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442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docx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docx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立足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

———对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正确理解特色产业的含义和作用

(一)特色产业的概念

特色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产业,是发展前景较好并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体系。

特色产业是地区特色经济形成的基础,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是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二)特色产业的特征

一是地域性,特色产业总是与特定的区域相联系,其孕育的土壤是区域比较优势;二是开放性,县域特色产业是开放的市场体系的产物,离不开区域产业的分工;三是相对性,特色产业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相对的,其特色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四是创新性,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能力,能够实现“产业突破”;五是扩散性,特色产业能够广泛地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和发展。

(三)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就会成为区域主导产业,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区域活力的源泉,能够统领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有利于增强产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是平原农业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环节,在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变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产业产品结构必须着眼于培育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竞争力即是特色。

特色就是规模+质量(科技)。

作为一个平原农业县,只有将本地条件与市场需求连接起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抓住一、两个优势产品和产业,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才能培育出产业的比较优势,强化产品的竞争能力,使区域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充分发挥。

二是有利于聚合各种生产要素,进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大县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而特色主导产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在县域范围内,集中力量培育一、两个特色主导产业,有利于集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产业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如通过加工销售体系、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等,集中服务于特色产业,易于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有利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带动加工、物流、金融、服务等一系列关联产业群,甚至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增长点。

如我县的棉纺织产业,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同行业首位,从第一产业棉花的种植、采摘、加工,到第二产业棉纺织的压轧、脱绒、纺纱、织布、服装,整个行业实现了全链条全循环,吸纳就业高达数十万人,同时,棉纺织特色主导产业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品品种培育、技术服务、精细加工、包装运输及餐饮、住宿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定位分析

(一)特色产业选择的必要性

特色产业的科学选择和准确定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本前提。

特色产业选择的正确,就能够迅速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反之,特色产业定位不科学,选择不正确,就会在发展过程中灭亡、消失,从而延缓当地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二)特色产业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一要坚持市场导向。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前提。

在确定特色主导产业时,

光电等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结构合理、配套完善、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体系。

一是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着力培育了“蔬菜、畜牧、棉花”三大产业。

这三大产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我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畜牧业是河南省重点县,是全国皮南肉牛生产核心区;棉花是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强县。

坚持产业化经营,提升了产业化水平,新纺公司、华星纺织公司、科尔沁牛业公司、嘉元食品公司等企业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进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10强行列。

二是工业有一定基础,形成了纺织、食品两大特色支柱产业。

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围绕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快县域产业战略性和适应性调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在纺织产业发展上,全县纺织纱锭达到130万锭,织机3000台,年加工原棉33万吨,生产棉纱30万吨,织布2.2亿米,年产值达24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位居全省首位。

新纺公司是南阳市首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棉纺织上市企业。

在食品工业发展上,培育了康师傅嘉元食品公司、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等一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

同时,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积极培育光电产业,规范发展家居产业,初步实现了由纺织业“一支独秀”到纺织、食品、光电、家居“多元支撑”的转变。

由于我县对产业的科学定位,特色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近几年,经济运行态势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建设宜居中等城市奠定了基础。

三、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棉纺织业发展情况

棉纺织产业是我县的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

止目前,全县涉棉企业达到142家,纺纱94家,织布22家,捻线18家,轧花14家,浆纱3家;全县限额以上棉纺织企业114家,其中10万锭以上企业2家,2万锭以上企业12家,1万锭以上企业39家,5000—1万锭企业36家;全县拥有纱锭总数达到170万锭(含气流纺折合),织机2973台,捻线机219台,轧花机62台,固定资产达到30亿元,从业人员3.5万余人,年产棉纱30余万吨,织布2.2亿米。

当前,国内纺织市场形势依然十分低迷,原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3级棉价格从年初3.1万元/吨下跌到1.9万元/吨,跌幅达39%;32S棉纱从年初的4.3万元/吨下跌到2.6万元/吨左右,产品价格每吨下降1.7万元,跌幅达40%;我县棉纺织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产品出现亏损,大部分棉纺织企业产品积压较多,生产经营困难,被迫采取停产、限产等措施来应对当前危机。

