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docx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实证分析:
他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他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中间不包含任何的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
他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经济学常常需要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结果作出评价,回答经济过程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此时进行的分析为规范分析,其显著特点在于,经济学家进行规范分析时,往往都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得出对还是错的结论
需求量: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在需求曲线图中,需求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
需求: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它是不同价格水平时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是一种关系,指整条需求曲线
需求的变动:
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价格水平,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则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
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百分率之比
蛛网模型:
是西方经济学家建立的一个动态的价格分析模型,用以解释某些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生猪等的价格和产量一旦失去均衡时所发生的波动情况,该模型因所描述的价格运动图示形同蛛网而得名
边际效用: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减少)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减)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
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
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价格效用:
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使消费者为能够获得更多效用而增加其购买量的现象
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正常商品:
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成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是指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等产量曲线: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等成本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条件下,厂商花费相同的成本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机会成本:
在某种资源用于次佳用途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在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企业:
是为一定目的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独立的经营单位,他可以是同一资本支配的各种经济活动单位的集合
组织成本:
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而产生的企业组织内部交易的成本,并不包括企业的原有的生产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
一种不收任何因素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具体而言行业中的每家厂商都失去了个性,其所占市场份额微不足道,因而其行动不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的市场结构
进入壁垒:
指行业内阻碍外部企业进入的某种障碍,一般包括规模经济、专利、对资源的控制,特许权等,这些障碍的存在会导致行业内垄断的形成
价格歧视:
又叫差别定价,指厂商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且这种价格的不同并非为成本不同而造成的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
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平均成本定价:
指政府要求垄断厂商将价格定在平均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处,并要求厂商按照这个价格销售其商品的情况
想象需求曲线:
指某厂商降价时,设想其他厂商都不会采取降价措施,所得到的较为平坦、需求弹性较大的需求曲线,这种需求曲线仅存在于厂商的设想之中,因而叫做想象中的需求曲线
寡占市场:
指少数几家大规模的厂商占据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出的市场,各厂商生产的产品可能是同质的,也可能是有差别的,并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
双寡头模型:
他描述只有两个寡占厂商的市场行为,且这两个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假定另一个厂商的行为是不变的,在此假定下,若Q=a-(a/b)Q,可以得到结论:
两家厂商的均衡产量都等于a/3,两家厂商的产量之和等于2a/3
博弈论:
又称对策论,数学的一个分支,用于分析竞争的形势,这种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一个人自己的抉择和机会,而且依赖于其他参与者的抉择,由于竞争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每个局中人都企图预测其他参与者的可能抉择,已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
如何合理的进行这些相互依赖的战略策划就是博弈论的主体
上策均衡:
当对局者选择的都是上策的时候,这种均衡叫做上策均衡
纳什均衡:
指在对手选择既定的情况下,每一个对局者的选择都是最佳选择
序列博弈:
对局者选择策略有时间先后的顺序,某些对局者可能率先采取行动,这样的博弈被称为序列博弈,它是一种动态博弈形式
先行者优势:
在序列博弈中,先做出策略选择并采取相应行动的博弈方可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获取较多的利益,我们把它称作先行者优势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分为四类:
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他们是构成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引致需求:
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边际物质产品: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新增加的产量
边际收益产品:
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和要素的边际产品的乘积
边际要素成本:
他表示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要素收益:
增加以单位的生产要素使用量所带来的产出增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增量
预期效用:
指的是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道德风险:
指的是投保后的人们做出的种种不利事件发生概率上升或保险公司赔偿金额增加的行为
风险溢价:
即按照该资产风险大小而定的风险调整值,他表示为了让人们承担风险而必须予以的补偿
局部均衡分析:
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的考察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要素市场的均衡而不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分析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
考察每一个产品和每一种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福利经济学:
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研究社会经济制度、评价经济体系运行的经济理论,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
帕累托最优:
资源的最大效率配置,即无论做何改变都不可能同时是一部分人受益而其余的人不受损的状态
吉尼系数:
用于衡量经济平等的指标,指绝对平等线和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与由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简答题
1.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
答: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
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资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
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
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2.运用供求理论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或“丰收悖论”?
答:
谷贱伤农的经济现象:
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这种似乎不太好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来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减少。
3.简述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关系?
答:
先说一下各自的定义。
区别:
a.在概念上,具体数量和一种关系的不同。
b.在图像上,线上一点与一条需求曲线的不同。
c.变动的原因不同,价格因素与非价格因素的不同。
d.变动的几何表现不同,点沿着线运动与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的不同。
联系:
不同价格下需求量的总体即需求。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是什么?
答:
a.消费者的偏好程度。
偏好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程度越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c.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越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d.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e.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f.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时间越短,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1.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它们有什么经济学含义?
