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677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1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docx

《《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docx

《心理测验》三级二级知识点总结

《心理测验》主要知识点总结(三级、二级)

(一)心理测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类型

量表

适用范围

智力测验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

16岁以上的被试者(个别)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

6至16岁的少年儿童(个别)

儿童行为量表(CBCL)

4至16岁的儿童,主要用来识别和评价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高危儿童。

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5至75岁以内的幼儿、儿童、成年、老年(团体/个别)

中国比内测验

2至18岁的被试者(个别)

人格测验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

年满16岁,具有小学毕业以上文化水平,无影响测验结果的生理缺陷的被试者(团体/个别)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第二版(MMPI-2)

18至70岁,具有小学毕业以上文化水平的被试者

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和老年人(团体/个别)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1)成年问卷用于调查16岁以上成人的个性类型

(2)幼年问卷用于调查7至15岁幼年的个性类型

心理与行为

问题评估

90项症状清单(SCL-90)

抑郁自评量表(SDS)

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焦虑自评量表(SAS)

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有抑郁症状的成年病人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的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

评定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适用于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大多数重性精神病患者,尤其适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

评定躁狂状态的严重程度,适用于情感性精神病和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的成年患者。

应激及相关

问题评估

生活事件量表(LES)

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身心疾病、各种躯体疾病求助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病求助者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了解被试者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精神疾病和各种躯体疾病的关系

应对方式问卷

14岁以上的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上,除痴呆和重性精神病之外的各类心理障碍求助者。

 

(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

1.编制与修订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于1955年所编制。

1981年和1997年经过再次修订,其中1981年由龚耀先教授主持修订。

2.测验材料

主要包括:

手册1本、记录表格1份(分城市和农村两种)、词汇卡1张(分城市和农村两种)、填图测验图卡和木块图测验图案1本(分城市和农村两种)、图片排列测验图卡1本(分城市和农村两种)、红白两色立方体1盒(9块)、图形拼凑碎片4盒、图形拼凑碎片摆放位置卡1张、数字符号记分键1张。

3.适应范围

16岁以上的被试者(个别)。

4.分类

(1)城市式:

凡较长期生活、学习或工作在县属集镇以上的城镇人口,采用城市式;

(2)农村式:

长期生活、学习或工作于农村的农村人口,采用农村式。

5.施测步骤

(1)填写被试者的一般情况、测验时间、测验地点和主测人;

(2)一般先进行言语测验后操作测验,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改变,如言语障碍或情绪紧张等,可先做一两个操作测验;

(3)通常一次做完,易疲劳或动作缓慢者可分次完成。

注:

言语测验包括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和词汇6个分测验;操作测验包括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图形拼凑5个分测验。

分测验名称

描述

例题

起始题目

结束题目

考察内容

特点

知识

包括29个一般性知识题目,要求用几句话或几个数字回答,题目由易到难排列。

一年中哪个季节白天最长?

一般从第5题开始,5、6均失败回头做1-4

连续5题失败则停止

测量人的知识广度、一般学习及接受能力、对材料的记忆及对日常事物的认识能力。

领悟

包括14个按难易程度排列的题目,要求回答某一情景下最佳生活方式和对日常成语的解释。

城市里为什么有交通警察?

从第3题开始,3、4、5任一失败回头做1、2

连续4题失败则停止

测量判断能力、运用实际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受文化因素影响小,但记分难以掌握

算术

包括14个按难易程度排列的算数题,要求用心算回答,不得使用纸和笔。

拿一元钱去买6角钱的糖,可以找回多少?

从第3题开始,3、4失败回头做1、2

连续4题失败则停止

测量数学计算的推理能力及主动注意的能力。

该能力随年龄而发展,故能考察智力的发展。

相似性

包括13对名词,每对词表示的事物都有共同性,要求概括出两者在什么地方相似。

狗和狮子有什么相似?

从第一项开始

连续4题失败则停止

测量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G因素很好的考察指标

数字广度

包括顺背和倒背两部分,顺背最多由12位数组成,倒背最多由10位数组成,由易到难排列。

见教材P154

两试全错停止,通过的最高位数计分;顺背倒背;一秒念一个;按反应质量给分

同一项中两式均失败则停止

测量注意力、短时记忆能力。

对高智商者实际测量的是注意力,得分未必高。

词汇

包括40个按难度排列的词汇

修理是什么意思?

