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748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望江四中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望江四中2013届高三开学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的使命

——杨国荣教授在华师大的演讲

教育的使命在于人的完成,它包括传授知识、培养德性、提升能力和审美品格的培养。

从狭义上说,教育与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相联系。

知识传授的意义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通过这一过程,文明演化过程及文化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成果得到了传承,在此意义上,知识的接受和传授是文明成果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

其二、这样的知识接受和传授过程同时也使人逐渐地学会以社会的方式来生存,只有在具备了不同形态、不同内容的知识系统的前提下,人才可能由“野”而“文”,以社会化、文明化的方式存在于世。

教育与德性的培养也紧密联系。

道德是社会能够维系、延续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秩序的建立无法离开道德的维度。

与之相联系,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人,个体也需要具备基本的德性。

德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规定,也不是没有任何内客的空乏之物。

从其实质内容看,德性是一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所形成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之中的内化。

普遍的规范内化为个体的德性,当然需经过很多环节,而教育就构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教育与能力的培养相联系。

能力既涉及精神——理论层面又包括实践过程。

前者更多地与广义上的“知识”相联系,它既包括人的感知能力、理性能力;也包括非理性的方面,如想象、直觉、洞察、体验等等。

后者主要体现于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具体地说,可以将其区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各种技能,包括生产劳动中或其他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其二则是更普遍意义上的实践智慧。

实践活动不仅仅限定在单纯技术或技能层面,它同样也有赖于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则体现了广义上的实践能力。

《庄子》一书中有“庖丁解牛”的寓言。

庖丁被问及何以会达到这种高超的解牛境界时,回应说:

他已不仅仅限于“技”的层面,而是由“技”提升到了“道”。

“技”涉及技术、技能,“道”则与实践智慧相联系。

教育还涉及审美品格的培养。

审美品格构成了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一品格不限于狭义上对美的观念的理解或审美趣味的提升,还包含更广的含义,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综合性或整体性的品格。

按照康德的理解,当我们作出审美判断时,这种“美”的判断同时也具有普遍有效性:

“美”的判断不仅仅适用于作出判断的特定个体,而且具有综合性特点。

众所周知,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随着劳动的分化,人的存在形态也往往呈现某种片面化的趋向。

劳动分工是社会最基本的分工,与此相联系,人自身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也受到限定。

马克思以及当代的一些哲学家如法兰克福学派,曾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异化现象提出批评。

异化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人变得片面化,人越来越成为广义分工系统中的一个从属环节。

人本来应该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仅仅限定于某一片面,难以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如何扬弃这种片面性?

在这里,审美过程所体现的综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对审美过程非常重视的缘由之一。

(选自《解放日报》2011年9月18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教育与能力的培养”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的能力在精神——理论层面上有所体现,主要表现为感知能力、理性能力、非理性的诸多能力等。

B.实践过程也是体现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实践者的技术能力和运用这种能力的智慧来表现。

C.庖丁解牛的能力令人叹服,而这种能力在解牛过程中其实已无关乎技能技艺,完全依赖于实践智慧。

D.能力在很大的层面上说,它既包括理性与非理性的诸多能力,又包括实践过程中体现的技能和智慧。

2.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的使命在于人的完成,即让人成为一个精神层面合格的“人”,在实践过程中具备足够能力的“人”。

B.教育在德性的培养上,是将一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形成的社会道德内化为相同的、标准的个体德行。

C.教育培养审美品格,是要让受教育者对美的理解或审美趣味得到提升,能够认识到美的存在不是孤立的。

D.一个厨师或建筑工人,他在厨房或建筑工地上展示出的技艺,就是他个人技艺与实践智慧相结合的体现。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传授知识,一方面是传授人类长期以来积淀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是让具有野性的人成为文明的人。

B.个人的德行虽与遗传有关但更离不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社会道德,因此要想成为社会人,就离不开教育。

C.教育要想把人培养成为真正的“人”,那么就得在人的知识、道德、能力和审美意识等诸多方而加强培养。

D.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人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人的能力就限定在某个特定的方面,难以“成其为人”。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菱溪石记

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傍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

唐会昌中,刺史李濆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黄道山下。

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

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

杨行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为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所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

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

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傍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

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

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

而好奇之土,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按图与经皆不载按:

依照

B.淮人为讳其嫌名讳:

避忌

C.奇木异草与此石称称:

号称

D.亭负城而近负:

依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以其难徙,故得独存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曰

B.①而乃能知爱赏奇异②当乃立者公子扶苏

C.①惜其可爱而弃也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遂立于亭之南北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开篇点题,交代石的处所和环境,溪旁住的人常常把石作为神灵祭祀,突出了石的奇异。

B.文章第三段叙述作者探寻菱溪石,并从刘金后代那里找到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将其立在亭子的南北两侧。

C.作者的笔触不仅仅停留在对菱溪石的客观描写上,而是以“人物之废兴”来挖掘作品的深刻的思想意蕴。

D.篇末作者把巨石搬至丰乐亭边,“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这反映出作者与民同乐的坦荡胸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

(5分)

译文:

(2)好奇之土,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请简要分析。

(4分)

10、补写出下列作品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5小题作答)(5分)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

        (杜甫《蜀相》)

(5)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7)可惜流年,_______,树犹如此!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拒绝

我回去的时候,父亲正在老家的院坝里发呆。

几根倾斜的柱子,让人不敢多看。

见我回来,父亲突然来了精神。

但这样的神色仅在父亲脸上存留了几秒,便逝去了。

我理解父亲的苦处,祖辈留下的老房子,在父亲眼里,该是何等的重要啊。

不是为了守它,父亲或许早就随我们进城了。

多年来,父亲都以看守祖辈留下来的老房子为由,单独在老家生活。

这次,我在心里暗喜,或许就是个绝好的机会吧。

父亲说,我找你三表叔看过了,这房子还可以修好。

我心里一惊!

