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docx
《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
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
二零零六年三月
目录
一、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背景与基础
(一)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总体规划及各阶段特征
(二)上海世博会对杭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优劣势
二、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目标与思路
(一)战略目标
(二)总体思路
(三)基本策略
三、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一)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领域
(二)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主要举措
四、杭州市与世博经济联系密切的领域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一)杭州市旅游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二)杭州市会展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三)杭州市金融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四)杭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五)杭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六)杭州市建筑建材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政府主办、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大型博览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之美誉。
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不仅给上海带来了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机遇,也为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根据上海世博会规划及其阶段性特点,对应上海世博会的筹备、举办和会后各个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及其影响,制定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对杭州把握上海世博会这一发展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背景与基础
(一)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总体规划及各阶段特征
1.上海主办世博会的总体目标与规划
上海世博会的目标是:
努力把2010年世博会打造为“成功、精彩、难忘”的“科技世博、生态世博、人文世博和艺术世博”。
借助世博会契机,加快上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城市能级的提升,促进上海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城市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上海世博会的运作模式是“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要达到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同时更多追求的是间接收益、长远利益和积极的社会效应,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引发人类对城市生活和社会未来发展的思考。
上海世博会的规划布局是:
在黄浦江东西两岸建立总面积为80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展馆,其中占世博园区总面积20%—25%的核心功能区将建设永久性建筑群,世博会后将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商务交流中心。
2.世博会与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
世博会为上海现代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世博会带来的无限商机、丰裕资金、先进理念、旺盛人气以及全球关注力更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最亟需的资源。
因此,世博会将有力推动以会展、旅游、金融、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较高层次上快速发展。
上海已明确提出了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制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围绕城市功能转变,构筑“高增加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的远景规划。
3.上海世博会各阶段的特点
——上海世博会筹备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大量投资对经济的拉动。
据上海有关部门测算,世博会筹备期间,仅对上海的直接投资总额就高达30多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城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10倍,总投资额可达1500亿至2700亿元人民币。
世博经济引擎还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据上海有关部门预测,筹备世博会期间,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
——上海世博会举办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消费对经济的推动。
在世博会长达6个月的展期中,上海将云集国内外数量众多的参展商,世博会参观者更是高达7000万左右人次。
如此巨大的客流将带动旅游、会展、宾馆餐饮、物流、交通等方面的消费,直接刺激经济发展。
据上海有关部门预计,世博会举办阶段对上海GDP的带动增长将达到6.5%,当年上海GDP总量可达1.4万亿元。
