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150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docx

《《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docx

《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

《项链》在IGCSE课程中如何教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篇《项链》入选多国的教材,借鉴别国教材如何处理课文,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或许会有别样的意义。

  IGCSE(InternationalGeneralCertificateofSecondaryEducation)又名“国际中学教育普通证书”,由英国剑桥大学创立,是针对14岁至16岁学生的国际普通中学教育认证,被全世界多数大学及雇主承认。

作为升读A-Level国际预科课程之前的基础课程,IGCSE国际高中课程在学制上大体相当于中国的高一高二年级课程。

  《项链》一文就被选入它的语文教材《EdexcelIGCSEEnglishA&B》。

[1]

  作为剑桥大学全球测试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一定有所区别,教师要怎么教《项链》?

学生在《项链》一文的学习中需要接受哪些语文训练?

培养哪些语文能力?

本文旨在客观介绍英国教材对《项链》一文的内容编排和练习设置,或许能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教材在《项链》正文后编制了如下课后练习,分三大板块:

一是文本理解,二是听说任务,三是写作任务。

我们来完整地看一下它具体是如何编制的。

(注:

以下文字为笔者所译)

  一、文本理解

  这个故事与《灰姑娘》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结果截然不同。

一切取决于它的意外结局,但它的有效性又依赖于逐步发展的事件,尤其是人物的性格。

关于这点,卢瓦瑟尔太太是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

你需要充分地了解她的性格来回答测试的问题。

  ◆(人物)性格

  在开始的寥寥数语中,我们可以知道她年轻、有魅力,但当时并不富裕,也不至于身无分文,为什么她总是闷闷不乐呢?

  选取你能找到的理由来解释她的不愉快(从开始部分到第52行),以下有三个原因供你参考。

  大多数读者责怪卢瓦瑟尔夫人,也有一些人同情她。

  你要有自己的观点。

通读故事,记下哪些场景你觉得她是受害者,还有哪些是她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每个观点要找一个句子来支持。

  试着平衡一下表格中支持和反对的观点――加上你自己的观点,支持抑或反对。

并找到文中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希望通过比对后你能找到更多的要点。

  鉴于所有好坏利弊,你对卢瓦瑟尔太太的观点是什么?

莫泊桑是如何向我们展示这个人物的?

  另外的人物性格刻画没有如此细致,尽管卢瓦瑟尔先生也是重要人物,下面是对他的观点,你同意哪一个?

为什么?

  福雷斯蒂尔夫人,卢瓦瑟尔太太的朋友,在借给她项链时表现得善良友好,但却未告知那是赝品,并且在她归还较迟时又很严厉。

在故事最后,她是真的同情卢瓦瑟尔太太还是在嘲讽她呢?

她这样的人,是故事开始卢瓦瑟尔太太想成为的人吗?

  ◆评价文章的语言

  ◇找出对比,例如,描述她的梦想以及在舞会上的表现:

“她舞得如痴如醉,欣喜若狂。

”描述她失去项链后的极度贫穷,语言直率,一语中的,“她的头发脏乱,她的双手红肿”。

  ◇对话可用来体现人物性格,例如,她无家可归的丈夫:

“噢!

烦恼!

很精彩!

这没什么!

我更喜欢……”更具戏剧性。

例如,看到卢瓦瑟尔和福雷斯蒂尔的对话。

  请找出更多的例子来列举。

  二、听说任务

  在一个小组或者与同桌,就以下的观点看小说《项链》。

  ◇这个故事是关于命运的不公和不可测性。

  ◇故事是关于虚荣心的,告诉我们骄傲使人落后。

  ◇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最重要的准则。

  ◇我认为是关于社会等级的,卢瓦瑟尔夫人的问题在于她出身贫寒。

  三、写作任务

  在这个故事中,玛蒂尔德好像是受到了社会的限制。

那么在当今社会,在你看来,女性有多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的限制?

就这个话题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这里有一个测试性问题:

作者是如何将卢瓦瑟尔太太的性格描述得淋漓尽致的?

  你的回答应包括以下方面:

  ◇丢失项链后她的表现。

  ◇在困难时期她与丈夫的关系。

  ◇失去项链后她人生的变化。

  ◇语言的使用。

  你可以用文中的信息来支持你的回答,也可以引用一些引言。

  比较我国现行的三套代表性的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粤教版、沪教版)中《项链》课后练习,IGCSE课程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从设计理念到语文能力培养指向,再到操作流程,或许能够对我们的小说教学甚至整个高中语文教学都会有一定的启示。

  一、课后练习:

该如何界定它的功能

  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这个提法是否科学可以存疑)的功能应该是什么?

顾黄初的观点是“从消极方面说,是有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自测学习效果;从积极方面说,是有利于学生消化基础知识,实现知能转化,形成语文能力”。

“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有计划地进行语文训练,它是思想的演练场。

”[2]李海林在《谈谈语文教材的语文性》一文中说:

“作业系统是语文教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有重现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更有教学目标导向的作用、教学内容定位和指示的作用。

任何作业都要布疑设问,此‘疑’布在何处,此‘问’从何而设,都暗藏着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定向、指示的作用。

”[3]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我们的教材是否真正担当起了“导向”“定向”和“指示”功能呢?

是否“把课后练习作为备课的重要依据”“把课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根主线”[4]呢?

