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043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docx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docx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玻璃钢污染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从环境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化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作了较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体污染及防治和固体废物的处置及利用;另外涉及噪声及其控制、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介绍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化工清洁生产的最新领域。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

(1)在玻璃钢企业员工中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素质教育

《玻璃钢污染与环境保护》是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开设的环保素质教育的基础课。

(2)加强工人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

课程目的是让员工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员工环境保护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

(3)提高员工解决自己一线生产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积极推动员工提出环境问题,引导员工提出解决本领域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案和建议,提高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2、课程目标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和平顶山环境现状,对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阐述,增加员工的环境保护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员工环境保护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受到环境保护合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员工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二、职业岗位标准

1、岗位分析

依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有关方面的岗位和技术等级标准,分析得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岗位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并通过归纳得出相应的工作领域,专业岗位分析见下表。

玻璃钢污染与环境保护职业岗位分析表

序号

工作岗位

业务范围

工作领域

1

水质监测

空气质量监测

噪声监测

从事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与噪声监测

环境监测

2

环境影响评价

从事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评价

4

固废处理

从事固废的预处理、贮存、处置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2、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依据玻璃钢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项目,归纳出分析工作任务和行为见下表。

玻璃钢污染与环境保护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序号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工作行为

1

环境监测

水质监测

1.水样采集、样品处理及保存技术

2.水样采集仪器的选用、操作

3.按照监测标准,正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空气质量监测

1.大气及室内空气采样、样品处理及保存技术

2.气体采样仪器的选用、操作

3.按照监测标准,正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噪声监测

1.进行噪声布点、采样及样品处理、保存技术

2.噪声采样仪器的选用、操作

3.按照监测标准,正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环境评价

环境要素影响评价

根据技术导则确定水、大气声等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制定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方案,进行单要素环境影响评价

3

固体废物与化工废渣处置处理与处置

固体废物的收集及预处理

1.固体废物的种类划分

2.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

3.固体废物预处理的目的方法及优缺点

4.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及相关设备

固体废弃物监测

1.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危险特性废物监测

3.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固体废物可资源化途径

1.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的原理、适用对象及优缺点

2.固体废物资源化的一般原则及方法

3.根据固体废物的特点来选用合适的工艺及相关设备

固体废物不可资源化的最终处置

1.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化、稳定化方法及工艺

2.固化和稳定化产品性能评价

3.按照城市垃圾的基本特征及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填埋方法及填埋工艺

三、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由此可知为何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思想实质,以及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的努力;了解大气、水环境、海洋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和其他的污染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提出的各种对策和防治措施;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了解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背景、框架以及运行模式和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本课程同时使员工养成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采取科学的态度,努力培养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2、课程具体目标

(1)使员工在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上有所认识,了解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2)使员工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我国在生态系统、人口、资源、农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3)使员工掌握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基本理论以及污染防治与控制技术。

(4)使员工了解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基础知识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与制度。

(5)使员工了解ISO14000系列标准与清洁生产。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阐述,并且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灵魂贯穿始终,以期培养员工高度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以及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

四、课程内容

(一)“玻璃钢污染与环境保护”课程知识模块

标注[1]、[2]、[3]的意义如下:

[1]:

掌握;[2]:

理解;[3]:

了解

模块1第一章总论

1.1认识环境[1]

1.2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

1.3掌握化工与环境保护[3]

模块2第二章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

2.1了解生态学基本原理[1]

2.2掌握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2]

模块3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及化工废气治理

3.1了解大气与生命的关系[2]

3.2掌握化工废气的来源与危害[1]

3.3掌握气态污染物的治理[1]

3.4了解颗粒污染物的净化方法[1]

3.5典型化工废气治理技术简述[2]

3.6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1]

模块4第四章水体污染防治与化工废水处理

4.1认识水体污染[2]

4.2掌握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1]

4.3认识典型的化工废水处理[1]