更重要的是,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上海将受到全球瞩目尤其是媒体的高度关注,将在提高国际知名度的同时,获得巨大的隐性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另据预计,世博会7000万客流中将有35%左右会继续在长三角地区游览,将对长三角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
——上海世博会后的突出特点是对世博会带来的先进理念、城市文明成果的发扬光大和世博会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后续利用。
世博会后,一方面世博会的示范效应与扩散效应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持续的影响;另一方面世博会耗时长久、规模空前的一轮投资过后,如果不能做好投资和消费方面的衔接工作,容易出现基础设施建设趋冷、世博会场馆闲置,旅游等消费相对疲软、宾馆入住率骤降等资源浪费现象,形成经济收缩趋冷的内在压力。
(二)上海世博会对杭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博会的场馆、交通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为杭州市企业和民间资金提供了参与建设、进行投资、提供建材与货源等方面的巨大商机,使杭州有机会分享世博会的投资利益。
上海为世博园建设而进行的旧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将有力促进杭州在沪企业的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扩大杭州企业在沪投资与销售市场的份额。
——世博会将促进杭州在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加快与上海接轨的步伐,促进杭州城市能级与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世博会举办期间,将为杭州旅游休闲、会展业及相关的酒店餐饮、文化娱乐、交通、商品销售、花卉苗木产销等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收入。
——通过世博会的影响力及世博会参展商、参观者的口碑,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杭州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与吸引力。
——世博会的示范效应与扩散效应,将引起杭州城建部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部门经营理念的更新、产业与技术的升级、产品与业务的创新等,从而对这些部门乃至杭州整体经济产生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三)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优劣势
1.相对优势
——城市竞争力优势。
在国内外比较权威或较有影响力的城市竞争力研究与排名中,杭州均名列前茅。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对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杭州名列第5位,在长三角城市中仅次于上海,高于苏州、宁波和南京。
而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5年底在北京发布的2004年城市竞争潜力排名,杭州名列第4位,在所有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之上。
这为杭州发展世博经济,争取更多的直接、间接世博利益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特质资源优势。
杭州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西湖及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天目山、莫干山、西溪湿地等秀美自然旅游资源,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杭州市区就有文物史迹370余处,其中南宋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早在国内外闻名遐迩。
二是由企业与市民的价值取向、创新创业意识所体现的杭州独树一帜的新人文精神正在逐步形成。
这两个难以复制的特质资源为杭州发展世博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朝阳产业优势。
以旅游休闲、会展、金融、信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内外公认的朝阳产业,也是与世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
近年来杭州现代服务业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处于相对的竞争优势地位,可为发展世博经济提供产业保障。
旅游休闲业通过实施“旅游西进”和“旅游国际化”战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杭州市旅游收入达410.7亿元,占本地国内生产总值的16.3%。
会展业竞争力在全国名列第5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
2006年即将在杭州举办的世界休闲博鉴会,更是为杭州发展世博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宣传和实践机会。
金融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长三角”名列第2、第3位,金融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信息服务业已基本形成了产业门类广泛,特色优势明显的体系。
尤其是杭州信息服务企业产权清晰,机制较为灵活,民营经济驱动力充足,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商务与投资环境优势。
杭州人才、技术项目、民间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较为丰富,产业关联度高,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内部治理结构较为合理,劳工技能和科技水平较高,法制与人文环境良好,政府服务管理水平较高、非正式收费负担较低,对内对外的商务基础设施质量较好,如此等等构成了良好的商务与投资环境。
2003年杭州被世界银行列为中国内地投资环境最佳城市,和上海一起列为A+级。
这为杭州融入上海世博会,争取更多的世博会项目和客源,从而获取更多的直接、间接世博经济利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不足之处
——经济外向性和开放性程度有待提高。
世博会是高度开放性、国际化的世界盛会,需要我们以高度开放的姿态与环境加以迎接。
近年来杭州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上海及长三角一些重要城市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定位来看,在外向性和开放性上还有待提高。
——经济集聚能力与扩散效应有待增强。
