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85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8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docx

《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docx

三环线高架保护方案52

 

三环线~汤逊湖排水通道工程

(RK0+000~K1+348;TK0+000~TK1+258)

 

三环线高架保护

专项施工方案

 

2017年4月19日

 

1编制依据与说明

1.1编制说明

本工程为新建排水通道,承接野芷湖车辆段南侧生活区的雨水以及上游南李东路的雨水通过雨水过街箱涵排入规划雨水滞留塘,并最终汇入汤逊湖。

工程起点为南李东路(京广铁路),工程止点至文化大道,工程范围全长约1295m。

排水箱涵在RK0+864—TK0+811横穿三环线,基坑支护结构距离三环线桥墩约4-6m。

排水通道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均按照设计和相关方案执行,加强监测,确保排水通道上方三环线高架不下沉、坍塌、开裂等。

本方案旨在保证出现紧急情况可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和科学施工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事件发生概率、保障人身安全和降低财产损失,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做到突发安全事件发生时应急措施稳健有序,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1.2编制依据

1、三环线-汤逊湖排水通道工程施工图纸;

2、三环线-汤逊湖排水通道工程建构筑物实地调查;

3、《三环线-汤逊湖排水通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2工程概况

2.1本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排水通道,承接野芷湖车辆段南侧生活区的雨水以及上游南李东路的雨水通过雨水过街箱涵排入规划雨水滞留塘,并最终汇入汤逊湖。

工程起点为南李东路(京广铁路),工程止点至文化大道,工程范围全长约1295m。

为了配合地铁车辆段的建设,三环线下两条地面辅道也纳入本工程范围,地面辅道西起南李东路,东接文化大道地面道路。

排水通道新建BH=6×2.5m钢筋混凝土雨水箱涵275m,2BH=5.0×3.0m钢筋混凝土过街箱涵75m;雨水管道d600~d1800mm约2503m,B=5.0,H=2.0,m=1:

2排水明渠515m;生态滞留塘23374平方米。

两条辅道:

三环线北侧辅道(R线)长1348m;三环线南侧(T线)长1258m;宽10m,城市支路标准建设。

以及道路配套的交通、绿化及照明工程。

横穿三环线新建排水通道为2-BH=2-5.0×3.0m,钢筋混凝土过街箱涵长度75m;基坑围护结构外侧距离桥墩4m-6m,基坑深度4.5m,宽度11.4m,采用800@1100灌注桩进行支护,灌注桩长度11m,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混凝土支撑为形式为700×700@5000,基坑内侧采用钢筋网∅6.5@150×150,100厚挂网喷砼,基坑外侧采用φ600@500旋喷桩止水。

基坑底加固采用5m厚φ600@500旋喷桩进行地基处理,基坑底以下旋喷桩长度为5m。

拟建排水通道项目区位图

2.2三环线高架概况

排水通道2-BH=2-5.0×3.0m横穿三环线高架段为野芷立交左四联与右四联范围,里程桩号为5+725-5+750段。

三环线高架桥墩为灌注桩基础+承台形式(每根桥墩下为承台+一根灌注桩),灌注桩为φ1.2m,承台为2.2m×1.5m×1.5m,灌注桩长度约为地面以下47m,L13与R13桩底标高为-30.42,L14与R14桩底标高为-27.43。

左剖面图右剖面图

(排水箱涵位于L13与L14之间)

排水通道与三环线高架位置示意图如下所示。

排水箱涵与三环线位置关系示意图

排水箱涵下穿三环线位置

3工程地质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李桥村地段,横跨巡司河、李纸公路及铁路,南面毗邻李桥小学。

三环线(京广铁路~野芷湖立交)段沿线基本为荒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20.3~23.3米之间。

场地现状地形多为鱼塘,地势较为开阔,地形标高一般为16.00~19.00m。

拟建渠道工程沿线场地地貌单元属属湖泊堆积平原。

在勘探孔所揭穿的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全新统冲湖积相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和上更新统冲洪积相黏性土构成。

场地地层分布如下:

(1)1杂填土,物质成份复杂,均匀性差,属较低承载力、高压缩性土,动探试验数据显示,该层土较松散,均匀性差,不能作为拟建排水管涵基础持力层,对渠道边坡稳定不利。

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箱涵排水底板位于该地层。

(2)2-1淤泥,呈流塑状态,属低强度、高压缩性土,不能作为拟建排水管涵基础持力层,对渠道边坡稳定不利。

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

(3)2-2淤泥质黏土,呈流塑状态,属低强度、高压缩性土,不能作为拟建排水管涵基础下卧层,但可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

该层土对渠道边坡稳定不利。

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

(4)2-2a黏土,该层土呈软-可塑状态,具中等偏低承载力,中等偏高缩性,可作为拟建排水管涵基础持力层,不宜直接作为明渠及道路部分基底持力层,但可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

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

(5)2-2b黏土,该层土主要呈可塑状态,具中等承载力,中压缩性,厚度较大处可作为拟建排水管涵、道路、明渠基础持力层,亦可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

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

(6)2-2c黏土,该层土主要呈软-可塑状态,具中等偏低承载力,高压缩性,埋深较大,不宜作为拟建排水管涵、道路、明渠基础持力层,但可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

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

(7)2-3黏土,该层土呈软塑状态,具中等偏低承载力,高压缩性,埋深较大,不宜作为拟建排水管涵、道路、明渠基础持力层,但可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

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

(8)3黏土,该层土呈可塑状态,具中等承载力,中等压缩性,埋深较大,可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持力层。

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

(9)4含黏性土中砂,该层土呈具较高承载力,低压缩性,埋深较大,可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持力层。

该层土土、石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根据现有地勘报告显示,三环线高架桥梁桩基础已进入岩层。

本工程地质剖面图如下图所示。

4箱涵施工对三环线高架影响

排水通道基坑施工期间对三环线高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2个方面:

(1)围护结构施工期间对土体造成的侧向变形对高架桩基的水平位移影响。

(2)排水通道基坑开挖期间围护结构变形导致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或沉降,从而引起高架桩基位移导致桥墩桥面开裂。

5三环线高架保护处理

5.1保护措施

本排水通道基坑开挖深度达约5m左右,开挖深度相对三环线高架桥墩基础(47m)较浅。

为了安全起见,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还是着重强化了对三环线高架的保护措施。

影响高架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是基坑变形,因此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周边环境安全是对于高架保护最有效的方法。

基坑变形控制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围护结构设计

三环线下2-5m×3m箱涵基坑围护结构采用800@1100灌注桩,支护桩长度11m,一道钢筋砼内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700×700@7000,钻孔灌注桩刚度大,配合刚度同样大的砼支撑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同时桩间采用∅600@500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基坑内侧采用钢筋挂网喷锚,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控制基坑变形。

排水箱涵基坑底位于1杂填土层,为了有效减少变形,基坑底采用∅600@500旋喷桩进行基底加固,要求现场28天桩身取芯强度的加权平均值应不小于0.9MPa。

这样有利于控制基坑开挖对基坑周边高架的影响。

经设计验算,桩体最大水平位移为9mm。

信息化施工

(1)围护结构施工

灌注桩采用汽车反循环钻机进行施工,钢筋笼分节吊装形式进行施工。

(2)基坑开挖

灌注桩、冠梁与混凝土支撑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检测完成后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采用大小挖机配合进行,并随挖随运,基坑两侧10m范围与三环线桥下严禁堆放土方。

5.2施工监测

为了解排水通道施工过程中,基坑与桥梁的变形情况,依据变形情况采用相应的应急措施,监测工作必不可少。

本工程基坑开挖施工中,要保护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主要密切监测下列内容:

(1)基坑坑外地表水平位移;

(2)支护桩顶位移与深层水平位移;(3)桥墩位移与倾斜。

基坑开挖的控制核心是“平面分层、竖向分段”,在不同阶段、不同工况下通过对土体的时空效应施工参数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对控制基坑变形有良好的作用。