4.4认识水体污染的综合防治[2]

模块5第五章固体废物与化工废渣处置

5.1认识固体废物[2]

5.2典型的化工废渣处理[2]

5.3了解污泥的处置[3]

5.4了解城市垃圾处理[1]

5.5固体废物的综合防治[2]

块6第六章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与循环经济

6.1了解清洁生产基本知识[1]

6.2典型化工清洁生产案例[2]

6.3循环经济与绿色GDP[1]

模块7第七章噪声控制及其他化工污染防治

7.1噪声及其危害[2]

7.2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1]

7.3其他化工污染防治[1]

模块8第八章环境保护措施与化工可持续发展

8.1环境管理[1]

8.2环境立法与环境标准[1]

8.3环境监测[1]

8.4环境质量评价[1]

8.5环境保护与化工可持续发展[2]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模块1第一章总论

重点:

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化工污染防治途径

难点:

环境的概念、化工污染防治途径

模块2第二章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

重点: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生态规律在环保中的应用

难点:

生态系统、生态规律在环保中的应用

模块3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及化工废气治理 

重点:

大气结构与组成、废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分类、主要废气污染物及其危害、化工废气的特点、常用的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粉尘的控制与防治、合成氨及尿素生产常见废气治理技术、国内石油化工常用工艺废气治理技术、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控制大气污染源、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管理

难点:

常用的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国内石油化工常用工艺废气治理技术、有机废气治理技术

模块4第四章水体污染防治与化工废水处理

重点:

水体污染物的分类及其危害、水体污染的水质指标、化工废水的来源与特点、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城市污水的处理流程、炼油废水的处理流程、废水利用

难点:

城市污水的处理流程、炼油废水的处理流程

模块5第五章固体废物与化工废渣处置 

重点:

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及危害、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化工废弃物处理方法塑料废渣的处理、硫铁矿渣的处理、污泥的来源、分类及特性、城市垃圾的收集与运输、综合管理模式、综合防治对策、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

难点: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城市垃圾的收集与运输、废物处理方法、化工废弃物处理方法塑料废渣的处理

模块6第六章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与循环经济

重点:

中国化工清洁生产发展的科技问题、中国未来化工清洁生产的关键技术、乙苯生产的干法除杂工艺、绿色GDP、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抗生素制药清洁生产

难点:

乙苯生产的干法除杂工艺、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模块7噪声控制及其他化工污染防治

重点:

噪声污染特征及危害、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城市噪声的综合防治对策、废热污染及其防治、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难点: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模块8第八章环境保护措施与化工可持续发展

重点: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环境监测的原则、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及工作步骤、化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环境影响评价

难点:

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及工作步骤、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环境监测的原则

2、解决办法

注重精选教学内容、建设精品教材、重视实践环节、以科研促进教学、采用现代化立体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与员工自身专业背景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经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解决课程的重点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1)精选教学内容,并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热点问题相结合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拓宽员工的视野,更新员工的知识体系,突出教学重点。

(2)建设玻璃钢污染与环境保护课程的立体化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玻璃钢污染与环境保护》,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完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电子图书和资料库等。

(3)通过实践环节、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学习的理解能力

为了使员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未来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能够自主的开展环境保护的实践,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员工的参与。

从多个层面拓展环境保护实践环节,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选取与员工个人息息相关、与其所学的专业相交叉的环境问题,开展社会和专业调查、大员工暑期社会调查、环保公益实践、环保社团活动等形式灵活多样地课程实践。

鼓励员工在课外针对本专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解决方案。

(4)强化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员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手段的提高。

利用课堂教学、实验室参观、针对本专业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环保调查等环节,针对如何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手段,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主动、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了以课堂讲课为主,课堂专题研讨、仿真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影音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

除课堂讲述外,还采用了音像教学片教学、案例教学和研讨活动。

根据不同章节内容建立丰富的影音教学素材库,弥补了员工缺乏感性认识的弊端,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形式更为生动。

