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2968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201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练习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

100分)2019.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Fe5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4道小题,共42分。

1.电动汽车(标志为“

”)在改善城市交通、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动汽车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B.燃油汽车也可以悬挂该标志

C.电动汽车使用时涉及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

D.电动汽车充电、放电过程均有电子转移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基于其氧化性的是

A.氨用作制冷剂B.次氯酸钙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氧化铝透明陶瓷用于防弹汽车的车窗D.生石灰用于废气的脱硫

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CH4的比例模型:

B.NH3的电子式:

C.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D.NH3遇氯化氢迅速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4.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

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和事故的保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剩余的钠块直接投进垃圾箱

B.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在干燥环境中密封存放

C.用CCl4萃取碘,振荡分液漏斗后要打开活塞放气

D.电器失火要先切断电

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沸点:

C2H5OH>CH3CH3B.水的电离程度:

100℃>25℃

C.溶解度:

AgI>AgClD.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1molC>1molCO

6.常温时,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CH3COOH溶液与Fe反应放出H2

B.0.1mol/LCH3COOH溶液的pH大于1

C.CH3COOH溶液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D.0.1mol/L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7.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不正确的是

A.铍(Be)原子失电子能力比Ca弱B.与水反应比Mg与水反应剧烈

C.HCl的稳定性强于HBrD.硼酸(H3BO3)的电离程度强于H2SO4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H2O分子中共用的电子对数为4NA

B.1L0.1mol/LNa2CO3溶液中,CO32-数目为0.1NA

C.质量为12g的12C含有的中子数为6NA

D.2.3gNa与足量H2O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9.我国某科研团队以N2为原料合成了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以氮氮单键(N-N)结合的具有网状结构的聚合体。

有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N≡N

N=N

N-N

键能/kJ·mol-1

946

419

159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聚合氮转变为N2会释放能量

C.高温有利于聚合氮的合成D.低压有利于聚合氮的合成

10.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浓硫酸作氧化剂B.反应②表明SO2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反应③的原子利用率是100%D.反应④稀H2SO4作还原剂

11.在不同电压下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制备少量NaClO,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电压

U1

U2

U3

现象

a极产生少量气泡,

b极无明显气泡

a极产生较多气泡,

b极产生少量气泡

a极产生大量气泡,

b极逸出大量黄绿色气体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a极均发生了还原反应

B.①、②、③中均能发生Cl2+2NaOH=NaCl+NaClO+H2O

C.电解时OH-由b极向a极移动

D.不宜采用实验③的电压制备NaClO

12.PET是一种聚酯纤维,拉伸强度高,透光性好,广泛用作手机贴膜,合成如下: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PET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B.PET与聚乙二酸乙二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PET膜应避免与碱性物质(如NaOH)长期接触

D.通过质谱法测定PET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3.把浓盐酸分别滴入点滴板上的各种溶液中,现象如下:

实验

现象

①中溶液变蓝

②中溶液产生胶状沉淀

③中生成沉淀

④中产生黄绿色气体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变蓝,体现了浓盐酸的氧化性

B.②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2H++SiO32-=H2SiO3

C.③中产生沉淀的原因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D.④中产生黄绿色气体:

ClO-+Cl-+2H+=Cl2↑+H2O

14.向20mL0.40mol·L-1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I溶液:

ⅰ.H2O2+I-=H2O+IO﹣;

ⅱ.H2O2+IO﹣=H2O+O2↑+I﹣。

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和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标准状况)如下。

t/min

0

5

10

15

20

V(O2)/mL

0.0

12.6

20.16

28.0

32.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I能增大H2O2的分解速率

B.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反应ⅱ是吸热反应

C.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9.0×10-3mol/(L·min)

D.H2O2在反应过程中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14分)我国科学家在合成、生产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增塑剂(DEHCH)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该增塑剂可由有机物D和L制备,其结构简式如下:

(DEHCH)

(1)有机物D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①由C2H4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试剂a是。

③写出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④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是。

(2)增塑剂(DEHCH)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D→M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有机物L的分子式为C4H2O3,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W的结构简式是。

③以Y和Q为原料合成DEHCH分为两步反应,写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是,反应a的反应类型是。

 

16.(10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CH4—H2O催化重整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重要方法。

(1)CH4-H2O催化重整:

反应Ⅰ:

CH4(g)+H2O(g)⇌CO(g)+3H2(g)∆H1=+210kJ·mol-1

反应ⅡCO(g)+H2O(g)⇌CO2(g)+H2(g)∆H2=﹣41kJ·mol-1

①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

a.增大压强b.加入催化剂c.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CH4、H2O催化重整生成CO2、H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③在密闭容器中,将2.0molCO与8.0mol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反应Ⅱ,达

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80%,其平衡常数为。

(2)实验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

以明显提高H2的百分含量。

做对比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投入CaO时,H2百分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②投入纳米CaO时,H2百分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3)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炭反应而降低,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

∆H(kJ·mol-1)

+75

﹣173

 

①研究发现,如果反应Ⅰ不发生积炭过程,则反应Ⅱ也不会发生积炭过程。

因此,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应采取的条件是。

②如果Ⅰ、Ⅱ均发生了积炭反应,通入过量水蒸气能有效清除积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12分)溴主要以Br-形式存在于海水(呈弱碱性)中,利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资料:

常温下溴呈液态,深红棕色,易挥发。

(1)酸化:

将海水酸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脱氯:

除去含溴空气中残留的Cl2

①具有脱氯作用的离子是。

②溶液失去脱氯作用后,补加FeBr2或加入,脱氯作用恢复。

(3)富集、制取Br2:

用Na2CO3溶液吸收溴,Br2歧化为BrO3-和Br-。

再用H2SO4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得到Br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探究(3)中所用H2SO4浓度对Br2生成的影响,实验如下:

序号

A

B

C

试剂组成

1mol/LNaBr

20%H2SO4

1mol/LNaBr

98%H2SO4

将B中反应后溶液用水稀释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溶液呈棕红色,放热

溶液颜色变得很浅

①B中溶液呈棕红色说明产生了。

②分析C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所致;乙同学认为是用水稀释所致。

若认为甲同学的分析合理,请用具体的反应说明理由;若认为乙同学的分析合理,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说明。

理由或方案:

③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宜选用的酸是(填“稀硫酸”或“浓硫酸”)。

 

18.(10分)Fe3O4呈黑色、有磁性,应用广泛。

以Fe3O4为吸附剂去除水中含磷物质是一种新的除磷措施。

(1)检验Fe3O4中铁元素的价态:

用盐酸溶解Fe3O4,取少量滴加,溶液变红;另取少量滴加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2)氧化—沉淀法制备Fe3O4

Ⅰ.向稀硫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得到FeSO4溶液。

空气中存在O2,由于(用

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过量铁粉的作用是除去Fe3+。

Ⅱ.在N2保护下,向热NaOH溶液中加入FeSO4溶液,搅拌,得到Fe(OH)2浊液。

将NaNO3溶液滴入浊液中,充分反应得到Fe3O4。

①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物,(填现象),证明生成了NH3。

(将反应补充完整)

(3)含磷各微粒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H2PO4的水溶液中:

c(H+)>c(OH-)

b.2HPO4溶液显碱性,原因是HPO42-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c.H3PO4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4)将Fe3O4加到H2PO4溶液中,调节溶液pH。

pH对吸附剂Fe3O4表面所带电荷的影响:

pH<6.8,Fe3O4表面带正电荷;pH>6.8,Fe3O4表面带负电荷;pH=6.8,Fe3O4表面不带电荷。

Fe3O4对含磷微粒的去除率随pH的变化如下。

①pH=3时,吸附的主要微粒是。

②与pH=5时相比,pH=9时的去除率明显

下降,原因是:

19.(12分)某学习小组探究稀HNO3、浓HNO3与铜的反应。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

现象

Ⅰ中开始无明显现象,渐有小气泡生成,越越剧烈,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Ⅱ中反应剧烈,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

(1)试管Ⅰ中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Ⅱ中反应的速率比Ⅰ中的快,原因是。

(3)针对Ⅱ中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提出假设:

假设1:

Cu2+的浓度较大所致;

假设2:

溶解了生成的NO2。

探究如下:

取Ⅱ中绿色溶液,分为两等份。

①取一份于右图所示装置中,(填“操作”和“现象”),

证实Ⅱ中溶解了NO2。

②向另一份溶液加入(填化学试剂),溶液变为蓝色。

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4)对于稀HNO3与铜生成NO、浓HNO3与铜生成NO2的原因,提出两种解释:

解释1.HNO3浓度越稀,溶液中NO3-的数目越少,被还原时,每个NO3-从还原剂处获得较多电子的机会(填“增多”或“减少”),因此被还原为更低价态。

解释2.推测下列平衡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并通过如下实验证实了推测的合理性。

①B中盛放的试剂是。

②C中盛放Cu(NO3)2和。

③该小组证实推测的合理性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B

C

A

C

B

D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D

C

B

A

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14分)

(1)①

②NaOH/CH3CH2OH

③碳碳双键、醛基

(2)①

酯化反应

16.(10分)

(1)①c

②CH4(g)+2H2O⇌CO2(g)+4H2(g)∆H=+169kJ·mol-1

③1

(2)①CaO可吸收

,c(

)减小,使生成

的反应正向移动,

百分含量增大

②纳米CaO颗粒小,表面积大,使反应速率加快

(3)①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②C+H2O=CO+H2

17.(12分)

(1)

(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2)①

②铁粉

(3)

(4)①Br2

②理由:

方案:

萃取颜色很浅的溶液,观察溶液下层是否呈棕红色

③稀硫酸

18.(10分)

(1)SCN溶液

(2)I.

II.①试纸变蓝

(3)ab

(4)①

②pH=5时,

带正电荷,含磷的主要微粒是

;pH=9时,

带负电

荷,含磷的主要微粒是

因此在pH=9时,吸附剂和含磷的主要微粒之间

的静电排斥作用强于pH=5时。

19.(12分)

(1)

(2)硝酸浓度大

(3)①向上拉动活塞a,试管内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或CuO等)

(4)解释1.增多

解释2.①水

②浓硝酸

③C中溶液变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