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ocx
《75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5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5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监视为主要目的的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3条系统的工程设计应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可靠运行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并便于施工、维护及操作.
第1.0.4条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系统的工程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系统的制式宜与通用的电视制式一致.
第2.1.2条闭路监视电视宜采用黑白电视系统;当需要观察色彩信息时,可采用彩色电视系统.
第2.1.3条系统宜由摄像、传输、显示及控制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当需要记录监视目标的图像时,应设置磁带录像装置.在监视目标的同时,当需要监听声音时,可配置声音传输、监听和记录系统.
第2.1.4条系统设施的工作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
-40~+35℃
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
-10~+55℃
室内工作的设施:
-5~40℃
第2.1.5条系统的设备、部件、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采用符合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定型产品;
二、系统采用设备和部件的视频输入和输出阻抗以及电缆的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音频设备的输入、输出阻抗应为高阻抗或600Ω;
三、系统选用的各种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
第2.1.6条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闭路监视图像质量和系统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图像质量可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图像质量不应低于4分;
二、相对应4分图像质量的信噪比应符合表2.1.6-1的规定;
信噪比(dB)表2.1.6-1
━━━━━━━━━━━━━━━━━━━━━━━━━━━━━━━
指标项目黑白电视系统彩色电视系统
───────────────────────────────
随机信噪比3736
单频干扰4037
电源干扰4037
脉冲干扰3731
━━━━━━━━━━━━━━━━━━━━━━━━━━━━━━━
三、图像水平清晰度黑白电视系统不应低于400线,彩色电视系统不应低于270线;
四、图像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8级;
五、系统的各路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平值为1Vp-p±3dBVBS;
六、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指标分配应符合表2.1.6-2的规定.
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指档分配(dB)表2.1.6-2
━━━━━━━━━━━━━━━━━━━━━━━━━━━━━━━
项目摄像部分传输部分显示部分
───────────────────────────────
连续随机信噪比405045
━━━━━━━━━━━━━━━━━━━━━━━━━━━━━━━
七、系统在低照度使用时,监视画面应达到可用图像,其系统信噪比不得低于25dB.
注:
1.五级损伤制评分标准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表4.3.1-1的规定.
2.VBS可用图像信号、消隐脉冲和同步脉冲组成的全电视信号的英文缩写代号.
3.可用图像是指在监视低照度画面时,能够辨认画面物体轮廓的图像.
第2.1.7条系统的设计方案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一、根据系统的技术和功能要求,确定系统组成及设备配置.
二、根据建筑平面或实地勘察,确定摄像机和其它设备的设备地点;
三、根据监视目标和环境的条件,确定摄像机类型及防护措施;
四、根据摄像机分布及环境条件,确定传输电(光)缆的线路路由.
第二节摄像部分
第2.2.1条应根据监视目标的照度选择不同灵敏度的摄像机,监视目标的最低环境照度应高于摄像机最低照度的10倍.
第2.2.2条摄像机镜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镜头的焦距应根据视场大小和镜头监视目标的距离确定,并按下式计算:
F=A.L/H(2.2.2)
式中:
F为焦距(mm);
A为象场高(mm);
L为物距(mm);
H为视场高(mm).
摄取固定监视目标时,可选用定焦距镜头;当视距较小而视角较大时,可选用广角镜头;当视距较大时,可选用望远镜头;当需要改变监视目标的观察视角或视角范围较大时,宜选用变焦距镜头.
二、除硫化锑摄像管外,当监视目标照度有变化时,均应采用光圈可调镜头.
三、当需要遥控时,可选用具有光对焦、光圈开度、变焦距的遥控镜头装置.
第2.2.3条摄像机可选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现场安装与检修的电荷耦合器件(CCD)型摄像机,第2.2.4条根据工作环境应选配相应的摄像机防护套,防护套可根据需要设置调温控制系统和遥控雨刷等.
第2.2.5条固定摄像机在特定部位上的支承装置,可采用摄像机托架或云台.当一台摄像机需要监视多个不同方向的场景时,应配置自动调焦装置或遥控电动云台.
第2.2.6条摄像机需要隐蔽时,可设置在天花板或墙壁内,镜头可采用针孔或棱镜镜头.对防盗用的系统,可装设附架的外部传感器与系统组合,进行联动报警.
第2.2.7条监视水下目标的系统设备,应采用高灵敏度摄像管和密闭耐压、防水防护套,以及渗水报警装置.
第2.2.8条摄像机的设置位置、摄像方向及照明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安装高度,室内宜距地面2.5-5m室外应距地面3.5-10m,并不得低于3.5m.
