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731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docx

《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docx

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

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布置设计书

一、目的任务

为寻找一处矿产开发基地,本公司地质项目组根据福建省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安排,按国标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的有关要求,开展平和县五寨斜坑1: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根据工作阶段及性质确定本次工作主要任务如下:

1、系统收集和总结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以往的地质资料,尤其是对测区1∶20万区域化探异常的特征、分布范围、元素组合、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等进行详细研究,综合分析。

2、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选择成矿有利部位,按1: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精度要求即4~5个点/km2布设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

3、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同时进行路线地质观察,顺便了解测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蚀变情况等。

4、根据水系沉积物分析成果,圈定异常分布区,通过解译推断,对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评价,提出能否作进一步开展查证的建议。

二、工期要求

第二节位置交通、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交通

测区位于平和县城南东165°方向,直距约25km一带。

地理坐标:

东经117°20′45″~117°23′30″,北纬24°07′30″~24°09′30″。

行政区划隶属平和县五寨乡斜坑、新郑仔等村管辖。

工作区面积18.0km2。

省国土资源厅授予该区探矿权证号为3500000510398。

区内除了有五寨——高峰公路从预查区西北部通过,并可与平和城关及外界相连外,没有其它公路相通,交通不太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气候

工作区地处博平岭南段,以中、低山剥蚀构造为主,西南部地势较高,区内最高山海拔863.8m,与边缘向1075.5m的大帽山仅一山之隔,东北部地势较低,多为低丘缓坡地貌,最低海拔180m,中部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差近300m,北东向、东西向、南北向和北西向“V”字形沟谷发育。

本区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年平均气温21.3℃,年降雨量1696mm,无霜期318天。

区内雨量充沛,植被发育。

生长茂盛,是生产基地县,农业以小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柑橘、蜜柚、夏橙、乌龙茶、香蕉、甘蔗、烤烟等。

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1、1970年代,省区调队曾进行1:

20万漳州、东山幅区域地质与矿产调查,经重砂和金属量测量,在预查区西面龙山岽一带发现铅重砂异常多处,在预查区大望山等地发现铅锌多金属矿点3处。

2、1980年代,省物化探大队,进行了1:

20万幅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编制有1:

20万漳州、东山幅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报告及相应图件。

3、1990年代,进行马铺幅1:

5万区调填图,就地质构造进行较详细地质工作,提交了相应地质报告与图件。

第二章测区区域地质背景及化探异常

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中生代马铺大型火山机构与云宵——上杭北西向构造交界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频繁,南园群赤水组、鹅宅组火山岩和石帽山群火山岩大量分布,并在南园群火山岩中发育有平和崎坑、平和福里石穹状火山,云宵金坑层状火山,平和小矾山锥状火山,在石帽山群火山岩中颈相的石英闪长玢岩(Koδu),马铺大型火山机构的环状断裂有晚白垩世花岗斑岩脉(K2S)侵入,呈环状展布,环弧形岩脉长达25km,沿北西向火山基底断裂侵入的晚白垩世花岗斑岩脉(K2S)也长达15km。

此外,马铺大型火山机构内还有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侵入岩大量入侵,生成有晚侏罗世钾长花岗岩(J3Gz、J3Ns)、石英二长闪长岩(J3M)、花岗闪长岩(J3S),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K1ZT)、石英闪长岩(K1X、K1Y)、钾长花岗岩(K1MK)、二长花岗岩(K1YB)、花岗斑岩(K2S)、二长花岗斑岩(K2GZ)等。

与此同时或稍后,伴随有NE、NNE、NEE、NW向断裂发生。

以上情况表明,预查区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火山构造发育,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第二节区域化探异常

据1:

20万漳州幅矿产资料可知,本区具有较高的Cu、Pb、Zn、W、Sn、Mo地球化学背景和浓集中心,其中Ag、Pb、Zn三元素异常重叠性良好,尤其在多向断裂交叉处,单个综合异常联合成一体,如大望山银矿、东西坑钨钼铅锌金银综合异常为6个异常的联合异常,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

本异常中已发现了著名的大望山银矿、东西坑铅锌矿、钨矿。

测区位于大望山联合异常北侧,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有一定找矿远景。

第三章测区地质及地化异常特征

第一节测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

预查区晚侏罗世火山岩十分发育,广泛分布,它们是:

1、侏罗系南园群赤石组上段(Jch2):

岩性为灰、灰紫色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凝灰岩。

主要分布在预查区西北部和东南部。

2、侏罗系南园群赤石组下段(Jch1):

岩性为深灰色英安岩、英安质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夹砂泥岩,在预查区中南部大量分布。

3、侏罗系南园群鹅宅组上段(Je2):

为灰色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夹砂、页岩,多分布在预测区南部和东北部。

二、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但多分布在预查区东北边缘:

1、晚白垩世石牌前单元(K2S):

岩性为浅肉红色花岗斑岩,为NWW走向脉岩体,仅部分在预查区北出露。

2、晚白垩世湖村单元(K2H):

