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149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x

《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x

中国的制药业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中国制药业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医药制造业分类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在国际医药市场总体上继续保持巨大需求和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国内市场也将出现旺盛的消费需求环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扩大我国药品市场医保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将进一步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通药的使用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促使我国的用药将有较大增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完善,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

年国内医药商品销售额为亿元,预计年将达到亿元,成为继美、日、德、法后的世界第大医药市场而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的高速增长势头,意味着我国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高于美国药品市场,我国医药市场将达到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国内外医药市场容量的不断增长,为中国医药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医药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有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医药制造业可以分为五小类,即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动物药品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

生物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生物技术为突飞猛进的医药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生物技术研究与医药技术交叉产生了新的生物医药制造业,已经成为各国的投资热点,并成为医药制造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

在生物医药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生物技术医药产品产业化进程,促使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不断扩大。

生物技术创新药品在治疗领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增长迅速。

发达国家化学药品与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已达1:

1。

目前世界医药的年产值已经达到2000亿美元,医药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其中生物制药产品比重越来越高。

现在,许多国家已把生物技术医药制造业视为经济增长点,世界生物技术医药制造业将会迅猛发展,预测世界生物技术药品到进入21世纪后的销售额将达600亿美元以上,年增长率将达34%。

生物医药制造技术将成为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高技术。

天然药物成为医药制造业一支重要力量。

人们先后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和矿物中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作用的物质。

目前人们对海洋资源药物的开发刚起步,随着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当生物工程与海洋生物学结合时,将具有更大优点,可产生有益于人类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的药物。

在阐明传统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基础上研制新的天然药物,是当今重要的发展趋势。

从天然药物中发现针对各种疾病的生理活性成分或药物的先导化合物,也是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关键。

天然药物的高技术性主要体现在其药用功效发现过程的复杂性,并因而产生大量秘方、技术诀窍等,目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天然药物制造产业也成为医药制造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重点支持的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

医药制造业的下游产业除医疗卫生外,目前正在向保健食品、器材、卫生用品、化装品、环保产业、绿色农业等方面渗透。

药制造业是高投入型产业。

其产品研究早期和生产过程中的严格标准和质量的改造和控制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均包含着资本的高投入。

尤其是新药研发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大。

处于世界前列的各大制药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都十分巨大,研发费金额可占到其销售额的10一25%,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研发费用更高昂,占销售额比率高于一般制药公司,最高达到80%。

知名跨国制药公司的投入费用在销售额中的比重基本超过10%,平均水平为13.44%,可见,这些公司为了将来而不得不在今天注入重金,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即便是从横向来看,医药制造业的药品研发投入也大大超过其它工业和整个工业平均水平。

在美国,各种工业在研究开发中的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制造工业占2.9%,航天工业占3.8%,电子产品占5.8%,计算机占8.3%,医药工业占16.7%,工业平均占3.6%。

医药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

由于人类对生存、健康需求的持续高度化特征,使人们总试图利用最先进的手段、技术和概念来改进、装备医药、技术、生产和使用体系,因此,先导性技术进展总是医药制造业取得激战的动力源。

它融合了各个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手段。

医药研究与生产需综合许多学科最新理论成果和现代知识手段,新技术的启用是医药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医药企业市场竞争的最重要手段。

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医药制造业再次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组合化学技术带来了新药开发革命,使新药研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医药制造业是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

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药制造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药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制药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制药产业才一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世界顶级跨国制药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17.99%,最高可达到30.69%,销售利润率高表明医药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

从生产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看,大部分企业的比重在一之间,平均水平为,可见,医药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额相对而言不高,体现出医药制造业的高附加性和高产出性此外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由于医药产品具有显著的低价格弹性和高收入弹性特征,制药公司便可以通过高昂的售价来获得高额利润。

为了维护研究开发企业的利益,药品普遍实行专利保护。

在专利期内,该药享有市场独占性,而专利药品的利润率大大高于非专利名药。

专利药品的高附加值,可使制药企业在短期内收回投资,高额利润促进企业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从而形成医药制造业进步的良性循环,使医药制造业成为诸多产业中具有持续回报丰厚特征。

这种特征诱导着各国倾向于经由推动医药制造业的优先发展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医药制造业是高风险型的投资产业。

