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183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docx

《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docx

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

管理经济学考试要点

一、导言(考试类型:

简答)

1、基本概念

管理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应用分支;是一门研究如何把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科学。

即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以便有效管理成本的科学。

它的研究范围:

需求、生产、成本、定价、市场结构、风险和政府管制。

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建立理性的决策思路,为经理人员的管理决策提供分析框架。

管理经济学的各种方法力求以最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同时考虑到对实现目标的外显和内含约束条件。

2、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economicprofit)是指总收益与经济成本之差。

经济成本包含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

显明成本指计入会计核算的成本。

隐含成本指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要素在其他用途可获得的收益,它是这些要素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s)。

它不计入会计核算。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在于会计利润不计算隐含成本,只计算显明成本。

与会计利润相比,经济利润是更加有用的管理工具。

经济利润含义的实质是:

将资本(包括外借和自有资本)的平均收益都算作成本,只计算本行业高于正常收益率的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经济成本=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

二、需求

1、管理经济学中需求、供给、机会成本的概念

需求:

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供给:

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时,企业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

机会成本的英文为OpportunityCost,(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任何决策,必须作出一定的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2、需求的影响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

(2)收入;(3)其他物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4)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5)预期;(6)政府的政策(如利率政策)

3、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供给弹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弹性:

定义:

自变量变化一定比率引发的因变量变化多少比率。

弹性=因变量变化百分比/自变量变化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1.需求完全无弹性,Ed=0;

2.需求无限弹性,Ed→∞;

3.单位需求弹性,,Ed=1;

4.需求缺乏弹性,0

5.需求富有弹性,Ed>1。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程度。

需求越大,弹性越小。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替代性越强,弹性越大。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越广泛,弹性越大。

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时间越长,弹性越大。

5.商品在支出中的比重。

比重越大,弹性也越大。

需求收入弹性:

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1.Em=0,收入无弹性;

2.Em<1,收入缺乏弹性;(必需品)

3.Em=1,收入单位弹性;

4.Em>1,收入富有弹性;(奢侈品)

5.Em<0,收入负弹性(低档商品)

影响需求收入弹性的因素:

(1)该商品被“需要”的程度。

就是说必需品和奢侈品。

在发达国家,人们收入增加,对昂贵商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对基本商品如面包的需求仅有微小增长,这样汽车和到国外度假的收入弹性很高,而马铃薯和公共汽车旅行等商品或劳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很低,有时甚至会出现负数值。

对于低档商品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商品的需求量降低,因而这些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是负数值。

(2)商品对人们欲望的满足程度。

消费一种商品,人们的欲望越快得到满足,当收入增加时需求增加的数量就越少。

(3)收入水平。

穷人和富人在收入增加时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同样的收入增加,穷人会买更多的生活必须品,富人仅会多买一点儿。

需求交叉弹性:

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交叉弹性的分类:

1.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互补品

2.绝对值大——互补性强

3.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替代品,

4.绝对值大——替代性强

5.需求交叉弹性为零——无关品。

影响需求交叉弹性的因素:

 

三、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

概念:

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商品的最大产出量与一定组合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基本特征:

1.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同,那么产品的产出量也不同,更多的投入一定得到更多的产出。

2.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企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也就是说,生产函数和技术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3.一般来说,为了生产某种商品,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生产技术,因此企业面临的生产函数总是有好几种。

4.一般来说,管理经济学假定竞争和利润诱使一个企业采用最有效率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例:

假设:

A=100,α=0.5,β=0.5,则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Q=100K0.5L0.5,其生产表可以表示为:

劳动投入要素L

1

2

3

4

5

6

7

8

资本投入要素K

8

7

6

5

4

3

2

1

283

265

245

224

200

173

141

100

400

374

346

316

283

245

200

141

790

158

424

387

346

300

245

173

565

529

490

447

400

346

283

200

632

592

548

500

447

387

316

224

693

648

600

548

490

424

346

245

748

700

648

592

529

458

374

265

800

748

693

632

565

490

400

283

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看出:

生产要素之间具有替代性(substitutability)。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投入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化改变要素组合方式。

如果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加倍,产量也加倍。

规模收益(returnstoscale):

两种要素投入量同比例变化引发的产量的变化。

要素收益returnstoafactor:

一种要素投入量变化,另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引发的产量的变化。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概念: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s):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产量会随着该要素的增加出现递增、不变、直至递减,即以递减的速率递增、绝对减少的情况。

 

TP—总产量AP—平均产量MP—边际产量

生产的三个阶段:

阶段Ⅰ:

MP上升,TP以递增速率上升,AP上升;

阶段Ⅱ:

MP下降,TP以递减速率上升;

阶段Ⅲ:

MP<0,TP下降。

阶段Ⅰ:

平均产量增加,资本并未得到充分运用;

阶段Ⅱ:

总产量达到最大;

阶段Ⅲ:

边际产量小于0,总产量绝对减少。

因此,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在阶段Ⅱ

3、规模效应(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减)

规模收益概念:

一定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量决定生产规模。

同比例地改变这两种要素的投入量就导致规模的改变。

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

产量变化的比例大于要素变化的比例。

产生的原因:

生产规模大,采用先进技术,以大型设备的使用为特征;

大规模生产允许专业化分工;大量生产就可以使用专门化的设备、技术,同时工人分工较细,熟能生巧,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较多设备的集中,使生产更能经受偶然事故的干扰,提高设备稳定使用的比例,稳定地得到产量的超比例增长。

交易规模经济。

一次大规模的采购或销售比分几次的小规模交易的总和,更节省时间、差旅费、运输费等,更可得到批量折扣价的优惠。

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returnstoscale:

产量变化的比例等于要素变化的比例。

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returnstoscale:

产量变化的比例小于要素变化的比例。

产生的原因:

生产能力限度。

投入增加超过了一定点,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产出将会下降。

规模经济不是越大越经济,而是一个适度规模、有效规模。

管理能力限度。

如果管理幅度过大,管理层次太多,企业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传递速度就会变慢,甚至失真;对内各种业务之间的协调困难,对外则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使管理效率降低,造成规模收益递减。

人的能力限度。

人并不是机器的附属品,如果分工过细,长期从事单一重复性工作,就会熟而生烦,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规模经济性的优缺点

规模经济的优势:

1.能够实现产品规格的统一和标准化。

2.通过大量购入原材料,而使单位购人成本下降。

3.有利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和精简。

4.有利于新产品开发。

5.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制约规模经济的因素:

1、自然条件,如石油储量决定油田规模;

2、物质技术装备,如化工设备和装置能力影响化工企业的规模;

3、社会经济条件,如资金、市场、劳力、运输、专业化协作对企业规模的影响;

4、社会政治历史条件等。

5、范围经济性

概念:

当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单位成本降低,就是范围经济。

6、学习曲线效应

概念:

在连续制造一种产品的过程中,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在下降,这称为学习曲线效应。

导致学习曲线效应的因素有:

工人和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熟悉程度提高、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改进、废品和重复工作量的减少、随着工作重复次数增多对技术工人需要的减少等。

四、成本理论

1、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将资源使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

当资源稀缺,而且资源具有可供选择的多种用途时,就必须要考虑机会成本。

它是衡量成本的最佳方法。

外显成本是指对另一方的实际支付;内含成本是指被放弃的机会价值,它并不涉及实际的现金支付。

经济利润等于收入减去包括管理人员和资本的正常回报在内的所有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者根据协议将来必须支出的费用。

即就是已经投入并无法收回的成本称为沉没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因产量变化1个单位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

增量成本是指因执行一项管理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如,增添一条新的生产线、收购一家竞争对手企业或建立一支专职的法律人员而引起的成本。

长寿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成本,等于该资产期初、期末市场价值的差额。

2、短期成本(7个)、长期成本(3个)之间的关系

短期总成本short-runtotalcostSTC.:

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成本总和。

固定成本fixedcostFC.:

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variablecostVC.:

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short-runaveragecostSAC.:

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商品平均所需的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AFC.:

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

平均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short-runmarginalcostSMC.:

测量产量的某种数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量。

SMC实际指可变成本VC。

SMC实际上是一种变化率,即成本变动量与产量变动量之比。

长期总成本:

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内,生产每一单位商品平均所需的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是指工厂规模变动条件下,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长期总成本,是在长期中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能使对应于不同生产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降至最低点的短期总成本的增加量。

五、市场结构(最核心的,考试类型:

论述、简答、案例分析、计算)

1、四种市场结构要分析很清楚

市场结构的种类: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市场结构划分的依据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厂商数目

非常多

很多

几个

唯一

产品的差异程度

完全无差别

产品差别

同质或有差别

无相似替代品

对价格的控制力

没有

较小

较强

很强但受管制

进入退出的壁垒

自由而容易

比较容易

比较困难

进入封锁

厂商之间的依存性

没有

未觉察的依赖

认识到的依存

独立

厂商的利润率

正常利润率

正常利润率

较大超额利润

很多超额利润

近似市场

农产品市场、黄金及外汇市场、股票债券市场

轻工业,如纺织品、小家电、零售业

重化工业、如钢铁、汽车、石油、电信、飞机制造

公用事业,如供水、供电、供暖、邮政

2、四种市场结构的市场条件,短期、长期的影响和企业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条件:

1、市场上有许多企业,每一个企业的规模都非常小;

2、市场上每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一种标准化或同质的产品;

3、厂商和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企业和消费者能够获得完全的市场信息;

5、进入和退出市场是自由的。

企业决策的特点: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并不需要考虑它们的行为对市场中其他参与者的影响,因为单个企业的产量和市场相比十分小,因此他们的行为对其他企业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不考虑其他企业的反应就可以做出决策。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在其看来固定的或给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