岩性为灰色花岗闪长斑岩,为一小岩体,面积约2.5km2,区内出露面积约1.0km2,分布在预查区北部。

3、早白垩世洪山超单元(K1HS):

岩性为钾长花岗岩,该岩体成NNE向展布,延伸达25km,大多位于预查区外,因第四系覆盖,区内成狭长的不规则状、成NNW向分布在预查区东并部。

4、晚侏罗双峰独立单元(J3S):

岩性为浅灰色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该岩体大多位于预查区外,区内成狭长的不规则状、沿NNW向分布在预查区东并部。

此外,本预查区内还发育有为数众多的中酸性、酸性及基性岩脉,主要有花岗斑岩(γπ)、细粒钾长花岗岩(ξγ)、辉绿岩(βμ)等。

这些岩脉延伸方向主要有NNE向、NE向、部分为NEE向和NW向,它们显示了区域构造的发育特征。

三、构造特征

据1:

20万地质资料,区内断裂构造与火山构造均发育。

1、断裂构造:

(1)新厝——枋湖断裂:

位于预查区西部,走向NNE向,倾向SE,倾角68°,属压扭性质,全长达8km,为区域性NNE向断裂构造的一部分,区内延伸约3.8km。

(2)新楼断裂:

位于本区西部,为NNW走向,明显错断NNE向新厝——枋湖断裂,具平移特性。

区内延长约800m。

2、火山构造:

本预查区原本就位于马铺大型火山东部内侧,区内花岗闪长岩(K2H)、花岗斑岩脉(K2S)成似环状分布特征,显示了古火山机构的存在。

第二节化探异常与矿化蚀变

一、地化异常

从地化图上看,本预查区位于化探水系沉积物测量铅、锌元素组合异常的北半部,该PbZn异常强度较高,浓集中心明显,吻合程度较好,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1、Pb异常:

呈似环状,丰度值为80、100、120ppm的局部异常,120ppm等值线成似环状,面积约5km2。

2、Zn异常:

特征与Pb异常相似,呈似环状,丰度值为120、150、200ppm,且范围更大,150ppm面积为9km2。

此外,预查区还有Ag、Mo、W异常,丰度值也较高,其找矿前景看好。

二、矿化蚀变

区内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未发现有意义的矿点、矿化点,也未发现重砂异常。

但据有关资料,区内南园群火山岩石围岩蚀变发育,在鹅宅组断裂两侧地段,发育有高岭土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外围岩蚀变。

根据热液矿床的分带规律和异常特征,测区属热带的外带,很可能找到以锌为主的铅锌矿。

第四章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工作部署

一、工作部署

收集工作区及外围以往地质资料并进行消化,初步了解测区内地质时代,侵入岩种类,断裂构造、矿化特征、矿点分布等,为设计编写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

设计审批后,组织有关地质技术人员,开展野外取样工作。

工作量按4~6个样/km2,测区面积为18km2,根据水系分布特征布置的采样点约120个样。

(见水系样分布图)

在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同进行路线地质观察,顺便了解测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蚀变情况等。

二、设计工作量

本次异常查证工作主要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样的采集,按工作部署开展工作,计划投入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

表1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件/Km2

80/18

岩石光谱样

20

岩石薄片样

8

第二节工作方法

一、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本次异常查证野外工作方法主要采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为4~6个点/km2,采样物质为淤泥和粉砂,晒干过60目筛后样品重量不少于150g。

样点布设于具代表性地段,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床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

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中应在河床底部采样。

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及河道转弯处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

为了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沿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用地形图定点。

先在1∶5万地形图上框出计划要进行工作的范围。

在此范围内划出长、宽各为0.5km方格网。

以四个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大格的编号顺序自左而右,再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中有四个面积为0.25km2的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号a、b、c、d,在每一小格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为1,采二号样品标号为2。

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如在1:

5万测区内编号为3的采样大格中各采样的编号如图1所示。

采样点可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

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定在图上。

在野外实际采样点上的定位可采用GPS卫星定位仪或地形图定点,定位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5mm,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每个采样点必须用红漆标写取样点号作标志。

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也必须留有标志。

为了使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点在全测区分布比较均匀,要尽量使绝大多数(90%以上)的采样格(大格)内都有采样点分布,使其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空白小格。

采样点应尽量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辩认出来的最小水系(大于300m)——即一级水系的末端和分枝水系口上。

如果水系较长还应在水系的中间增加采样点,使每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的面积大致在0.25~0.125km2之间。

采样小组使用1∶5万地形图手图,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以直径2mm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并编上样品号。

同时要根据手图将其全部内容转绘到另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上,制成采样点位底图。

转点误差应小于0.5mm。

野外用的手图要妥善保管,以便野外质检之用。

采样编录:

野外采样均要进行详细编录,编录的内容应包括:

工作区名称、水系号、采样点号、样品编号、采样位置、样品成分、地质及地貌特征、采样日期、采样员姓名等(格式见表2),野外记录用2H铅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

表2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采样记录卡

图幅名称∶工作地区∶第页

水系号

采样点号

样品袋号

采样位置

样品成分

地质、地貌特征描述

pH值

备注

工作单位∶采样者∶日期∶

检查者∶日期:

a.图幅名称:

指化探普查工作地区的1∶50000国际分幅的图幅名称。

b.工作地区:

指化探普查项目的XX县XX地区名称。

c.采样位置:

指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具体位置,例如:

河流转弯处的内侧、转石背后等。

d.样品成分:

指样品物质的粗细程度,例如:

粉砂、淤泥等。

e.地质、地貌特征描述:

指采样点附近出露的基岩名称,是否见到蚀变、矿化的基岩露头或转石,以及地形切割、第四纪覆盖厚度、植被发育等情况。

二、地质路线观察

地质路线观测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同时进行。

在水系取样过程中,顺路进行,着重对水系取样点附近地质观察。

路线观察作简要记录,在蚀变或矿化较好的露头采集岩石光谱样,了解其含矿性。

三、工作标准

1、1999年1月1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的GB/T17412.1-1998《火山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2、1989年10月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实施GB958-89《1∶50000区域地质图图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1979年12月《地质工作质量检查验收规定(试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实施的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四、野外样品加工

采集样品要防止沾污。

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新的或是已使用过的旧样品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

在水系中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装入布袋后,应用手挤干,以避免样品中元素液相相互渗透,造成样品污染。

装在布袋中的样品应在野外驻地晒干,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土质结块。

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锤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

样品干燥后用60目不锈钢筛过筛,过筛处理后的样品应采用对角线折叠法混均,然后放入塑料袋或纸袋中,装入纸袋的每个样品应标明分队、样品号、日期、加工员,样品加工后的重量不少于150g。

加工后要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确保加工处理准确无误。

最后填写送样单,将样品交保管员管理,装袋以备送样。

四、样品分析

野外采集样品应及时送往省地质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分析项目为:

Au、Ag、Cu、Pb、Zn、W、Sn、Mo、Sb、As等十项。

分析检出限精密度要求按国标《地球化学普查规范》中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第五章野外工作质量检查及室内资料整理

第一节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一、野外资料管理

野外手图应及时与样品、采样点号和记录进行核对,并及时上墨。

各作业小组在结束野外作业一周内,应向项目负责提交工作小结和所有原始资料、原始图件和初步加工的样品与送样单。

二、重复样采集

为了评价分析质量水平,水系沉积物测量过程中应同时采集总工作量5%重复样,样号重新密码编号,要求重复样点大致均匀分布。

三、自检

小组长应对当天所采的样品,采样记录卡(本)和采样点位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应作阶段性检查。

四、大组检查

大组技术负责人应分阶段到各采样组进行方法技术和质量检查。

第二节室内资料整理

野外收集的各种地质资料,室内及时整理,做到文图一致,文字整洁,图件清晰,各平面图、底图要及时着墨,准确转绘,并做好阶段性小结。

野外收集的各种样品按规定、细则及时整理,进行样品编号、登记、造册、填写送样单及时送样。

收到化验测试报告后应及时登记整理。

所有原始地质资料均必须100%自检、互检,项目负责人抽检10%,野外抽检5%,各类检查均填写质检卡,检出的问题应及时更正。

第六章组织管理及费用预算

第一节人员组织

为争取较早地完成本次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拟设三个作业组同时开展工作,根据工作性质及任务要求,项目共需地质技术人员6名。

第二节材料设备

工作区1∶5万地形图6份。

GPS3部。

不锈钢筛(60目)5个。

样品袋:

布袋80个、牛皮纸袋80个、编织袋3个。

取样锄头4把。

红漆6瓶、毛笔6把。

后勤配备若干。

第三节费用预算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面积18km2,费用4.38万元人民币(见表3)。

表3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费用预算表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单价(元)

单项费用(万元)

备注

1∶5万水系沉积物采样

Km2

18

76

0.14

化探分析

80

43

0.34

光谱样

20

60

0.12

薄片样

8

100

0.08

设计编写

1

5000

0.50

报告编写

1

15000

1.50

工地建筑及交通费

0.30

其它费用(资料、设备)

0.20

管理费

按以上20%

0.64

税收

总额8%

0.31

合计

4.13

第七章工作安排

第一节工作安排

2005年11月上旬~2005年12月下旬结束野外工作,2006年1月~2月室内整理资料,2006年3月初提交相关报告及其图件。

第二节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

野外工作严格按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及《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要求执行,定期做好三级质量检查工作。

各作业组长及个人对自己担负的工作均必须做到100%的自检,互检。

项目负责室内30%检查,野外抽检10%。

分队室内抽检10%,野外抽检5%,对各类综合图件100%检查。

检查时必须认真填好检查卡片。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有权提出修改或返工,项目负责应督促过问这项工作,并及时安排时间进行修改或返工,被检查人不能借故拖延或刁难。

野外作业一段时间后,公司必需组织验收,发现有质量问题应及时纠正,不能补救的应重做,野外验收必需严把质量关。

第八章预期成果

1、提交《福建省平和县五寨斜坑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质报告》及相关图件。

2、对异常作出客观评价,力争提交可供进一步异常查证基地1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