一从医药制造业本身特点看,新药研制是耗资大、耗时长的系统工程。

一般来说,在新药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从最初的筛选化合物开始到最后上市,成功率非常之低,即便是美国也只有刃另外,医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率也可以反映医药制造业的投资经营风险是极其巨大的。

医药制造业是具有相对垄断性的产业。

医药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药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药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药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自1980年代以来世界制药企业购并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2000年世界前10位大型制药企业的销售就己占世界药品销售50%。

医药制造业在大多数国家是由政府控制准入的行业,政府的严格监督和其高投入特性等因素造成医药制造业的相对垄断。

由于医药制造业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健康,所以各国普遍在研发、生产、流通等各环节严格按标准进行监管。

医药制造业是持续的全球竞争性产业。

由于人类生理机能和病理机制的普遍共同性特征,使一种医药产品、服务或技术基本不受地理、文化和人种等地域因素限制而便于建立全球性供给系统或在全球范围实施普遍推行。

在此基础上,由于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遏止,使医药制造业正在成为持续的全球竞争性产业。

医药制造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项高新技术密集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也决定了医药制造业正在成为各国产业发展的核心和主导。

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均收入提高等因素,促使我国药品消费持续增长。

据统计,年药品类商品购进总值为亿元,比同期增长药品类总销售为亿元,比同期增长,纯销售为亿元,比同期增长。

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规模分析(图)

  

     1)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受益于人类健康意识的加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以及医药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近些年来,全球医药行业保持了持续的增长。

根据统计,2005-2014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从5,988亿美元增长至10,272亿美元,按不变汇率计算,复合增长率为6.18%。

预测到2018年,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

2005-2014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从2012年开始,全球共有600多种专利药将陆续到期。

受专利药集中到期以及近期美国、欧洲五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紧缩财政支出,增加使用广普药物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药品销售收入增幅放缓。

与发达国家相反,随着居民收入增长、人口增加,有效医药消费需求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医药销售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

根据IMSHealth的预测,2014-2018年,按不变汇率计算,美国的医药销售规模复合增长率为5-8%,中国为10-13%;预计到2018年中国药品支出将达1,150亿-1,850亿美元。

   2)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过去的10多年来,我国医药工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

据统计,2003-2014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3,013亿元增长至25,79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2.05%,高于GDP的增长幅度。

根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5.3%,2015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为26,703亿元,同比增长9%,利润总额2,74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2.3%,与上年同期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

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超过同期GDP的增长幅度,保持增长。

2011-2015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及增幅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我国超65岁的人口为10,05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7.69%,到2015年,超过65岁的人口上升至14,38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47%。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居民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将继续驱动我国医药市场规模的增长。

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报告称,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7.17%。

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将达31%。

2005-2015我国超过65岁人口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重点领域药品市场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人类活动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压力的增加,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受限抗令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等政策实施的影响,抗感染药物市场份额显著下降。

根据南方所的统计,2014-2015年城市公立医院终端化学药品中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市场份额由21.66%下降至18.02%。

与之相反,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以及抗肿瘤用药市场份额增长较快。

   2011年10月,卫生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鉴于近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爆发且呈年轻化趋势,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神经疾病等慢性疾病防、诊、治的基础研究,建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神经疾病等重点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国发[2016]77号),规划指出,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开展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制度;强化精神疾病防治,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服务管理和救治救助;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加强艾滋病检测、干预和随访,加大一般就诊者肺结核发现力度等。

未来几年,精神神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类以及肌肉骨骼类系统药物市场增长速度预期将高于医药市场平均增长速度。

   (3)并购重组频繁,行业集中度增加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3〕16号),国家将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医药行业,到2015年,前100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基本药物主要品种销量前20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0%,实现基本药物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鼓励研发和生产、原料药和制剂企业之间的上下游整合,完善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鼓励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企业兼并其他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统计和分析,按可比标准计算,2015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131亿元,同比增长5.3%,2011-201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7.2%。

行业竞争激烈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也显著提升,2015年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百强企业达到了16个,较2014年增加了5个。

根据统计,2009年医药行业公告了17起并购重组事件,2016年共有325起并购重组事件。

医药行业并购重组行为频繁。

2009-2016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活动数量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4)专利药集中到期以及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开展,国内仿制药面临重大机遇。

