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222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docx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docx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促进吐鲁番地区畜牧业发展

买买提·阿木提

(新疆吐鲁番地区草原工作站,838000)

摘要:

饲草料的种植,是吐鲁番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科学种植与利用饲草料,可有效提高饲草料的利用率,有效地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广大农牧民的收入。

本文结合吐鲁番地区饲草料种植与利用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其推动吐鲁番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饲草料种植利用畜牧业

1、我区饲草料种植与利用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地区完成牛羊育肥298.25万只标准畜,完成全年任务的99.42%,其中:

吐鲁番市107.85万只、鄯善县90.6万只、托克逊99.8万只。

全地区出栏牛2.74万头,同比增长4.2%;出栏羊69.18万只,同比增长12.03%;出栏生猪2.81万头,同比增长52.31%;肉类总产4.968万吨,同比增长0.7%;禽蛋生产达到0.217万吨,同比增长88.34%。

发放畜牧业贷款29148万元,其中吐鲁番市21712万元,鄯善县4278万元,托克逊县3158万元。

2012年底全地区预计完成牛羊育肥320.7万元只标准畜,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06.67%;实现畜牧业产值11.385亿元,较2011年11亿元增加3.5%,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130元。

饲草料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截止10月底,全地区引进并使用各类优质饲草种子131.5吨,是去年的130.8%,其中,吐鲁番市21吨,鄯善县67.5吨,托克逊县46吨。

全地区共完成饲草种植22.372万亩,完成正播面积9.23万亩,是去年的146.5%,完成复播8.28万亩,是去年的695.8%,其中吐鲁番市完成正播1.38万亩,完成复播3.02万亩,完成套种4.462万亩,完成良种补贴种植1500亩;鄯善县完成正播1.3万亩,完成复播1.21万亩,完成良种补贴种植1000亩;托克逊县完成正播6.55万亩,完成复播4.05万亩,完成良种补贴种植1500亩。

内蒙古自治区素有“肉库乳仓”之美誉。

2004年,全区牲畜存栏9274.43万头(只),全年牲畜出栏4969.3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201.4万t,牛奶产量497.9万t,山羊绒产量5956t,禽蛋产量38.75万t。

2005年,全国牛奶总产量2753.4万t,人均牛奶占有量为21.1kg,奶牛存栏1216.1万头。

内蒙古牛奶产量达691.1万t,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25.1%,人均牛奶占有量为289.6kg,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73倍,奶牛存栏268.6万头,占全国奶牛存栏总量的22.1%。

草丰则畜壮、畜增;草欠则畜弱、畜减;无草则无畜。

我区丰富的饲草料资源,成为发展畜牧业的坚强后盾。

2005年全区当年人工种植牧草89.93万hm2,人工草场保有面积预计可达300万hm2,比2000年增长80%,年均递增16%;青贮饲料播种面积72.2万hm2,青贮量为3004万t,比2000年分别增长460%、600%,年均递增分别为92%、120%;2005年全年打贮饲草2653万t,其中天然草场打贮饲草700万t,人工草场优质牧草产量为392万t,比2000年分别增长40%、15%,年均递增分别为8%、3%,打贮青干草中来自人工草场的优质青干草的比重由2000年的35.5%提高到41.5%。

我区饲草料资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天然草场,我区现有草原总面积8666.7万hm2,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1.7%,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18万hm2,约占内蒙古总土地面积的60%。

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大草原,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碱草、羊茅、冰草、披碱草、野燕麦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

二是栽培种植的饲草饲料,1979年以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5年青饲料播种面积已经达到72.2万hm2。

三是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在自然条件下粗蛋白质量低,粗纤维含量高,质地粗硬,不易被家畜消化,适口性差,畜禽采食率低。

目前国内已开发出秸秆青贮、微贮、氨化、盐化、碱化等饲料转化技术。

据估计2005年全区玉米秸秆的总产1386.06万t(主副产品按1:

1.3折算),比全区打草量还高,如果秸秆的饲料转化技术在我区得到大范围推广,饲料产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饲草料种植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饲草料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有机肥施用不足,化肥使用偏多,施肥盲目性大

目前我区除小面积精耕细作种植饲草料的农牧户外,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不足、化肥使用量偏多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包括:

使用有机肥人工劳动强度大、肥源不足等方面,而使用化肥占用人工少、省时、省力。

在施底肥的过程中多采用有机肥作为底肥,底肥中较少加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

而在具体使用化肥过程中,只是依据作物生长期所需肥料的大致情况施用尿素等常用化肥。

而不是根据土壤中不同养分的具体组成与供应情况做到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使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

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什么元素,需要多少就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节省劳动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2.1.2底肥施肥机械化水平低,抛撒不均匀

在施底肥的过程中,多采用人工抛撒,这种施肥方法施肥均匀性较差,机械化水平低。

对于种植面积较小的用户还能接受;而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的用户则难以实现,也限制了有机肥的使用,需要采用专用的厩肥抛撒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施肥的均匀性。

目前新疆已经开发出此类产品。

2.1.3播种量偏大,造成种子的浪费

以青贮玉米为例,播种量应在45~60㎏/hm2,而在实际播种作业过程中多大于此范围。

如2004年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绝大多数青贮玉米种植点的播种量在75~112.5㎏/hm2。

虽然播种量的大小形成的总产量差异不大,但却导致了个体营养水平的迥异,使得青贮饲料质量差异显著。

2.1.4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少

由于我区沙性土壤多,每年春秋季节风沙较大,在风力的侵蚀作用下,采用传统耕作方式耕作过的土壤中有机质流失较为严重,导致土壤贫瘠、沙化。

对于种植多年生牧草如苜蓿的地块情况较好,而对于种植青贮玉米与一年生牧草的地块,因每年需要秋翻或春翻地,则土壤存在一定的沙化现象。

我国北方地区一直沿袭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土壤、裸露休闲耕作法。

由于实行深耕细耙,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水肥含量,裸露的耕地表土也加剧了沙尘的肆虐。

中国农业大学课题组在山西省经过近9年的连续试验研究,初步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结果显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降低地表径流60%左右,减少土壤流失80%,减少大风扬沙60%;同时可以增加休闲期土壤储水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作业工序,增加农作物产量。

我区在饲草料种植,特别是青贮玉米的种植方面,采用保护性耕作的面积还相对较少,需要逐步有序推广。

2.2田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集中、连片及大面积种植青贮玉米时,多无间苗、定苗措施

由于播种量大,青贮玉米出苗后株距小。

由于播种面积相对较大,难以采取间苗、定苗措施,造成苗细弱,影响了苗的长势。

遇到大风、冰雹等天气易发生倒伏,影响日后的机械化收获作业。

2.2.2集中、连片及大面积种植青贮玉米时,缺少中耕除草追肥环节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牧区。

这与牧民不熟悉玉米的种植农艺或缺少中耕施肥除草设备有关。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是很大的。

首先表现在杂草与玉米争夺生活空间,争夺阳光,并能消耗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杂草过多时可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其次,有些杂草是某些病原和害虫的越冬与寄生场所。

因此不消除杂草,还会引起翌年某些病虫害的发生。

中耕结合追肥,把化肥深埋于土壤中,可以提高施肥的效率。

2.2.3种植青贮玉米时无轮作倒茬措施

连作3~5年不倒茬的现象较普遍,因玉米耗地力强,连作几年后土壤肥力下降,而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或单一施用化肥,则会导致土壤板结而影响产量。

2.3饲草料收获方面存在的问题

2.3.1苜蓿的收获工艺不合理

我区苜蓿的利用方式多为干草。

在收获苜蓿时多采用此种工艺:

先利用割草调制机(俗称切割压扁机)将苜蓿割倒、压扁、铺成草条后,在田间晾晒,待草条的含水率降至20~25%时,利用方草捆压捆机或圆草捆卷捆机进行打捆作业。

采用此种工艺收获苜蓿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草条内外干燥不同步,干燥程度不一致。

当草条外部达到适宜打捆作业的含水率时,草条内部的含水率还较高,此时打捆,会导致草捆发霉变质。

当草条内部含水率达到适宜打捆作业的含水率时,草条外部含水率偏低,打捆作业时花叶损失较大,造成较大的叶蛋白等营养与实物损失。

二是草条在田间晾晒时间长,营养损失大,品质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

2.3.2苜蓿的利用方式不合理,造成较大的浪费

我区苜蓿的利用方式多为干草,此种利用方式是在割倒后苜蓿的含水率降到20%左右时才能收获,在收获过程中苜蓿的花叶大量脱落,导致20%~30%的青草干物质、粗蛋白等营养成分流失。

而且苜蓿在晾晒过程中在阳光的照射下,胡萝卜素的损失高达90%,损失非常大。

如果将苜蓿制备成青贮饲料,则其营养损失不超过10%。

如果引入烘干与草粉、草颗粒、压块等深加工设备,则可大幅降低营养损失。

在割倒后苜蓿的含水率在40~65%时即可进行收获,此时花叶不易脱落,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的损失也较少,天气因素对收获影响小,容易获得高品质的苜蓿草产品,同时又有利于实现苜蓿草产品的商品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3.3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收获问题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最大特点就是活秆成熟,在玉米籽粒完全成熟时,茎杆鲜绿,秸秆产量要比普通玉米高30~50%,甚至高1倍,在成熟期先将玉米果穗收获用于粮食或配合饲料,然后再收获青绿秸秆,用作青贮。

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籽粒和秸秆的营养成分普遍高于普通玉米品种,据测算,100㎏粮饲兼用型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相当于100㎏普通玉米秸秆加上10~15㎏精料的含量,粗纤维低5~7%。

因此粮饲兼用型玉米新优品种的应用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玉米秸秆饲用转化效率低的问题,对粗饲料的利用将起到突破性的进展,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饲养效益,对农区畜牧业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目前,粮饲兼用型玉米主要采用人工采摘果穗,再人工割倒玉米秸秆,运至青贮设施旁,用青饲切碎机切碎后青贮。

这种收获方式人工劳动强度大,由于收获期相对较长,玉米秸秆营养损失大,且易遭受霜冻灾害。

2.3.4青贮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水平发展不平衡

我区各地青贮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水平因所使用的青贮饲料收获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机械化收获水平最高的以和林县为代表,该县2004年引进国内第一台克拉斯JAGUAR-850型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2006年又购置了JAGUAR-870、890型各一台,JAGUAR系列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工作可靠、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机械化收获水平较高的以使用国产自走式XDNZ-2008、牧神S-3000型青贮饲料收获机为代表的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部分地区。

机械化收获水平处于中等的以使用各类悬挂式或牵引式青贮饲料收获机为代表的地区。

机械化水平最低的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就是人工割倒后运至青贮窖旁,使用青饲切碎机切碎装窖,采用此种青贮方式的用户所占比例相当大。

试验研究表明,青贮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水平越高,其装窖时间就越短,青贮玉米的营养损失越小,青贮饲料的品质越好,同时单位质量的作业成本越低。

2.3.5牧草贮存方面

目前我区多数养殖户都没有专用的用于贮存干饲草的料仓。

无论是草捆还是草垛,多采用露天堆放,顶部用苫布覆盖,四周裸露,有时较大的圆草捆甚至直接存放在草地里。

试验研究表明:

这种贮存方式,在风吹、日晒、雨淋的作用下,干牧草特别是表层牧草营养损失特别大,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质与矿物质的损失可达90%;只要为牧草搭建一个通风良好、能够遮阳挡雨、下方防潮的简易料仓,即可大大减少贮存过程中的营养损失。