二、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顶部、电梯操作器的对角处,并应能监视电梯厢内全景.
三、摄像机镜头应避免强光直射,保证摄像管靶面不受损伤.镜头视场内,不得有遮挡监视目标的物体.
四、摄像机镜头应从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并应避免逆光安装;当需要逆光安装时,应降低监视区域的对比度.
第三节传输部分
第2.3.1条系统的图像信号传输方式,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传输距离较近,可采用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的视频传输方式.
当传输的黑白电视基带信号,在5MHz点的不平坦度大于3dB时,宜加电缆均衡器;当大于6dB时,应加电缆均衡放大器;当传输的彩色电视基带信号,在5.5MHz点的不平坦度大于3dB时,宜加电缆均衡器;当大于6dB时,应加电缆均衡放大器.
二、传输距离较远,监视点分布范围广,或需进电缆电视网时,宜采用同轴电缆传输射频调制信号的射频传输方式.
三、长距离传输或需避免强电磁场干扰的传输,宜采用传输光调制信号的光缆传输方式.当有防雷要求时,应采用无金属光缆.
第2.3.2条系统的控制信号可采用多芯线直接传输或将遥控信号进行数字编码用电(光)缆进行传输.
第2.3.3条传输电、光缆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同轴电缆在满足衰减、屏蔽、弯曲、防潮性能的要求下,宜选用线径较细的同轴电缆;
二、光缆的选择应满足衰减、带宽、温度特性、物理特性、防潮等要求.
第2.3.4条光缆外护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光缆采用管道、架空敷设时,宜采用铝-聚乙烯粘结护层;
二、当光缆采用直埋时,宜采用充油膏铝塑粘结加铠装聚乙烯外护套;
三、当光缆在室内敷设时,宜采用聚氯乙烯外护套,或其它的塑料阻燃护套.当采用聚乙烯护套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四、当光缆在水下敷设时,应采用铝塑粘结(或铝套、铅套、钢套)钢丝铠装聚乙烯外护套;
五、无金属的光缆线路,应采用聚乙烯外护套或纤维增强塑料护层.
第2.3.5条解码箱、光部件在室外使用时,应具有良好的密闭防水结构.光缆接头应设接头护套,并应采取防水、防潮、防腐蚀措施.
第2.3.6条传输线路路由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路由应短捷、安全可靠、施工维护方便;
二、应避开恶劣环境条件或易使管线损伤的地段.
三、与其它管线等障碍物不宜交叉跨越.
第2.3.7条室外传输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采用能信管道(含隧道、槽道)敷设时,不宜与通信电缆共管孔;
二、当电缆与其它线路共沟(隧道)敷设时,其最小间距应符合表2.3.
7-1的规定;
三、当采用架空电缆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时,其两线间最小垂直间距应符合表2.3.7.2的规定.
四、线路在城市郊区、乡村敷设时,可采用直埋敷设方式;
五、当线路敷设经过建筑物时,可采用沿墙敷设方式;
电缆与其它线路共沟(隧道)的最小间距(m)表2.3.7.1
━━━━━━━━━━━━━━━━━━━━━━━━━━━━━━━
种类最小间距
───────────────────────────────
220V交流供电线0.5
通讯电缆0.1
━━━━━━━━━━━━━━━━━━━━━━━━━━━━━━━
电缆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间距表2.3.7.2
━━━━━━━━━━━━━━━━━━━━━━━━━━━━━━━
种类最小垂直间距
───────────────────────────────
1-10KV电力线2.5
1KV以下电力线1.5
广播线1.0
通信线0.6
━━━━━━━━━━━━━━━━━━━━━━━━━━━━━━━
六、当线路跨越河流时,应采用桥上管道或槽道敷设方式,当没有桥梁时,可采用架空敷设方式或水下敷设方式.
第2.3.8条室内传输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无机械损伤的建筑物内的电(光)缆线路,或扩建、改建工程,可采用沿墙明敷方式;
二、在要求管线隐蔽或新建的建筑物内可用暗管敷设方式;
三、对下列情况可采用明管配线:
1.易受外界损伤;
2.在线路路由上,其它管线和障碍物较多,不宜明敷的线路;
3.在易受电磁干扰或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
四、电缆与电力线平等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与通讯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1m.
