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2079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docx

《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docx

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00—2004年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第一版块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考点归纳

一、语音

考点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读音

句子中读音有误(句子出自课本)1.多音字(没、处)2.多音字、形似字(称、揣)3.易读错字(娑、虬、迸、绽)

词语中读音正确

形似字锢涸;匮馈;

加点字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多音字读音

词语中读音相同的一项1)多音字的读音区别2)形似字3)易读错的字瞠杞

词语中读音相同的一项:

多音字的读音区别

2001年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浅尝辄止谪守巴陵

B.不辍劳作缀满繁星

C.瞠目结舌堂而皇之

D.杞人忧天挤眉弄眼

2003年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禁锢(ɡù)干涸(ɡù)

B.匮(kuì)乏反馈(kuì)

C.怅zhàng)然膨胀(zhàng)

D.估(ɡū)计枯(ɡū)萎

2004年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财产的半数将被没(mò)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chǔ)置,他人不得过问。

B.卖豆腐赚了几个钱,称(chēnɡ)回两斤面,怕叫东家看见,揣(chuǎi)在怀里四五天了。

C.白杨树没有婆娑(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D.乌珠迸(bènɡ)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zhàn)将出来。

二、错别字

考点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错别字

 

成语中检查:

同音字、形似字的错误

 

成语中检查

 

成语:

错误方

式,同

音字

各行其

是—事

金榜题

名—提

(短语中)

句中加

点的词

语;有四字短语、成语、两字词语错误方式:

同音字形似字

 

句中加点的四字短语(主要是成语,错别字的方式是同音字、形似字:

优柔寡断—忧责无旁贷—代)(句子中)

2001年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朦胧欲睡巧夺天功

B.随机应变慢不经心

C.暗然失色荼毒生灵

D.出类拔萃性命攸关

2003年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省领导希望医务人员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再接再励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B.令人瞩目的伊拉克战争打响后,许多扑溯迷离、真假难辨的信息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C.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丝毫懈

D.天空中的各种云块,正在不断地堆积着,分裂着,舒展着,飘散着,变换莫测。

2004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恶势力猖獗之际,有的人苟且偷生、不辨是非,有的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B.生意场上,判断要准确,决定要坚决,绝对不能忧柔寡断,否则将会坐失良机。

C.教书育人,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在座的各位教师是责无旁代、义不容辞的。

D.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忘记党的宗旨,循私舞弊,贪污腐化,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词语运用

考点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词语运用

句中加点词

运用得当复句的关联词语、实词虚

词、成语融

合在一起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实词的使用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同音、同义词的区别(实词)

选择恰当的动词词填空(具体语境中)

实词的使用:

同义词的区别

2001年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小伙计)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孔乙己)从衣袋里出四文大钱,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来的。

A.掏放爬B.掏排走

C.摸放走D.摸排爬

2003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市工商局清查并了一批伪劣音像制品。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玩忽职守造成重大事故的领导干部,我们也一定要按严肃处理。

③中国是全世界出产竹子和种类最多的国家,竹艺手工业蓬勃发展,竹艺产品远销世界。

A.烧毁刑罚数量B.销毁刑法数量

C.烧毁刑法数目D.销毁刑罚数目

2004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得当的一项是

A.如果作者的想像过于离奇,描述过于夸张,就是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B.他们办移风易俗婚事,此事传开后,成为佳话,村镇人家的婚嫁,纷纷效尤。

C.花花绿绿的世界,其中有多少虚伪、欺诈、凶残,这些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D.他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人,尽管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去劝导他,但是都无济于事。

四、成语使用

考点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成语使用

 

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

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成语使用恰当的

成语、四字短语的使用

2001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瑟夫用不着吃这牡蛎,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这话说得多么冠冕堂皇。

B.天气陛下在陆地上乱发威风,在海洋上他更加肆无忌惮了。

C.黄老师没有个人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D.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2003年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广州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所谓“赠人玫瑰,与人同香”!

B.广东洛溪镇这个弹丸之地,曾凭着开发者独有的眼光和实力,创造了中国房地产的辉煌。

C.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精心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美丽图画。

D.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的环境是他们开心的乐园。

五、病句

考点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病句

有语病

熟视无睹的错误:

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没有语病

1)主宾搭配不当

2)介宾短语不完整

3)乱用否定副词

没有语病1)句子成

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用词不当

没有语病

1)语序不当

2)成分残缺

3)不合情理

没语病

1)对象不当

2)搭配不当

3)杂糅和句意不明

2001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请你把这件事不要放在心上。

B.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C.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2003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律教育,防止青年学生不违法犯法。

2004年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租界里的洋楼,是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产物,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C.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D.这种做法,既稳定了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又促进了适度的规模经营。

六、句序

考点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句序

恰当排列语序按行走路线和观察顺序

2004年

5.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摞石头。

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当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

④进了门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了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

