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235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原创题)如图表示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

B.抗性基因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

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

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

[导学号29520410] 解析:

选B。

观察题图可知,②类个体是在未施用杀虫剂之前,已经发生基因突变形成了抗性基因的个体,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可能来源于原种群中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杀虫剂在此只起选择作用,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A正确、B错误;若连续使用杀虫剂,不含抗性基因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越来越大,而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故抗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C正确;施用杀虫剂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故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D正确。

2.(2016·安徽淮南一模)关于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新物种的形成

B.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导学号29520411] 解析:

选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只要还可以自由交配就不算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可能产生生殖隔离,诞生了新物种,所以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正确;种群在进行生殖产生后代时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就已经使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了,但经过自然选择,只有适应自然的基因才会存留下来,从种群角度看,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错误。

3.某科研人员连续10年对某种群中的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进行统计,并依结果绘制出了图标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在逐渐发生进化,第10年不应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

B.刚开始统计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时,基因型为AA和aa个体的数量可能相等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可推导出,基因a由基因A突变而来

[导学号29520412] 解析:

选B。

由图可知第10年基因a的频率比较低,但据此不能得出第10年该种群只有基因型为AA和Aa个体的结论,A错误;由于基因A和基因a的起始频率均为50%,所以起始阶段该种群内基因型为AA和aa个体的数目可能相等,B正确;自然选择可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C错误;从图中无法得出是基因A突变成了基因a,还是基因a突变成了基因A,D错误。

考点二 共同进化与多样性的形成

4.(2016·河北石家庄模拟)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菜粉蝶却能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

运用转基因技术可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从而防治菜青虫对十字花科植物的危害。

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

A.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诱导菜粉蝶产生变异,因而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B.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后,还需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C.某种十字花科植物的不同品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D.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共同进化

[导学号29520413] 解析:

选A。

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菜粉蝶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因而选择后生存下来的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A错误;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后,还需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B正确;某种十字花科植物的不同品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C正确;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共同进化,D正确。

5.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导学号29520414] 解析:

选B。

由题干信息知,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体现了二者的共同进化,相互依赖关系,故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因不能传粉而无法繁衍后代,长舌蝠独具的“长舌”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间的竞争,长筒花狭长花冠筒等生物性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C、D选项均正确,B项错误。

6.(2016·江西师大附中摸底)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如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基因A或a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B.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自然选择可影响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

D.有利基因的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时,该种群已进化成新物种

[导学号29520415] 解析:

选C。

如对隐性基因不利,因为有杂合子的存在,A的基因频率不可能为1,A错误;如对杂合子不利时,原本A与a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自然选择可影响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看是否产生生殖隔离,而基因种群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D错误。

7.(2016·烟台模拟)褐鼠的不同基因型对灭鼠强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E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E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  )

基因型

TT

Tt

tt

对维生素E依赖性

高度

中度

对灭鼠强的抗性

抗性

抗性

敏感

A.基因t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TT∶Tt=1∶1

C.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100%

D.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

[导学号29520416] 解析:

选C。

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TT、Tt、tt三种基因型褐鼠的生活能力不同,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进行处理,tt褐鼠会被大量消灭,TT个体被大量淘汰,Tt个体较多的存活下来,基因t的频率不会下降至0,A错误、B错误;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100%,C正确;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出该种群基因库会不会发生显著变化,D错误。

8.(2016·江苏南通调研)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B.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

C.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

D.由于种群1、2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导致生殖隔离

[导学号29520417] 解析:

选D。

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不能与亲代种群相遇,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A正确;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于存在地理隔离,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B正确;种群1、2栖息的环境条件及其食物来源不同,因此承受的选择压力不同,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C正确;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1、2的基因库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而不是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D错误。

9.(2016·山东枣庄模拟)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导学号29520418] 解析:

选B。

由图分析可知:

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一定要地理隔离,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新物种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D错误。

10.(2016·河南焦作模拟)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导学号29520419] 解析:

选D。

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60%,a的基因频率是40%,A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Ⅰ、Ⅲ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错误;由于AA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D正确。

11.(2016·宁夏银川模拟)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Aa(%)

aa(%)

1

30

40

30

2

25

50

25

A.该种群的生物没有发生进化

B.该种群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很高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D.若该种群在第2、3年连续自交,则A的基因频率会增加

[导学号29520420] 解析:

选A。

第一年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第二年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所以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生物没有进化,A正确。

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判断该种群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B错误。

由于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处于遗传平衡中,没有自然选择,环境没有发生较大变化,C错误。

由于第二年A的基因频率与a相等,则种群连续自交,A的基因频率不变,D错误。

12.(2016·北京朝阳模拟)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表示;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

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

C.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

D.蜥蜴中所有W基因与w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导学号29520421] 解析:

选B。

新物种的产生必须出现生殖隔离,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A错误;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后,w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于生存,B正确;基因库中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表示生物进化了,并不能成为两种蜥蜴将会出现生殖隔离的依据,C错误;蜥蜴的基因库不但包括基因W与基因w,还包括蜥蜴的其他基因,D错误。

13.(2016·辽宁锦州质检)下图为地雀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①据表分析,种群______的遗传多样性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

②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种群甲每一代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____个。

(3)简述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29520422] 解析:

(1)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不能交配,或者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存在生殖隔离。

(2)①种群甲基因种类多,遗传多样性高。

种群甲的基因a频率为(22+12+8+4×2+3×2+2×2)/200=0.3。

②种群甲每一代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100×4×104×10-5=40。

(3)小岛上地雀B由于长期与大陆地雀A存在地理隔离,发生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各自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答案:

(1)A与C或B与C

(2)①甲 甲种群的基因种类比乙种群多 30% ②40

(3)岛上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

14.某种一年生植物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将这种植物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

(1)将这种植物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该植物形成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当地生长的这种植物因为环境的变化,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______________。

(3)在对移植到原产地这种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29520423] 解析:

(2)AA个体被淘汰,则aa个体比例将增大,Aa个体比例将减小。

(3)种群某基因频率等于纯合子基因型频率+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两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变,故该种群未进化。

答案:

(1)地理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2)③→④→①

(3)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