第2.3.9条同轴电缆宜采取穿管暗敷或线槽的敷设方式,当线路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电缆应在金属管内穿过,并埋入地下.当必须采取架空敷设时,应采取防干扰措施.第2.3.10条线路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四节监控室
第2.4.1条根据系统大小,宜设置监控点或监控室.监控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监控室宜设置在环境噪声较小的场所;
二、监控室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设备容量确定,宜为12-50m^2.
三、监控室的地面应光滑、平整、不起尘,门的宽度不应小于0.9m,高度不应小于2.1m.
四、监控室内的温度宜为16-30℃,相对湿度宜为30%-75%;
五、监控室内的电缆、控制线的敷设宜设置地槽;当属改建工程或监控室不宜设置地槽时,也可敷设在电缆架槽、电缆走道、墙上槽板内,或采用活动地板;
六、根据机柜、控制台等设备的上应位置,应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槽的高度和宽度应满足敷设电缆的容量和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七、监控室内设备的排列,应便于维护与操作,并应满足安全、消防的规定要求.
第2.4.2条监控室根据需要宜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一、能提供系统设备所需的电源;
二、监视和记录;
三、输出各种遥控信号;
四、接收各种报警信号;
五、同时输入输出多路视频信号,并对视频信号民进行切换;
六、时间、编码等字符显示;
七、内外通信联络.
第2.4.3条当电梯厢内安装摄像机时,应在监控室内配置楼层指示器显示电梯运行情况.
第2.4.4条监视器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宜采用23-51cm屏幕的监视器;
二、在射频传输方式中,可采用电视接收机作监视器;
三、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大屏幕监视器或投影电视.
第2.4.5条录像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同一系统中,录像机的制式和磁带规格宜一致;
二、录像机输入、输出信号,视、音频指标均应与整个系统的技术指标相适应;
三、当长时间记录监视画面时,可采用长时间记录的录像机.
第2.4.6条对几台摄像机的信号进行频繁切换并需录像的系统,宜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或外同步方式稳定信号.
第2.4.7条用于保安的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应留有接口和安全报警装置联动,当需要时中选用图像探测装置报警.
第2.4.8条监控室距监视场所较近时,对各种控制点宜采用直接控制方式;当距控制点较远或控制点较多时,可采用间接控制或肪冲编码的微机控制方式.
第2.4.9条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功能操作宜在控制台上进行,其操作部分应方便、灵活、可靠.控制台装机容量应根据工程需要留有扩展余地.
第2.4.10条放置显示、测试、记录等设备的机架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的规定.
第2.4.11条控制台布局、尺寸和台面及座椅的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设备控制台的布局、形式和基本尺寸》的规定.
第2.4.12条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m,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m.
第2.4.13条机架背面和侧面距离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
第五节供电、接地与安全防护
第2.5.1条系统的供电电源应采用220V、50Hz的单相交流电源,并应配置专门的配电箱.当电压波动超出+50%~10%范围时,应设稳压电源装置.稳压装置的标称功率不得小于系统使用功率的1.5倍.
第2.5.2条摄像机宜由监控室引专线经隔离变压器统一供电;远端摄像机可就近供电,但设备应设置电源开关、熔断器和稳压等保护装置.
第2.5.3条系统的接地,宜采用一点接地方式.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线不得形成封闭回路,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
第2.5.4条系统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第2.5.5条光缆传输系统中,各监控点的光端机外壳应接地,且宜与分监控点统一联接接地.光缆加强芯、架空光缆接续护套应接地.
第2.5.6条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
第2.5.7条进入监控室的架空电缆入室端和报像机装于旷野、塔顶或高于附近建筑物的电缆端,应设置避雷保护装置.
第2.5.8条防雷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和埋地金属管道相连,不当相连时,两者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第2.5.9条不得直接在两建筑物屋顶之间敷设电缆,应将电缆沿墙敷设置于防雷保护区以内,并不得防碍车辆的运行.
第2.5.10条系统的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规定.
第三章系统的工程施工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系统的工程施工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并已会审和批准;
二、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包括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
三、设备、仪器、器材、机具、辅材、工具和机械等应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
四、备有施工中的通讯联络工具.
第3.1.2条系统的工程施工前应对建筑物有关情况进行检查,符合下列条件方可施工.
一、室内装修完毕;
二、地面、墙面的预留孔洞、地槽和预埋件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区域内能保证施工用电.
第3.1.3条施工前应对下列情况进行调查:
一、施工区域内建筑物的现场情况和预留管道情况;
二、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包括横跨道路)情况;
三、允许同杆架设的杆路及自立杆杆路的情况;
四、敷设管道电缆和直埋电缆的路由状况,并对各管道标出路由标志;
五、当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时,应提前清除.