从2012年开始,全球将有600余种专利药陆续到期,其中一些品种的临床应用短期内很难有新品种替代。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工业水准和研发实力。

专利药陆续到期,给国内仿制药市场制造了巨大的机会。

相比于专利药,仿制药在研发成本及审批流程上都具有较大优势,因此销售价格相对较低,也更容易获得。

随着专利药的到期和仿制药的不断出现,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将快速膨胀。

   2013年2月,CFDA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通知》,正式启动评价工作。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对具体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通过对比仿制药与参比制剂在内在物质和临床疗效上的一致性,淘汰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达不到要求的品种,促进我国仿制药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随着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全面展开,以及由此导致的仿制药质量的大幅提升,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1、1研发能力不足

制药和生物科技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是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自2005年以来该产业的研发投入比例在全球研发投入2000强企业中一直稳定在18%左右,在所有产业中排名第一。

制药和生物科技产业也是全球研发强度最高的产业,自2005年以来,研发强度在全球研发投入2000强中一直维持在15%左右,是研发投入2000强中唯一一个研发强度超过10%的产业。

整体上来看,中国制药和生物科技产业与美日韩和英法德等典型创新型国家有明显差距。

2012年,中国医药和生物科技产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1.60%,美国和英国分别达到了23.63%和24.92%韩国在6个国家中比例最低,也达到了2.51%。

在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药和生物科技产业研发投入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而一般来说,高昂的开发费用单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是无法达到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凉人的研发费用主要来自三个途径,一是政府的支持,二是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三是风险投资的支持。

但是无论从哪个途径看,我国生物制药业的研发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十分明显差距[2]。

1、2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与国外相比较低,全国4800家企业产能过剩,20%到40%的产能闲置,新版GMP认证使得成本和壁垒提高,必然将淘汰一部分小企业。

未来,我国医药行业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并购整合。

企业兼并重组高潮迭起,出于扩大市场、增强实力、迅速进人生物医药产业等不同考虑,生物技术公司之问、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之间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进行企业兼并重组。

国际大型制药公司持续联合兼并,多次重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重组中的交易额越来越高、由于全球大制药公司的年销售额几乎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一半,所以发生在制药业巨头之间的并购事件最具有影响力。

跨国公司之间并购的主要动机是,并购方一希望通过被并购公司来获得新的接替性产品,或以此获取新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2001~2005年近四百亿美元的专利药将失去专利保护,各个制药跨国公司都面临着专利药、尤其是重磅专利药到期的市场填补问题。

因此,仿制药商之间竟争激烈,这导致并购增加企业兼并季组的不断进行提高了市场集中度,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一根据美国《财富》杂志排名的历年进入全球500强的制药公司营业收入情况,1998~2000年,这些制药企业的营业收入约占全球药品销售额的2/3,其中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为63%和66%[3]。

1.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无原始创新技术和产品,以体外诊断试剂为例,我国在核酸诊断试剂市场应用方,而仅次于美国,但在核酸扩增技术方而没有核心专利,靠批量购买设备和技术。

根据Omicsmaps网站的统计,中国共拥有233台高通量测序仪,仅次于美国的916台,位居第二,但全部是购买国外设备,并且设备仅分布在29家单位(美国的916台设备分布于286家单位),不利于技术的扩散。

创新产品少,重复品种多;产品创新度低,被限制在低端市场[4]。

2.全球制药企业的发展之路

2.1企业并购浪潮高涨

制药行业是一个集约化、国际化程度极高的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企业合并与重组的形式不断增强竞争力,维护生存空间,谋求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医药经济的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制药业就掀起了一系列并购浪潮。

伴随着一系列的并购,全球制药业的集中度也迅速提高。

葛兰素与史克必成合并后,2001年销售额达到248亿关元,相当于我国6700家药品生产企业2001年销售收入2096亿元人民币的总和。

此外,瑞辉于1999年与华纳兰伯特的合并后又于2003年完成了对法玛西亚的收购,使其制药业收入由1995年的79亿关元增加到2003年的400多亿关元。

据有关资料预测,21世纪全球排名前70家大型药品生产企业将合并为15家,制药业的集中度正在迅速提高[5]。

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来看,整个行业一是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二是企业数量多,生产低水平重复多;三是大部分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