A.⑤④②③①B.④①②③⑤

C.⑤④①②③D.⑤④②①③

七、语言的实际运用

考点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语言的实际运用

得体

连贯(上

下文衔接)

连贯

连贯

6、连贯

7、得体

2001年

6.填到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与前面最连贯的一项是:

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地奔跑······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

A.这劳动的场景使他深深地激动了。

B.他深深地激动了这劳动的场景。

C.他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激动了。

D.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激动了他。

2003年

6.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显示的是一种静默地力量,

种空白的丰满。

尤其是在水墨画中,,也从中可以看出

位作者的胸襟人品。

①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

②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③“计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入化

④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入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04年

6.下面场合中,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又想把话说得委婉,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个人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

这时,班长说:

“”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八、文学常识

考点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文学常识

 

名家名篇的判断

九、值得注意的地方

1.稳中有变。

语音、错别字、词语的运用、病句、语言的实际运用这五题每年都考。

成语每年都有牵涉,句序是新增的,成语的运用04年没出现。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语文基础,着重考查应用。

3.重视了课本的利用。

语音等知识的句子皆出自课文。

4.考点出现了拓展与合并,如04年的第3小题词语的运用,融合了好几方面的知识。

5.今后语文教学要注意:

1)用好语文课本这个基本工具;

2)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3)训练时注意知识点的整合;

4)关注考点的轮换与变化。

 

第二版块古诗文部分分析及备考研究

一、题型及分值比较

01

15分

古诗文默写5分

02

20分

古诗文默写5分

03

30分

古诗文默写10分

04

30分

古诗文默写10分

实词解释3分

实词解释5分

实词解释5分

实词解释6分

句子翻译3分

句子翻译5分

句子翻译5分

句子翻译4分

文段理解4分

文段理解5分

文段理解5分

文段理解5分

诗歌鉴赏5分

诗歌鉴赏5分

二、考题内容形式比较

古诗文默写部分内容形式比较

01年

(5分)

上下句默写(5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律诗(第2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绝句(第3册)

《西江月》宋词(第4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文(第5册)

《出师表》三国文(第6册)

02年

(5分)

默写全诗(2分)

《江南春》唐绝句(第3册)

写“风”的3个名句(3分)

必须是宋朝,要求写出作者

古诗文默写部分内容形式比较

03

(10分)

《游山西村》宋律诗(第1册)

上下句默写(4句任选3句,3分)

《醉花阴》宋词(第4册)

《醉翁亭记》宋散文(第5册)

《鱼我所欲也》先秦文(第6册)

默写全诗(4分)

《夜雨寄北》唐绝句(第2册)

含有“云”的诗句(3分)

写出三句,必须是唐朝的

04

(10分)

上下句默写(4句任选3句,3分)

《论语》先秦文(第1册)

《黄鹤楼》唐诗(第2册)

《破阵子》宋词(第6册)

《出师表》三国文(第6册)

默写全诗(4分)(两首律诗任选一首)

《春望》或《题破山寺后禅院》(第3册;第4册)

含有“舟”的诗句(3分)

有导语,写出三句,不限朝代

文言阅读部分内容与形式分析

01年

(10分)

《陈涉世家》

(第6册)

3个实词解释(3分)

1句文言句子翻译(3分)

语句及内容理解(4分)

02年

(15分)

《出师表》

(第6册)

5个实词解释(5分)

2句文言句子翻译(5分)

内容理解(5分)

03年

(16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5册)

5个实词解释(5分)

2句文言句子翻译(5分)

内容理解(分层,意思概括)(5分)

04年

(15分)

《五柳先生传》(第3册)

《送东阳马生序》(第6册自读课)

6个实词解释(6分)

2句文言句子翻译(4分)

内容理解题是比较阅读(5分)

文言阅读部分内容与形式分析

年份

篇目

实词解释

语句翻译

01年

《陈涉世家》(第6册)

广(故)数言欲亡

尉果(笞)广

从民(欲)也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02年

《出师表》(第6册)

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遂(许)先帝以驱驰恐托付不(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03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5册)

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穷山之高而止。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04年

《五柳先生传》(第3册)《送东阳马生序》(第6册自读课)

亲(旧)知其如此(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无从(致)书以观(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诗歌鉴赏部分内容与形式分析

年份

诗歌

题目

鉴赏题型

03年

唐绝句《泊秦淮》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

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对于思想感情的理解

04年

宋词

《浣溪纱》

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对于艺术手法的理解

三、新题型介绍

新题型介绍·名句默写

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

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三句,填写在横线上。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

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

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

李清照的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

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新题型介绍·对对子

泉州市《核舟记》

对对子(2分,任选一联作对)

①上联:

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

②上联:

下联:

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广东(课外文章)

对对联。

(4分)

上联: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新题型·加标点

长沙市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小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广东省

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2分)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新题型·开放式问答题

南通市

《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认为: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3分)

嘉兴市

《劝学》《黄生借书说》

甲、乙两篇短文说的都是有关读书求学方面的事,你读了以后有什么启示?

