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396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docx

《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docx

部编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框架知识复习学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农业耕作技术

1、原始社会:

“”

2、春秋战国时期: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唐代出现了结构更加完备的。

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因此农业耕作技术再也没有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奴隶社会)——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

含义: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2、(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含义: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影响:

①和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

②地权和相分离

③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的口号

3、(北魏到唐前期)——土地国有制

含义: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三、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

大禹治水;早期史书把以水利为主题的《》、《》列为专篇

2、春秋战国:

战国时秦国蜀郡守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

4、两汉:

关中农民创造了“”;东汉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

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

设管理水利事业

7、宋:

对热心兴修水利的州县官员有明确的

8、明:

全国大兴水利

9、清: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十分重视河防、海塘及各地水利事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10、灌溉工具:

隋唐五代——北方:

;长江流域:

宋——

明清——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灾荒疾疫的发生等,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

4、精耕细作。

5、铁犁牛耕。

6、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要点突破

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所谓“男耕女织”,即是典型的小农生产形式。

它的特点:

土地块小而散乱;生产资料分散;土地私有并不断发生兼并和分割;经营方式趋于分散;沉重的租税剥削和超经济的压迫;脆弱的佃农、自耕农如汪洋大海;极易涌现破产逃亡、背井离乡之潮;小农业辅之以家庭小手工业。

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顽强抵抗着西方资本主义商品进入中国。

这种小生产方式本身就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它排斥任何先进的生产力因素,不可能有资本的社会积累,不可能出现社会化的劳动、协作,不可能采纳先进的技术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运用。

小农经济还是延滞商品货币经济发展、阻碍中国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的主要因素。

高考演练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春秋末期D、秦汉时期

3.小农经济适应的生产力状况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农具和牛耕的普及D.间作、套作等复种技术

4、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

5.《国语•晋语》载:

“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耕牛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7.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8.下图中被称之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的是

ABCD

9.某学生搜集和探究古代传说,有一个传说提到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的建庙崇拜,则他们父子修筑的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六辅渠D.灵渠

10.中国古代农民创造了一种“井渠”,这种水渠至今仍流行于

A江南水乡B云南少数民族地区C东北黑土地D新疆吐鲁番一带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商业繁荣

“市”的发展

商业都会

先秦

远古时代:

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代: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西周:

商业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

春秋战国:

商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秦代

①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到陶制容钱器中

汉代

①乡村商业活跃,但没有专门市场。

②商运活跃,已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①有专门管理机构,

②长安9市

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

六朝

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形成,且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

商旅往来频繁(海路:

“俞大娘航船”;陆路:

客舍、邸店、车坊)

①草市作用十分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②夜市繁荣。

③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控制

长安、洛阳、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

宋代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

①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街形成,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②有商市、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汴京(开封)

明清

会馆、商帮的出现(晋商、徽商势力最强)

商业区繁华

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二、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6、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7、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8、出现了区域性商帮。

9、发展艰难而曲折。

 

要点突破

“商人”的起源

商王朝覆灭后,商族人成了周朝奴隶。

武王把殷商遗民分给各诸候国,由于商族原是贵族,养尊处优,身无长技,一下变为贱民,又被剥夺了土地和特权,无力赡养家眷,只好走南闯北劳碌奔波,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

周族人重视农业,鄙视生意人,认为买卖只是借交易获取别人劳动的成果,是士农工商最后一等。

在周人的心目中,做买卖的人就是商人,这就是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

“商业”、“商品”、“商旅”诸词也都由此而来。

高考演练

1、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可追溯到哪一朝代的法律文献()

A秦朝法律B汉朝法律C隋唐法律D明朝法律

2、“凡市,以日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朝的这种政策反映出()

①市有严格的空间限制②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③本质上体现出政府的抑商政策④夜市的繁荣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于六朝时期②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成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于()

A.汉代B.六朝时期C.唐代D.宋代

5、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手工业发达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D、打破了坊市界限

6、《新唐书·百官志》载:

“两京诸市署:

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对城市商业严格管理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7、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主张重视而限制打击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原因

①直接目的:

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政治——安定人心、端正民心民志

②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3、表现

①重农:

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②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③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④商人应入市籍不得为官

4、后果

(1)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

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

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2)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二、明清“海禁”

1、含义:

指明清两代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目的:

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是这一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3、原因

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③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4、后果

海禁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但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扼杀了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和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时间:

时期

2、概况:

①机户:

早期的(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②机房:

早期的

③机匠:

早期的(凭劳动力领取工资)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