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上海的强大极化效应和宁波的计划单列市地位,使杭州周围缺少有力的支撑极或卫星城,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受到省内外的严峻挑战。
上海世博会为杭州加强与上海经济合作,提高对本省经济聚集能力与扩散效应提供了契机,杭州要以整合浙江旅游及金融、信息服务资源为切入点,在大力发展世博经济过程中,提高经济集聚能力和扩散效应,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作用。
二、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目标与思路
(一)战略目标
——以城市能级为导向,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世博会为现代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杭州要充分把握这一契机,着力推动以会展、旅游休闲、金融、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较高层次上快速发展,发展与巩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地位,提升杭州城市能级。
——以市场为导向,力争尽可能大的世博经济市场份额。
世博会筹备与举办期间,由投资建设和消费带动形成了相关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杭州企业通过积极参加市场竞争,力争销售更多的产品、承揽更多的工程、接待更多的游客。
——以国际化为导向,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
通过世博会影响力及世博会参展商、参观者的口碑,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杭州,提高杭州的国际知名度与吸引力,推动杭州各个领域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以创新为导向,学习推广各种先进理念。
通过学习了解世博会展示的各种先进理念,推动杭州城市治理和企业经营理念的更新、产业与技术的升级、产品与业务的创新。
(二)总体思路
以接轨上海世博会,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苦练内功、借梯登高为手段,积极做到与上海“交通共建、产业共兴、市场共享、规划共绘、环境共保”,努力使杭州在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枢纽化、举办期间一体化、世博会后功能化,促进杭州现代服务业在较高层次上发展,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及国际化水平。
——世博会筹备期间枢纽化,是抓住世博会契机,充分发挥杭州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强化和衍生自身的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在旅游休闲、会展、金融、交通、信息服务等世博会直接涉及的领域,成为联结上海与浙江省的传导枢纽。
——世博会举办期间一体化,一是在交通体系、信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网络、旅游休闲项目等方面与上海接轨,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能够与上海提供同步服务,以提升杭州的服务能级;二是与上海世博会同期举办一些特色展览和召开一些国际会议,与世博会交相辉映;三是实现“住杭州,观世博,游长三角”的构想,吸引部分国内外世博会游客以杭州为整个世博观光期的居留地,从杭州出发参观上海世博会和游览长三角,将杭州从世博会游客的顺道旅游点变为其立脚点和游长三角的中转站、集散地。
——世博会后功能化,是充分发挥世博会的示范效应、学习效应和扩散效应,着力将世博会带来的城市文明成果发扬光大,重新审视与塑造杭州城市功能,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和国际影响力;注重对为接轨上海世博会而建设的软硬件设施的后续开发与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对之进行完善改造,使之持久地发挥作用。
(三)基本策略
杭州发展世博经济的基本策略是:
合作竞争,借势发展,错位发展。
——合作竞争,是杭州要在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通力合作、共同做大世博会“蛋糕”的基础上,力争较大的份额,获得更多的世博经济利益。
——借势发展,是在理念、规划及一些大型活动上主动与上海接轨,借上海世博会的强劲东风,提升杭州城市能级与国际化水平。
——错位发展,是在发展世博经济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优势与特色,在与世博会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上与上海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发展。
旅游业,上海以“现代都市、购物天堂”著称,杭州则以“湖光山色、休闲仙境”闻名;上海力争让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机构组织、参观客前来参加世博会,杭州力争让更多的上海世博会参展商、参观客到杭州旅游度假及洽谈业务。
会展业,上海要建成亚太地区国际会展中心,着力培育国际会展品牌,杭州则要建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会展城市,首先着力培育国内会展精品及特色会展品牌;上海致力于将2010年世博会办成“成功、精彩、难忘”的一届世博会,杭州则要借助上海世博会提升本市会展业的国际知名度。
金融业,上海致力于打造全国金融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杭州则努力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
信息服务业,上海要建成全国信息服务中心、国际信息服务集团的主要聚集地和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电信枢纽之一。
杭州则要建成长三角区域信息中心、浙江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之一。
三、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一)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领域
现代服务业是与世博会联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向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提供高水平、全方位配套服务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又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操作平台。