针对部分章节涉及的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建立师生互动,引入丰富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某一问题进行研讨,确立员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建立完善网络教学系统,为员工提供广阔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环境,实现员工的自主学习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课程学习时间安排表

模块

项目名称

时间安排(学时)

备注

模块1

总论

2

模块2

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

4

模块3

大气污染防治及化工废气治理

4

模块4

水体污染防治与化工废水处理

4

模块5

固体废物与化工废渣处置

4

模块6

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与循环经济

4

模块7

噪声控制及其他化工污染防治

4

模块8

环境保护措施与化工可持续发展

4

合计

30

(四)、情感态度

培养员工的学习兴趣,因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员工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亲其师,才信其道。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虚心求教,开拓创新。

(五)、学习策略

策略类别

目标描述

基本学习策略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

4、对所学环境导论知识能主动练习和实践

5、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6、能初步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主题搜索

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

4、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6、注意和发现应用规律与技巧并能运用举一反三

7、在技能练习过程中,能不断的总结经验规律

调控策略

1、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

4、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资源策略

1、注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网络工具查找主题信息

3、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4、乐于接触并了解国内外环境导论课程的发展

五、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集“教、学、做”于一体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学习项目化教学模式。

它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集理论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于一体”为指导思想,在环境监测实训室实行全课程集中教学,实施集“教、学、做”于一体的工作过程课程学习情境教学。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1)课堂训练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际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员工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学习,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启发式。

其目的是培养员工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员工自主学习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②讨论式。

其目的是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互相启发,提高认识,促进员工积极思考,激发员工学习的热情,培养员工钻研问题的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③案例式。

通过案例分析,使员工进一步了解现场实际,受到了员工的普遍欢迎。

(2)现场实习组织员工到城市环境保护部门实习,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拓视野。

(3)实验教学构建了该课程的“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三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从实验项目到实验内容的优化整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

同时依托学院的环境实验室,向员工实行开放,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任课教师主持辅导答疑,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在线答疑。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听课、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共同提高。

2、教学手段

任课教师积极推行教学手段改革,将挂图、模型、实物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弥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电子讲稿、网络的应用利用生动的电子讲稿等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员工同老师的交流讨论也由过去的面对面进行,拓展到到电子邮件、短信息等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进行,极大地方便了员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员工作业、实验报告等也正在逐渐过渡到采用电子形式。

(2)现场解说演示实践教学中,教师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解说、演示,指导员工进行实习,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

(3)教学科研结合将取得的教改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素材,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员工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实验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1)拟定规划,分步实施

学院高度重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有实验室建设规划,学院拨付专项资金,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保障。

2)校内实训设备先进,可实现学习型的生产性实训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验室共有环境监测实训室

(1)、环境监测实训室

(2)、原子吸收实训室、煤质分析实训室,总面积400m2;实训基地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工位充足,设备共计100台(套),总价值137万元。

基本上可以满足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员工实习实训的需要。

3)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毕业就业零距离

学院设置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对100多个煤炭行业工种和社会行业工种进行培训和技能鉴定。

通过应知、应会测试,员工可获得环境监测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4)注重内涵建设,管理科学先进

在实验实训内涵建设上,一是编制了实验实训指导手册,建立了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设备,签订共建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建设规划,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积极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验实训室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较好的营造了职业氛围,并定期向员工开放,为员工提供了较好的技能训练场所。

二是不断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建立了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训教学体系;将课堂设到车间或实验实训室,融“教、学、做”于一体。

三是制定实习实训标准。

凡教学计划中独立设置的实习实训环节,都具有相对应的实习实训标准和明确的技能培养目标,确保了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1)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为了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力度,确保实习实训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成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指导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其次成立由系领导和各实习基地负责人组成的校外安全实训基地管理机构,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每个实习基地选派一名专职教师进行员工管理。

