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练习要诀汇总.docx
《小提琴练习要诀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提琴练习要诀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提琴练习要诀汇总
小提琴练习要诀——摘录
(一)有关总体要求的要诀
1.大脑带双手
“内心歌唱预先听,两手动作预先量;多余动作要去掉,紧张因素要扫清。
”这里提出了两“预”和两“要”的问题,这是练琴的关键。
2.基本要求
“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基本要求匀准美,胆大心细精益求。
”前半部是讲歌唱与动作的主从关系。
林耀基还说过:
“双手好比两条狗,跟着主人命令走。
”主人是谁?
就是演奏者内心的歌唱。
口诀的后半部重点是突出“匀、准、美”。
“胆大”和“心细”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
什么是心细?
他说“慢练、轻拉、快改”!
如何“求”精呢?
他有时侯跟学生开玩笑说:
“回去先用节拍机、后用录音机、再来找林耀基。
”(可是现在再也没法子找他了!
)
3.演奏心态
“东南西北中,四面八方通;脚踏地球中,顶天立地松;情爱我心中,箭发自弦中;祝君更成功,展翅游太空。
”林耀基主张向一切值得学习的人及其艺术与技术学习──不管他们属于什么派别、什么辈份,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古今中外、上下左右;对他们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要吸取和通晓。
“爱”,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和精神)的爱,是一切好的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出发点。
从爱心出发,林耀基常常要求学生在拉琴时对每一个曲子、每一个主题、每一段旋律、乃至对琴对弦,都要以很疼爱的心情去演奏,让弓毛轻轻地、柔软地抚摸琴弦。
反对野蛮拉琴。
笔者有幸2005年在香港听林耀基在我家里“试琴”——他在一个多小时内用我们年轻的时候熟悉的二三十个小曲子,反复对比两个欧洲的古小提琴——-这是我最后一次听他拉琴了:
他没有用肩垫,曲子也没有高深技巧,但极其感人,充分展示了他对艺术的“爱”。
他还认为不但演奏要有爱心,就是教学,作为教师对学生也要有爱心。
还要引导学生爱上了小提琴艺术。
这方面他本人就是典范,有许多同学写了很动人的文章,我就不再重复。
“展翅游太空”讲的是想象力。
想象、联想、幻想,可以超越时间超越空间:
“说少一点,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丰富一点,从侏罗纪到未来世界,从宇宙太空到人们的内心世界。
”我问他:
“想象力与技巧到底哪一个重要?
”林耀基的回答是:
“你的银行存款再多,要是被永远冻结了,还有什么用?
没有想象的纯技巧无异机器,技巧越高离音乐越远。
没有对美的想象和追求,就谈不到音乐,谈不到艺术表现。
”
(二)有关左手的要诀
1.换指口诀
“指根发力到指尖,手指关节不发蔫;指头轮休存耐力,手指独立实又坚。
”“轮休”就是“用力与放松相互交替”。
“独立”就是各个手指不能互相牵制、并因此移动及变形。
2.换弦口诀
“换弦靠手肘,琴颈为中心;四指成一线,肘带腕指跟。
”讲的是左手换弦应靠舵式动作来发动。
3.换把口诀
在学习换把的基础阶段,他提出“下臂带动腕指跟,腕指配合要认真,先行指头最重要,按得不准白费心。
”
4.揉弦口诀
“如坐摇椅如乘轿,又似扇子手中摇;君能识得此中味,宽、窄、快、慢自可调。
”他又说“揉弦声音真优美,恰似风吹竹叶尾;一石激起千层浪,享受浪中飘摇美”。
这些口诀很形象、又很直观。
揉弦是种波浪式的运动,发动一次之后,要靠惯性去继续飘摇,好比热天时摇扇子那样自然,不断放松。
(三)有关右手的要诀
1.运弓基本要领
“一要直、二要平、三要稳”所谓“直”,是指运弓时,弓始终与弦成直角。
所谓“平”是指运弓要掌握七个基本平面。
所谓“稳”就是要保持弓子运行中不要摆动、抖动、扭动。
“一直二平三稳”是打基础的时候运弓最基本的要领,只有先掌握“直、平、稳”,才能进一步掌握(当艺术上提出需要时)斜向运弓、波状运弓、以及在运弓时控制触弦弓毛数量和弓速的变化。
2.右臂动作协调的要领
“肩、肘、腕、指环扣环,整体动作不零散;上臂下臂联合动,大刀阔斧声音宽。
”它从辩证的、事物互相联系的角度,正面的提出了上肢各部分互相配合的作用。
还注意了让学生在音乐或声响的运动中把握技巧,强调动感、联系、及活生生的形象。
