生掌握了动作的方向路线之后,教师要按正常的速度进行正确的示范,并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不断纠正错误动作,严格要求,强调动作的细节和手型、步型、身型的准确与工整,克服紧张、僵硬、不协调等反应,使正确的动作逐步成型。

第三步: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连贯完整地完成动作。

教师要根据套路的节奏进行正确连贯的完整示范,使学生明确动作之间衔接的技巧与方法,并严格地组织练习,强调动作协调、完整统一、用力顺达。

第四步: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特点与演练风格。

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动作的性质、劲力、风格、节奏的分析,进一步讲解精神、意气与形体动作的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体会“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演练技巧,突出所学项目的特点与技术风格。

第五步:

主要任务是通过训练继续巩固与提高。

这一步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将前四个步骤掌握的动作技术进行巩固和提高,使学生在纠正错误动作的同时巩固正确的动力定型。

四、套路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与途径,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武术套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语言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

动作示范

动作示范是直观教学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以准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通过直观了解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正确的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来获得正确的动作全貌,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观察示范的动作,突出示范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效果,

示范动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示范位置的选择

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以全体学生便于全面观察为主要依据。

一般有三角形顶点示范,(教师站在学生横队的等边三角形顶点)、中心示范(教师站在学生队伍中间)、斜前方示范(教师站在学生学习套路前进方向的左或右前方)。

2、示范面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凡是身体侧向行进的动作,可做镜面示范;凡是身体正向行进的动作,可做侧面示范;不能做镜面与侧面示范的动作,可做斜面示范;比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做多面示范。

另外,还可以将动作进行分解或重点进行示范。

3、领做示范

(1)学习新动作要求教师采用领做示范。

领做示范时,教师应注意示范的位置与示范速度。

(2)领做示范时教师应根据套路的运动方向来选择位置,一般位于学生的左、右前方或正前方,要使学生尽可能看到教师领做,以便进行模仿,掌握动作的运动路线、方法与姿势。

当运动方向改变时,教师应更换位置。

(3)领做的速度,通常在开始学习时要慢速进行,以利于学生进行模仿,随着对动作的逐渐熟练,逐步过渡到正常领做。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以交互方式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重媒体信息,经过计算机设备和获取、操作、编辑、存储等综合处理后,以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技术和方法。

4、示范与讲解结合运用

一般情况下,对水平较低的学生以示范为主,以讲解为辅;对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讲解为主。

学习新动作时,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