答:
a.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b.特点及含义: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这表明,要增加商品x的消费就必须减少消费Y;反之亦然。
两种商品之间的这种替代,此消彼长。
2)在坐标平面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满足程度。
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这说明,在同样的效用水平下,要替代一单位的商品Y所需要的商品X不断增加,这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的反应。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货币收入约束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这一均衡条件用公式MUX/MUY=PX/PY,即消费者所购买的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这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之比。
公式隐含着:
消费者实现均衡时,所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相等。
公式的左边是消费者的主观判断,右边则是市场的客观评价,消费者均衡正是消费者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在图形上表示消费者均衡则意味着:
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
3.什么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两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
总效用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消费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满足感,记为TU=f(Q);而边际效用是指当商品的消费量增加一点时总效用的增加量,记为MU=TU/Q。
如果消费量的增量非常小,趋近零,则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对消费量的一阶导数,即:
MU=dU/dQ。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1)只要边际效用大于零,总效用必定上升;2)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3)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曲线开始下滑;4)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一阶导数,反过来,总效用的数值就等于边际效用的积分。
1.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间的关系?
答:
首先,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达到最高点的先后顺序是边际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总产量曲线。
其次,由于总产量等于所有边际产量之和,所以边际产量曲线上升阶段,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当边际产量曲线下降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在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曲线不断下降。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再次之前,边际拉着平均上升,在此之后,边际拉着平均下降。
2.等产量曲线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的经济含义?
答:
a.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其中每一条代表着一个产量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
这个特征表明,在投入组合可以任意改变的情况下,可以画出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在这些等产量曲线中,离远点越远,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越多,从而他们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
b.任意两条不相交。
这个特征表明,在生产技术特定的条件下,一个特定的生产要素组合点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只能是一个数值,因而过这一点的等产量曲线也只能有一条。
c.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个特征表明,理性的生产者应把两种投入的组合置于合理的投入区域之中。
d.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表明边际技术替代率存在递减规律。
3.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
答:
a.原则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b.因为:
如果MR>MC,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赚到,这时企业扩大生产是有利的;如果MR4.什么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理解这一规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a.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b.理解这一规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边际生产力递减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的,如果生产技术在要素投入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规律也就发生变化。
2)它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的。
3)它是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
4)它假定所有的可变要素是同质的,即所有劳动者在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个方面没有差异。
1.试述信息技术对市场交易成本的影响?
答:
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1)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大节约了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
(2)电子商务的发展降低了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
(3)网络扩大了企业的交易范围和交易对象,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交易者机会主义牟利倾向。
2.试述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成本的影响?
答:
信息技术上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
(1)网络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不断延伸。
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不完全性;
(2)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拓展了企业管理的幅度,在企业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减少了企业内部组织的层次,使现代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从而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
3.什么是交易费用?
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交易费用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答:
(1)所谓交易费用就是为了完成交易而发生的费用。
(2)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
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等等。
4.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人的因素”;另一类是“交易因素”。
从人的方面看,人类的行为又又来呢哥哥特点:
一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二是认得行为常常会导致机会主义。
这两个特点会导致交易费用的产生。
从交易过程来看,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这三种情况都与交易费用的大小有关。
5.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不完全主要来自于那些方面?
答:
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不完全主要来自如下两个方面:
(1)内部信息质量。
信息的质量是指在企业管理组织中,自上而下反映情况与自上而下传递决策的信息传递的完整性。
这种完整性不可避免地随着各级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增加而受损。
(2)内部信息的传递速度。
包括自上而下反映情况与自上而下传递决策的速度。
信息的传递速度也与管理层次、各级管理机构管辖的对象负相关。
1.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和条件?
答:
(1)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
(2)该种市场应具有以下4个条件
①市场有无数的买者和买者,而每个买者和卖者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②厂商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厂商无法以自己的产品特点来形成垄断;
③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入和退出这个市场;
④厂商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的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对价格决定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2.试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答:
厂商经营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将总成本与总收益结合起来可分析怎么样使厂商利润最大。
厂商利润π=TR-TC=TR(Q)-TC(Q)要使π最大,则应使dπ/dQ=0,即dTR/dTC/dQ,即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3.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答;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厂商即使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短期内内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的声场要素,只能根据既定的市场价格和成本决定一个使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产量,而厂商必定选择MC=MR的点进行生产;并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P=AR=MR=MC时,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此时又有三种情况
(1)p>AC厂商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2)P=AC厂商盈亏平衡(3)P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均衡曲线如何?
为什么?