地表沉降

监测仪器:

水准仪与全站仪。

监测实施

(1)基点埋设

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及以外的稳定区域内。

基点应埋设至少3个以上,以便基点互相校核。

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应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

地表测点埋设沿桥墩外侧开始布点,本工程雨水箱涵基坑两侧每个桥墩附近均布置一个地表沉降观测点。

地表沉降点布设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地表测点埋设示意图

本项目的基准点采用附近的高程基准点,并进行联测,采用武汉城市高程系统。

根据监测结果优化调整各类施工参数。

测量采用高精度水准测量,测定监测点的高程,埋设水准基准点,组成独立基点网,定期对基点网进行监测。

观测时采用重力水准的方法,联测各垂直位移监测点,测得本次变量和累计变量。

支护桩顶位移

监测仪器:

水准仪、全站仪、PVC测斜管及测量设备。

监测实施

(1)沉降测点埋设

地表测点埋设在冠梁上,单侧冠梁每15m布置一个观测测点,沉降位移观测点布设与地表沉降观测点布设类似。

(2)水平位移测量

灌注桩施工时预埋PVC管测斜孔,然后将预先将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中进行水平位移测量。

桥墩水平及竖向位移

桥墩顶水平位移主要指桥墩向基坑内侧的水平位移,桥墩顶水平位移主要由基坑变形引起,变形位移量主要取决于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桥墩过大的水平位移会影响到高架桥主体结构的稳定及周围环境安全。

及时了解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量,必要时调整基坑开挖速度,确保高架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桥墩沉降,水平位移量测沉降量测采用水准仪进行量测,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进行量测。

(1)测点布置和埋设

水平位移监测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监测点3种,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均为变形监测的控制点。

基准点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用于检查和恢复工作基点的可靠性。

工作基点则布设在基坑周围较稳定的地方,直接在工作基点上架设仪器对水平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

监测点应按要求布设,并要反映桥墩变形特征。

根据这一原则,施工单位将桥墩垂直、水平位移监测点和桥墩测斜孔布置在同一部位。

监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强制对中设备,以减少对中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初始值的观测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宜按两级布设,由控制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首级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对于单个目标的位移监测,可将控制点同观测点按一级布设。

监测埋设的监测点稳定后,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初始值观测,初始值一般应

独立观测2次,2次观测时间间隔尽可能的短,2次观测值较差满足有关限差值要求后,取2次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水平位移监测以初始值为观测值比较基准,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应视基坑开挖情况即时开始实施。

监测方法

下穿三环线排水箱涵施工过程中监测方法如下表所示。

基坑监测方法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

实施方法

数据分析与处理

1

地表沉降监测

电子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1、基点埋设:

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靠。

2、沉降测点埋设:

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3、测量方法:

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

4、沉降值计算:

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

则高差△H=Hn-H0即为沉降值。

 

地表沉降量测随施工进度进行,根据开挖部位、步骤及时监测,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

3

桥墩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电子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1、测点埋设:

沉降测点埋设采用冲击钻在桥墩的基础上钻孔埋设半圆头弯曲钢筋,其埋设高度方便观测。

每个桥墩一般布置4个观测点,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观测。

2、沉降计算:

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具体分析同地表沉降监测。

4

桥墩倾斜监测

全站仪,反射膜片

1、在桥墩不同高度(大于2/3建筑物高度)贴上反射膜片,建立上、下两观测点,并在大于两倍上、下观测点距离的位置建立观测站,采用全站仪(1"2mm+2ppm)按国家二级位移观测要求测定待测桥墩上、下观测点的坐标值。

其观测频率同地表沉降观测。

两次观测坐标差值即计算出该建筑物的倾斜变化量。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

实施方法

数据分析与处理

5

桥墩物裂缝观测

巡视

1、通常采用直接观测的方法,将裂缝进行编号并划出测读位置,观测裂缝的发生发展过程。

2、必要时通过裂缝观测仪进行裂缝宽度测读。

监测数量和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具体分析同地表沉降监测。

6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电子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1、测点布置:

地下管线测点重点布设在给水管线上,测点布置时要考虑地下管线与基坑的相对位置关系。

每根监测的管线上最少要有3个测点。

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监测。

2、测量方法:

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3、沉降计算:

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根据施工进度,将各测点变形值绘成管线变形曲线图,预测管线的最大沉降量;沿管线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等。

7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水平测斜仪,

PVC测斜管

1、测点埋设:

基坑围护桩测斜孔,在浇灌混凝土前安装测斜管。

然后将预先将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中。

2、量测与计算:

测试时,连接测头和测斜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将测头放入测斜管,测试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1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读数后,将测头提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接近,符号相反,取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监测值。

在基坑开挖前,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3、在正式测读前5天以前安装完毕,并在3~5天内重复测量3次以上,当测斜稳定之后,开始正式测量工作。

每次量测后绘制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曲线。

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

8

围护结构顶沉降监测

电子水准仪和钢尺

1、测点布设:

在基坑两侧的桩顶埋设沉降观测点。

2、量测与计算:

与地表沉降监测方法同。

具体分析同地表沉降监测。

施工监测注意事项

1)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多少视监测情况而定。

2)对埋设后的监测标志点,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受到毁坏。

3)对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和校正,使用仪器进行观测时,要尽量减少仪器的对中误差、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

雨水箱涵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面最大沉降不大于60mm,,,,灌注桩最大水平位移不大于50mm,竖向位移不大于30mm,三环线高架桥按照桥桩沉降值≤10mm,倾斜率<0.2%,承台顶的水平位移≤10mm控制。

在排水箱涵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对邻近桥桩基础沉降、变形、倾斜、裂缝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对于上述变形控制值,当监测值大于0.5控制值时应及时预警,当监测值大于0.8倍控制值时应报警,加密观测,并召集业主、设计、施工及监测等单位进行会诊,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估计和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与优化下一步的设计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监测频率和报警值详见下表。

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序号

监测内容

测点布置

最大限值

(mm)

变化速率

(mm/d)

频率

报警值

1

地面沉降

间隔15~20米

≤60

4~6

1次/1天

<48mm

2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间隔15~20米

≤50

4~6

1次/1天

<40mm

3

围护结构顶沉降监测

间隔15~20米

≤30

3~4

1次/1天

<24mm

4

桥墩水平位移

布置于高架桥桩承台上

≤10且i﹤0.2%

2~3

1次/1天

<8mm

5

桥墩竖向沉降

布置于高架桥桩承台上

≤10

2~3

1次/1天

<8mm

6

地面裂缝

1次/1天

裂缝

<2mm

6施工保证措施

6.1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一般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

2、设专职安全工程师,负责日常安全工作;施工班组设群众安全监督员。

3、建立安全学习和评比制度,并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比。

4、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

5、根据施组和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分发至工班,组织逐条学习、落实、抓好“安全五同时”(即: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三级安全教育”。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安全的“三工制”活动。

7、实行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对安全生产好的个人和班组给予表彰,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忽视安全的行为给以重罚,对造成安全事故视其情节严肃处理。

8、成立防火领导小组,配齐消防设施,制定三防措施制度,使防火工作落到实处。

9、施工现场设置明显安全警告标志牌;施工现场围挡整齐。

运输道路走专用通道。

10、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按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验收,确认机械状况良好,能安全运行的,才准投入使用。

所有机械操作人员都做到持证上岗。

使用期间,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基坑安全保证措施

排水箱涵基坑安全,直接影响到三环高架的安全。

因此,应做好排水箱涵基坑安全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交底确定的开挖路线和开挖深度进行分层开挖。

为保证土方不超挖和欠挖,在接近基坑设计底标高时需跟踪测量控制标高和边界,保证土方开挖的准确不得随意变更开挖顺序,不得超挖、欠挖。

遵循“先撑后挖,限时支撑,严禁超挖”的原则。

2、挖机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做好临边防护,防止深坑坠落。

3、土方开挖过程中应严密监视基坑异常情况,如基坑突涌、侧壁流水、流沙、基坑周边裂缝等一切异常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后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

