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479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docx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

高二(下)期末测试卷

理科数学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复数满足,则()

A.B.C.D.

【答案】B

【解析】分析:

化简等式,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

由因为,

所以

故选B.

点睛:

复数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运算.要注意对实部、虚部的理解,掌握纯虚数、共轭复数这些重要概念,复数的运算主要考查除法运算,通过分母实数化转化为复数的乘法,运算时特别要注意多项式相乘后的化简,防止简单问题出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2.已知随机变量,若,则()

A.B.C.D.

【答案】A

【解析】分析:

利用正态分布曲线的对称性可得结果.

详解:

,若,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态分布与正态曲线的性质,属于中档题.正态曲线的常见性质有:

(1)正态曲线关于对称,且越大图象越靠近右边,越小图象越靠近左边;

(2)正态分布区间上的概率,关于对称,.

3.有人用三段论进行推理:

“函数的导函数的零点即为函数的极值点,函数的导函数的零点为,所以是函数的极值点”,上面的推理错误的是()

A.大前提B.小前提C.推理形式D.以上都是

【答案】A

【解析】分析:

根据极值的定义,“对于可导函数,如果,那么是函数的极值点”不正确,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

大前提是:

“对于可导函数,如果,

那么是函数的极值点”,不是真命题,

对于可导函数,如果,

且满足当附近的可导函数值异号时,

那么是函数的极值点,

大前提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三段论的定义,属于简单题.在使用三段论推理证明中,如果命题是错误的,则可能是“大前提”错误,也可能是“小前提”错误,也可能是推理形式错误.

4.甲乙丙丁四个人站成一排,要求甲乙不相邻并且甲丙也不相邻,则不同的站法种数有()

A.B.C.D.

【答案】B

【解析】分析:

先讨论甲的位置,可求得丁的位置,再排乙丙即可.

详解:

四个人站成一排,甲乙不相邻,甲丙也不相邻,

甲只能在两端,有两种排法,

丁只能与甲相邻,乙丙在另两个位置全排列,

有种排法,共有种排法,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及排列组合的应用,属于难题.有关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往往是两个原理及排列组合问题交叉应用才能解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理解题意很关键,一定多读题才能挖掘出隐含条件.解题过程中要首先分清“是分类还是分步”、“是排列还是组合”,在应用分类计数加法原理讨论时,既不能重复交叉讨论又不能遗漏,这样才能提高准确率.

5.某学生本周每日睡眠时间分别是(单位:

小时),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为()

A.B.C.D.

【答案】B

【解析】分析:

先根据平均数值公式求出平均值,利用方差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

,故选B.

点睛:

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解答此类问题关键为概念清晰,类似概念有样本方差,标准差.

6.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第项是常数项,则常数项为()

A.B.C.D.

【答案】C

【解析】分析:

先求出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令第项的指数等于,求出的值,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

二项式展开式中的第项为,

因为是常数项,,

将,代入可得常数项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展开式定理的通项与系数,属于简单题.二项展开式定理的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热点之一,关于二项式定理的命题方向比较明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

(1)考查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可以考查某一项,也可考查某一项的系数)

(2)考查各项系数和和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3)二项展开式定理的应用.

7.已知函数在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答案】B

【解析】分析:

函数在上是单调递增函数等价于,

即在上恒成立,进而可得结果.

详解:

因为,

所以,

因为函数在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

即在上恒成立,

而,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离参数”在解题中的应用以及利用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属于中档题.利用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的常见方法:

①视参数为已知数,依据函数的图象或单调性定义,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与已知单调区间比较求参数需注意若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的,则该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集上也是单调的;②利用导数转化为不等式或恒成立问题求参数范围,本题是利用方法②求解的.

8.已知函数,则()

A.无极值点B.有极小值点

C.有极大值点D.既有极大值点又有极小值点

【答案】D

【解析】分析:

由得,由得或,可得在处有极小值,在处有极大值,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

由得,

由得或,

在处有极小值,在处有极大值,

故既有极大值点又有极小值点,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函数的极值,属于难题.求函数极值的步骤:

(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求导数;(3)解方程求出函数定义域内的所有根;(4)列表检查在的根左右两侧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左增右减),那么在处取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左减右增),那么在处取极小值.

9.若从这个整数中同时取个不同的数,其和为奇数,则不同的取法种数为()

A.B.C.D.

【答案】C

【解析】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

先在五个数中取出三个个奇数,再在五个数中取出一个奇数在四个偶数中取出两个偶数,由分类计数加法原理结合分步计数乘法原理可得结果.