3.不同弓速演奏的要领
“快弓如顺风,慢弓似逆风,不快不慢象和风。
”这条口诀主要是帮助学生找感觉,讲的是用全弓演奏各种弓速时的心理感受。
往往感觉对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4.右手换弦的要领
“有如摸额头,边靠又边走。
”换弦时要‘顺其自然’,也要利用地心吸力。
除非音乐需要,不要有棱角。
5.短弓、快弓、跳弓口诀
“手动弓静拉短弓,上下弓匀拉快弓;中弓最轻自动跳,弓不离弦出跳弓。
”“弓静”,是指前面说的一直、二平、三稳。
“上下弓匀”,是提醒人们在拉快的短弓时,不要犯下重上轻的毛病。
后面两句讲的是自然跳弓(Sautille)的学习要诀。
这里的“中弓”是指弓子重心附近的弓段,(这里手只需用最轻的力),这时只要弓段、手指、手腕配合恰当,“弓不离弦”即能获得最好的跳弓效果。
6.重音和顿弓的演奏
加重音符号的音(Marcato)的演奏,在弓子勾(咬)住弦以后,可用以下口诀:
“先松后冲,冲后放松;声有余辉,近似撞钟。
”或“动一动,松一松;走一下,冲一冲。
”既形象又易记。
顿弓〔Martelé〕,有人翻译作冲弓、或作槌弓、或作断弓,奏法与重音弓法相仿,只是奏顿弓时音与音之间有停顿,但也要寻找近似钟声的感觉,不要发出打铁的声音。
7.利用“重量”(地心吸力)发音的原理
“手放弓上,弓放弦上,重量多少?
一加一等于二;弓被抓紧,弓弦分家,重量多少?
一减一等于零。
”这条也是通过感觉去掌握方法:
在单纯弓子的重量的基础上,适当加上手的重量,这是最省力的办法。
如果相反,就“等于零”,必然用了多余的力。
(四)有关双手配合的要诀
1.分工与合作
“左手一把抓,右手分开拉;两手相配合,紧密不分家。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左手要“一把抓”(又称“成组动作”):
(1)下行拉一条音阶或琶音时,从高把位换到低把位后,马上把新把位所有的几个手指在准确音位全部按好(当然要预先量),然后一个一个放开来拉;
(2)不同弦上的旋律音程进行,在弓子换弦之前把下一条弦将到的音先按好;(3)拉和弦更要求左手一次按好所有的音。
2.三点相通
“三点相通声音通,点点相连显神通;三点合成一颗珠,串起珠子闹天宫。
”“三点”是指握弓的力点、弦上的音准点和弓弦接触点。
这三个点在不断变化,这三个点在弦上要配合好才能使每个音发出有共鸣的、丰满有力的、准确清晰的声音。
3.“换”是关键
“‘换’字不断气,脑子不断线;左手珠一串,弓子来穿线。
‘换’字易冒尖,‘时间’与‘空间’!
认真攻‘换’字,不断又粘连。
”“换”字,是指左手换把、换弦、换指,和右手换弓、换弦。
这种时候(特别是两换交叉、三换交叉以至四换交叉时)容易断气,或是出现“冒尖”的声音(如换弓时的“卡卡声”、换弦时不应有的重音、换把时象猫叫狗叫的声音等),我们必须在“换”的运动过程中去发现并消灭这些不匀、不准、不美的声音。
这时我们会看到问题往往就出现在两手动作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掌握上。
“脑子不断线”:
指往前的目标不要变,哪怕是有休止,也要“音断意不断”。
“珠一串”是指均匀而有颗粒性。
林耀基常说:
“匀、准、美是练基本功的生命线,穿过‘换’字胡同(巷),便可到达小提琴演奏的必然王国。
”
4.双音
拉双音要求“要齐、要滑、要软、要准、要密”。
(五)带总结性的要诀
1.归纳要诀
新世纪以后,他把小提琴演奏中须注意的问题浓缩为“一、二、三、四、五、六”。
“一”是指一个基本要求,即匀、准、美。
“二”是指两个图,一个是音乐幻想图,即想象、意境、感情的意识流-----;另一个是地面交通图,即左手在四条弦上运动,和右手及弓子在七个平面的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交通”监测图。
“三”是指三个基本关系:
动与静、用力与放松、时间与空间。
“四”是指四换:
换把、换弓、换弦(包括左右手换弦)、换指。
“五”是指拉双音时的五个注意事项:
齐、滑、软、准、密。
“六”是指表演艺术的六条原则:
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松弛的肌肉感觉、坚定的节奏、充分的表现与充分的享受。
2.用心思考,科学练琴
“提琴规律经常找,用心思考不能少,科学指导练琴好。
”大至准备一台独奏音乐会或是参加一场重大国际比赛,小至学习一种弓法或是消灭一两个不准的音,都有它的特殊规律;这规律又根据每个具体的人以及他(她)在不同的时期而异。
都要勤用大脑,寻找科学的路子。
3.慢练
“慢即是快,要建设不要破坏。
”他说:
“用功不是说练琴时间多就行。
如果我们把错误的、不准的、音质不好的音重复一千遍,它会变成对的、准的、好的音吗?
