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时备课.docx
《第二单元课时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课时备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课时备课
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导学提纲:
1.读通课文几遍,划出四字词、生词,并抄写两遍。
2.回答: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收集春节对联。
5、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与课文中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始背诵古诗三分钟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众多的节日里,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
说说今年春节你都是怎样过的?
交流收集的对联,(生交流)老师也带来一幅对联: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生读两遍。
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今天,咱们就走进老北京,去看看那里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板书课题)
二、交流自学成果
1、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
根据意思写成语:
1)、挂起灯笼,系上彩绸。
()
2)、所有的事物都焕然一新()
2、检查读书情况,交流预习: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填写表格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
与小组对比,看谁顺序是对的。
全对得的星星(“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时间顺序)
4、这么多的事情作者是怎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
三、小组互助学习
1、在这么多节日里,你感受到北京人的春节时候(热闹的,是忙碌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和小组同学分享
学习提示:
划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交流:
从中感受到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从中品出怎样的年味?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
(一)腊八节:
1、在腊八节老北京人都干些什么?
(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蒜的特点:
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
(出示课件)
师:
“色如翡翠”(强调)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有什么好处呢?
形象生动
师:
老北京的蒜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味道也很有特色,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色味双全。
(二)小年:
你从哪些词能够看出孩子们兴冲冲渴望过年的心情?
(三)除夕:
本段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
师:
下文都是紧紧围绕这一句写的,这在结构上叫做——总分(板书)
师:
文中哪些语句围绕着中心句体现出老北京的除夕节是热闹的?
生:
家家敢做年菜……(课件强调)。
师:
谁来读?
读出除夕的热闹,
此时,咱们似乎听到了那一声声彻夜不绝的鞭炮声,似乎看到了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不时还能闻见从远处飘来的扑鼻饭香,说不定大家还能看见急冲冲赶着回家的行人呢!
这些人为什么要“必定”(强调)赶着回家呢?
师:
是啊。
除夕之夜,合家团圆、欢声笑语,来,孩子们,看着大屏幕齐读本段。
让我们共同期盼新的一年的到来。
(生读)
(四)初一:
1、“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
一点也不相同
师:
作者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呢?
生:
除夕人们在家而大年初一走出家门拜年;
师:
除夕人们忙着做年夜饭,赶着回家而大年初一人们则悠闲的逛庙会、看美景……多自在。
来,喜欢过大年初一的孩子们咱们拿起课本来一起读。
(五)元宵节
师:
(出示课件)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课件图)同学们,元宵节上就只有这几种灯吗?
还有么?
细心的同学咱们可以看看标点符号。
生:
还有。
因为有两个省略号。
(弹出省略号)
师:
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灯(课件补充)。
可见抓住标点符号也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
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
经过你们这一描述。
此时的老北京已经变成了灯的海洋!
读出你的开心。
五、书写生字
六、总结,推荐作业:
今天咱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感受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我国民族风情各异,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春节习俗,在课下查查资料,咱们在下节课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课始写字十分钟
一、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从哪里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他是怎样表达的?
(引导学生从老舍的语句表达中找体味,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如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
”等。
分析这些句子,老舍是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语化”语言之中,从而表达他对年文化的热爱。
⒉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老舍的语言风格:
(课件出示)
(1)北京韵味。
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如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
(2)通俗明白。
如“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
(3)幽默诙谐。
如“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二、作者是怎样描述春节这一民俗的,你是从哪个方面理解的?
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如从腊八写到正月二十九,是从时间顺序来描写,而除夕、元宵写得特别详细,体现了有详有略的写法。
)
总结用幻灯片显示:
一是按时间顺序有条有理地写春节的(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九);
二是有详有略,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除夕、元宵节)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这样写使我们对灯火通宵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⒋希望同学们以后写作文也可以用时间顺序和有详有略的方法来记事。
三、学习“阅读链接”,对比学习(出示课件)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
梁实秋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斯妤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
四、总结,布置作业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回家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
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年轻一代摒弃繁文缛节,不太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五、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二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教学反思:
先让学生畅谈了自己怎样过得春节,再到文章内容的学习,这些就很容易理解,所以,第二课时我就打算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为主。
抓住作者详写的四个日子:
腊八、除夕、初一、元旦,带着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然后运用本节学习的表达方法:
先总后分、有详有略写一段文字介绍家乡春节最有特色的一天。
潍坊外国语学校小学__第二单元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
(课题)
《藏戏》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阅读资料、收集视频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
课时背诵三分钟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比如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藏戏》,介绍的就是一种有特色的艺术。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
藏戏的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
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
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
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
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
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
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
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拓展学习
通过主题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方的戏剧
作业设计
1、阅读主题学习2
2、完成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藏戏
戴面具(详)没有舞台可以表演三五天等
教学反思
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
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
学生从课文的4——7自然段读懂了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潍坊外国语学校小学__第二单元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
(课题)
《各具特色的民居》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视频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课时背诵三分钟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播放课件:
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画出中心段落:
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
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
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
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
3.评议
七、拓展阅读:
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
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
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
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
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
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九、书写生字、词语
作业设计
1、阅读主题学习2
2、完成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教学反思
为了能省时高效,我采用了分组进行的方式:
全班分成两组分别整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在分组读、议,在相互交流、补充汇报。
在此基础上,我将多媒体用上展示出文中相关内容介绍,使同学从视觉角度对两种形态的民居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
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同学们很快对两种民居特点共同之处加以描述。
潍坊外国语学校小学_____第二单元_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
(课题)
《和田的维吾尔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多媒体资料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课始背诵三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课件一)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
2、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吗?
(新疆)对,我们要走进新疆的和田,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板书课题)齐读(课件二)
3、对和田你了解多少?
说给大家听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最能概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
(课件三)
2、根据你画的句子的内容选择精练且有概括性的词语填一填:
豪气乐观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爱美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3、联系注释或课文,了解下列词语
土馕(náng)儿“库乃其”巴扎都帕艾得来斯巴朗子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
课文是怎样来具体描写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的?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⑴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
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
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
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的维吾尔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⑵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在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
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
想象那样的情景:
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
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⑶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从哪里看出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①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②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⑷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1、维吾尔人不但漂亮,还能歌善舞,请欣赏下面这些图片。
2、从他们的舞蹈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
五、拓展延伸
1、以下面句子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和田自古以来就是瓜果之乡。
2、课外交流你还知道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些知识。
六、阅读主题丛书,了解其他民族。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题
2、阅读其他民族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
爱美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
教学反思
为了检测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我们从读音、字义等方面进行,结果忽视了略读课仅仅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因而在学习词语这一环节,我错误的估计了,本不应该用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文分析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乱了手脚。
从这节课看来,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应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潍坊外国语学校小学__第二单元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始背诵十分钟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
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
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
(2)交流要求:
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
2.各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