2.4在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2.4.1地块分散、面积小,不利于实现机械化作业

在呼和浩特与包头的周边农村,农民以户为经营单位,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料,饲养奶牛。

每个农户的土地面积都不大,且地块分散,这种情况适合于传统的精耕细作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实现机械化作业,不利于实现种植业与奶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利于农民的进一步增收。

2.4.2对土地重利用、轻养护,导致土壤板结、沙化,土壤肥力下降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相对较大、有机肥施用量小、化肥施用量大以及多年连作不倒茬的地块。

2.5其他问题

2.5.1农艺与农机具相互不协调

在生产过程中不时发生农艺与农机具不协调、不配套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的农艺是与原有的饲草料种植、收获、贮存方式及农机具相适应的,当引入某种新型、较先进的机具或作物品种时,农艺没有做出相应调整产生的。

比如呼和浩特、包头市周边农村,农民多在收获青贮玉米前1~2天灌溉一次。

目的是为适应人工收获青贮玉米,运至青贮窖旁后用青饲切碎机切碎装窖的工艺。

青饲切碎机工作效率较低,装窖时间较长,青贮玉米从被切碎、装窖到封窖的过程中,水分散失较多。

待封窖时含水率大致能保持在理想含水率范围内(65~70%)。

而在引进克拉斯JAGUAR系列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后,由于该机生产效率高,原来一两天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了。

此时继续沿用收获前灌溉的工艺,就会造成青贮玉米含水率过高,青贮过程中汁液渗漏,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

2.5.2农牧民缺乏饲草料种植、收获与贮存及农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由于受文化程度、生活经历、信息不畅、生活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农牧民缺乏饲草料种植、收获、贮存及农机具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经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能得到应有的收益。

3、对今后种植与利用饲草料的建议与对策

3.1饲草料种植方面

(1)测土配方施肥已列入自治区发展规划,建议将饲草料种植纳入自治区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项目中。

同时鼓励农牧民多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2)农机管理部门召集生产厂家与科研单位,以现场会或其他方式试验示范厩肥撒布机、玉米及牧草精量播种机等先进施肥、播种机械,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机型进行推广。

以实现有机肥的机械化施肥、减少播种量、节约种子,降低成本。

(3)将适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地区的饲草料种植、特别是青贮玉米种植纳入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范围内,促进饲草料种植在上一个新台阶。

3.2田间管理方面

农机管理部门召集生产厂家,以现场会或其他方式试验示范中耕施肥机,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机型进行推广。

从而逐步实现中耕施肥的机械化作业。

3.3饲草料收获方面

3.3.1苜蓿的收获工艺方面

苜蓿割倒后,自然干燥时间的长短和是否需要进行翻晒,主要取决于空气的相对湿度。

在气候湿润的地区与季节,要缩短晒制干草的时间,关键是要给草条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

因此,在用割草调制机刈割牧草并铺成草条后,应及时进行翻晒通风1~2次。

最后一次翻晒,应在含水率不少于40%~50%,叶片不易脱落时进行。

在气候相对干燥的地区与季节,刈割后如草条较薄且通风良好则不需翻晒;如果草条较厚,则需要翻晒一次。

生产实践中常采用双草垄干燥法。

一般利用割草调制机刈割后,两个相邻草条的中心距离约为2.8m,加上两侧外沿的距离不足4m(此数据依据目前多数用户所使用的割幅为2.8m的割草调制机测出)。

经过一定程度干燥后,使用旋转式搂草机(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92LZ-4.0型搂草机正好满足使用要求)将两个草条合成一个草条,把原来两个草条中积聚的湿润空气交换出来,并防止阳光暴晒,以减少胡萝卜素的损失。