不,反而巩固了错误,对自己的的艺术进程起了破坏作用。
所以,在练每一个音时,不论按指持弓,左右两个方向(左面从大脑出发──手──手指──弦上的音准点;右面从大脑──肩、肘、腕、手──持弓的力点──弓弦接触点)都要从慢练开始,像修建高速公路那样,通过高标准的刻苦练习,修成中间没有一个关节是“死结”,可以自动化地准确“遥控”的“直通车”,时间一长就看出进步实际上是很快的。
这就是真正的快。
这才是建设!
”
《漫谈林耀基的小提琴教学》和《谈林耀基小提琴技术训练的要诀》两篇文章发表后,“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终于逐渐被世人承认。
200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约我撰写的《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出版,而且一版再版。
我自己二十年来也用他这套教学法教琴,叫做“在执行中增加理解”吧,发觉很实用,很灵光。
四、他的个人“质素”
我不断在想:
林耀基的成功,除了他资质聪颖、悟性特高之外,肯定是和他的某些个人的品性(香港人叫“质素”)分不开的。
这里兹举两点:
(1)“质素”之一:
善于联想
看见什么,干什么,接触什么,都联想到教提琴的事业上来:
20世纪6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总结三连冠的经验时,提出我们的作风特点、制胜法宝是“稳、准、狠”三字诀。
他马上联想到拉琴也要有个基本技术标准,对:
“匀、准、美”!
(匀和稳广东话读音相似)。
继而想到“三字经”对学生来说容易记忆,好掌握,那么运弓也提出三个基本要求:
“一直二平三稳”。
针对有些学生练琴时什么都未准备好就瞎拉的情况,他又提出,练琴要注意“弓子三不下去”:
一、右手未柔软、未放松,不下去;二、左手音准未有把握,不下去;三、弓子未对直,不下去。
在这三种情况下,如果往下拉,就是搞破坏。
练基本功时,除了用录音机、节拍机外,还要对着镜子练琴,他又提出对镜子要注意“三平行”:
一、弦与地面平行;二、弦与镜子平行;三、弓子与琴码平行。
等等许多个“三”。
80年代末期春夏之交,我们常常在晚饭后骑车从音乐学院出发,到天安门兜个圈回来,经过一些胡同,看见不少人在打台球,他就说:
“练琴好比打台球:
打台球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要把第二个球打进洞里。
那么,每一次动作的路线应该是从大脑出发(经过瞄准)──双手──棍子──第一个球──第二个球──准确进洞。
如果我们不用脑、不瞄准,很快打上一万次,可是除了碰巧,一个球都没有进洞,有什么收获呢?