据统计,全县136家棉纺织企业中,53家企业停产,占全县棉纺织企业总数的39%;77家企业限产,占全县棉纺织企业总数的57%。

同时,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收紧银根,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各大银行在收缩控制发放额度的同时,在基准利率上又上浮20%-3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增加,难度加大。

上半年,全县114家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生产纱线16.3万吨,同比增长9.8%;生产布料1.01亿米,同比增长7.2%;完成产值127.12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增加值35.1亿元,同比增长19.2%,占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4%。

上半年,全县棉纺织产业仍然能够保持平稳增长,得益于一季度较好的市场形势,而棉纺织产业的“一支独大”也说明我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棉纺织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行业产能过剩,县内产品趋同性强。

二是棉价持续下跌,波动较大。

三是信贷政策趋紧,经济增速趋缓。

下步发展对策:

一要坚定信心,高度重视棉纺织产业发展。

二要抢抓发展机遇,稳步推进产业升级。

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企业产品、技术和装备的升级力度,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议棉纺企业积极参与棉花期货套期保值,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原棉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四是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激活民间资本、对棉纺织企业税费采取减免缓政策等途径协调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五要加快产业信息网络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等产业平台建设。

(二)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产业化理念谋划蔬菜发展,用工业化手段组织蔬菜生产,以大手笔招商带动产业升级,先后建成了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培育了中国名牌农产品,形成了“北寿光、南新野”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围绕“设施化、标准化、无公害”,以提升蔬菜品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为支撑,巩固发展优质蔬菜产业基地。

出台了《新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办法》,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标准等,教育、引导、监督广大菜农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组织进行蔬菜生产。

组建了河南省首家县级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切实加强源头(投入环节)、地头(生产基地)、摊头(市场流通)的管理,保证了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严格质量监控。

通过与荷兰比久、美国陶氏益农、日本诺华等国外知名农业公司合作,投资建立“宛绿”无公害蔬菜示范园,让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新野蔬菜生产进行嫁接,显著提升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已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26个(项),并在全县普及推广。

先后聘请河南省农大、河南省农科院等专家教授组成“智囊团”、担任科技副县长,与中国农科院、河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郑州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成种苗快繁扩繁中心、百万株规模的工厂化育苗场和连栋日光温室,及时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模式,为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坚持实行农业科技人员分包联系全县蔬菜产业基地制度,强化蔬菜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县、乡(镇)、村3级的科技联动服务网络,注重典型引路,强化示范带动,巩固形成了2000hm2的设施精细菜、3333.33hm2的甘蓝、1333.33hm2的大葱、2000hm2的洋葱、2666.67hm2的春瓜秋菜以及1333.33hm2的早春土豆等六大蔬菜生产基地。

立足基地,高品位建设1333.33hm2的县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牧—沼—菜”生态种植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引领全县蔬菜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把培优壮强龙头企业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产业招商、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形成了蔬菜加工、销售及产业服务三大”国字号”龙头携手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引进康师傅嘉元脱水食品公司,建成6条脱水蔬菜生产线,年鲜菜加工18万t以上、干品蔬菜1.2万t左右,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

对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进行公司化改造,组建河南新蔬菜公司。

先后与农业部农产品信息中心、全国”菜篮子”工程信息网、央视七套农业节目合作,即时发送生产、销售信息,实现了基地生产与外部市场的有效对接。

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外销蔬菜150多万t、交易额10亿元以上,成为豫西南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成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151家重点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之一。

多渠道、多层次地扶持发展各级、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一举买断荷兰比久甘蓝全国总代理的新野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5万多户,跨出国门到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蔬菜规模化种植,专业社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进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10强。

始终把培育蔬菜区域、产业、产品名牌作为大战略,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把获得市场“绿卡”作为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法宝,积极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目前,全县1.37万hm2蔬菜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四季豆、西瓜、蕃茄、甘蓝等6大蔬菜品类,通过农业部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统一使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示。

新野县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和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出台了争创名牌农产品的工作意见。

设立了100万元的政府专项奖励基金。

承办了河南省首届蔬菜技术及物资交流会。

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育打造新野蔬菜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和产品名牌,拥有“豫绿”、“宛绿”等4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宛绿”牌比久甘蓝一举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成为2008年奥运会特供食品,“宛绿”牌甘蓝、胡萝卜、大葱等蔬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品牌农业为传统蔬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野被北京市确立为首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