一般从第4题开始,4—8任一得0分回头做1-3

连续5个得0分则停止

 测量言语理解能力

测量G因素的最佳指标

分测验名称

描述

例题

起始题目

结束题目

考察内容

特点

数字符号

1-9诸数各有一规定符号,要求按此对应迅速在每个数字下空格内填上相应的符号。

见教材P155

顺序:

一排一排,左→右,不得跳格,限时90秒

测验一般学习能力、知觉辨别能力及灵活性、动机强度等

记分快、不受文化影响

图画填充

由21张卡片组成,每张卡片上的图画有一处缺笔,要求在20秒内指出这个是部位及名称。

见教材P155

每图20秒,第1、2项失败时应指出缺失的部分,从第3项开始不给帮助。

测量视觉辨认能力、视觉记忆与视觉理解能力。

能测量智力的G因素,但易受个人经验、性别、环境等影响。

木块图

呈现10张几何图案卡片,被试用4个或9个红白两色立方体积木照样摆出来。

见教材P156

图案1、2两次试验均失败才算失败

连续3项失败后停止

辨认空间关系的能力,视觉结构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视觉-运动协调能力等

临床上对于诊断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老年衰退等有很高效度。

图片排列

8组随机排列的图片,图片内容有内在联系,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排列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见教材P156

1项告知是“鸟巢”故事,2项以后不告知

1、2均错就停止

测量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因果关系能力、社会计划性、预期力等

可测量智力的G因素,也可作为跨文化测验,受视觉敏锐性影响。

图形拼凑

共有4套被切割成若干块的图形板,主试将零乱的拼板呈现给被试,要求其拼出一个完整的图形

见教材P156

(1)接一点,记1分

(2)应完成全部测验项目

(3)提前完成者可加分

测量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概括思维能力、知觉组织能力以及辨别能力等

可了解被试的知觉类型,对尝试错误方法所依赖的程度,对错误反应的应对方法。

6.时间限制

(1)知识、领悟、相似性、数字广度和词汇等分测验没有时间限制,它们是按反应或回答的质量来记分的。

(2)算术、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案、图片排列和物体拼凑等分测验是有时间限制的,它们是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

7.测验记分

(1)按手册得出分测验的各项目分数;

(2)将各项目分数相加得出分测验的原始分或粗分;

(3)按手册相应用表(即粗分的等值量表分)将分测验的原始分或粗分转化为分测验的量表分(10为平均数,3为标准差);

(4)将各分测验的量表分相加即得出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

(5)将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相加即得全量表分(或量表总分);

(6)按量表分查表得出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

(注意:

总智商不是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相加或者平均出的成绩)

另外,在WAIS—RC的手册中,还附有各分测验的粗分转换成年龄量表分的表格。

年龄量表分也是以l0为平均数、以3为标准差的量表分,但它不是与被试总体比较,而是按年龄组的成绩分别计算的。

例如,一个30岁的城市男性的图片排列分测验得分为23,查城市粗分的等值量表分,这个分测验的量表分为11,表明这个被试在这一测验上的成绩高于总体的平均值。

但是,查粗分的等值年龄量表分得分为12,说明他在这一分测验的成绩高于同年龄组的平均值。

又如,某一城市60岁被试者数字广度的粗分为ll分,查得量表分为9,年龄量表分为11。

这表明,这一被试者在这一测验上的成绩低于被试总体的平均值,而高于同年龄组的平均成绩。

又如,孙某某常识得粗分为20,总量表分为14,年龄量表分为15,图形拼凑粗分为20,总量表分为10,年龄量表分为9,说明什么问题?

答:

说明其常识测验成绩高于全体平均,更高于同年龄的平均。

而图形拼凑的成绩与全体平均相同,但低于同年龄的平均。

注意:

粗分的等值年龄量表分不作计算IQ用,只用于判断受试个别测验同年龄组的单项分数进行比较。

8.量表特点

优点:

(1)分言语和操作两项,可同时提供三个智商分数和多个分测验分数,能较好地反映一个人智力的全貌和测量各种智力因素;

(2)各量表之间相互衔接,适用年龄范围广;

(3)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克服了计算成人智商的困难;

(4)在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可研究人格,也可以作为神经心理学的主要测量量表。

缺点:

(1)三个独立版本的衔接欠佳;

(2)测验的起点偏难,不便测量低智力者;

(3)各分测验项目数不均衡,有的份测验项目过多,而有的则偏少;