在练琴时,这个‘洞’,在技术上基本的标准(不是最高标准)就是匀、准、美,至于音乐上、艺术上的进一步要求,就更多了。
”
90年代他在香港地铁看见一个广告,写的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他针对有些同学每天花很大气力去练左手拨弦,或是费很多时间去练下弓连顿弓,可是连一个很美的旋律都拉得很难听,舍本逐末,就套出来“不在乎区区小技,只在乎能够驾驭。
”的口诀。
后来上酒楼里他跟我说:
“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阳光、空气和水,显然是最需要的,但是也是最便宜的;脆皮鸡、茄汁虾虽然好吃,也很贵,但不吃鸡不吃虾三年也不会死,如果我们缺乏空气,三分钟恐怕也难熬过去。
在这里,阳光、空气、水,就是基本要求,没有它们,钱再多都没有用。
对于拉琴,“匀、准、美”就相当于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
一个提琴演奏员,如果能拉漂亮的连顿弓、并有结实的左手拨弦,当然很好;但是即使不行,只要左右手的“四换”都能高标准地做到“匀、准、美”,指板、弓段、弓弦接触点也都能控制自如,并不妨碍他成长为一个好的艺术家。
”
我们广东人喜欢吃生滚牛肉粥外加油条,伙计一端上来,他就说:
“你看,弓子放在弦上要好象刚刚炸好放在盘子上的油条,要脆,不要被稀粥泡软了;但是手指放在弓子上要软,不要两个都硬。
(弓杆是硬的,手指是软的。
)这就是对立统一。
还必须要用脑带手来拉琴,而不是光用手。
好比吃东西,不论是吃油条、还是喝稀饭,都是以脑子指挥为主,牙齿、喉咙都不过是体现大脑意图的工具而已。
”
退休以后我回到香港,有一次,我和林耀基被一位朋友拉去吃饭,其中有一道菜叫“拔丝苹果”,他一边用筷子夹住一块苹果拉出丝来,一边跟我说:
“你看,运弓的道理就是这样,所谓力要用在刀刃上,现在刀刃就是筷子尖,要夹住苹果,才能拉出丝来”。
然后他诗兴大发,张口吟道:
“柔软状态集弦中,咬弦拔丝进空中;弦线四条七平面,风声钟声旋宫中。
其实不只是重音弓法和顿弓,推而广之,轲莱(Colle)以至分弓(Detache)及其他许多弓法,都是这个道理:
尽管有深浅、轻重、快慢之分,但不论各种情况,都要‘咬弦拔丝’,都要先将能量集中起来,成为一个核心,再释放出去。
再引伸到人类社会生活上,我们做人,最好还是先有储存,然后消费;开工厂的,要先做好精品,再弹出去,才能占领市场。
”
他能随时把日月星辰、水火风云、草木禽兽、汽车轮船、戏剧舞蹈、书法、杂技乃至故事、新闻、广告,都在脑子里储存下来,留到以后教学时拿出来用作启发学生想象力的触媒,和制造口诀的原料,不能不令人叹服。
(2)“素质”之二:
“生命不息,学无止境”的精神
通过这几十年教学实践和对外交流,他深深感到在附中时学的那点点文化水平远远不用。
所以除了“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和从生活中学习”之外,近一二十年,经常找方承国教授他们请教,提高文学修养。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新创的口诀的风格逐渐改变,往往引伸到琴外的意境,甚至成为音乐演奏的普遍道理。
如:
“技术上要‘一清二楚’,而艺术上要‘不清不楚’。
”他解释:
左右手动作不要牵连、要独立,而音乐感情却要很“牵连”——哀伤里有幸福、眼泪中有微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谓“悲美”,所谓“藕断丝连”,所谓“人生苦短情苦长”,是说不清楚的。
这就不是光是小提琴演奏的道理了。
又如:
“集天下精华,奏大地乐章”。
高屋建瓴,气派不小。
再如论述弓弦紧密粘合关系编的:
“操弓如操刀,弓弦粘漆胶;刀过留痕迹,月白风清声已渺。
”给一种感觉。
这大概是代表他文化层次提高了以后的收获。
即使是为纠正有些学生弓子拉了几寸琴才发声而编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弓能表万丈情;乐谱浓缩想象力,一曲心画美又新。
也可以看到他把“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的思想(光阴就是时间)贯穿到小提琴教学中:
弓子的运动是在时间里面的,每一寸弓子发出来的声音都要集中了作曲家和演奏家的感情、幻想和心智,我们要象珍惜金子一样去重视它。
艺术处理上,他提出“倾向—不赶,热情——不紧;软而不疲,松而不垮。
”又回到“动静结合上。
………………。
他每一次来香港几乎都有新的心得发现告诉我,所以几乎每一次他来电话约我‘饮早茶’我都不能忘记带笔带纸,以免漏掉一些精彩的思想火花。
如感叹:
“人(的身体)是吃坏的,琴是练坏的(指练琴时把不匀、不准、不美的音符拉熟了,而且纠正不过来)”。
或“要推走,先松手;不松手,推不走。
”
“牵一发,动全身;抬一指,动静分。
”
“冷与热,互为补,情与法,两分明。
”
“全身松换来一点通,一点通则路路通。
”
“数字游戏玩技术,换位感受出真情。
”
-------之类,不及时捕捉,瞬间即逝。
从“闹天宫”到“月白风清”四十年,林耀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十分丰富(还有许多来不及消化、整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