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390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99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docx

《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docx(1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docx

春最新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全册试题匹配新教材

第6章卷一

1.小明不小心向菜汤里多加了食盐,汤变“咸”了,要使汤变“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继续加热B.向汤中加水

C.加花生油D.将汤减少一半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菜汤由咸变淡是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变小的过程,只要该措施能使溶液变稀既是可选的答案.

【解答】解:

A、继续加热会使溶剂不断蒸发使溶液变浓,故此选项错误.

B、向汤中加水使溶液的稀释的过程,会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此选项正确.

C、加花生油不与水相互溶解,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影响,故此选项错误.

D、溶液的性质与溶液的多少无关,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溶液稀释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方法,从而解释好生活中的问题.

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

A.B.C.D.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

碘难溶于水,但是可以溶于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褐色溶液.

故选: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在水中能否形成溶液做出正确的判断.

3.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

g/100g水)如表: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出的结论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B.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A、运用溶解度表中数据分析解答;

B、运用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分析解答;

C、运用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解答;

D、运用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解答.

【解答】解:

A、从表中数据可发现0℃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说法不正确;

B、对于饱和溶液来说,溶解度越大,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由于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所以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也为甲>乙>丙,故B说法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所以降低温度丙的不饱和溶液不会变为饱和溶液,故C说法不正确;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运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析出,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点评】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多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极少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冷却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蒸发结晶所有固体都适合,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只能通过蒸发结晶.

4.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考虑本题.

【解答】解:

A、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因为溶质质量分数=×100%,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只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有关,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溶质的量增加,但溶剂的量也增加,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变大还是变小,故B错误;

C、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

D、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温度,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关即溶液的浓度有关.

5.李想同学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

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3.0g

C.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配制的知识和使用的仪器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正确;

B、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错误;

C、需要水的体积为47mL,不能用10mL的量筒,错误;

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配制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将100g含水量为96%的KNO3溶液稀释成含水量为98%的溶液,需加水(  )

A.100gB.50g

C.2gD.无法计算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量不变解答.

【解答】解: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量不变列等式计算;即将100g含水量为96%的KNO3溶液稀释成含水量为98%的溶液就是将100g含KNO3为4%的KNO3溶液稀释成含KNO3为2%的溶液;

设将100g含KNO3为4%的溶液稀释成含KNO3为2%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x

100g×4%═(100g+x)×2%

解得:

x=100g.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溶液稀释前后溶质量不变解题,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质量分数,已知等式任意两个量可计算出第三个量的值;在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保质不变,变的是溶剂的质量,及溶液的质量.

7.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4%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

A.80gB.100g

C.120gD.200g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80g×35%=(80g+x)×14%x=120g.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8.能比较出室温下白糖和食盐溶解性大小的一组实验是(  )

A.B.C.D.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通过对实验设计的分析,重点是看几组实验的改变的条件发现能否比较出室温下白糖和食盐溶解性大小进行解答.

【解答】解:

A、温度相同,溶剂的量也相同,且白糖和食盐全部溶解,所以无法比较出室温下白糖和食盐溶解性大小,故A错误;

B、温度相同,溶剂的量也相同,6g白糖全部不溶解,而4g食盐不能全部溶解,所以在室温时白糖的溶解性大于食盐的溶解性,故B正确;

C、温度不相同,所以不能比较出白糖和食盐溶解性大小,故C错误;

D、溶剂的种类不同,所以无法比较出白糖和食盐溶解性大小,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的溶解性知识的探究,主要是对实验对比的表格进行分析整理能力的考查,抓住变化的条件是解决的关键.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A、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当碳酸钙分解完毕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B、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硫酸铜晶体,所以从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减少,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C、根据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在反应过程消耗的碳的质量要小于氧化铜的质量,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D、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的质量要小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A、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当碳酸钙分解完毕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根据反应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100g碳酸钙分解产生氧化钙的质量为56g,而图中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了50g,故A错误;

B、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硫酸铜晶体,所以从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减少,故B错误;

C、根据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在反应过程消耗的碳的质量要小于氧化铜的质量,故C错误;

D、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的质量要小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

10.取70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  )

A.16gB.20g

C.40gD.56g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题干中“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可知,恒温蒸发10g水中最多可溶解4g氯化钾固体;也就是14克该溶液中溶质为4g;根据题意可知:

“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后,剩余饱和溶液的质量为70﹣14=56g,设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最后根据比例关系:

=,可计算出X.

【解答】解:

由题意“70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饱和溶液的质量=70﹣10﹣4=56g,设该剩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X,由因为“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可知14克该饱和溶液中溶质4克氯化钾固体;根据题意列出如下比例关系:

=

X=16g

答:

则剩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16g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此题要抓住“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这句话旨在告诉我们:

14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克,根据这句话就很好列出比例关系进行计算了.

1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疏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分析以下原因,其一定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是(  )

A.量取水时,仰视量筒的读数

B.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C.配制溶液时,烧杯原留有水

D.配制后的液体倾倒到细口瓶时,有一些液体溅出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即可,溶质质量分数=×100%=×100%,可见溶质质量分数降低可能的原因有两个,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也可能是溶剂质量偏大.

【解答】解:

A、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仰视读数,会使所读取的数偏小,从而造成量取液体体积偏大,所以此操作可以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故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若放反,则会出现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读数,造成的结果是使所称量的物体质量偏小,所以此操作可以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故错误;

C、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为:

把量取好的溶剂水倒入放有一定质量氯化钠的烧杯中,所以若杯中原来留有水,就会使溶剂质量偏大,从而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故错误;

D、因为溶液有均一、稳定的性质,所以配置好的溶液因不小心而洒出细口瓶时并不会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正确;

故选:

D.

【点评】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很容易理解只要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都可以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同学们以后一定要细心分析.

12.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错误的是(  )

A.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的水

B.②向一定质量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

C.③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④向等质量且过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