第3.1.4条施工前应对系统使用的材料、部件和设备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一、按照施工材料表对材料进行清点、分类.
二、各种部件、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产品外观应完整,无损伤和任何变形;
四、有源设备均应能电检查各项功能.
第3.1.5条施工中,应做好隐蔽工程的随工验收,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摄像机的安装
第3.2.1条摄像机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一、净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
二、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
三、检查摄像机防护套内紧固情况;
四、检查摄像机在防护套内紧固情况;
五、检查摄像机座与支架或云台的安装尺寸.
第3.2.2条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第3.2.3条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距离.
第3.2.4条摄像装置的安装应牢靠、稳固.
第3.2.5条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任意理,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均应固定,并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第3.2.6条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第三节线路的敷设
第3.3.1条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
二、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
三、室外设备连接电缆时,宜从设备的下部进线;
四、电缆长度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电缆,,宜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第3.3.2条架设架空电缆时,宜将电缆吊线固定在电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挂钩的间距宜为0.5-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档应留出余兜.
第3.3.3条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墙面宜采用吊挂方式;室内墙面宜采用卡子方式.
墙壁电缆当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0.6m;在垂直路径上宜为1m.
第3.3.4条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得小于0.8m,并应埋在冻土层以下;紧靠电缆处应用沙或细土覆盖,其厚度应大于0.1m,且上压一层砖石保护.通过交通要道时,应穿钢管保护.电缆应采用具有铠装的直埋电缆,不得用非直埋式电缆作直接埋地敷设.转弯地段的电缆,地面上应有电缆标志.
第3.3.5条敷设管道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敷设管道线之前应先清刷管孔;
二、管孔内预设一根镀锌铁线;
三、穿放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
四、管口与电缆间应衬垫铅皮,铅皮应包在管口上;
五、进入管孔的电缆应保持平直,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防鼠等处理措施.
第3.3.6条管道电缆或直埋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2.5m;埋入地下宜为0.3-0.5m.
第3.3.7条光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敷设光缆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核对光缆的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杆旁1m以内.
三、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处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
四、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
五、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时,再进接续.
第3.3.8条架空光缆应在杆下设置伸缩余兜,其数量应根据所在冰凌负荷区级别确定,对重负荷区宜每杆设一个;中负荷区2-3根杆宜设一个;轻负荷区可不设,但中间不得绷紧.光缆余兜的宽度宜为1.52-2m;深度宜为0.2-0.25m.光缆架设完毕,应将余缆端头用塑料胶带包扎,盘成圈置于光缆预留盒中;预留盒应固定在杆上.地下光缆引上电杆,必须采用钢管保护.
第3.3.9条在桥上敷设光缆时,宜采用牵引机终点牵引和中间人工辅助牵引.光缆在电缆槽内敷设不应过紧;当遇桥身伸缩接口处时应作3-5个"S"弯,并每处宜预留0.5m.当穿越铁路桥面时,应外架金属管保护.光缆经
垂直走道时,应固定在支持物上.
第3.3.10条管道光缆敷设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由人工逐个人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好,并盘成圈放置在托架高处.
第3.3.11条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它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连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
第3.3.12条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第3.3.13条在光缆的接续点和应作永久性标志.
第四节监控室
第3.4.1条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有困难时可根据电缆地槽和接线盒位置作适当调整;
二、机架的底座应与地面固定;
三、机架安装应坚直平稳,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
四、几个机架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两个机架中间缝隙不得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mm.
五、机架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架定位完毕并加固后进行,安装在机架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
六、机架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坚固不得遗漏.
第3.4.2条控制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控制召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控制台应安放坚直,台面水平;
三、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划痕;
四、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第3.4.3条监控室内,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地槽或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控制台底部引入,将电缆顺着所盘所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入槽内;拐弯处应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电缆离开机架和控制台时,应在距起弯点10mm处捆空绑,根据电缆的数量应每隔1--200mm空绑一次.
二、采用架槽时,架槽宜每隔一定距离留出线口.电缆由出线口从机架上方引入,在引入机架时,应成捆绑扎.
三、采用电缆走道时,电缆应从机架上方引入,并应在每个梯铁上进行绑扎.
四、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在地板下可灵活布放,并应顺直无扭绞;在引入机架和控制台处还应成捆绑扎.
第3.4.4条在敷设的电缆两端应留适度余量,并标示明显的永久标记.
第3.4.5条各种电缆和控制线插头的装设应符合产品生产厂的要求.
第3.4.6条引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