三表叔在老家有点名气,全村大部分旧房子都是他带领人修建的,他的话,父亲会信的。

我看了看父亲,没作言语。

我说,我先去转转。

逃过父亲的视线后,我转向朝三表叔的家走去。

我必须尽力说服他,让他阻止父亲再修整旧房。

不然,父亲余下的时光,还将在老家度过。

没想到,曾经受过我的无数恩惠的三表叔,居然拒绝了我!

三表叔说,没办法啊,侄子,你爹那脾气,没办法啊。

回去之后,父亲说,我准备今天开始修整房子了。

你帮我做做下手吧。

说完,父亲便开始在院坝边调泥巴了,父亲的身板大不如以前了,他每和一下泥,都能看出力不从心。

我颓然地坐在了老家的院坝边。

回想起来,我已经20多年没做过农村的体力活了,看到这些心里就发怵。

我走到房屋拐角处拿出手机,给在老家镇上当领导的同学打电话搬救兵。

同学告诉我,我们家是前几天定下的重灾户,志愿者下午就可以到。

没想到,当父亲知道我搬救兵的事后,突然大怒。

他说,你不愿意修就算了,还去搬救兵,你这不是给政府添乱么?

昨天,你那个镇长同学已经派人来过了,我没有答应。

就这么大点事,还搬救兵?

像青川那些重灾区的人,不是要去天上搬救兵?

亏你这么多年在外面跑,遇事咋就不晓得个轻重缓急?

说完,父亲又开始忙活了。

我独自无语。

我想,等下午人到了,父亲也就不会再拒绝了。

下午,同学带着几个人,还带来了方便面、被褥等救灾物资。

父亲看见他们,脸刷的一下就白了,稍顷,又满脸通红。

父亲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头埋得很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手足无措。

父亲将大家让座到院坝的街沿上,回屋去取出了一包皱巴巴的香烟,给大家散了。

而后爬上园子里的苹果树,采摘了一篮早熟的苹果。

没想到,父亲此时的身手,会那样的敏捷!

我在心里长长地舒了口气!

就是像你想到的那样,父亲拒绝了所有人,拒绝了所有救灾物资。

我满面愧疚地向大家道歉,同学说,你父亲,我们理解,多年前,他就是全市的优秀共产党员,这样的大事面前,他这样的老干部高风亮节,也属正常!

你可能不知道吧,就在“5·12”的第二天,你父亲就向灾区捐款1300多元,还强行要当志愿者,我们没办法啊,他吃住在现场,20多天啊。

他肩上和手上的伤,就是救灾时弄的。

我感到了一阵眩晕!

每次,父亲在电话里都说,他在老家干这干那,一切都好……我默默的来到父亲身边,问,你的伤,好些了么?

父亲愣了一下,说,知道了啊?

没关系的,早就好了。

我说,这么大的事,你该告诉我们啊!

父亲说,自己身上的肉,还不清楚么?

几天就好了!

我回屋取了把锄头,默默地与父亲一起和泥。

父亲长时间地盯着我,抬头看时,他满面微笑,我还看见,他眼里有泪花闪动。

回到成都的第二天,父亲打来电话,问我还累不累。

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国难当头,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问心无愧!

短时的沉默后,父亲说,你给你的同学镇长说说,不是我们这些退休老汉不给他面子,救灾物资要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不要搞平均主义。

他给我们家评了,还不是看你的面子?

我说,嗯。

父亲又说,还有,我老了,有些话还得给你先说说,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我们罗家祖祖辈辈,就没有一人吃过国家救济,再大的灾难,都是尽力自救,只要挺过去,一切都会好的!

我长时的无言。

11.小说题目是“拒绝”,请简要概括文中的父亲做出了哪些“拒绝”?

(6分)

12.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请概括说明。

(5分)

13.文中多次描写了父亲的神态,简要分析文中划线的两处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6分)

  ⑴父亲看见他们,脸刷的一下就白了,稍倾,又满脸通红。

父亲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头埋得很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手足无措。

  ⑵父亲长时间地盯着我,抬头看时他满面微笑,我还看见,他眼里有泪花闪动。

14.小说的结尾,与父亲通电话后,“我长时间无言”,请从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探究小说结尾的作用。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暴躁协迫轻歌曼舞沓无音信

B.告罄赌博曲水流觞功亏一篑

C.宵汉散慢闲云野鹤浑然天成

D.蠕动陷阱万马齐喑电影角本

16.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宣布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

提议普京作为该政党候选人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

B.“织围脖”是时尚,如今互联网已迅速进入“围脖时代”,不仅名人热衷于“织围脖”,普通人也纷纷成为“织男”“织女”,乐此不疲。

C.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注意。

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B.时隔两日,距离此地四十公里的林场,又有一只野生东北虎出现,并把一村民咬成重伤后死亡。

C.今年,政府要下大力气,减轻农民的不合理负担。

D.当探究月球奥秘的“嫦娥计划”以及“神舟飞船系列计划”已为公众耳熟能详时,去年8月,中国另一项太空探测计划“夸父计划”在经过两年的沉默期后,也终于浮出水面。

18.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8分)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2分)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________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________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

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

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4分)

看法:

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渎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7分)

材料一:

某著名高校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

原来,学校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80元以下,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

”“饭能吃吗?

”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山区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学生关鹤琳的家里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现场捐助的860元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内心难以平静。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

(3分) 

(2)针对上述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4分)

五、(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与其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

”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话,它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望江四中高三开学考试

语文答题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选择题(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15

16

17

答案

非选择题(123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诗歌鉴赏: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默写:

(8选5共5分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

(8分)

18

A、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B、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人物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日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_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