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9912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docx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docx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doc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

(试行)

前  言

为认真落实“六个注重”,扎实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更加美好的新江苏,省经信委、省信用办在“十二五”期间将围绕“一个目标、一个主体、两个关键、三个服务、五个支撑”的总体思路,加快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突出以企业信用建设为主体,组织实施企业信用管理“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

本规范起草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研究成果,借鉴吸收了部分兄弟省市的相关经验,力求符合江苏实际,形成江苏特色。

本规范是省、市、县各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信用管理部门)推进企业信用管理“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的工作标准和依据,是全省企业开展信用管理工作的指南。

企业应以本规范为标准开展贯标工作,贯标审核通过后方可申请市级示范企业,省级示范企业在市级示范企业基础上择优认定。

一、范围、依据和定义

(一)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有关企业信用管理基本概念的术语和定义、目的和作用、管理体系和基本操作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辖区内企业信用管理活动。

(二)依据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GB/T22117-2008信用基本术语

GB/T22118-2008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规范

GB/T22120-2008企业信用数据项规范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企业信用管理方针:

企业为实现信用管理目标而制定的一种指导纲领。

2、企业信用管理目标:

企业开展信用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3、客户资信管理:

以客户信用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统称。

4、授信管理:

对于授信对象的范围和授信额度、期限、条件等进行管理的活动。

5、客户信用档案:

在客户信用信息中对信用评估和决策有参考价值的记录资料。

6、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在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应兼顾与企业行为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社会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工作要求

(一)信用管理方针和目标

1、信用管理方针

企业管理者应确定信用管理方针并形成文件。

该方针应与企业的其他方针相协调。

企业最高管理层对信用管理方针负责并作出承诺。

管理者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信用管理方针能为本企业全体人员所理解和实施。

2、信用管理目标

企业管理者应规定与关键信用管理要素有关的目标,如适用性、性能、安全性和可信性等,作出承诺并形成文件。

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应与企业信用管理方针和企业其他目标相协调。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组织

1、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立

企业应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对企业最高管理层或董事会负责。

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实际,设计信用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宜设立独立建制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将信用管理职责明确赋予有关业务部门。

2、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责

信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

a)客户资信管理;

b)信用档案管理;

c)客户授信管理;

d)合同管理;

e)商账管理;

f)外部信用工具应用;

g)其他需要管理的内容。

3、信用管理部门经费

企业应单独编制信用管理部门的经费预算并予以执行,确保信用管理部门正常运转。

4、信用管理人员配备

信用管理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配置有关人员。

信用管理部门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和财务、金融、法律等有关知识及信用管理实践经验。

企业应适时组织企业管理者、信用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信用管理知识培训。

(三)信用管理制度

1、信用管理制度的制定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信用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b)信用档案管理制度;

c)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d)客户授信管理制度;

e)合同管理制度;

f)商账管理制度;

g)失信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2、信用管理制度的发布

制度应由企业负责人签署并正式发布执行。

(四)信用信息系统

1、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

企业宜根据信用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并应用信用管理相关信息系统。

2、信用信息系统内的内容

主要包括客户类信息、业务类信息、财务类信息、管理类信息。

3、信用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a)客户信用评估;

b)信用申请审批;

c)订单自动处理;

d)授信额度控制;

e)发货控制;

f)应收账款预警跟踪;

g)商账追收;

h)客户信用记录查询;

i)客户关系协调;

j)内部管理统计报告;

k)个人业绩考核。

(五)客户资信管理

1、客户基本分类

企业应按照客户性质和合作时间、规模、类型、重要程度、信用等级等因素,对所有客户进行细分,具体可分为低风险客户、一般风险客户、较高风险客户、极高风险客户等类型。

2、资信调查内容

一般包括客户基本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物质资源信息、经营管理状况、财务情况、关联企业情况、银行信用记录、所在行业状况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奖惩记录等。

3、资信调查方法

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可直接向客户索取有关资料,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了解,向银行查询,公开资料查询,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调查等。

4、资信评价指标

一般由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成,主要包括反映企业基本素质、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经营效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指标。

5、资信评估方法

资信调查人员应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客户的信用等级。

(六)信用档案管理

1、信用档案的建立

企业应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主要包括企业自主掌握的客户信息、企业对客户的信用分析和评价、从第三方机构获取的客户信用信息或信用报告等内容。

