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946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docx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docx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十二五规划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工作规划(2011—2015年)

(2011年9月13日征求意见稿)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是我国改革的产物。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变化,登记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建国以后,我国建立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也逐步进行了改革。

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确立了我国的法人制度,事业单位成为四大法人之一。

1998年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的建立。

随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机构编制部门设立了登记管理机构。

2000年以来,各级事业单位基本在登记管理机关进行了法人登记,确立了法人资格。

十余年来,在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共同努力下,登记管理工作全面展开,扎实推进,登记管理制度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登记管理工作成为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后5年,是登记管理机关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参与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阶段性目标”,为实现改革“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健全完善登记管理制度、创新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登记管理制度,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科学发展,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及其他有关法规政策,在深入调查研究,把握登记管理工作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今后5年,登记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密切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程,全面推进登记管理各项工作,完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推进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加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具体要求是:

——围绕一个主题,就是登记管理工作要始终服从、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科学发展。

按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要求,更好地发挥登记管理工作对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作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科学发展,推动解决公益服务总量不足、公益服务秩序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益服务。

——明确三个定位,就是登记管理机关要依法做好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和服务,自觉成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法人资格准入者、秩序维护者和权益保护者。

作为公益服务的法人资格准入者,就要着眼于扩大公益服务有效供给总量,不断推动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公益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公益服务特点,制定和完善公益服务机构准入条件,依法核准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推动落实平等准入政策,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对一些公益服务领域的垄断,鼓励、支持和引导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公益服务机构共同发展。

作为公益服务的秩序维护者,就要着眼于建立和维护健康有序的公益服务秩序,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法人资格有效性管理,推动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政府部门监管、事业单位法人自律和社会监督联合开展的格局,遏制失范行为,确保事业单位公益属性。

作为公益服务的权益保护者,就要着眼于调整和规范公益服务中的社会关系,依法维护事业单位法人的权益,依法处理事业单位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同时,依法维护人民群众享受公益服务的正当权益。

——实现一个转变,就是登记管理工作重心要从登记向监管转变。

加快创新事业单位法人监管方式,拓展监管渠道,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不断提高登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为事业单位法人独立运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断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创造条件。

(二)工作原则。

今后5年,登记管理工作中要遵循如下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

自觉把登记管理工作放到机构编制工作全局和事业单位改革大局中来审视、谋划和开展,围绕改革、管理和法制化建设中相关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研究提出工作对策,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创新点、配合点,用服务大局的成效作为评价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

——坚持以人为本。

自觉把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作为登记管理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事业单位法人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公益服务权益。

——坚持改革创新。

自觉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登记管理工作的强大动力,积极参与、配合做好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等改革相关工作,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健全登记管理制度,为事业单位法人独立运行和确保公益属性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依法行政。

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准确把握登记管理工作的执法特征,严格执行《条例》规定,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比较完备的登记管理法制体系,提高登记管理工作法制化水平。

——坚持优质服务。

贯彻落实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把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融入登记管理工作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拓展服务渠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工作目标。

今后5年,要通过扎实有效地推进登记管理各方面工作,促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体制更加健全,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手段更多,力度更大,成效更显著,事业单位法人法规制度环境更加优化,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干部队伍得到更大加强,推动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更好保障。

二、工作任务

(一)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登记管理制度改革。

1.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按照中央要求,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推进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等行业体制改革相关工作。

2011年研究形成《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章程》范本,适时报批出台。

做好登记管理中《事业单位章程》的审核备案工作。

开展法人治理结构理论政策研究、宣传和业务培训。

研究制定中央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方案,从2011年起开展试点;指导、联合地方登记局开展试点。

跟踪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2015年推动一批事业单位按照法人治理结构运行,为面上推开做好准备。

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其他相关工作。

密切关注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充分发挥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优势,积极参与配合做好事业单位调查摸底、清理规范、检查督导、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法人资格注销登记等工作,推动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

3.调整理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

抓住深化改革机遇,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相关职责,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调整理顺登记管理体制涉及的内外关系,调整登记管理范围,健全完善登记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登记管理工作作用,为事业单位法人依法独立运行创造更好的体制环境。

(二)强化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

1.提高事业单位法人年检质量。

认真研究解决目前年检主要是进行形式审查,而且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理解不一、尺度把握不一,年检单位扎堆,有的执法不够严格,质量不平衡等问题。

抓紧研究年检中开办资金合理比例、业务范围核准、相关资质统一性等问题,进一步细化规定,统一执法标准,加强实地核查,加强实质审查,确保年检质量,更好地发挥年检作为目前基本监管形式的作用。

2.建立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开制度。

2011年制定出台《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开办法》并开始试点,逐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增加试点单位数量。

强化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的信息披露制度,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2015年前,除涉密事项外,所有事业单位法人都要实行信息公开制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同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跟踪收集社会对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开后的反应,依法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3.建立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估制度。

