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物理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0343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9 大小:8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docx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册物理教案.docx(1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docx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

第一单元声光物态变化

1、声现象复习

第一课时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什么是声源;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3、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二、知识回顾

1、要使一张纸发出声音,我的做法是、等。

要使钢笔帽发出声音,我的做法是、等。

2、通过实验探究可知:

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我们把叫做声源。

3、做一做:

你能通过哪些小实验来证明声音能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空气能传播声音例子:

;固体传播声音例子:

液体能传播声音例子: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吗?

答:

4、水振动能产生水波,向四周传播。

同样,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形式向四周传播。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是米/秒(m/s)。

6、举例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如、。

这种能量叫做。

三、例题分析

例1、我们怎么做才能让音叉发出声音?

敲打音叉时使音叉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怎样的方法才能看到音叉发生了振动?

你们有办法让音叉的声音马上停止吗?

分析:

例2、如图,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音叉的_____通过____传给___。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

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

例3、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        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

分析:

例4、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瓶里,用抽气泵把瓶里面的空气逐渐抽空。

1.在抽空过程中,你听到的声音将_____,最后______。

2.当瓶内空气抽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听不到手机的声音了,但这时我们仍能看到手机中显示接听的信号,这说明了。

3.声音需要两个条件:

振动和传播物质。

这个实验是把哪个条件去掉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吗?

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人说话、唱歌声;

(2)吉他发出优美的音乐声;

(3)雷声;

2、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______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_____能传声,“隔墙有耳”说明______也能传声。

可见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3、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时,_____传播最快,_______传播最慢。

新课标第一网

4、吹笛子发声的主要物体是()

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出的声音D、握笛子的手指的振动。

5、在敲响大古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6、表明固体能够传声的现象是()

A.敲击音叉听到的声音B.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到火车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D.水中的鱼听到脚步声逃走

7、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

  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声源向四处传播的B、物体振动也不一定能发出声音

C、声音借助物质以波动形式传播D、用录音机放音乐磁带是磁带振动产生声音

10、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目标

1、能说出声音具有不同的特征;

2、知道响度是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音调是声音的特征之一,音凋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二、知识回顾

1、平常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许多不同的基本特征,如:

2、通过动手实验比较声音具有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我们叫做,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称为。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时,可知: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3、通过动手实验比较声音具有高低之分,声音的高低我们叫做,物体振动的快慢用表示。

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时,可知: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4、频率表示的是:

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简称为,其物理量符号用表示。

5、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或清脆、浑厚。

三、例题分析

例1、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2)_____________。

分析:

例2、音调高指声音听起来“尖”“细”“脆”等,所以女学生的音调比男学生的高,下列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A.隆隆的雷声B.老鼠的吱吱叫声

C.声如洪钟的演讲声D.牛的叫声

分析:

例3、每一个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

现有一个音叉,它的频率是400Hz,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

它的振动频率会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

答:

_________。

分析:

例4、昆虫在飞行时抖动翅膀发出声音,苍蝇每10s翅膀振动3520次,蜜蜂每20s翅膀振动3800次,蚊子每5s翅膀振动3200次,那么它们翅膀振动频率最大的是_______,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_。

分析:

点拨:

频率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四、巩固练习

1、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高低决定于____,声音的大小决定于_____。

2、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

3、某种苍蝇在飞行时4s内翅膀振动1400次,则频率是,而蝴蝶的振动频率是8Hz,即它每秒振动次。

4、下面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

①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女高音歌唱家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指音调的有________,指响度的有________。

5、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A.响度很大B.音调很大

C.发声体的振动时间长D.振动频率高

6、“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振幅大小D、以上都不是

7、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8、歌舞演唱乐队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方向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电闪雷鸣”,说明打雷时声音的响度大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0、小红同学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践活动,请你仔细观察这图,想想,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

(2) 利用该图还可以进行哪些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举2例)

第三课时

一、复习目标

1、知道音色是声音的特性之一,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能根据声音的特性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

二、知识回顾

1、用笛子、二胡、小提琴不同乐器先后演奏同一首乐曲,你能区分开这些乐器吗?

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班级里的同学在讲话时,即使他们的响度和音调相同,我们仍能区分开是谁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声音的不同。

3、请你仔细辨认,P14图示四种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不一样,但它们的波形都具有规律性。

4、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

、、,叫做声音的三要素。

三、例题分析

例1、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没有改变?

()

A.音调B.响度C.音色D.方言土语

例2、人们对一套音响设备赞不绝口,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指它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是

例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表示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①、小孩子的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

②、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

③、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

例4、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音调()

例5、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

例6、①、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②、远处好像有人在拉二胡;③、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

上述三种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性物理量依次

是、、。

四、巩固练习

1、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赛中,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不用回头,根据说话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振幅B.频率C.响度D.音色

2、盲人仅凭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演奏方式不同

3、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

“是刘欢在演唱!

”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

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4、下列不属于乐音的特性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5、“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7、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一套战国时铸造的编钟。

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每个编钟的厚薄和质量有差异,乐师敲击这套编钟便可演奏出独具特色的美妙音乐。

这些编钟在发声时主要不同的是()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无法判断

8、童话故事中,狼为了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

“小兔乖乖,把门儿开开。

”小兔们都回答:

“不开,不开,就不开!

