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762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docx

《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docx

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

语病辨析题解题技巧

辨析语病的方法常有:

(一)紧缩法

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有毛病。

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

如: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其主干是:

"我们加强教育和管理。

"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

这句的介宾短语紧缩后为: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

"显然是动宾不搭配,"防止不"的意思是"应该"或"要",与下文明显矛盾,造成语意不明。

把"不"字删掉,就通顺了。

(二)语感法

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若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分句"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

"不管"后的内容应是不确定的,把"不管"改成"尽管",就通顺了。

(三)类比法

有些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

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再仿造几个常用的句子。

经过比较,问题就搞清了。

如:

"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

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

"乍一看不知对否,但仿写一句就可以看清了:

"你是不是很勇敢呢?

从现实看,并不是这样。

"显然,"这样"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是勇敢还是不勇敢,尚未表述清楚,有些模棱两可。

因此可以推断原句有语病

(四)逻辑法

有些句子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这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如: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从语法上看,该句无语病。

从逻辑上看,该句有语病。

"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该改为"仿造名牌产品"或"制造伪劣产品"。

二、答题技巧点拨: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一)根据标志词查找语病

1.关联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

如:

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1992年)("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

(93年)("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2000年春季卷)("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2、介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

如: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1992年)(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1997年)("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

(1999年)(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3、并列短语使用的常见语病

并列词组的运用上,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

①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1993年)("挽救""失足青年"讲得通,"培养""失足青年"则讲不通)

②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1995年)("安排"后面是由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显然,"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

③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1996年)("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词组,但只有"严肃处理"与"事件"搭配,"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

4、包含词使用的语病

(7)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

(语义重复)

说明:

常见的包含词使用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在用,"十分"和"酷"连用,"首开"和"先例"连用,"开始"和"正式"连用,"忌"和"不"连用,"十分"和"悬殊"连用,"防止"和"不"连用,"最初"和"初衷"连用;"目的"与"为之"连用,"之所以"与"因为"连用。

"令人"与"堪忧","令人"与"震摄","过分"和"溢美","即将"和"欲"。

5、否定词使用的语病

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如:

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

②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

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意思搞反了)

④世界各大报刊、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作了详细报道。

(望见有"对"、"对于"、"关于"等介词,检查是否患虚词使用不当)

6、双面词的使用

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

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1993年)(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1996年)

7、数词的使用

①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

(约数词"左右"多余)

②看上去,他只有近20岁左右的年龄,那里会有35岁?

(重复"近"与"左右")

③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倍数词使用不当,表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

(二)句式杂糅和中心语残缺解读

①如何才能让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呢?

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

(杂糅,去掉"是"和"在",在"知识"前加"让"。

②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

(杂糅)

③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的计划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

(缺中心语,加"的方面")

④出于对广大农村学生进行课外写作辅导,中国教育出版社最近新出版了一批关于写作的新书,希望大家积极购买。

(缺"的需要")

(三)短语语序排列

并列短语可按下列方法排序:

1、依时间先后排序

秋收、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

(秋季农作的先后顺序)

2、依空间距离排序

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

(人们观察事物由上到下的顺序。

3、依范围大小排序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

(范围排序可由大到小,也可由小到大。

此处为由小到大。

4、依程序轻重排序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

(程序上一层强胜一层)

5、依情感流程排序

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6、依时局变化排序

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7、依数目常规排序

有时使繁:

用黑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8、依成绩名次排序

中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分获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三名。

9、依法定位置排序

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家齐心合力抓经济,带领人民奔小康。

10、依对应承接排列

小琳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四)解读歧义

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

1、用词的原因

某些兼类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

如"我要热饭",形成歧义在于"热"是视为动词还是名词。

某些量词(如两个),即可限制人,也可限制物,往往也会造成歧义。

此外,像"我去上课"、"鸡不吃了"这类句子中,上语是施动还是受动,也往往形成歧义。

2、结果的原因

结构层次的切分或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

如"热爱人民的周总理",就属此类。

此外,像"学习文件"一类,对结构关系的理解不同(是动宾,还是偏正)就形成不同的语意。

3、语音的原因

轻重音不同,也会造成歧义,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其中"就"轻读,表明效率高;如果重读,则表明效率低。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

 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

(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

  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

  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

(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搭配不当,应为“从……中”)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人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

  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

  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2.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

(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

  3.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

(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

   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

  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

  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

一个温情主义者。

  (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3.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

  4.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重复,“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新软件”重复)

  

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

  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焉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九、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

  

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应为“由……决定的”)

  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

(应去掉“它是”)

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1.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

(“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

  2.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

(“堪”即“可以”,“可以”与它重复)

  3.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

(“由衷”即有“在心里”的意思,重复)

  4.《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

  注:

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

十二、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

(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3.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语序不当,应将“祈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

  

十三、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

  2.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灾难会不会降落到姑妈头上。

(“担心”“不会”,不合逻辑)

  十四、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

  2.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或“不可”去其一)

 十五、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目前去汇报。

(是“15日之前去”还是“15日这一天去”,意思不明)

  2.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这所有名的老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是“新同学”还是“新生命”,意思不明)

  3.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

(“没有”兼有副词和动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4.独联体国家的人民看不上世界杯足球赛。

(是“看不到”还是“瞧不起”,意思不明)

  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有介词和连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6.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范围发出通知,指出物理学科初中教学内容部分不作要求。

(是“整个初中教学内容部分”还是“其中的一部分”,含混不清)

  

 十六、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主语残缺,使动词的主语是“老主任”,应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

  2.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

  3.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科学技术搞上去。

(语序不当,应为“用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4.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语序不当,应将“没有”调至“把”之前)

  5.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人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

(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被人”后)

 

一、化解法

对一些语句内在关系复杂的句子,可采用分解成小步聚的形式加以化解。

例如: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外投资外,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节约用水,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这个句子,我们可把“高新科技产业、节约用水”拆开来,再分别搭配,即为“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努力发展节约用水”,就比较容易看出后半句的搭配问题。

二、替换法

对于一些吃不准的结构或句子,我们可根据其结构,用自己熟悉的语词替换陌生的语词,从而很快作出判断。

例如:

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即将推行,这将会给假文凭制造者以致命的一击。

如果对句中“电子注册即将推行”的是否搭配吃不准,可以仿造一些句子,如,“课间做操即将推行”,“午间自修即将推行”,等等,这样一对比,我们马上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压缩法

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采用压缩法,删去枝节,留下主干,就会很快发现其中的问题。

例如:

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这个句子“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中“塑造人格力量”动宾搭配不当,应作修改。

四、反射法

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根据语病题中常出现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建立起类似于生物学中“条件反射”般的反应。

主要有如下几类:

1、现象之一:

顿号或并列词句

反射之一:

并列不当,指的是有从属、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

例: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分析:

“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不能并列在一起,因为“一切出版物”显然包括了“报刊、杂志”,可将“一切出版物”改为“一切新闻机构”。

反射之二:

照应不当。

例:

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井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分析:

句中的“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是“电子工业能迅速发展”的“关键”,如果“不迅速发展”,也就无所谓这个“关键”了。

这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前后缺少照应。

结:

欢迎大家参考精品学习网的语文答题技巧:

诊断语病题解题技巧,做为高考前第一轮复习的依据,我们也将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