借鉴国外相关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地方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估试点做法和理论研究成果,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估体系,明确评估主体、内容、程序和方法。

研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拓展评估途径。

鼓励地方登记局积极探索,取得经验。

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开试点,到2015年取得初步工作成效。

研究发挥评估结果的作用,把评估结果作为确定事业单位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4.建设事业单位法人诚信体系。

借鉴其他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经验,认真研究事业单位法人在运行中存在的诚信问题,研究事业单位法人诚信体系建设的特点和途径,2011年提出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体系研究报告。

逐步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信用等级体系,到2015年,初步开拓事业单位诚信体系这一监管途径。

5.建立与相关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研究总结中央编办联合联合相关部委建立的相互配合、规范使用《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工作机制运行状况,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为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合法凭证的作用。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建立与相关部门共享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平台,形成彼此呼应、联合共管机制,更好地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

6.发挥社会监督、网络监督作用。

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依托网络平台,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优势,探索建立网上监管渠道,及时收集社会各界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有关重要信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督查,更好地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网络监督作用。

(三)创新事业单位日常登记管理。

1.全面推进网上登记管理。

充分发挥网上登记管理的创新作用,继续抓好网上登记管理培训,加强技术指导。

做好贫困地区网上登记管理技术扶持工作。

2011年完成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第二期项目的检查验收,实现第一期、二期的平稳切换。

协助做好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的运营维护,促进及时研究解决系统运行中产生的问题,推动系统功能完善。

不断拓展网上登记管理的广度和深度,2011年底实现基本覆盖,2015年底实现全覆盖。

2.调整优化登记管理事项办理程序。

按照科学、高效、廉洁、统一的执法要求,科学设置执法机构,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实行登记管理事项受理与审查分开,进一步规范办理行为。

探索和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联合办公的办法,总结推广登记管理事项进入政务服务大厅的经验,进一步规范细化登记管理工作流程,降低行政成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研究解决二类事业单位等问题。

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对二类事业单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对没有进行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进行摸底,把握总体状况,完善相关政策,创造条件促进非法人事业单位转化为事业单位法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解决部分事业单位“双重法人”问题。

(四)建立健全登记管理法制体系。

1.加快推进《条例》修订工作。

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开展《条例》执行状况评估,分析、梳理《条例》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修订意见,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确定修订方案。

抓紧开展修订立项论证,与国务院法制办做好沟通协调,尽早列入法规修订计划,争取在2015年底前,出台修订后的《条例》。

2.建立健全登记管理配套制度。

2011年研究提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事项现场核查办法(试行)》,抓紧研究制定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使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

依法梳理登记管理机关执法权限,明确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实现权力的公开运行。

到2015年,形成以《条例》为基础的比较完备的登记管理法制体系。

3.加强登记管理法规宣传和执法评估。

加大《条例》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登记管理人员的执法意识,加强科学执法。

建立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条例》执行情况评估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加强国家局对地方局执法工作的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五)加强登记管理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完善职能、健全机构、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总体要求,针对登记管理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高效型机关和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做好各方面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1.抓学习,强素质,打基础。

坚持把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作为推进工作的基础。

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坚持学习、促进自觉学习的长效机制,强化学习能力,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强化依法办事意识,加强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拓展服务渠道,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2.抓班子,带队伍,聚力量。

坚持用工作成效检验登记管理机关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成效,严格执法,秉公办事;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同志要善于组织力量,配置职责;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善于组织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善于配置力量,发挥全体同志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效能。

3.抓作风,保廉洁,树形象。

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人,加强机关内部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制度,审慎、公开、公正行使审核权、执法权,始终保持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作风,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维护登记管理机关作为机构编制部门服务“窗口”的良好形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登记管理制度宣传,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针对登记管理制度实行时间短,社会各界,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重要性认识仍然严重不足的情况,继续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加强登记管理制度宣传,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尤其要争取各级编办领导的支持,争取为登记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为登记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加强业务指导,建立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登记管理工作机制。

继续加大国家局对地方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通过调查研究、召开理论研讨会、工作交流会、联合开展工作试点、合作或委托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支持地方局在登记管理工作中进行前沿探索,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全国登记管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三)建立登记管理工作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提升工作层次和水平。

进一步发挥国家局监督检查地方登记管理工作职责,2011年起,逐步建立国家局对地方登记管理工作评估和监督的综合考评机制,激发地方各级登记管理工作动力和活力,不断提高登记管理工作层次和工作标准。

(四)加强“事业单位在线”网站建设,发挥登记管理工作公共平台的作用。

通过创新版面、增加栏目,拓展内容,完善功能,建设好信息联络员队伍,加强工作力量等途径,提高网站工作质量。

精心收集发布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及时展示登记管理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充分发挥网站在法规政策宣传、业务知识传播、信息沟通、经验交流、理论储备等方面的作用,为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创造更好的公共工作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