再者依据具体的实训性质和实训任务,学校、企业、员工三方共同签订实习协议,根据协议要求,各尽其职,各司其责。

员工顶岗实习按照专业技术岗位需求分散实习,实行班级、厂矿、学院“五位一体”管理。

目前与各实习基地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不仅满足了员工顶岗实习的需要,而且产学研合作健康、持续、有效开展。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平煤集团为员工实习实训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2年8月成立了《平煤集团产学研合作委员会》,颁发了《产学研合作委员会章程》;2002年9月学院下发了《平职学院关于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见》。

特别是2008年3月,重申了《关于建立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的通知》,平煤(2008)71号。

进一步明确了顶岗实习员工的待遇和安全问题,为解决员工分散顶岗实习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3)员工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

员工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

企业派专人负责对员工指导,系(部)设专职协调员负责与企业的联系以及对员工的指导,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每个实训基地选派一名专职教师进行员工管理。

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以企业为主的考核委员会对员工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4)实习基地运行情况

目前系与各实习基地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不仅满足了员工顶岗实习的需要,而且产学研合作健康、持续、有效开展。

六、课程评价体系与标准

1、员工评教

评价标准

班级

教师

课程

项目

评价指标

标准分

实得分

备课

教学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态度严谨

10分

讲课

讲课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讲解难点深入浅出,紧密结合实际,能传授新知识,学识渊博

10分

普通话标准,语言生动,逻辑性强

10分

富有启发性,引导员工积极思维

10分

合理运用教具,用多媒体、电教授课

10分

辅导

辅导答疑认真,耐心

10分

作业

按时收交,认真批改,有批语

10分

育人

能够严格要求员工,尊重员工意见

10分

关心爱护员工,对员工一视同仁,注重能力培养

10分

板书

板书工整,汉字规范,版面美观

10分

合计

100分

2、教师评学

评价标准

班级

课程

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A%

B%

C%

学习方面

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态度端正

学习方法正确

学习氛围浓

学习自觉性强

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作业认真并按时交

纪律方面

按时到班上课

课堂纪律好

遵守校规校规

遵守考风考纪

思想道德

方面

尊敬教师,团结同学

礼貌待人,态度谦和

爱护公物

遵守社会公德

合计

3、教师自评

评价标准

班级

课程

教师

项目

评价指标

标准分

得分

教学组织

教材内容整合处理适合人才培养,有一定可持续发展指导性等

10

教学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态度严谨

10

课程教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讲解难点深入浅出,紧密结合实际,能传授新知识,学识渊博,语言生动,逻辑性强

20

富有启发性,引导员工积极思维

5

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形式灵活适当,突出技能培养

10

辅导答疑耐心;批改作业认真

5

教书育人育人

注重情感和学习意识培养;能够严格要求员工,尊重员工意见;关心爱护员工的健康成长

10

教学效果

员工基本会理论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知识完成课程设计

30

合计

100

4、专家评价

班级

课程

项目

评价内容

评语

课程教材

教材内容的丰富性

教材融入的信息量

教材的难易程度

教材可持续性拓展的指导作用

教师素能

知识的丰富性、技能的强化性

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课程教学设计与组织效果

员工能力

知识的应用能力

专业操作技能

专业心智技能

工程设计能力

七、课程考核及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

(1)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一张卷子定成绩的传统做法,采用综合考核方式。

针对员工对每个项目的设计任务完成情况、任务的汇报答辩情况、任务的考核成绩等综合为员工平时成绩,再根据最后的综合答辩与综合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正确的给出每个员工的课程成绩。

(2)由员工自评、员工互评、教师评价组成课程评价体系

员工自评10%、员工互评30%、教师评价60%。

根据每个项目的考核成绩,最后综合考核成绩对员工进行总体评价,评定该门课程成绩。

2、课程考核标准

课程模块考核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标准

序号

学习项目

总评成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