借世博会东风,加快杭州现代服务业与上海现代服务业接轨的步伐,从高起点上上一个新的台阶,既可使杭州为上海世博会做出积极贡献,又可获取相应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的能级。
因此,要将旅游休闲、会展、金融、信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杭州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领域。
——旅游业通过创新旅游产品、挖掘旅游内涵,拓展旅游外延、优化配置旅游资源等方式,提升杭州旅游业能级及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基本形成融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展商务为一体的大旅游发展新格局,在世博会举办期间能够全面进行运作,接受全方位的检验。
——会展业以上海举办世博会及建设“亚太地区国际会展大都市”为契机,以办好一年一届的西博会和2006年世界休博会为载体,全力打造会展精品项目,重点培育全国著名会展品牌,将杭州建成有较高知名度的会展城市。
以会展业的发展带动旅游、宾馆、餐饮、运输、商贸及金融、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会展业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业积极主动与上海金融业接轨,努力使杭州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融资、货币兑换、国际支付结算等国际化服务,以提高杭州金融业的开放度。
努力把杭州建成区域金融中心,并在民营金融发展及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开创与上海金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
——信息服务业以上海打造“数字世博会”为契机,进一行打响“天堂硅谷”品牌,初步建成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联系国际化、高效、综合的信息服务体系。
使杭州成为浙江省信息服务产业的研发中心、成果交易中心、产品出口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信息服务产业密集区之一,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基本建成“数字杭州”。
与上海共建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使杭州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的信息交换中心和信息服务企业的主要聚集地。
(二)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主要举措
1.加强领导,合力推进,营造世博经济氛围
——杭州市接轨上海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对接世博、发展世博经济的领导工作,市接轨上海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服务。
要大力宣传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与作用,着力营造全市齐心协力发展世博经济的良好氛围,为充分发挥世博经济中企业的主体作用构筑平台,协调服务,创造条件。
2.着力构筑“三大枢纽”,充分发挥区域中心作用
充分利用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基础设施、制度、理念等方面主动与上海接轨,着力构筑交通、信息和旅游“三大枢纽”。
——通过积极推进沪杭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实施沪杭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沪杭高速扩建、沪杭高速公路第二通道、内河航运杭申线等工程,构筑沪浙乃至整个长三角南翼的交通枢纽。
——充分利用杭州信息产业相对发达、与上海联系更为紧密的优势,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世博信息直通,向杭州和浙江省企业提供有关世博会筹建信息,引导企业参与世博,努力构建沪浙信息枢纽。
——加强杭州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华东旅游线路,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南翼的旅游集散地,努力构建沪浙旅游休闲枢纽。
3.苦练内功,努力打造“三大优势”,增强世博经济竞争力
——努力打造杭州整体环境优势。
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优化城市软硬环境。
在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综合环境整治力度同时,大力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着力提升城市主体——市民、企业、政府的素质,做文明市民、诚信企业、高效服务型政府,从新的视角与层面塑造和美化城市形象,增强杭州对境内外投资者、贸易商、旅游者及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及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
进一步加大扶优扶强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力度,鼓励和扶持旅游、会展、金融、信息、建筑建材、苗木花卉、食品饮料等与世博经济较为密切且具有一定实力和优势的产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以提高杭州发展世博经济的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
——努力打造山水休闲旅游的特色优势。
充分利用2006年杭州承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有利条件,努力树立“休闲、生态、文化、优雅”的旅游形象,大力发展文化游、休闲游、会展游、运动和探险游等特色旅游,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与上海形成“逛世博品味城市美好生活,游西湖体验山水休闲人生”的互补,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把杭州作为旅游度假的目的地城市。
4.借梯登高,提升城市能级与影响力
——借助上海世博会平台,通过媒体广告、城市建筑广告、会场广告等多种广告形式,以及在世博会设立展馆或展台的形式,充分展示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精神、城市成就及其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地位,以杭州的城市特色诠释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扩散效应及国际影响力,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及影响力。
——办好西博会、休博会,为发展世博经济创造条件。
办好每年一届的西博会,使之成为长三角品牌会展项目。