答;短期内只要P>AVC,厂商就可以继续生产。
厂商为使利润做小或亏损最小,总是根据既定市场价格,使其提供产量的MC恰好等于既定的市场的价格P。
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该厂商的MC曲线位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段MC曲线。
行业的供给曲线加和而成。
5。
简述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类型。
答;类型包括;
(1)一级价格歧视,指厂商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征收最高价格的定价法
(2)二级价格歧视,指厂商对不同的数量单位的同一产品索要不同的价格;(3)指厂商的产品市场可以为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市场时,厂商对不同子市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
6。
为什么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会存在两条需求曲线?
答:
一方面,厂商降价是,它会设想其他厂商不会采取降价措施,因而认为其不仅可以增加对原有客人的销售量,而且会把较多的顾客从其他厂商吸引过来,所以其销售量会大幅度增加,即其面临着弹性较大,斜率相对较小的需求曲线,这是它的“想象中的”需求曲线;但实际上,在它采取降价措施时,其他厂商也会同时降价,这样,厂商无法将其他厂商的顾客吸引过来,只能提高其顾客的购买数量,而此时每一个厂商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是不变的,所以厂商面临的实际的需求曲线弹性较小,而斜率较大,是它的市场份额需求曲线。
7.试评论寡占市场的优点和缺点?
答:
优点:
(1)由于几个厂商提供市场的全部需求量,厂商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
(2)厂商规模大说明其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从事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3)大型厂商具有较强抵御风险的能力;(4)大型厂商拥有先进的管理技术。
缺点:
(1)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力度不够,厂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较大,他们往往通过联盟使消费者不能等到本来可能得到的较低价格,另外,价格的相对固定会起到保护落后的作用,使成本较高的厂商依然生存。
1.试说明为什么上策均衡是稳定的均衡?
答:
博弈论中的均衡指一种稳定的结局,当这种结局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对局者都不想再改变他们所选择的决策。
在上策均衡中,无论另一方作出何种选择,而此人当前所作出的选择都是最好的,因而此人一旦选择上策就不会再改变自己的选择行为;类似地,另一方也会将己方的策略固定在上策上,不会再发生任何改变,因而硕此时的均衡是一种稳定的均衡。
2.试分析“囚犯的困境”博伊德经济学意义?
答:
“囚犯的困境”博弈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首先,它是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挑战。
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他的效果。
而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理的一个驳论:
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
因此,可以说囚犯的困境这一推论已经动摇了西方经济学旧的基石。
其次,利用囚犯困境的推论方法还可以解释微观领域中各厂商之间的博弈,如古诺双寡头模型等,而在当今经济学领域,博弈论所发挥的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分析工具。
3.简述上策均衡与纳什均衡之间的关系?
答:
每一个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上策均衡。
这是因为一个博弈方的上策,是对于所有其他博弈方的任何策略组合的最优选择,自然它也一定是对于所有其他博弈方的某一特定策略的最优选择;而一个策略构成纳什均衡的唯一条件是:
它是某一博弈方相对于其他博弈方的既定策略而言的最优策略。
1.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的价格P与相应要素的边际产量MP对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变动的影响?
答: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李瑞最大化原则: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的价格。
根据这一原则,可以推出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即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格曲线。
要素的边际产品简直MRP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乘以产品的价格P,即MRP=MPxP,所以当产品价格P提高时,要素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平移;反之,当产品价格P下降时,要素需求曲线将向左下方平移;同理,要素的边际产量MP提高时,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移;反之,当要素的边际产量MP降低时,要素的需求曲线将向左下方平移。
1.简单叙述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基本思想的考察?
答:
首先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角度看,在要素数量既定的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从而商品的市场需求都取决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其次,从厂商的产品供给来源于厂商来看,在要素数量既定条件下,厂商对产品的供给从而产品的市场供给也取决于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再次,从要素需求方面来看,厂商使用要素的数量取决于产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最后,从要素供给方面看,要素的供给取决于消费者,他们根据消费品的价格和要素的价格决定自身供给要素的数量。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在要素市场上每种产品或者要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取决于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
而一般均衡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用N个需求和供给的条件决定N个价格。
2.简述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和意义;
答: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使用既定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他有两大特点:
1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说明生产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会导致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下降。
2凹向原点,说明随着第一种商品生产数量的增多,多生产一单位该商品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
3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微观论述题
试述理性的生产厂商应如何组织生产。
答:
场上组织生产应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对于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厂商的最优生产投入量应该在生产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说在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
这是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如果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理性的生产者自然不会停留在该阶段;而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如果减少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地增加,所以理想的生产者也不会停留在这个阶段。
至于生产者在第二阶段中何处达到收益最大值则取决于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
如果要素的投入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其导致的边际成本,则其达到最佳投入数量,否则,就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
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RTS和各要素的价格,当RTS=w/r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
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上,则是二者相切之处决定最佳比例。
其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无数个切点上,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
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生产曲线上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状况。
生产规模的确定需要由收益情况来定。
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