(4)测验程序复杂费时。

9.结果解释

(1)智力水平划分

≥130

极超常

120~129

超常

110~119

高于平常

20~34

重度

0~19

极重度

90~109

平常

80~89

低于平常

70~79

过界

50~69

轻度

35~49

中度

2.2%

6.7%

16.1%

50.0%

16.1%

6.7%

智力缺陷(2.2%)

 

(2)总智商(FIQ)的分析

总智商(FIQ)的高低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被试者认知能力水平的概括,高分常提示被试者一般智力较好,低分则提示被试者一般智力较差。

但IQ值常常不是该被试者的“真正”值,而是估计值。

通常可用测得的IQ值加减5(85%~90%的可信限水平)的方法判断IQ值的波动范围,如测得的IQ值为105时,他的IQ值便在100~110的范围内变化。

(3)分量表的平衡性分析

分别计算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是韦氏智力测验的一个特点。

一般可视VIQ大于、等于或小于PIQ以及二者相差到何种程度而决定其意义。

①VIQ与PIQ比较:

如优势半球有损害,则VIQ明显低于PIQ;如非优势半球有损害,则PIQ明显低于VIQ;若是弥漫性损害,则PIQ明显低于VIQ。

所谓明显降低,即是相差到0.05或0.01的显著水平。

不同年龄阶段相差的意义不同,各年龄组相差到10IQ便达到0.05水平,相差13IQ便达到0.01水平,但在45岁以上相差12IQ便达到0.01水平。

而韦克斯勒本人提出VIQ与PIQ的差异达15分时才有意义。

②VIQ与PIQ差异显著时的意义:

VIQ>PIQ

PIQ>VIQ

⑴言语技能发展较操作技能好

⑴操作技能发展较言语技能好

⑵听觉加工模式发展较视觉加工模式好

⑵视觉加工模式发展较听觉加工模式好

⑶可能在完成实际行动或任务上有困难

⑶可能有阅读障碍

⑷可能操作能力差

⑷可能有言语的缺陷

⑸可能有运动性非言语技能缺陷

⑸可能有听觉性概念形成技能缺陷

  

(4)比较各分测验的差异

Ⅰ.整个测验是由多个侧重反映某一方面能力的分测验组成,分析它们的强点和弱点,便可进行智力特点的诊断。

具体方法主要有:

①各言语分测验的量表分与言语量表的平均分比较(言语量表的平均分=各言语分测验的量表分之和÷6);

②各操作分测验的量表分与操作量表的平均分比较(操作量表的平均分=各操作分测验的量表分之和÷5);

③各分测验的量表分与全量表的平均分比较(全量表的平均分=各言语操作分测验的量表分之和÷11)。

Ⅱ.比较各分测验的量表分与各平均分的差异,可根据考夫曼(1975)介绍的加减3分的简易方法,即分测验高于平均分3分以上,可认为该测验是强点(S),低于平均分3分以上,可认为该测验是弱点(W)。

(5)相关知识

Ⅰ.V-P差异没有的若干情况

①智商不与因素分数相应;

②言语能力对操作能力缺陷的补偿(如图画填充和图片排列);

③轮廓中得分的分散(即言语或操作量表内部的分测验分数非常分散时);

④再测效应(即几个月内重测所得的分数或V-P差异均值得怀疑)。

 

(三)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

1.编制与修订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于1949年所编制,并在1974年重新修订并建立常模,称为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WISC-R)。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是由林传鼎和张厚粲于1980年~1986年主持修订完成的。

2.测验材料

主要包括:

手册1本,记录表格1份,工具盒1套(12个测验应用的所有材料),迷津、译码测验纸各1张,秒表(或带秒针的手表)1只。

3.适用范围

6~16岁的少年儿童(个别)。

4.分类

城市和农村被试者共用一套测验。

5.施测步骤

(1)主试者代被试者填写记分纸第1页上应由被试者提供的事实,其中被试者的上一学期语文和数学成绩应由主试者向有关的班主任查明,填入应的空格内。

同儿童交谈过程中应注意建立并保持友好关系,解除儿童的紧张和不安的心理状态。

(2)记分纸封面下方留有备注栏,为记录测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特殊问题时使用,例如被试者的不合作态度,测验中断的原因,语言障碍,左利手(写字、取物用左手)等等。

(3)测验开始前告诉儿童:

“今天要你做一些练习——回答一些问题,做一些很有意思的作业;有的题目很容易,有的比较难。

难的题目你也许不会做,或者答不出来。

你尽量就行。

你现在年纪还小,长大以后就都会做了。

现在开始做第一个练习”。

(4)在施测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时,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交叉进行,为的是使整个测验过程更加有趣并富于变化。