在上海世博会举办前,通过西博会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会展精品。
办好2006年世界休博会,扩大杭州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并为杭州与上海世博会同期举办一些特色会展打好基础。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或投资上海世博园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世博会提供资金、技术、货源及金融、信息等多方面服务,获取世博经济利益。
——和上海共同打造“长三角大旅游圈”这一世博旅游精品品牌,努力使西湖成为“长三角大旅游圈”中核心精品,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大旅游圈”的重要集散地。
——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举办一些个性明显、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会展(如旅游休闲展、动漫博览会等)和专业会展(如小商品展、女装展、绿色食品展等)。
同时结合杭州实际情况,举办几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邀请参加世博会国家的官员、企业家来杭参加,以扩大杭州的国际知名度。
四、杭州市与世博经济联系密切的领域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一)杭州市旅游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1.上海世博会筹备阶段,杭州市旅游业的工作重点与主要措施
(1)工作重点
扩大杭州旅游知名度,提升城市旅游能级。
在2010年世博会开幕前,基本形成融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展商务为一体的大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旅游业与上海的同城效应。
(2)主要措施
——积极宣传杭州、展示杭州。
利用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广阔平台,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广泛宣传杭州城市特色、展示杭州旅游精品;主动走出国门,通过在香港、韩国等地办旅游展示会、促销会,加强与海外友好城市、国际旅游组织及海外旅行商与传媒机构的联系等方式向世界展示杭州、推销杭州。
——拓展旅游外延,放大旅游功能。
根据“优化结构、充实内涵、丰富特色、全面发展”的原则,将单一的观光旅游功能向观光、度假、休闲、会展、商务旅游等多功能方向发展。
将传统的名山名水、江南风情观光旅游向名城古都历史文化旅游、康体、娱乐、会展、博览旅游等多系列旅游发展。
——创新旅游产品,开展特色旅游。
在提供旅游产品共性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体现特色和个性化服务的文化游、会展游、体育游、森林与生态游、宗教游等专项或特色旅游服务项目。
——对境内外游客采取不同营销策略。
境内游客很多是回头客,要用旅游新品种、新项目吸引他们经常来杭州;对于境外游客则要通过对杭州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旅游精品的大力宣传吸引他们到杭州旅游度假。
——逐步实现旅游业与上海的同城效应,为吸引上海世博会游客“住杭州、观世博会、游长三角”做准备。
加快沪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缩短沪杭时间距离,实现两地空间上的同城效应;积极在旅游观念、政策、效率等方面与上海接轨,实现两地软环境上同城效应;延长旅游线路,与上海方面共同推出“上海-杭州-黄山”等黄金旅游线路,使杭州成为境内外游客游览长三角南翼的重要中转站。
——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沟通与合作,共建“长三角大旅游圈”;从“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思路出发,对城区与各县(市)旅游业进行统一规划,促进杭州各地区旅游业共同发展、协调发展。
2.上海世博会举办阶段,杭州市旅游业的工作重点与主要措施
(1)工作重点
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平台,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尽可能多地吸引世博会游客来杭州旅游、休闲、度假,争取部分世博会游客以杭州为整个世博观光期的居留地,从杭州出发参观上海世博会和游览长三角,以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杭州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直接、间接收入,提高杭州服务业能级。
(2)主要措施
——成立世博会杭州旅游促销团,赴上海宣传、引导并组织世博会参展商、参观者来杭州旅游度假,通过世博会的影响力及其参展商、参观者的口碑,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杭州,将杭州旅游项目和产品向世界推广。
——扩大杭州旅游企业服务范围,增强杭州旅游企业整体竞争力。
鼓励在杭州设立总部的一些大旅游企业,到长三角主要城市设立分部,以扩大杭州旅游企业的服务范围,方便世博期间团队游客出行;发挥好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中心的作用,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强和上海集散中心的联系,方便世博会期间游客在沪杭之间的流动。
——为了实现“住杭州,观世博,游长三角”的构想,要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合作,为世博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尤其是交通要跟上,争取在现已开通的国际航班基础上,增加航线与班次,让国际旅游者可以直接从杭州出入境;建立杭州与上海之间由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多通道高速公路组成的交通体系,设立沪杭旅游专线交通等;通过时空转换和大集中、小分散,增加停车设施等途径,改善杭州市内交通拥堵状况,提高旅游黄金时间、黄金地段聚散人流、车流的能力。
——恢复杭州历史文化原貌,使之与西湖相得益彰。
保护性开发传统风貌的商业区、休闲区、美食中心等,尤其是打好商业特色街区和“杭帮菜”品牌,做好游、吃、购一条龙服务,使旅游与商贸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世博会影响力及世博会游客口碑,将杭州名优精品、特色产品及“杭帮菜”推向世界。
3.上海世博会后,杭州旅游业的工作重点及其主要措施
(1)工作重点
学习、总结世博会的文明成果,充分发挥世博会的后续效应,促进杭州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2)主要措施
——充分发挥世博会扩散效应。
通过世博会游客亲历杭州而形成的口碑,让更多海内外人士了解杭州,选择杭州;通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