  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定等核心内容,我们绝大多数教材都没有明确清晰的规定,导致教师在教授一篇课文时有很大的随意性。

虽说有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纲领性指导,但对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这些纲领性指导明显空泛,而那些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又不具备对实际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规定性。

笔者认为,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不是由教师定的,而应该是由教材编写者定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那些“应该教什么”的教学内容落实者,然后才是教学内容的开发者与创造者。

课后练习应该彰显其课堂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这一功能。

  而这套IGCSE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教材的编写者已经为教师规定了明确而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视为一份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即使不做另外的补充,也完全可以按照这个设计进行完整的课堂教学,将这些流程落实好,也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比较国内的三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2006年人教版与2004年粤教版教材课后练习都以传统的“思考题”形式出现,对课堂教学不具有完整的指导意义。

只有2007年沪教版教材的课后练习是以完整的教学设计形式出现,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这在我国的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编制中是有标志性意义的。

  二、次要人物:

不容忽视的文本元素

  在传统的小说理论框架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这种叙事文学样式的一个重要目的,典型人物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创作意图,因此,在我国的小说教学中,对作品主要人物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对作品中的次要人物涉及不多。

一篇优秀的小说是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叙述场而存在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这个叙述场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作品的意义正是体现在各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在叙述过程的流动中展现出的矛盾关系之中,很多时候对次要人物的分析能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命运走向,也是小说主题的支撑要素。

  在这套IGCSE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的文本理解环节中,编者设计了层次清晰的子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物的分析,不仅有对文中重要人物玛蒂尔德的性格及命运分析,还有对次要人物卢瓦瑟尔先生和福雷斯蒂尔太太的性格分析。

而对比我国的三套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人物形象分析无一例外地围绕玛蒂尔德进行的,对其他人物几乎没有涉及。

  比如2006年人教版教材,无论是指向阅读的教学环节还是指向写作的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玛蒂尔德展开的:

1.熟读课文,着重品味下列几段文字,把握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过程和性格发展过程。

2.全班讨论玛蒂尔德形象,下边几种观点供参考(也可以提出自己另外的看法)。

3.从下边两题中任选一题,根据题意自拟题目,写两三百字。

(1)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

注意心理描写。

(2)假如项链没有丢掉,或者丢了以后立即得知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结局将会怎样?

  2004年粤教版也同样如此:

1.人们对课文中玛蒂尔德的评价历来不一。

你是如何看待玛蒂尔德这个人的?

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2.玛蒂尔德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她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玛蒂尔德这样在梦想着追求着的小人物。

对于这些小人物以及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你是如何看待的?

请联系其他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实际,在班上展开一次深入的讨论。

  2007年沪教版课文后虽然提供了详尽的教学设计,但在人物形象分析的板块中同样是围绕主要人物玛蒂尔德,对其他人物一概没有涉及。

  三、能力培养:

可操作教学行为支撑

  作为一篇经典的文学类文本,一般教材会将教学的重点落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而这套教材的课后练习其能力培养指向呈现多维性。

从宏观的角度看,不仅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微观的角度看,不仅有对文本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文学语言的欣赏,还有主题的分析;不仅注重培养文本细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紧贴文本信息,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国内三套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同样注重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语言欣赏到人物分析,从情节赏读到主题探究等多维能力的培养,另外,沪教版教材还从不同译本之间的比较角度培养学生对小说语言的鉴赏能力,从元认知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反思能力,可见培养高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教材编写者的共识。

  但是要将这些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就需要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作为载体,比较这几套教材,IGCSE课程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更注重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以学生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体现得非常充分。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活动都没有停留在抽象的文学感受层面,而是一个个极具操作性的教学行为,指令清晰,要求明确。

比如:

找到理由来解释她的不愉快;找到文中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下面是对他的观点,你同意哪一个?

请找出更多的例子来列举;在一个小组或者与同桌,就以下的观点看小说《项链》。

人教版与粤教版教材的课后练习若视之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其操作性显然不足。

下面以人物评价为例。

  IGCSE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是这样设计的:

大多数读者责怪卢瓦瑟尔夫人,也有一些人同情她。

你要有自己的观点。

通读故事,记下哪些场景你觉得她是受害者,还有哪些是她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每个观点要找一个句子来支持。

试着平衡一下表格中支持和反对的观点――加上你自己的观点,支持抑或反对。

并找到文中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希望通过比对后你能找到更多的要点。

  人教版是这样设计的:

全班讨论玛蒂尔德形象,下边几种观点供参考(也可以提出自己另外的看法)。

1.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

2.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摆布的宿命者形象。

3.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最终通过诚实劳动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粤教版是这样设计的:

人们对课文中玛蒂尔德的评价历来不一。

你是如何看待玛蒂尔德这个人的?

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沪教版教材操作性明显比人教版与粤教版要强:

1.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一个或多个,说明你对玛蒂尔德形象的整体印象与评价。

2.分小组交流各自的选择。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同学的选择情况以及讨论的过程。

4.努力从课文中找出更多的语句来落实你的印象与评价。

5.在相互交流中发现文本的多义性。

6.请尽量从多个角度理解下面这段文字。

7.找出课文中类似的语句,进一步体会认知与情感统一水平的提升。

8.你还能写出其他词语来评价玛蒂尔德吗?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注意做到言之有理。

9.圈出文中的点题之句,并结合小说的具体细节,探讨作者对玛蒂尔德形象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PamTaylor,RogerAddisonandDavidFoster,2010EdexcelInternationalGCSE,PublishedbyPearsonEducationLimited,acompanyincorporatedinEnglandandWales.

  [2]顾黄初.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22.

  [3]李海林.谈谈语文教材的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2005(32):

7-8.

  [4]丁亚珍.融课后练习于教学过程探微[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8(3):

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