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3分)

 

西宁市

 

《愚公移山》

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3分)

新题型介绍·综合题

湖北省黄冈市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2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分)

新题型介绍·综合题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2分)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2分,多写一例奖1分)

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请简述一例。

(3分)

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

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新题型·比较阅读

《劝学》与《黄生借书说》

嘉兴市

《鱼我所欲也》与《不食嗟来之食》

常州市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

长沙市

《出师表》与《隆中对》

山西省

《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

荆门市

《醉翁亭记》与《三峡》

南京市

四、备考建议

1、古诗文教学要落实、强化,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学生对古代语言的感受力。

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要忽视思维训练。

3、古诗文教学不要脱离古代文化的大课题,讲授相关知识时要适当联系课外。

4、要教给学生一些鉴赏古诗文的方法和答题技巧。

第三版块课内现代文文段题型分析及应试建议

(一)近五年中考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占分情况: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题量

4题

5题

5题

3题

3题

分值

10分

15分

12.5分

7.5分

7.5分

说明:

从2003年和2004年中考卷来看,课内文段阅读题量及所占分值呈明显下降趋势。

(二)近五年中考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考察篇目及体裁情况: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体裁

小说

议论文

散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册数

(旧)第四册

(旧)第四册

(旧)第六册

(新)第四册

(新)第五册

篇目

《故乡》

《怀疑与学问》

《藤野先生》

《气候的威力》

《发问的精神》

说明:

1.近两年考查新增篇目机率较高,《气候的威力》为新增课文,《发问的精神》旧教材中为自读课文,新教材中才编为讲读课文。

虽然是课内文段,但比较生疏,对于相当一部分学校和学生来说等同于课外文段。

2.个人认为,近两年考察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机率较高。

(三)近五年中考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考点及考察的能力层次情况:

年度

考点

考察角度

能力层次

2000

11题:

词语解释

12题:

理解文中词句含义

13题:

人物形象分析

14题:

人物描写方法

整体

部分

识记

理解

分析

鉴赏

2001

9题:

词语运用

10题:

提炼论点

11题:

分析文段结构层次

12题:

论证方法

13题:

合理安排句序

整体

整体

整体

整体

运用

分析

分析

鉴赏

分析

2002

7题:

理解词句含义

8题:

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9题:

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10题:

概括文段内容

11题:

人物形象分析

部分

整体

整体

理解

理解

理解

分析

分析

2003

7题: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8题:

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提取相关信息

9题:

理解文中关键词句

部分

部分

部分

理解

理解

理解

2004

7题:

提炼观点

8题:

理解文中关键词句

9题:

对文段内容和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整体

部分

整体

分析

理解

分析

说明:

1.2000年以来,中考课内文段主要考察的知识点包括文段重点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论点提炼等。

2.2000、2001年,从对能力层次的考察来看,有识记、理解、分析、鉴赏、运用等考察,而从2002年开始,则主要侧重于对理解、分析能力的考察。

3.从考察的角度和层次来看,专门考察某一点的题目越来越少,考察对文段整体理解的题目占了主流,即使是针对文段部分内容理解的题目,一般也都以整个文段为理解的背景。

(四)中考课内现代文阅读应试建议:

1.全面关注教材,把教材的内容当作阅读能力训练和提高的基本材料,从策略上讲,更应关注那些生疏的课文。

2.教材的学习应重在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运用基本方法进行整体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不能死记课文内容和即得习题。

3.增强课内阅读的迁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升到实际应用的层次,而不仅仅是记住方法。

第四版块

课外文段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

2000-2004年中考对课外文段的考查从题型到能力要求变化不大,更强调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鉴赏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

同时也紧紧扣住文体特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文体概念的理解。

2000——2004年第一、二卷课外文段分值题量情况一览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I卷总分

50

50

40

30

30

课外阅读分值

10

15

12.5

7.5

7.5

题量

4

5

5

3

3

Ⅱ卷总分

100(作文50)

100(作文60)

110(作文60)

120(作文60)

120(作文60)

课外阅读分值

30

25

30

30

30

题量

6

5

5

5

5

全卷课外阅读总分

40

40

42.5

37.5

37.5

占全卷(不含作文)比例

40%

44.4%

42.5%

41.6%

41.6%

占全卷(含作文)比例

26.7%

26.7%

28%

25%

25%

 

第一卷课外文段分析

一、题型:

5年来这一部分的题型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种考察方式降低了考试的难度,并不以拉开距离为目的。

二、题量及分值: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4题10分

5题15分

5题12.5分

3题7.5分

3题7.5分

每题2.5分

每题3分

每题2.5分

每题2.5分

每题2.5分

三、选文主题及体裁

体裁:

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