指导书和记分纸都是按照这一规定编排测验程序的。

注:

言语测验包括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词汇、背数6个分测验;操作测验包括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迷津6个分测验。

分测验名称

描述

起始题目

结束题目

考察内容

常识

共30题。

测题的范围甚广,涉及广泛的一般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物品、节日及其他知识。

被试者作答时,只须简洁扼要说出所知晓的特定事物之事实即可,不必说明其间之关系。

6~7岁的儿童和智力可能有缺陷的较大儿童,从第1题开始;7岁以上儿童则从第5题或以后丌始。

连续五道题都不能通过(O分)即停测。

主要在评量个人在一般社会机会中,所习得的一些知识。

借以反映其对于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事情的认知能力。

理解

共有17题,这些题目所涉及的问题包括一些与自然、人际关系及社会活动等有关的情境,它要求被试者解释为什么要遵守某种社会规则和为什么在某种情况下一定要这么做等日常生活中的事件。

所有儿童都从第1题开始

连续四道题通不过时,应即停测。

主要评量被试者评价和利用已有经验的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也有关。

算术

共有19题。

前四题呈现图片卡,到15题应按指导手册上所列文字由主试者以口述实施,而16到19题则呈现题卡由被试者朗读作答。

但被试者若有视觉或阅读上的困难,可由主试者代为朗读。

6~7岁的儿童和智力可能有缺陷的较大儿童,从第1题开始;7岁以上儿童则从第5题或以后开始。

被试者作答时,不得使用纸和笔,只能心算。

连续三道题不能通过即停测。

测量被试者的数量概念、计算及推理应用的心算能力。

类同

这个分测验包括了17组配成对的名词,要求被试者说出每一对同两者在什么地方相似,概括出每对事物的共同之处。

所有儿童都从第1题开始

连续三道题不能通过即停测。

此分测验涉及较高的智力能力,如推理能力、语文概念形成和逻辑思考的能力。

此等能力能够把物体或事件做有意义的归类。

词汇

32张词汇小卡片,每张上面分别横写着一个词。

主试者口述时亦同时呈现词汇卡片,被试者则须以口述方式回答问题,要求儿童对读给他听或看的词加以解释。

6~7岁的儿童和智力可能有缺陷的较大儿童,从第1题开始;7岁以上的儿童从第4题或以后开始。

连续五道题不能通过,即停测。

此分测验涉及语词的理解、表达能力和认知功能,可评量被试者对词汇的了解程度外,还可根据被试者解释词汇时运用的字句及解说方式,判断其生活经验的优劣及接受教育的程度。

背数

(又称数字广度)

一系列随机排列的数字组由主试者以每秒念1个数字的速度读给被试者听,要求即时复述,包括顺背8组(顺背从3位到10位)和倒背7组(从2位到8位)。

每题有两个测试形式

任何一道题两次试验都不能通过即停测。

这是一种短时回忆的测验,主要评量注意力与短时记忆的能力。

 

分测验名称

描述

起始题目

结束题目

考察内容

译码

这是一种符号替代测验。

它分两种形式:

译码甲是“图形对符号”(用于8岁以下的儿童)。

译码乙是“数字对符号”(用于8岁以及大于8岁的儿童)。

这个测验要求被试者按照所给的样子,把符号填人相应的数字下面或图形中间,既要正确又要迅速。

当例题练习完成后,儿童便开始正式测验。

译码甲与译码乙的时限均为120秒钟。

主要测短时记忆能力,视觉一动觉联系,视觉动作的协调和心理操作的速度,它与学习能力有高度的相关。

填图

(又称图画补缺)

共有26题。

以图片卡形式向被试者呈现26张未完成的图画,图中内容都取自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见图3—1)。

要求被试者说出(或指出)图画上缺少部分的名称,而不是真正把图画缺少的部分补足。

6~7岁的儿童和智力可能有缺陷的较大儿童,从第1题开始;8~16岁的儿童从第5题开始。

本测验的时间限制为每图20秒。

此分测验被试者需运用注意力、推理、视觉组织、记忆,以及区分重要因素与细节的视觉辨识和观察等能力,如此才能把握图画结构的整体性,以判断其缺少的部分。

积木

(又称积木图案)