3.3.2苜蓿的合理利用

采用田间自然干燥、翻晒、打捆作业的方法收获苜蓿,具有一次投资小,工艺简单的优点。

但也存在着青草干物质、粗蛋白及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损失大的缺陷。

目前对苜蓿等豆科牧草更为科学合理的贮存与利用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制成青贮饲料,另一类时烘干后进一步加工为草粉、草颗粒、草块等高附加值产品。

将苜蓿制备成青贮饲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混合青贮,将苜蓿与青贮玉米或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提高青贮饲料品质;另一种是单独青贮,可用捆草机将含水率在50%左右的苜蓿捆制成方草捆或圆草捆,而后用缠膜机对草捆进行缠膜裹包,完成青贮作业,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单独青贮。

采用缠膜式青贮,可以实现苜蓿青贮饲料的商品化,缺点是运输成本偏高。

将苜蓿加工为草粉、草颗粒、草块之前,首先需要将收获后的苜蓿烘干。

目前烘干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式高温快速烘干,一种是低温强制通风烘干。

前者多采用气流滚筒式烘干机,其能耗较大,目前生产厂家较多。

后者以太阳能为辅助能源,相比之下更为节能环保,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较早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工作,烘干的苜蓿色泽好、香味浓、品质高,牲畜喜食。

3.3.3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收获

目前国内已经研制出果穗与玉米茎杆兼收型玉米收获机。

建议农机管理部门召集生产厂家与科研单位,以现场会或其他方式试验示范果穗与玉米茎杆兼收型玉米收获机,检验其是否适合我区的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生产实践。

如适合则逐步引进推广,如不适合则组织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联合攻关。

各地区根据所能收获的青贮玉米播种面积,选择适宜的机型,努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青贮玉米装窖时间,减少营养损失,降低劳动强度。

加大宣传力度,使用户了解到贮存过程中保持营养的意义与收益,引导用户科学贮存干饲草,使所收获干饲草发挥最大效益,为用户带来更大的效益。

3.4经营方面

鼓励和引导农牧民自觉、自愿地整合土地、草场,实现土地的连片经营、规模经营。

积极探索适宜的组织方式、合理的分配制度、必要的鼓励政策,使土地整合后能够长期保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土地的整合有利于实现饲草料生产以及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率,降低农牧民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整合土地可以将一部分农牧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养殖业或其他产业,加速社会分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另外,整合土地有利于推广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的耕作技术;整合土地有利于统筹安排合理的种植结构,实现倒茬轮作,改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化肥使用过量的情况;整合土地有利于发展绿色、有机等特色畜牧业,生产出高附加值的肉蛋奶等畜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增加农牧民收入。

3.5其他方面

3.5.1农艺与农机具相结合的问题

鼓励和引导农机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与农业技术部门有机结合,即鼓励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这样一方面使得农机部门与科研单位根据先进的农艺尽快开发出与之配套的农机具,实现机械化作业;另一方面当从区外或国外引进先进的农机具时,农业技术部门则可根据当地的情况适当调整农艺。

从而更好的为农牧民服务,为农牧民带来更好的收益。

3.5.2加大宣传与普及饲草料种植、收获与贮存及农机化的相关知识

鼓励农机部门牵头,组织编写与发放宣传手册、光盘等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利用农闲季节,组织科研、生产等单位培训农牧民,并使之形成制度;农忙季节组织农机、农技服务队,及时解决农牧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做好帮农工作。

参考文献

1、  汪玺.草产品加工技术.北京:

金盾出版社.2002

2、  王加启.青贮专用玉米高产栽培与青贮技术.北京:

金盾出版社.2005

3、  闫志辉等.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青贮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年第4期:

19

4、  马来义等.粮饲兼用型玉米新优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整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24期:

29~30

5、  中国畜牧业年鉴2005.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36~37

6、  内蒙古农牧业厅畜牧处.内蒙古牛奶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年10月

作者简介:

邢冀辉,男,1972年2月出生,现就职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从事畜牧机械设计、研究和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