而制药业自身对于技术、资本、研发等方面的高要求决定了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目前的这种局面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

2.2现代生物技术药挑战化学药地位

现代生物制药以高技术、高投入、高附加值、高风险、高利润为特点,成为制药业的新的经济增民点。

目前,全球现代生物技术公司大约有3000多家。

其中,美国大约有2000多家(从事生物制药的就有近1300家)。

其余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

目前已有100余种基因工程药物上市,100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700多种生物技术诊断试剂正集中应用于制药业。

资料显示,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约为600亿关元,预计在未来10年中,生物医药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民,远远超过整个医药市场7%的增民速度[6]。

3.我国制药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3.1中国制药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新药研发费用逐年上涨,而新药研发效率却逐年下降。

这使得跨国制药企业而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不得不采取制药产业链梯度转移的方式来降低成木。

目前,中国已成为亚洲研发外包的首选地。

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制药产业链的转移,即从研发到生产的转移,将对我国制药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这一转移对我国制药业来说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和挑战[7]。

1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集中度分析【图】

  204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将达到28%,仍有巨大上升空间,60岁以上老年人才是医疗需求的主力;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快速上升,对新一代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案需求十分迫切,驱动产业创新。

从国际比较经验看,处于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卫生总费用GDP占比仍将持续提升。

  中国医疗产品供应链面临质量标准的全面提升:

1)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标准全面向欧美最高标准看齐,创新药、市场亟需产品有望获得加速审批;2)仿制药一致性再评价势在必行,推动已上市药品质量快速提升;3)“两票制”逐步落地、“营改增”加重代理渠道税票处理难度,医药流通行业迎来集中度快速提升的第二次浪潮。

未来几年,医疗产品供给端质量标准全面提升,唯有创新型企业强者恒强。

  在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抗生素等品种的驱动下,我国医药行业经过近10年的快速增长,当前国内医药行业增速逐步开始显现出下滑趋势,不少投资者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疑问。

我国医疗行业真的饱和了吗?

  我们认为国内的医疗环境没有发生实质改变,中国有庞大的消费人群,与之对应的庞大临床受试群体;中国拥有全球具竞争力的中间体和原料药制造技术和低成本;随着中国企业实力提升,未来中国制造中会出现中国创造,我们坚定看好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终端药品销售情况

我国终端市场药物销售构成

  我国医疗支出GDP占比、人均卫生费用、医师密度、病床数等都落后于中等发达国家,提升空间大。

部分国家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例

部分国家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对比

  医药的需求按照消费层次划分可以分为:

①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按照种类划分可以分为:

②医药产品需求和医疗服务需求。

  医药的刚性需求是指满足大部分国民基础救治的医疗保障,刚性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变迁密切相关。

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肥胖人群增多等都将驱动医药刚性需求的上升。

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预计将达到28%,65岁以上老年人的年均医疗开销是青壮年的3倍,老年化社会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十分巨大。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不同年龄段的年均医疗费用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与世界都将面对慢性病负担比率逐渐增高的问题。

目前中国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

影响慢病的主要社会决定因素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

我国终端药品销售情况

  除了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迁移导致的刚性用药需求外,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追求的是用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高端药物、创新技术,我们将其定义为对医药的弹性需求。

最具代表性的领域是抗体生物药、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等。

精准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全球互联网医疗投资额

我国制药企业数量过多

制药工业集中度依然偏低

  2015年,我国制药企业数量达到7,116家,但是规模均偏小,国内2005年工业百强的市场集中度为36%,到2013年市场集中度提升到45%,但是和全球百强药企80%以上的集中度相比,市场依然比较分散。

我国医药制造内外资收入占比

我国医药制造内外资利润占比

  国内医药制造业中内资药企的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12年达到76%的水平,至2014年均稳定在该比例附近,仿制药已经达到极限。

2014年,内资制药企业的净利润占比达到75%,较多低质量高价格仿制药“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受益者。

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状况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产业组织政策或法律调整的重点是提高市场集中度,降低退出壁垒,盘活过剩生产能力和提高研发强度!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