共有11题。

该测验是将9块积木(每个积木两面是红色,两面是白色,_曲面红白各半)交给儿童,然后要求按呈现给他的图案拼摆出来。

共有11张图案样子,其中有的由4块积木摆成,有的由9块摆成。

6~7岁的儿童和智力可能有缺陷的较大儿童,从第1题开始;8—16岁的儿童从第3题开始。

连续两张图不能通过时,应即停测。

此分测验需要视觉动作协调和组织能力、空间想像能力。

另外,亦与形象背景的分辨能力有关。

排列

(又称图片排列)

有一组图片作为例子,再有12组图片,每套3至5幅不等,以打乱的次序(按统一定的)呈现给被试者,要求儿童依逻辑次序将每组图片重新排列,使得每一组图画可以表示出一个故事,也就是要求被试者按故事情节排列次序。

有时间限制,速度快加分。

6~7岁的儿童和智力可能有缺陷的较大儿童,从例题开始,接着进行第1题。

8~16岁的儿章从例题开始,接着进行第3题。

本测验连续三道题不能通过即停测。

该测验可以测量一个人不用语言文字而能表达和评价每个情景的能力。

此外,视觉组织与想像力亦甚为重要。

拼图

(又称物体拼配)

共有4题(外加一例题)。

向被试者呈现(按规定要求)一套切割成曲线的拼板,要求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物体(即女孩、马、汽车及脸,)。

例题及1、2题告诉被试者名称,3、4题不告诉被试者名称。

全体儿童都从例题开始,然后进行图1的测验。

所有儿童都接受全部四个题的拼图测验。

此分测验须运用视觉组织能力、视觉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知觉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能力。

迷津

这是操作量表中的替代(补充)测验。

共有一个例题另加9题正式测题。

被试者须从迷津中心人像开始,不穿越墙线(且需以连续绘线方式走到出口),要求被试者用铅笔正确地找出出口。

6~7岁的儿童和智力可能有缺陷的较大儿童,从例图开始,接着进行迷津1的测验;8~16岁的儿童从迷津4开始。

连续两次失败即停测。

此分测验主要涉及计划能力、空间推理及视觉组织能力,亦需视觉动作的准确与速度。

 

6.时间限制

(1)常识、理解、类同、词汇、背数等分测验没有时间限制,它们是按反应或回答的质量来记分的。

(2)算术、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迷津等分测验是有时间限制的,它们是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

7.测验记分

(1)实足年龄的计算

实足年龄应准确计算,必须落实到几岁、几个月零几天,缺一不可。

算法是:

先记下出生的年、月、日和测验日期,再从测验日期中减去出生日期,即得实龄。

借位时每月都按30天计算。

如测验日期是5月30日,生日是1994年2月8日,则其实龄是9岁3月22天。

    被试者的准确实龄(几岁,几月,几天)是计算智力商数的依据,如果缺乏这种信息则被试者的智商从无查得。

主试者对此万勿疏忽。

(2)量表分和智商的换算

       ①按照记分规则所得的每一个测验的分数叫原始分(粗分)。

主试者应将这些分数登人记分纸封面上相应的原始分栏内。

②粗分按手册上相应用表可转化成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的量表分。

③分别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量表分相加,便可得到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

④再将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相加,便可得到全量表分。

⑤最后,根据相应用表换算成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

    另外,与成人量表不同之处在于,WISC—RC提供的量表分是在儿童自己所属的年龄组内转换。

8.结果解释

(1)智力水平划分

≥130

极超常

120~129

超常

110~119

高于平常

20~34

重度

0~19

极重度

90~109

平常

80~89

低于平常

70~79

过界

50~69

轻度

35~49

中度

2.2%

6.7%

16.1%

50.0%

16.1%

6.7%

智力缺陷(2.2%)

 

(四)儿童行为量表(CBCL)

1.编制与修订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又称Achenbach儿童行为清单。

由Achenbach在上世纪70年代编制,并于1983年出版了使用手册。

CBCL是根据转诊问题儿童和健康儿童之间的鉴别点为基础编制而成。

由于其易于操作,评分简单,在短时间内可以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因而广泛用于儿童、少年的临床和研究领域,主要来识别和评价行为和情绪问题高危儿童,但并不能给出心理障碍的诊断。

CBCL有四种表格:

家长用、老师用和年长儿儿童自评用,其中家长用表又分为2~3岁用表和4~18岁儿童用表,这里选用的是我国修订的4~16岁家长用表。

2.测验材料

在1980年我国引进适用于4~16岁的家长用表,在上海及其他城市作了较广泛的应用,并总结出了我国常模的初步数据,在国内应用较广。

该量表主要用于儿童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的筛查,同时对治疗计划的制定、临床干预研究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