详解:

根据题意,从到的正整数正任意抽取个数相加,

若所得的和为奇数,则取出的数为个奇数或奇数个偶数,

在五个数中取出个奇数,有种取法.

在四个偶数中取出个偶数,有种取法.

则奇数,个偶数的取法有种,

在五个数中取出个奇数,有种取法

即所得的和为奇数的不同情形种数是,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及排列组合的应用,属于难题.有关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往往是两个原理及排列组合问题交叉应用才能解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理解题意很关键,一定多读题才能挖掘出隐含条件.解题过程中要首先分清“是分类还是分步”、“是排列还是组合”,在应用分类计数加法原理讨论时,既不能重复交叉讨论又不能遗漏,这样才能提高准确率.

10.甲乙两人均知道丙从集合中取出了一点,丙分别告诉了甲点的横坐标,告诉了乙点的纵坐标,然后甲先说:

“我无法确定点的坐标”,乙听后接着说:

“我本来也无法确定点的坐标,但我现在可以确定了”,那么,点的坐标为()

A.B.C.D.

【答案】C

【解析】分析:

由横坐标为或或的点唯一且甲知道横坐标且不能确定点,可确定横坐标不是或或,再根据乙知道的点纵坐标进行排除,即可得结果.

详解:

横坐标为或或的点唯一且甲知道横坐标且不能确定点,

横坐标不是或或,

乙得知甲不能确定点,

乙可确定点横坐标不是或或,

若乙知道的点纵坐标为、或;分别有两个坐标,乙都无法排除确定,

只有乙知道点纵坐标为时有两种,乙可排除,

可得点坐标为,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推理案例,属于中档题.推理案例的题型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由于条件较多,做题时往往感到不知从哪里找到突破点,解答这类问题,一定要仔细阅读题文,逐条分析所给条件,并将其引伸,找到各条件的融汇之处和矛盾之处,多次应用假设、排除、验证,清理出有用“线索”,找准突破点,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11.已知函数,其中是函数的导函数,则()

A.B.C.D.

【答案】A

【解析】分析:

先求定积分,再求导函数,将代入导函数解析式即可得结果.

详解:

令,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微积分基本定理与导数的运算法则,意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2.已知函数,当时,曲线在点与点处的切线总是平行时,则由点可作曲线的切线的条数为()

A.B.C.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分析:

由曲线在点与点处的切线总是平行,可得导函数的对称轴,从而求出的值,设出切点坐标,可得关于切点横坐标的方程有三个解,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

由,得,

曲线在点与点处的切线总是平行,

关于对称,

即,点,即为,

所以,,

设切点为切线的方程为,

将点

代入切线方程可得

化为,

令得或,

令得,

在上递增,在上递减,

在处有极大值,在处有极小值,

且,

与有三个交点,

方程有三个根,

即过的切线有条,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以及函数的零点,属于中档题.对于与“三次函数”的零点个数问题,往往考虑函数的极值符号来解决,设函数的极大值为,极小值为:

一个零点或;两个零点或;三个零点且.

第Ⅱ卷(共90分)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

求得曲线对应的函数的导数,可得切线的斜率,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得切线的方程.

详解:

的导数为,

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所以在点处的切线的方程为,

即为,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求曲线切线方程,属于简单题.求曲线切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求出在处的导数,即在点出的切线斜率(当曲线在处的切线与轴平行时,在处导数不存在,切线方程为);

(2)由点斜式求得切线方程.

14.已知,复数的虚部为,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4

【解析】分析:

化简,根据其虚部为,可得,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结果.

详解:

复数的虚部为,

,即,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与基本概念、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属于中档题.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内涵:

一正是,首先要判断参数是否为正;二定是,其次要看和或积是否为定值(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三相等是,最后一定要验证等号能否成立(主要注意两点,一是相等时参数否在定义域内,二是多次用或时等号能否同时成立).

15.已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

且数学期望,则方差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

根据概率和为,求出的值,在根据期望公式求得的值,由方差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公式,意在考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6.一次展览会上展出一套由宝石串联制成的工艺品,如图所示,若按照这种规律依次增加一定

数量的宝石,则第件工艺品所用的宝石数为__________颗(结果用表示).

.................................

【答案】

【解析】设第一件宝石数a1=6,第n-1件工艺品所用的宝石数an-1,第n件工艺品所用的宝石数an,则an-an-1=5+4(n-1),∴an-1-an-2=5+4(n-2),…,a3-a2=5+4×2,a2-a1=5+4×1,

则:

an-a1=5×(n-1)+4[1+2+…+(n-1)]=2n2+3n-5,

又∵a1=6,∴an=2n2+3n+1.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某产品的质保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