企业应编制客户信用档案编号,制作档案文件夹,并实现电子化。

2、信用档案的内容

主要包括客户基本资料(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各种资质证书、许可证书、荣誉证书复印件)、客户信用申请表、现场调查表、资信调查报告、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授信额度批准表、客户拜访及通话记录、对账单、付款承诺和其他客户资料等。

3、信用档案的更新和维护

客户信用档案应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

4、信用档案的保管和使用

企业应对档案的保管年限及删除处理做出规定。

根据条件选定保管档案的场所,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调阅的审批程序,记录调阅档案的时间和内容,及时做好回收归档管理工作。

(七)客户授信管理

1、确定授信计划

企业应对所有赊销客户确定一定期限内(通常为一年)的授信额度总量、现金收回目标以及现金回收预测。

2、明确信用略策

企业应制订对客户授信的业务管理原则、标准和风险控制方法。

3、审批授信客户

企业应对客户的合法性和基本情况、市场对客户产品的需求、客户的付款记录等情况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接受其信用申请。

4、确定授信额度

企业应根据授信申请客户付款风险的高低和客户信用需求量的大小,研究确定对某一客户的具体授信额度。

5、授信的回收

授信到期后,客户应主动归还所欠本息,如无法归还,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给予客户延期,同时应采取一定措施,保全企业的债权。

6、主要的授信方法

企业可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采用同业比较法、初次限额法、销售预测法等进行授信额度的测算。

(八)合同管理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1、合同签订前,应对合同履约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2、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合同履行。

3、合同履行完成后,应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后评估,建立反馈机制。

4、合同不能履行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建立责任追究和失信惩戒机制。

(九)商账管理

1、管理方法

主要包括账龄分析、监控与预警、组织催收等。

2、账龄分析

企业应按期进行账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准确、及时地向有关方面反馈或披露。

3、监控与预警

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监控与预警机制。

4、组织催收

包括内部催收和外部催收。

内部催收包括内勤催收和外勤催收。

外部催收包括聘请律师、外部专业商账追收公司清收等。

(十)外部信用工具应用

1、服务内容

企业应充分利用信用中介机构的服务,不断完善自身的信用管理,改善经营管理状况,提升社会信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信用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

a)信用信息,主要指信用中介机构提供的企业上、下游客户信用信息。

b)信用报告,主要包括信用调查报告(或资信调查报告)、信用评级报告(或资信评估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

c)信用管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企业信用管理现状诊断、帮助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制定企业信用策略、建立信用管理组织、设计客户信用分析模型、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开展信用管理培训和设计开发信用信息系统等服务。

2、应用领域

主要包括选择供应商、客户授信管理、对外投资、金融机构融资等。

(十一)社会责任履行

1、涉及范围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消费者(客户)权益、股东权益、职工权益、供应商权益、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建设和谐平安企业、促进技术和管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2、核心事项

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事项包括:

a)消费者权益:

企业应向消费者提供准确、充分的信息,并提供安全、可靠、诚信的产品和服务,保护消费者隐私。

b)节能环保:

企业应防止污染环境,节约土地和其他资源,有效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保持和恢复生态平衡,为下一代创造良好环境。

c)职工权益:

尊重和关爱职工,落实职工合法权益,保持职工收入合理增长,确保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注重培训和激励,使职工有尊严地工作,并获得应有的职业发展,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d)公平竞争:

公开地、符合商业道德地开展市场竞争,不以违法、不平等条约约束交易对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反对商业贿赂。

e)社会贡献:

依法纳税,增加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创造社会财富,建设平安企业,持续增加投入,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弘扬优秀文化,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热心慈善等社会公益活动。

f)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应具有包容性、遵守法律法规、符合职业道德、依法披露信息并对企业决策及运行的效果效率负责。

g)其他:

省、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不得发生其他违法违规失信的事件,努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十二)内、外部评估和持续改进

1、内部评估机制

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开展信用管理内部评估:

a)建立并执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b)建立企业自身诚实守信的评价指标体系;

c)制定针对客户信用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

d)制定符合政府信用监管的措施;

e)其他。

2、外部评估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外部评估包括:

a)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评价;

b)行业组织的评价;

c)政府监管部门的信用监管;

d)其他。

3、信用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企业应建立信用管理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信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企业应评估信用管理部门职责,发现不能适应信用管理工作需要时,应及时调整。

企业应对信用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