”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妈妈的声音。

这是利用他们的_____和_____不同而辨别出来的。

9、用锤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

10、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加快了录音机喇叭纸盒的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变高。

11、农民伯伯挑选西瓜时,用手拍拍西瓜就知道西瓜的生熟情况,农民伯伯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判断的;

12、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响度大小与发声体的有关,

还与的远近有关;是声音的特质,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第四课时

一、复习目标

1、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前预习新课标第一网

1、多数声音对我们有益,但是,有些声音是有害的,需要加以控制和消除,这样的声音我们就称为。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振动产生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振动产生的。

3、调查了解一下你周围中的声音哪些是噪声?

、。

4、噪声对人身的危害很大,人们把噪声称作“隐形杀手”。

噪声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5、人们对声音的强弱进行了分级,用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符号是。

6、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

7、从环保角度上说,凡是都是噪声。

8、一般安静舒适环境的声音约是dB,特别烦人的声音约是dB。

9、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新的反噪声技术,就是用“”的方法使声波减弱,这种方法也称作“有源消声技术”。

三、例题分析

例1、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例2、有人说:

收录机播出的“歌星”唱歌的声音都是乐音,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分析:

例3、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声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

例4、教室里正在上课,而教室外操场正在上体育课,对上课造成了一些干扰,下列减少干扰的措施中较合适的是()

A、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B、将正常的上课停下来

C、将靠操场一侧窗户关好D、禁止在操场上上体育课

四、巩固练习

1、“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无声手枪的“无声”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

2、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

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   和   。

3、下列声音属于噪声是:

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⑴城市里的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⑵歌唱时乐器的伴奏声;⑶晨读时的朗读声;

⑷自习课的喧哗声;⑸深夜的引吭高歌声;⑹老师讲课声干扰某个学生的睡觉;

⑺装修房间的电钻声;⑻燃放爆竹的爆炸声。

4、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不可能成为噪声的

B、噪声是无法减弱的

C、噪声虽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但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大

D、噪声的振动波形是无规则可循的

5、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行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7、在下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A       B    C      D

8、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第五课时

一、复习目标

1、了解人与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二、知识回顾

1、对于听觉正常的人来说,是不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听到呢?

答:

2、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有一定的范围,通常频率在Hz—Hz之间的声音人们才能听到,我们把它叫做。

而频率高于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这些声音人们是听不到的。

3、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

,,。

超声波在现代科技上应用的事例有:

,,等。

4、能产生次声波的情况一般有,,等。

次声波能产生严重的危害,如,,等。

三、例题分析

例1、有甲和乙两只昆虫,甲的翅膀每秒振动8次,乙的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人们凭听觉能感觉到在飞行的昆虫是()

A.甲B.乙C.都感觉到D.都感觉不到

例2、频率为100Hz的声音表示()

A.每分钟振动100次。

B.人耳听不见。

C.响度比10Hz的一定大。

D.以上都不对。

例3、关于超声和次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B.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

C.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例4、下列属于应用次声波的的是()

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例5、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

B.超声波的穿能力比较好,可以穿任何物体

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

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

四、巩固练习

1、声呐是人们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洋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2、监测与控制________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3、听不见的声音包括波和波。

波可以传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而波可以用来清洗和焊接物体。

4、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A.狗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B.人比狗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D.人比狗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5、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A.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B.动物感知地震前的声音

C.海豚用来判断方位而发出的声音D.蝙蝠捕捉蚊虫时发出的声音

6、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7、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不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B超成像   B.声纳测距   C.听诊器 D.超声波清洗器

8、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9、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人之所以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

A.声音的频率太低B.声音的响度太小C.蝴蝶飞行不发声D.翅膀振幅太小了

10、医院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B.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C.声音太大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2、光的传播复习

第一课时

一、复习目标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2.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

3.了解光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二、复习重点

1.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会改变传播方向:

①光在遇到其他不透明物体时,在界面处发生反射;②光遇到其他透明物体时,在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③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光线可能发生弯曲。

2.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生活和生产中的激光准直现象、射击瞄准、确定发光体的位置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三、例题分析

题型一关于光的直线传播问题

例:

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分析与解答: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就会形成影,日食和月食就是因此而发生的。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表面上,就发生了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背后,进入地球的影子里,就发生了月食。

日食的发生如图4-1-1所示,月食的发生如图4-1-2所示。

图4-1-1

 

图4-1-3

变式

1.2004年6月8日下午13时左右,在南通可以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

“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

图4-1-3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金星的位置在()

A.甲B.乙C.丙D.丁

提高

2.如图4-1-4所示:

AB为发光体,CD是不透明的遮挡物,EF为光屏,试用作图法确定屏上最

图4-1-4

图4-1-5

暗部分的范围。

3.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一些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

(1)用影子辨别方向。

如图4-1-5,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南北/东西)方向,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题型二关于光的传播速度问题

例:

太阳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由此可知太阳到地球距离约为m。

分析与解答:

此题考查了光的传播速度和速度公式,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为3×108m/s。

在空气中也近似为这个数值,根据v=s/t得出s=vt=3

×108m/s×500s=1.5×1011m。

变式

图4-1-6

4.雷达是现代战争重要的军事装备.如图4-1-6所示,若雷达向飞机发出的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52μs(1μs=10-6s),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则微波的传播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