4、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应提前测量放线,特殊区域用白灰重点标识,开挖过程执行工长旁站制度。

施工机械防撞安全保证措施

排水箱涵支护桩及高压旋喷桩距离三环线高架桥墩最近距离约4m,桩机等施工机械极易碰撞桥墩,因此需采取措施对桥墩进行防撞保护,主要措施如下。

1、施工前根据基坑空间大小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合理组织起重吊装,充分考虑支撑、汽车吊等的位置关系。

2、在桥墩旁边设置限位警示带,并加装防碰撞设施(如隔离防撞墩等),如下图所示,并对司机进行专门的防碰撞交底。

隔离防撞墩实物图

3、施工过程中设安全防护人员或者司索工,随时观察,如有险情则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4、加大对桥墩沉降和水平位移的监测和地面裂缝的观测。

如对桥墩发生碰撞,立即停止施工并组织人员撤离。

同时根据情况重新架设支撑并进行修补,确保安全。

5、有起重吊装工作时,吊装物及机械下不得有人员存在,避免发生碰撞引发坠落事故。

如发生人员伤亡,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工作。

围护结构施工期间安全保证措施

1、保持施工机械与桥墩之间的距离大于2m。

2、支护桩施工采用反循环钻机施工方式,尽量减少对下部土体的扰动。

土方挖运施工期间安全保证措施

1、若在土方开挖阶段出现明显的地面裂缝、桥墩变形等险情,则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回填和坑内坑外双液注浆加固等措施,在桥墩变形趋于稳定或变形趋于恢复减小的情况下再继续施工。

2、土方开挖过程中,围护桩随土方挖除逐渐暴露,桩间土必须根据土方开挖人工清除,避免后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基坑两侧与三环线高架桥下严禁堆载土方。

3、高架桥墩变形接近报警值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专家会审确定的处理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

箱涵结构施工期间安全保证措施

1、报警出现在垫层浇注期间,适当提高垫层强度等级加快进度,缩短垫层浇注时间,尽快形成垫层支撑。

2、报警出现在结构施工阶段,则增加临时钢支撑,同时增加施工人员,缩短结构施工时间,尽早形成安全稳定的永久支撑结构。

6.2质量保证措施

一般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质量管理条例》和《质量管理办法》工程质量严格按业主指定和现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及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有效文件或规定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

2、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基层质量控制机构,通过全员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严格工序控制,认真执行隐检、预检制度,加强“三检”制度的落实,未按规定进行“三检”的工序,不许转入下道工序。

3、实行总工程师担任质量总负责、质检工程师专职监察、各单项工程和施工工序、工艺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质量责任制,使创优落实到人头和各项具体工作中,做到层层把关,事事有人负责。

4、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抓好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开工前即组织技术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生产骨干熟悉设计标准和相关施工规范。

在制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一并制定施工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把好技术标准关,作好技术交底;其次抓好测量复核和试验检验;第三严格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严格各工序质量检验与控制,确保工程一次合格,一次成优。

5、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技术攻关,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难点,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解决施工技术难关,确保工程创优。

6、坚持“预防为主,检验把关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的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在工程中使用。

按规定及时检测混凝土强度,据以指导配合比调整或改进施工工艺,达到结构工程内实外美。

7、工程质量、工作质量与分配挂钩:

质量不合格的,不能计产量,不准验工;出了质量事故,按公司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在施工中,分项、分部工程被评为优良的施工班组和个人,按相关规定的优良工程奖给予奖励。

旋喷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设备安装平稳对正,开孔前须严格检查桩位和开孔角度。

施工时应控制好高喷桩的标高。

2、保持引孔泥浆性能,孔壁完整,不坍孔,确保高喷管顺利下至孔底。

3、高喷管下井前需在井口试验检查,防止喷嘴堵塞。

4、高喷管下至距孔底0.5m时,应先启动浆泵送浆,同时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