举例:

农产品市场、电脑组装市场

企业决策:

单个企业没有价格决策——每一个完全竞争企业都接受市场价格,无法制定价格。

企业的决策是确定产量,使利润最大化。

短期决策:

短期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策:

企业进行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策时,遵循的是MR=MC的原则。

亏损与停产决策:

为了达到短期利润最大化,如果P≥AVC,完全竞争厂商根据在边际成本上升阶段MR=MC确定的产出进行生产;如果P

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状况是盈利为零。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条件是R=AR=MC=AC。

评价

优点:

1、经济利润为零,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2、平均成本最低。

3、价格最低。

缺点

1、企业成本低并不等于社会成本低。

2、产品无差别,需求无法满足。

3、企业规模小,不能实现规模经济。

4、现实中的情况较少。

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是指在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企业,而且控制了整个市场的供给。

它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

其特征是:

唯一的卖者、商品无相似的替代品、进入封锁、信息不完全。

特别是:

(1)垄断市场“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2)进入封锁才能保证垄断地位的长期保持

市场条件:

一个市场是否被确定为垄断市场,最重要的是对市场的确定。

垄断企业并不一定是大企业。

完全垄断市场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企业的需求曲线,因此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但是垄断者并不具有完全的力量。

垄断者只能选择需求曲线上的价格-产量组合,而不能改变这一组合。

垄断力量的来源: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互补性、专利和其他法律壁垒、对资源的控制

企业决策:

 

评价:

垄断价格超过了边际成本。

市场价格反映了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为社会增加的价值。

边际成本反映了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增加的成本。

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说明垄断企业产出小于理想水平。

实际上,社会愿意为更多单位的产出支付的价格高于其生产成本,然而垄断企业不会生产,因为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下方,多生产会减少其利润。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条件:

企业和消费者众多;

不同企业的产品有差异,产品存在替代品

进入、退出容易

与完全竞争相近的市场条件:

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因此单独企业的行为对市场上其他企业的影响不大;

进入退出容易,资源可以容易地转移。

同完全垄断接近的市场条件:

产品略有差异,不能完全替代;

每个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每个企业对价格有一定控制力。

短期利润最大化决策:

与完全垄断企业的决策完全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完全垄断企业面临的实际上是市场需求曲线,而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是自身企业的需求曲线。

所有完全竞争企业的产出相加就是市场供给,但垄断竞争企业的产量不能相加,得出市场产量,因为产品之间有差异。

长期利润最大化决策:

垄断竞争市场可以自由进出。

因此,在存在盈利时,新企业进入,一些原有企业的消费者转向新企业的产品,原有企业的需求量将下降。

寡头垄断市场:

少数几家大规模的厂商占据了整个行业或行业的大部分产出。

产品同质时,称为纯粹的寡头垄断;产品有差别时,称为有差别的寡头垄断。

由于企业数目很少,其中一家企业有关价格、产量、产品类型或质量、新型号的引进和销售条件的行动都会对产业中其他企业的销售产生明显影响。

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型反映寡头垄断市场的决策,必须用不同的模型加以反映。

市场条件:

1、企业数量很少;

2、产品可以同质,也可以有差异;

3、进入市场是困难的。

策略性行动:

相互影响使得寡头垄断企业之间的行为可以分为:

激烈的竞争,没有合作;

企业间达成正式共谋协议,像完全垄断企业那样行动。

非正式、策略性合作,采取有意识的同步行动。

3、博弈论(最多考个名词解释)

博弈论(Game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即,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六、定价决策(重点,老师说讲什么考什么,请听课同学汇总)

成本加成定价法(Cost-pluspricing)是指,所定的价格应该涵盖取得或生产产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业按目标回报率获得的利润。

成本加成定价法cost-pluspricing:

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上可使企业按照目标回报率获得的利润。

步骤:

确定成本。

这里需要计算出平均成本。

这时一个问题是计算价格需要平均成本,而计算平均成本需要产量,而计算产量需要价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假定一个产量,一般为企业生产能力的一定百分比。

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就用生产能力的80%当作产量。

确定成本加成。

若总利润为X,则每单位成本加成为X/Q。

则价格为P=AFC+AVC+X/Q。

例:

汽车的成本加成定价

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估计下一年度总可变成本为$5亿,总固定成本为$10亿。

定价时假定产量为年生产能力125000辆的80%,即100000辆。

投资$20亿,目标回报率为10%。

按照成本加成定价,每辆车的价格为多少?

 

评价:

(一)优点

有利于价格稳定;

计算简便,使用容易;

能为价格变动提供正当理由。

(二)缺点

根据成本计算,没有考虑需求;

使用的是历史数据或会计数据,不是边际成本或机会成本;

把全部成本分摊给各种产品。

 

我记得主要讲的是成本加成定价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